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115例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行微创清除术及综合治疗的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北京万福特公司开发生产的YL—Ⅰ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对115例各种颅内血肿行微创清除术置管引流,术中抽吸血肿,术后尿激酶灌洗治疗,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结果115例患者高血压脑出血76例。13例脑疝患者当即散大侧瞳孔回缩,意识状态改善;术中无一例失败。存活的全部病例均在1周内血肿被清除,平均3d。穿刺针留置时间3—9d。慢性硬膜下血肿与脑室出血血肿清除率100%;其他部位血肿清除率90%以上。治愈40例(ADL评分100分);好转44例,其中生活基本自理20例,自理率达52.17%,死亡23例。死亡率20%。明显优于传统疗法。结论颅内血肿以高血压脑出血为主。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选择好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其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血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治疗、提高疗效。方法 对29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25例,其中恢复良好12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 手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有多种机理。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尤其首次CT提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或小出血灶的病例,宜动态复查CT,早诊早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YL一1型穿刺针合适长度者,局麻下穿刺血肿中心,退出钻芯后接引流管,若为液状血肿则轻轻抽出,尽量吸净,若为凝血块抽出一定量后用肝素液冲洗,有继续出血者开放引流不夹管,其余常规作首次注入血肿液化剂(生理盐水5m1+肝素12500U+尿激酶1万U+透明质酸酶1500U),夹管1~2h开放引流,术后用肝素液冲洗2~3次/d,破人脑室者用尿激酶液冲洗。术后3~7d常规复查CT,决定是否继续粉碎液化引流,一般于3—8d清除大部分血肿拔针。结果本组死亡6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为20%,死亡原因:脑疝4例,再出血2例。本组治疗良好率90%。结论应用微创清除术清除血肿彻底,且避免开颅手术,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血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治疗、提高疗效。方法对2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21例,其中恢复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手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有多种机理。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尤其首次CT提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或小出血灶的病例,宜动态复查CT,早诊早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症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致颅内血肿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方法回顾12例该类患者的急症手术治疗资料.结果血肿清除12例,动脉瘤夹闭8例,孤立1例,部分夹闭加包裹3例,内减压3例,外减压6例,术后梗死8例,生存6例,死亡6例.结论动脉瘤大出血夹闭困难,术后梗死是急症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致颅内血肿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对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使用尿激酶加肾上腺素液化血肿,B组予常规尿激酶液化血肿。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对比。结果 A组43例中,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27例(62.79%),部分生活自理中残10例(23.26%),重残4例(9.30%),死亡2例(4.65%)。B组43例中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的22例(51.16%),部分生活自理中残12例(27.91%),重残5例(11.63%),死亡4例(9.30%)。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血肿体积A组明显比B组小;两组术后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尿激酶加肾上腺素液化血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尿激酶液化血肿。肾上腺素对于颅内血肿有明显收缩血管、止血、防止血肿因尿激酶溶解血块后继发性出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依据CT片示,利用直角筛孔板定位,使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血肿冲洗液及侧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0例。结果:本组120例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血肿清除丰平均86%;有91例存活,存活率近76%,29例死亡,死亡率约24%。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途径,它操作简单创伤小,血肿清除迅速彻底,有确切疗效,适用性强。但仍需注意:适应瘟、手术时机、准确定位,及时处理再出血和并发症等关键问题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55例重症脑内血肿行CT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救治,并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患者均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评定预后.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良好,血肿清除率为90%-100%,随访结果均为ADL I级.脑叶血肿者共13例,效果较好.高血压基底节、丘脑出血及出血破入脑室者32例中ADL I级2例,Ⅱ级7例,Ⅲ级9例,Ⅳ级9例,V级3例,死亡2例.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快捷、创伤小、疗效确切的重症颅内血肿的救治手段,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黄小红  李碧峰 《中国医药》2008,3(12):757-75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尿激酶腔内注入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62例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尿激酶腔内注入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和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5.39,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尿激酶腔内注入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儿自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 对28例颅内自发性颅内血肿的婴儿患者选择采取开颅血肿清除、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等外科治疗,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和外科手术疗效。结果 27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19例生长发育良好,无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4例偏瘫,2例弱智,1例脑瘫,倒例癫痫。1例死亡。结论 维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酶原减低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本病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治情况及疗效,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86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2例诊断后立即手术者均治愈,术后切口感染1例,流产1例。14例非手术治疗者中治愈9例,其中5例再发行手术治疗;另5例非手术治疗症状加重中转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感染1例,流产1例,早产1例。术后病理分型:单纯性阑尾炎12例,蜂窝织炎性阑尾炎50例,坏疽性阑尾炎7例,阑尾炎穿孔3例,并发弥漫性腹膜炎2例。术后病理报告:蜂窝织炎性阑尾炎4例,阑尾炎穿孔1例。结论妊娠期阑尾炎与非妊娠期阑尾炎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应及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妊娠并不是手术禁忌证,应把握好手术时机,避免非手术治疗带来的严重后果。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保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127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予以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同时在术中对合并症进行处理。并予以6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全部患者中,92例治愈,约占72.4%,31例好转,约占24.5%,4例无效,约占3.1%,总有效率为96.9%。2例患者出现鼻腔少量出血,予以微波烧灼后出血情况消失。2例鼻腔粘连,予以局麻下粘连松解术,并采用明胶海绵对创面进行分隔,1周后痊愈。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创伤小、恢复快,且效果满意,同时在术中还需注意其他病变的处理,可使其远期疗效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痔疮手术后脓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8例痔疮手术后脓肿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引流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及马应龙痔疮栓塞肛。采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疼痛程度进行评估,10分为剧痛,0分为无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局部创面水肿消退、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第7天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局部创面水肿消退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0.5±4.2)、(22.1±3.1)d,对照组分别为(26.7±3.5)、(27.3±3.4)d,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肛瘘、创面大出血及感染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痔疮手术后脓肿患者,在常规手术切开引流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及马应龙痔疮栓塞肛,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149例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同期216例四肢长骨骨折但接受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及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无一例骨骼感染出现。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闭合性骨折伤口愈合情况及骨愈合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急诊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明显较二期手术组的住院时间短(P=0.000)。作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伤口情况、受伤时间及手术时机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多因素分析中仅伤口情况、受伤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多数四肢长骨骨折只要经过严格、彻底的清创处理,手术一期复位、固定并不会导致更高的感染率,相反可以缩短治疗时间,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5.
古美颖  王敬  吴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1950-1951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术后不同引流方法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颅内血肿微创术后进行血凝块引流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应用血凝块液化剂(尿激酶加玻璃酸酶)液化血凝块引流而不行冲洗步骤,B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血肿后应用血凝块液化剂(同上)液化引流.结果 A组血肿清除率与B组相当,而A组再出血发生率(3.8%)明显低于B组(22.7%)(x2=4.594,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术后多数患者单纯使用液化剂就能很好引流血肿,且再出血风险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钻孔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5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微创钻孔外引流术并脑室内灌注尿激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用时(36.8±10.5)min。在术后2-4 d,共有8例死亡,死亡率为17.8%。其余37例患者,应用尿激酶灌洗后,脑室血肿消失,且脑室系统无扩大现象。术后有7例发生肺部感染,占15.6%(7/45),3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占6.7%(3/45)。45例患者行微创钻孔外引流术后,有75.6%(34/45)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Ⅰ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4例),有6.7%(3/45)的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患者,早期应用微创钻孔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甄宏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186-187,189
目的探讨腹腔镜穿孔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加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本院1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胃穿孔60例,十二指肠穿孔68例。65例行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加穿孔修补术(研究组);63例行单纯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增加,术后5年复发率较对照组低。结论腹腔镜穿孔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加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微创、安全、复发率低等特点,条件允许时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中风病人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5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进行选择性动脉溶栓,溶栓前后按照卒中病人神经病学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并进行血管影像学评价。结果:15例病人中有9例缺血后完全再灌注(占60%),3例缺血后部分再灌注(占20%),治疗后病人神经病学缺损评分显著下降,总有效率80%,显效率66.7%,结论: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舒鹏飞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73-174
目的:对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88例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经关节镜监视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优良率为87.5%,8例疗效较差的患者均为Ⅴ型、Ⅵ型损伤。其中5例因并发膝关节僵直,3例经二次关节镜下松懈术后恢复良好。3例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和伤口皮缘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efficacy of topical thrombin in prevention of wound haematoma inpatients receiving subcutaneous low-dose heparin was studied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ne hundred and two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abdominal surgery were included in the trial. Haematological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last 42 patients to determine whether introduction of thrombin into the wound resulted in any systemic effect via the coagulation pathways. The frequency of post-operative wound haematom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hrombin-treated group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its action appeared to be independent of any change in coagulation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