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在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7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165例纳入肺栓塞组,另选取同期16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ApoA1与肺栓塞严重指数(pulmonary embolism severity index,PESI)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血清ApoA1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肺栓塞组患者的血清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ESI评分Ⅴ级患者的血清ApoA1水平显著低于Ⅰ级患者(P<0.05);高危组患者的血清ApoA1水平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血清ApoA1与PESI评分呈负相关(r=0.104,P=0.049)。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poA1诊断肺栓塞的曲线下面积为0.932,敏感度为83.03%,特异性为88.48%。结论 肺栓塞患者血清ApoA1显著降低,与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ApoA1可作为肺栓塞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3.
肝脏是合成载脂蛋白A1(ApoA1)和B10 0(ApoB10 0 )的主要器官 ,许多数据表明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损害都伴有脂蛋白合成及代谢异常 ,本文通过对各种肝病ApoA1、ApoB10 0 和有关肝功指标检测分析探讨 ,证明它们在肝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现将报告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各种肝病患者 1 1 0例 ,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2 2例 ,急性无黄疸性肝炎 1 3例 ,慢性活动型肝炎 1 4例 ,慢性迁延性肝炎 2 1例 ,重症肝炎 3例 ,梗阻性黄疸 7例 ,肝硬化 1 8例 ,原发性肝癌 1 2例。对照组为 :44例健康体检者。经查胆固醇、甘油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检测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前基础apoB值将126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分为apoB升高组(H组)和apoB正常组(N组),两组患者均口服辛伐他汀治疗8周。服药前后采用用双试纸酶法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apoA1和apo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TC、TG、LDL-C、apoB均明显降低,HDL-C、apoA1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A1/apoB比值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治疗后的apoB水平和apoA1/apoB比值与N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降低apoB的作用是其调脂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辛伐他汀防治动脉样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本文研究发现辛伐他汀亦会提高患者的apoA1/apoB水平,这预示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陈超  刘永煌 《海南医学》2007,18(6):69-70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B)与老年糖尿病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老年糖尿病及50例健康老年人的载脂蛋白APO A1、APOB,APO A1/POB,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结果 老年糖尿病及心脑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APO A1及APO A1/APOB无显著差异(P>0.05),而APOB,TC,TG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老年糖尿病并心脑并发症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APO A1,APOB,TC,TG,APOA1/APOB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提示老年糖尿病存在广泛性脂代谢紊乱;前述指标均不能作为老年糖尿病是否合并心脑等大血管病变的指标,目前APOA1及APOB测定仍不能完全取代血脂其它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及其比值(ApoAl/ApoB)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疾病和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44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74例,无明显冠脉病变(即对照)组19例,再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双支病变组36例,三支及三支以上病变组64例;其狭窄严重程度以最严重支计,分析ApoAl、ApoB、ApoAl/ApoB值在各组中的统计学意义和相关性。结果ApoAl值在AMI组、UA组及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冠脉病变支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B值在AMI组、uA组及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冠脉病变支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l/ApoB值在AMI组、uA组及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冠脉病变支数间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中,ApoAl值(r=-0.26,P〈0.05)、ApoAl/ApoB值(r=-0.40,P〈0.05)呈显著负相关,ApoB值(r=0.30,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poAl、ApoAl/ApoB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疾病和其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ApoB则与冠状动脉疾病和其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徐艳  陈键 《河北医学》2021,27(2):250-254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在糖尿病足(DF)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6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并发DF分为DF组(n=128)和DM组(n=134),另选取同期体检并无高血脂、肥胖等DM高危因素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135),比...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和B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及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健康人100例与肝病患者(乙肝、肝硬化、肝癌)129例的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胆红素及白蛋白的水平.结果肝脏病组血清apoA1及apoB平均浓度(0.84±0.69)g/L及(0.86±0.16)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9±0.18)g/L及(0.86±0.16)g/L,差异显著(P<0.05),其中肝癌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清apoA1与胆红素的浓度上升呈负相关(r=-0.543),与白蛋白浓度下降呈正相关(r=0.513).结论血清apoA1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肝功能和肝病的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喂胆固诱导大耳白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观察其血清脂蛋白A1(apoA1),B(apoB)及其比值和血脂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As模型组兔血清apoB,总胆固醇(Tch),(βVLDL+LDL)-ch,过氧化脂质(LP)明显升高,HDL-ch/Tch,apoA1/apoB比值明显降低,而apoA1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胆固醇诱导兔As形成的原因主要含apoB脂蛋白量与质的变化和多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肾病患者继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合并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直接测定法测定27例无合并症的肾病患者和36例健康人的血清载脂蛋白(apo)A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肝患者Th_1/Th_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毒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γ。另选30例年龄、性别与治疗组、对照组无差异的正常人作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血清IL-2、IFN-γ、IL-12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月末治疗组IL-2、IL-12、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毒调平液上调血清中IL-2、IL-12、IFN-γ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下调IL-4的含量,促使Th_1/Th_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束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2.
何姗  庞超  胡南 《河北医学》2006,12(7):645-64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及统计TSB、ALT恢复正常天数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HAV、HEV患者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例数均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SB、ALT水平及恢复正常天数均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13.
李敏  曹利  吴引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2):1378-1379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血清中HBeAg/HBeAb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同时采用微粒子发光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VB)标志物,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HBeAg+/HBeAb-组的HBVDNA含量为6.70±1.62拷贝/mL,显著高于HBeAg-/HBeAb+组3.42±2.19拷贝/mL,两组相比P<0.01。而谷丙转氨酶(ALT)正常组与异常组的HBVDN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别间ALT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eAg与HBVDNA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定量检测HBVDNA更能正确地反映HBV的复制程度;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ALT的水平与HBVDNA的含量以及HBeAg/HBeAb的阳性与否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及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同时检测肝功能(ALT、TBIL、ALB)和凝血功能(PT),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127例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HBV重叠HEV感染(简称重叠组)127例(60.76%),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39.24%)。重叠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厨时间(PT)、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HEV感染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血清学模式与HBx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异源双链分析的方法对HBV感染者血清中HBx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cAb(+)血清学模式中,HBx基因双链区(nt1595-1881)多态性不明显(P(0.05),带形基本一致;HBx基因单链区(nt1365-1625)多态性明显,HBsAg(+)/HBeAg(+)/HBcAb(+)模式PCR扩增产物条带数与HBsAg(+)/HBcAb(+)模式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学模式HBx基因存在多态性,其多态性主要表现在HBx基因单链区。  相似文献   

16.
HBV 宫内感染预测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联合免疫前的HBV-M和HBV DNA预测HBV宫内感染的实用价值&;#65377; 【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间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的420例婴儿,其中新生儿HBsAg或HBV DNA阳性为33例,HBsAg和HBV DNA双阳性共6例,对其满6月龄时进行随访,复查HBV-M以确诊HBV宫内感染&;#65377;【结果】 HBV宫内感染率为0.95%(4/420),新生儿HBsAg或HBV DNA阳性诊断HBV宫内感染的阳性似然比为14.3,而HBsAg和HBV DNA双阳性时诊断宫内感染的阳性似然比为208.3&;#65377; 【结论】 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联合免疫前的HBsAg和HBV DNA双阳性对HBV宫内感染具有较准确的预测作用,可以作为HBV宫内感染的初步临床诊断&;#65377;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动态监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敏  刘涛  孙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58-3859
目的:动态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及肝功能指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各模式与AFP定量变化及肝功能改变的关系,高度警惕肝癌的发生。方法:对1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用RIA法进行AFP检测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检测。AFP升高者分别作B超、CT检查,排除肝癌后每2个月复查1次AFP、肝功、B超,连续进行2a~5a追踪随访。结果:189例中146例AFP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升高。随访中HBsAg、抗-HBe及抗-HBc3项阳性(即"小三阳")中发现AFP稳定上升型的11例(15.5%)均发展为肝癌;HBsAg、HBeAg及抗-HBc3项阳性即"大三阳"中发现AFP稳定上升型的3例(4.8%)发展为肝癌;HBsAg、抗-HBc2项阳性组中1例AFP稳定上升型发展为肝癌。一过性升高和一直未升高型均未出现肝癌。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小三阳感染模式动态监测AFP变化,对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根据HBeAg的表达分为阴性组30例,阳性组35例。比较两组CD3、CD4、CD、CD4CD25百分率。结果 HBeAg阳性组CD8(31.2±5.6)%、CD4CD25(31.8±5.5)%高于阴性组高于阴性组CD8(27.6±5.3)%、CD4CD25(28.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95、2.5293,P=0.0078、0.0114)。结论不同HBeAg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eAg表达阳性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选取HBeAg阳性CHB初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52例及拉米夫定组50例.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600 mg口服,1次/d,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1次/d,两组均治疗72周.观察治疗第12、24、48及72同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血清IFN-γ及IL-4水平.结果 随治疗时间增加,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均有升高,且替比夫定组升高程度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两组IFN-γ、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第24、48、72周时,替比夫定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同一时期拉米夫定组,而IL-4水平明显低于后者(P<0.05或P<0.01).结论 替比夫定可纠正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失衡,且改善作用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阿德福韦酯(ADV)诱导耐药突变与预存 耐药突变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