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人群死因资料之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两类指标对某人群1996~1998年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YPLL位次和死因顺位有较大差异,意外伤害在死因顺序中居第五位,而在YPLL位次中跃居首位。男女性别YPLL位次基本相同,除了心血管疾病,男性SYPLL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女性。提示YPLL能合理地反映低年龄死亡的危害,应综合YPLL和死亡率来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广州市人群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根据广州市卫生局提供的2003~2005年广州市7个区的全部70201例死亡个案资料和相应年份的人口统计资料,分析前10位死因,并用死亡率无残差分解法对粗死亡率进行分解以及计算潜在寿命损失。结果 2003~2005年广州市居民前3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以及呼吸系统。人口老龄化是粗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造成寿命损失较多的死因有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及中毒。结论循环系统疾病仍然是广州市疾病防治的重点,肿瘤、损伤及中毒引起的潜在寿命损失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唐山市城区人群糖尿病死亡状况,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死因调查获得死因资料,采用ICD-9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确定死因并进行编码,用Excel-97建立数据库,应用标化死亡率(SMR)、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数(SYPLL)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年累计死亡率为11.92/10万,SMR为12.82/10万,YPLL率为0.83‰,SYPLL率为0.74‰.女性SMR及SYPLL率均高于男性.结论男女合计SMR率1996~1998各年度低于但较接近全国城市地区,女性糖尿病死亡日益加重,死亡总体呈年轻化趋势,对本地区特别是低龄组人群及女性的糖尿病防治工作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前,较多学者在伤害研究中引用了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以便全面评价伤害的危害性及其对人群生命质量的影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L),该指标是1986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提出的,并被作为衡量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但它尚不能阐明伤害导致人群损失生存年数的平均水平以及较合理地反映和评价伤害造成的死亡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造成唐河县居民1986~2005年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的主要疾病及其演变过程。方法应用SPSS 11.5软件对唐河县居民1986~2005年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1984年唐河县居民YPLL为7597人年,其中男性、女性YPLL分别为4222人年和3375人年,2005年YPLL下降为3544人,1984年和2005年YPLL率分别为73.6‰和29.0‰,YPLL和YPLL率分别下降了53.4%和60.6%。2001~2005年造成居民寿命损失前5位疾病为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1984~2005年唐河点居民的YPLL和YPLL率呈下降趋势;慢性病是造成寿命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10方法对该区居民死亡资料统一编码分类,用DeathReg2005死因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及潜在寿命损失等指标分析了解该区居民的死亡特点。结果该区居民2012年的死亡率为605.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0.7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227.87,P<0.001)。主要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之和占总死亡人数的95.15%。导致潜在寿命损失前6位的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结论 2012年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以循环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和中毒,尤其是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更集中在青壮年。应根据该区居民的死因特点制定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分布情况,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2016年居民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ICD-10)对脑卒中(I60-I64)死亡个案进行编码,数据经SPSS 19.0统计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16年重庆市脑卒中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7.35/105与63.19/105,脑卒中死亡占总死亡的16.04%。男性脑卒中死亡率(130.74/105)与标化死亡率(75.72/105)均高于女性(103.50/105与50.51/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1.710,P=0.000; χ2=27.346,P=0.000)。农村脑卒中死亡率(137.95/105)与标化死亡率(73.44/105)均高于城市(63.54/105与35.27/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3.078,P=0.000; χ2=37.190,P=0.000)。50岁前脑卒中死亡率均低于50/105,5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16年脑卒中早死亡概率为2.88%,男性脑卒中早死亡概率(3.74%)高于女性(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6.999,P=0.000)。农村脑卒中早死亡概率(3.33%)高于城市(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1.043,P=0.000)。脑卒中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s,AYLL)为10.87人年。结论: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与早死亡概率高,农村居民与男性是重点人群,应加强脑卒中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城市、农村地区1990-1992年的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了解甘肃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评价各类死因的危害程度。方法1990-1992年甘肃省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死亡状况、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甘肃省调查地区总死亡率为626.96/10万,男性712.56/10万,女性536.12/10万。标化率全人口为684.03/10万,男性为776.70/10万,女性为585.40/10万。城市标化死亡率(869.80/10万)高于农村(613.49/10万)。前三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65.50%。PYLL前三位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YPLL的64.47%。结论对甘肃居民健康造成损害的主要疾病是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慢性疾病和伤害。因此,应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同时,通过各种有效办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城市、农村地区1990-1992年的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了解甘肃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结构,评价各类死因的危害程度。方法1990-1992年甘肃省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死亡状况、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甘肃省调查地区总死亡率为626.96/10万,男性712.56/10万,女性536.12/10万。标化率全人口为684.03/10万,男性为776.70/10万,女性为585.40/10万。城市标化死亡率(869.80/10万)高于农村(613.49/10万)。前三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65.50%。PYLL前三位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占全死因YPLL的64.47%。结论对甘肃居民健康造成损害的主要疾病是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慢性疾病和伤害。因此,应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同时,通过各种有效办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统计分析人群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结果重庆市万盛经开区2014年居民粗死亡率为650.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3.35/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93.21%。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分析前5位分别为损伤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减寿率分别为13.76‰、10.19‰、8.35‰、4.84‰和2.69‰。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海南省居民心脏病死亡及潜在减寿情况。方法 收集海南省2017 年8个国家监测点常住居民的心脏病死亡资料,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分别计算死因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和潜在减寿年数。结果 2017年海南省8个监测点的常住居民因心脏病死亡2 396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8.55%,年均粗死亡率为77.3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9.74/10万。其中男性为 1 345例,女性为1 051例,男女比例为1.3∶1;海南省2017年的期望寿命为81.1岁;海南省2017年因心脏病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为19 848.4年,60~<65岁年龄组最高,为2 740.1年。结论 海南省2017年因心脏病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较高,疾病负担较重,因而通过对心脏病高危人群进行适当的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潍坊市奎文区居民死因分布和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防控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2010—2012年潍坊市奎文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根本死因分类,使用SPSS 20.0和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死因顺位和寿命损失等指标。结果 该区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717.65/10万,男性874.43/10万,女性559.79/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χ2=499.63,P<0.001);居民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不明疾病,占全死因的90.84%;肿瘤位于0~14岁组和45~64岁组死因首位,构成比为15.96%和38.25%,损伤中毒占15~44岁组死亡数的构成比为40.96%。循环系统疾病占≥65岁组死亡数的构成比为46.79%;其中肿瘤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最大,为25452人年;损伤中毒位于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首位,为26.02年。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是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应根据该区居民死因分布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无锡市南长区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原因,为制定科学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无锡市南长区居民2012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结果无锡市南长区2012年全死因死亡数为2161人,居民死亡率为663.12/10万。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和中毒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全死因死亡数的90.79%。居潜在减寿年数前5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内分泌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造成的寿命损失最为严重,平均减寿年数为8.31人年。结论慢性疾病和伤害为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增强安全意识。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以达到有效降低居民死亡率目的。 相似文献
15.
1995~1999年河南省居民病伤死因模式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我国“九五”期间河南省人群居民病伤死因模式及各类死因的危害程度 ,给制定 2 1世纪初期河南省疾病控制工作重点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earsofpotentiallifelost ,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workyearsofpotentiallifelost ,WYPLL)和潜在经济损失 (potentialecomomiclosses ,PEL)等死亡分析指标对 1995~ 1999年河南省居民病伤死因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研究 ,其中PEL是在WYPLL的基础上由本研究人员首先提出的死因分析指标。结果 :从各类死因的死亡率及顺位分析结果来看 ,以依次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损伤中毒分别居前 4位 ;但是从各类死因的YPLL、WYPLL和PEL顺位结果来看 ,又依次以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分别居前 4位。结论 :上述这 4类死因不仅已经成为 2 0世纪末期严重危害河南省居民健康的最主要卫生问题 ,而且也是导致河南省居民“早死”造成YPLL、WYPLL和PEL最多的主要死因。根据本研究结果 ,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或修订 2 1世纪初期河南省疾病控制工作规划和策略时 ,应在继续努力认真做好传染病和新生儿病防治的基础上 ,不仅需要逐渐加强对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等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而且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男女及城乡不同人群的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的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订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年重庆地区全死因监测点数据,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损失年数、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0年重庆地区人口期望寿命值为76.5岁,在西部地区属于高寿命值地区,但低于其他直辖市及部分沿海发达省市;处于死因构成前5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不同人群的死因顺位基本一致,但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病死率存在差异;去除前5位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3年江苏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其所致潜在寿命损失特征,为肿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江苏省死因监测系统搜集2013年恶性肿瘤的死亡个案信息,利用从公安部门获取的人口学信息,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和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等指标,评价恶性肿瘤的死亡和早死负担及其人群分布特征?结果:2013年恶性肿瘤导致死亡135 236例,占2013年总死亡人数的29.38%,男?女分别为86 736?48 500例?恶性肿瘤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96.80/10万和111.59/10万,死亡率男女比为1.77,城乡比为0.95?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肛门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5.10%?恶性肿瘤所致PYLL和SPYLL分别为788 367和582 620.68人年,PYLLR男女比为1.78,城乡比为0.93,PYLL前5位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白血病,女性中乳腺癌取代食管癌处第4位?结论:导致全人群死亡和早死的主要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和白血病,以及女性乳腺癌?对于恶性肿瘤死亡率和潜在减寿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农村居民略高于城市居民?应针对重点癌种和人群,开展相关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某县居民的全死因顺位及主要死因的死亡现状、死因构成及其年龄、性别特征,为各级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Excel 2003汇总数据,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计算潜在减寿年数。结果2003年7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有效三峡库区忠县常住人口死亡病例62702例,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三大类疾病死因中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87.76%,成为最主要死因;潜在寿命损失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损伤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围生期疾病。结论三峡库区蓄水后忠县的主要死亡原因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并且年龄逐步年轻化趋势;开展意外伤害研究,防止早死成为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