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雷公藤内酯醇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雷公藤内酯醇β-环糊精的制备工艺,并初步评价其质量。方法超声波法制备雷公藤内酯醇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显微镜成像法和薄层色谱法进行其形态学及定性研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其工艺,比色法进行包合率测定。结果雷公藤内酯醇β-环糊精包合物呈白色粉末状,显微镜下为均匀细小粉末颗粒,当主客分子摩尔比为3:1时,包合工艺最优,测得包合率为94.91%。结论β-环糊精和雷公藤内酯醇的主客分子配比对其制备工艺有较大的影响,用比色法测定包合率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减毒制剂雷公藤内酯醇-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雯 《海峡药学》2009,21(7):44-45
目的 考察雷公藤内酯醇-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初步验证其减轻局部刺激的效果。方法 超声法制备雷公藤内酯醇包合物。对其形态学、药物利用率等进行研究。观察其对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并与雷公藤内酯醇注射液比较。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包合物粒径最小100nm,最大2μm,药物利用率为94.64%。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实验中,雷公藤内酯醇包合物液组的肿胀率显著小于雷公藤内酯醇液组(P〈0.01)。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包合物制备方法可行,药物利用率较高,所得制剂可明显减轻局部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3.
超声法制备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法制备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法,以药物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穿心莲内酯与β-环糊精物质的量比为13,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5 min,超声功率为120 W.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确证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结论该法工艺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包合穿心莲内酯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降低药物苦味。方法用pH值调节法、水包合法、手工研磨法制备穿心莲内酯包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合率,选出最佳包合方法。结果以pH值调节法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最高,苦味被掩盖最好。结论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能有效掩盖药物的苦味。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正交试验法,选取尼古丁与β-环糊精的配比(A)、包合温度(B)、包合时间(C)为因素,以包合率和收率为指标优选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包合平衡常数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并考察包合物体外溶出特性。分别对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混合物进行高温、高湿和强光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最佳包合条件A为1:3,B为60℃,C为2 h,包合率达65.28%,收率为79.55%。150 min缓慢释药量达92.26%。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强光条件下,包合物中尼古丁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混合物。结论:所选制备工艺简单且条件易于控制,所制包合物稳定性良好且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萘丁美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萘丁美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提高萘丁美酮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用沉淀法和超声法制备萘丁美酮-β-环糊精包合物。考察包合方法、投料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包合物制备的影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含量测定,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超声法优于沉淀法,萘丁美酮的包合率达93%,最佳包合条件:萘丁美酮:β-环糊精(摩尔比)为1:6;包合时间0.5h;包合温度45℃。萘丁美酮包合物的溶解度是萘丁美酮的5.84倍。结论:以萘丁美酮:β-环糊精力1:6(摩尔比),在45℃超声波包合0.5h工艺最佳。  相似文献   

7.
岩白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岩白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 方法运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岩白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岩白菜素包合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验证包合物. 结果 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岩白菜素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 1:1,包合时间为1 h,包合温度为80 ℃,包合率可达92.19%. 结论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岩白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工艺简单可行,适用于岩白菜素口服制剂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12):1033-1037
目的考察人参皂苷Rg3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表征。方法比较研磨法和水溶液搅拌法制备人参皂苷Rg3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包合工艺条件,采用薄层色谱法、DSC差热分析、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等分析手段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测定包合物的体外溶出度。结果选择水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最佳包合工艺为人参皂苷Rg3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1∶100,搅拌时间2 h,温度25℃,其包合率为86.11%,通过表征说明包合物已经形成,包合物的溶出速率明显提高。结论人参皂苷Rg3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溶解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原花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投料质量比(原花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1:4)、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分数30%、包合温度20℃、包合时间2.5h。结论:用溶液搅拌法对原花青素进行包合方法可行,包合率为24.5%。  相似文献   

10.
恩诺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恩诺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剂进行质量考察.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恩诺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药物的包封率为考察指标,综合评定后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包合条件恩诺沙星与β-环糊精比例为1:3、包合时间为1.5h、包合温度为60℃,平均包封率为50.01%.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选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高速剪切包合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收得率、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G1-熵权法结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剪切转速、剪切时间、β-环糊精与挥发油质量比例进行考察。通过Design-Expert 8.0.6.1软件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优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质量比例8∶1,剪切时间3 min,剪切转速4 200 r/min,β-环糊精与水质量比例1∶7。结论 优化了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高速剪切法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后续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和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李争艳  陈凌云  罗静  余晓玲 《安徽医药》2019,23(9):1745-1749
目的 制备龙血竭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提高龙血竭的溶解度。方法 通过测定龙血素A、B的含量,计算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包合时间、包合温度、龙血竭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影响因素,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使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龙血竭的包合工艺。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溶解度测定法对包合物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包合时间2 h,包合温度40 ℃,龙血竭与HP-β-CD质量之比为1∶8,采用优选的工艺条件制备的龙血竭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平均包合率为86.85%,平均收率为79.18%。结论 该工艺的包合率及包合物收率较高,包合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提高龙血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3.
14-去氧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光  李景华 《中南药学》2008,6(3):274-277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对14-去氧穿心莲内酯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微波辅助饱和水溶液法制备14-去氧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的包合常数,并确定14-去氧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的包合比例,红外分光光度法及核磁共振法确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14-去氧穿心莲内酯与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包合常数为1315.789mol·L^-1,包合比例为1∶1。结论β-环糊精可以包合14-去氧穿心莲内酯,且包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花苜蓿挥发油;以得到的紫花苜蓿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为指标,对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包合工艺进行优选;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包合产物进行定性鉴定.结果:确定了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搅拌时间120min,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6g∶1mL.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可以高效地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率及收得率测定为评价指标,对影响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因素进行研究,寻找出最佳制备工艺,并用TLC、红外光谱扫描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最佳的制备工艺为薄荷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1∶7;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1∶7;搅拌时间75分钟;包合温度40℃.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1∶7;B环糊精与水的比例:1∶7;搅拌时间75分钟;包合温度40℃,为薄荷油包合物最佳制备条件.结论:优选出来的工艺简便、稳定,包合物产率较高,为薄荷油包合物制备工艺提供了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清解方中牡丹皮和败酱草中挥发油包合物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9,包合温度为30℃,搅拌时间为2 h。结论用优选的包合工艺条件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及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姜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考察其在强光、高温、高湿环境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加权综合评分优选包合工艺。使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1 m L姜黄挥发油与8 gβ-环糊精进行包合,包合时间1.5 h,包合物温度50℃。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定结果表明姜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形成,并具有一定的抗光照、热、湿稳定性。结论:试验优选的包合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且包合过程对挥发油成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邓晶晶  徐娟  吴也  陈俊似  杨凤 《药学实践杂志》2013,31(2):129-130,147
目的比较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方法选用适量薄荷药材,提取薄荷油,分别用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结果与超声法相比,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率和包合物的收率均较高;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包合工艺为薄荷油(ml)∶β-环糊精(g)为1∶5、搅拌时间为1 h、包合温度45℃,β-环糊精(g)∶水(ml)为1∶10。结论优选的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工艺合理、结果较好,并且操作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9.
异维A维—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法,研究β-环糊精对异维A维的包合作用,选择包合物的包合率为考察指标,优化出异维A酸-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包合率为98.6%,采用3种不同的包合方法制备羿维A酸-β-环糊精包合物,结果以研磨法为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氢溴酸右美沙芬-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有关性质。方法 采用研磨法制备氢溴酸右美沙芬-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显微镜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溶解性试验、计算机模拟计算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并研究其性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的载药量和包合率。结果 氢溴酸右美沙芬能够与β-环糊精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3的包合物。包合物的载药量和包合率分别为9.83%和92.10%。结论 采用研磨法,以物质的量比1∶3可以制备得到载药量和包合率较高的氢溴酸右美沙芬-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