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脊髓损伤患由于长期卧床,加之失神经支配易发生压疮而不易治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它可以使压疮短期内痊愈,减少患的卧床时间,有利于患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骶尾部压疮应用以臀上或臀下动脉为蒂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及臀大肌随意转移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2例皮瓣成活.均Ⅰ期愈合;1例全臀大肌旋转肌皮辩加植皮压疮部皮肤开裂合并植皮坏死,经改善营养、伤口及供区创面换药,清洁后受区直接缝合,供区2次植皮,愈合.随访6个月~4年,皮瓣质地优良,无复发.结论:以臀上或臀下动脉为蒂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及臀大肌随意转移皮瓣血运可靠,外形满意,不失为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单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单侧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总结单侧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29例的成功经验.结果:本组共29例,创面均以单侧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伤口Ⅰ期愈合24例,Ⅱ期愈合5例,其中再次清创缝合3例.术后死亡2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误吸,其余病例随访3个月至2年,有5例再发Ⅰ、Ⅱ度褥疮,平均住院时间34d.结论:单侧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术是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的较好方法,良好的护理是预防术后褥疮复发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蛆虫对脊髓损伤后压疮创面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蛆虫对脊髓损伤后压疮创面细菌感染的抗菌作用。 方法:①以脊髓损伤后压疮创面上分离培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为指示菌,采用针刺细菌感染诱导丝光绿蝇蛆虫后,提取血淋巴分泌物,平板法做抑菌实验,以未经感染诱导的蛆虫血淋巴分泌物和头孢哌酮盐水溶液做对照,培养24h,记录抑菌圈直径。②选取2005-09/10于大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例脊髓损伤后压疮创面细菌感染的成年男性患者,行蛆虫清创治疗,将饥饿状态蛆虫进行虫体消毒后放入压疮创面内,每次放入100条,隔日更换,观察创面情况并做菌培养。 结果:①经细菌感染诱导的蛆虫分泌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于未感染诱导组和头孢哌酮组[(14.8&;#177;1.8),(10.3&;#177;0.9),(10.2&;#177;1.1)mm;(13.7&;#177;1.6),(10.4&;#177;0.8),(10.3&;#177;0.7)mm,P〈0.05,0.01]。②15例压疮感染病例平均治疗9d,创面坏死组织均清除干净,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创面培养无细菌生长。 结论:蛆虫对脊髓损伤后压疮创面细菌感染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血白蛋白的变化与压疮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对脊髓损伤后54例完全截瘫患者的随访,观察血白蛋白变化。结果:截瘫后血白蛋白水平与压疮发生的机会,压疮的评分,压疮的愈合间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截瘫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与压疮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两者间存在“恶性循环”的作用关系,对截瘫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压疮和营养的整体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医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合并压疮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404-3405
2004—01~2007—01我院用中药外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合并压疮患者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21~63(平均41)岁,病程5-27(平均19)d。21例均有脊柱外伤史和致伤机制,有脊髓损伤临床表现及体征,并经X线、CT、MRI、脊髓造影等确诊为脊髓损伤。均由于护理不当合并压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骶尾部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及变化趋势,拟为脊髓损伤患者的翻身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脊髓损伤患者10例作为研究组,骨伤患者19例作为同类对照组,26例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3组研究对象仰卧1h和侧卧0.5 h骶尾部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取骶尾部受压0,15,30,45,60min及缓解后0,15,30 min的灌注量作为研究点,分析比较各组研究点的血流灌注量及变化趋势.结果 研究组各时点骶尾部血流在受压30 min时明显低于2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仰卧位骶尾部受压1h皮肤血流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同类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在1h受压期间血流灌注量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翻身时间应该重新评估,翻身时间间隔应在1h以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蛆虫对脊髓损伤后压疮创面细菌感染的抗菌作用。方法:①以脊髓损伤后压疮创面上分离培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为指示菌,采用针刺细菌感染诱导丝光绿蝇蛆虫后,提取血淋巴分泌物,平板法做抑菌实验,以未经感染诱导的蛆虫血淋巴分泌物和头孢哌酮盐水溶液做对照,培养24h,记录抑菌圈直径。②选取2005-09/10于大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例脊髓损伤后压疮创面细菌感染的成年男性患者,行蛆虫清创治疗,将饥饿状态蛆虫进行虫体消毒后放入压疮创面内,每次放入100条,隔日更换,观察创面情况并做菌培养。结果:①经细菌感染诱导的蛆虫分泌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于未感染诱导组和头孢哌酮组[(14.8±1.8),(10.3±0.9),(10.2±1.1)mm;(13.7±1.6),(10.4±0.8),(10.3±0.7)mm,P<0.05,0.01]。②5例压疮感染病例平均治疗9d,创面坏死组织均清除干净,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创面培养无细菌生长。结论:蛆虫对脊髓损伤后压疮创面细菌感染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皮瓣转移术治疗截瘫患者骶尾部压疮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1年8月采用肌皮瓣转移术治疗的9例截瘫患者骶尾部Ⅲ°压疮病例,均运用了规范化围术期护理,重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位训练、皮瓣血运的观察及健康教育。结果随访3~12个月,本组9例患者通过肌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压疮全部存活。结论围术期规范化护理为肌皮瓣转移术治疗截瘫患者骶尾部压疮提供了良好的疗效保障,可提高皮瓣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患者的褥疮护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我科自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5月共收治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患者 4 7例 ,有 15例入院时有褥疮 ,发生率高达 31.9% ,而在住院期间通过康复治疗及护理 ,未发生新褥疮。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 本组 4 7例中 ,15例入院时有褥疮 ,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1例 ,年龄 2 0— 5 0岁 ,病程 2 1天— 1年 ;损伤节段 :颈段 4例 ,胸腰段 11例 ;15例共发生褥疮2 1个 ,其中骶尾部 14个 ,股骨大转子 4个 ,坐骨结节 3个 ;褥疮深度 :Ⅱ度 6个 ,Ⅲ度 9个 ,Ⅳ度 6个 ;褥疮面积 :2× 1cm— 7× 5cm。1.2方法1.2 .1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骶尾部巨大褥疮的实用性手术设计方法及依据设计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骶尾部单个巨大褥疮患者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24 ~ 68岁.褥疮形成时间2个月~ 5年.褥疮范围13 cm × 10 cm ~ 20 cm × 18 cm.窦道型褥疮2处,溃疡型8处和混合型1处,均采用带血管蒂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本组肌皮瓣切取范围15 cm × 11 cm ~ 22 cm × 17 cm.结果:褥疮修复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带血管蒂肌皮瓣完全成活.12例患者术后获随访6个月,未见褥疮复发.结论:针对骶尾部巨大褥疮的修复,改良设计的臀大肌肌皮瓣有助于组织量的充分利用,减小切口张力,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患者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取接受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的4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术后对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加优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创面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更低,创面愈合情况更优、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优质护理可防止术后皮瓣受压,能够保持病人伤口引流畅通,防止伤口受大小便浸渍,并可实时监控病人伤口血运情况,可有效避免压疮再次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苏霞  孔屏  陈强 《当代护士》2003,(10):21-22
骶尾部褥疮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程度较深的巨大褥疮必须手术治疗 ,清除坏死组织 ,转移皮瓣修复 ,而采用单纯推进皮瓣无法覆盖创面 ,我科自1992年以来采用全臀大肌皮瓣加邻近皮瓣转移修复 ,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4例病人 ,男女各 2例 ,年龄 5 6~ 70岁。伤情分析 :颈椎骨折致全身瘫痪 1例 ,腰椎骨折致下肢瘫痪 1例 ,全身多处多发性骨折 2例。卧床时间 15天至 2个月。骶尾部褥疮面积 15cm× 2 0cm至 2 1cm× 33cm ,深度均达骶尾骨 ,部分骨质发黑 ,组织坏死。1 2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患者褥疮危险度评价量表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褥疮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目前常用的SCI者褥疮危险度量表(见附表)及褥疮的治疗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患者,男,32岁,高处坠落后昏迷1 h入院,伴双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脊柱平片及MRI提示T7、8粉碎性骨折、脊髓挫裂伤.全麻下行胸椎CD棒内固定及椎管减压术,术后给予常规处理,伤口逐渐愈合,双下肢肌力0级,ASIA评估:运动50分,轻感觉60分,刺痛觉60分.  相似文献   

16.
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分期手术治疗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表明难治性压疮采用肌皮瓣或筋膜皮瓣修复远期效果好,观察采用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分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0-01/2006-0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采用分期手术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患者19例,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行清创切痂术,二期根据患者年龄、压疮部位、范围等选择肌皮瓣类型行肌皮瓣转移术.全部采用局部肌皮瓣修复,臀大肌皮瓣修复21处,皮瓣范围13 cm×11 cm~17 cm×14 cm;股二头肌长头肌皮瓣修复8处,皮瓣范围10 cm×6 cm~13 cm×6 cm.术后睡翻身床14 d,定期随访.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18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尿毒症患者皮瓣下积血,经换药后创面愈合.随访5个月~3年,原手术部位无压疮复发,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结论:应用分期手术肌皮瓣转移方法治疗骶尾部难治性压疮效果明显,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大致分为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和适应期 ,但由于患者的人格特点、身体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的不同 ,其心理表现不完全一样 ,可以经历 5个时期的全部过程 ,也可能只经历其中 1— 2个时期。1震惊期 (Shock)震惊是一种感情上的休克 ,易发生在伤后患者不能正视和接受打击 ,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时。1.1临床表现 被病情吓呆 ,不知所措 ,或沉默、无感觉、无反应。感情和身体的麻木可持续短时间或几天。1.2治疗 :①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给予紧急的照顾和处理…  相似文献   

18.
总结30例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护理.认为全程实施心理干预,术前进行俯卧位体位训练指导,术后避免皮瓣受压,保持伤口引流通畅,严密观察伤口血液循环变化,避免大小便浸渍伤口,预防身体受压部位新的压疮的发生,预防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经治疗和护理,28例创面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1例因创面感染不愈合,经再次清创冲洗后愈合.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CI)可造成患者运动、感觉、大小便等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褥疮、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而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目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如何做好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我们根据二十余年的临床、科研及社区康复实践的经验,认为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必须综合进行,包括功能训练、综合运用家庭无障碍设施以及注重并发症防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从而让脊髓损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岛状肌皮瓣联合生肌拔毒散治疗复杂性骶尾部褥疮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0例复杂性骶尾部褥疮患者,按照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臀大肌岛状肌皮瓣联合生肌拔毒散治疗,对照组采用臀大肌岛状肌皮瓣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均选择持续负压引流及自制生肌拔毒散促进组织修复。结果:治疗组15例肌皮瓣全部成活,给予自制中药-生肌拔毒散外敷后创面Ⅰ期愈合11例,Ⅱ期愈合4例;对照组15例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7例,Ⅱ期愈合3例,III期愈合5例。经随访6个月~36个月,治疗组肌皮瓣及供区软组织弹性及伤口愈合较对照组更好,无复发。结论 :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在修复巨大褥疮时更为有利,不需要特殊器械,中药生肌拔毒散可有效促进组织修复及改善术后软组织弹性,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