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口咽通气导管缓解昏迷病人舌后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使用口咽通气管缓解昏迷病人舌后坠,预防呼吸衰竭。方法 将口咽通气导管置于病人口腔内产加强基础护理。结果 使用前后呼吸频率有显性差异(P<0.01),鼾声呼吸减轻,总有效率100%。结论 使用口咽通气导管可将舌体恢复正常位置,而恢复正常的气道管径,降低气道阻力,改善缺氧,反射性地降低呼吸频率。  相似文献   

2.
蒋芩 《全科护理》2011,(34):3155-3156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急诊昏迷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给予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从鼻腔或口腔吸痰,观察组采用口咽通气管,从口咽通气管中给氧或面罩给氧,从口咽通气管中吸痰。比较两组病人通气改善有效情况。[结果]观察组通气改善有效率为87%,对照组通气改善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咽通气管能解除气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急诊昏迷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口咽通气管在急救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准确、快速地处理呼吸道问题是维持生命、稳定病情,为病人争取进一步诊治机会的关键。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就能在数秒内迅速开放气道。近年来口咽通气管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及院前急救,现将口咽通气管的材料、结构、型号选择、置管方法、置管后固定、应用范围、护理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102例脑卒中昏迷患者使用口咽通气导管的护理体会与抢救效果。认为脑卒中昏迷患者使用口咽通气导管可保持气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同时有利于口腔护理及吸痰等操作,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安全的护理工具,有利于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5.
刘云平  吴春玲 《全科护理》2011,(24):2213-2213
口咽通气管(简称口咽管)又称口咽通气道或口咽导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  相似文献   

6.
宋杨 《当代护士》2008,(7):81-83
目的探讨使用改制型口咽通气导管在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中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7年3月接受洗胃的9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型口咽通气导管,观察组采用改制型口咽通气导管,比较2组胃管固定不良反应、洗胃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胃管固定不良反应、洗胃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洗胃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改制型口咽通气导管可以在洗胃过程中对胃管固定起作用,能降低洗胃的时间,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尹玉芳  张玲 《全科护理》2012,10(22):2049-2049
口咽通气道是用于口腔至咽腔这段弧度距离的人工管道,经口腔置入到位后,可使口咽腔组织间不能相互靠拢,从而达到上呼吸道通畅。口咽通气道是一种简单的人工呼吸道,其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的器械和培训就能在数秒内迅速开放气道。口咽通气道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常见的药物中毒、癫痫发作等病人救助时,能有效、快速地处理呼吸道问题,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病情,赢得抢救时间。现将口咽通气道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赵翠侠 《护理研究》2009,23(7):1960-1960
急危重病人常合并呼吸困难,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可使昏迷病人舌根向前,唇齿张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通常口咽通气管是由两条胶布缠绕交叉固定于病人面颊部,但是由于病人颜面皮肤油脂及汗液较多、口腔分泌物外溢、病人躁动等原因,口咽通气管极易脱出。针对上述情况制作了口咽固定带:取2条2.5cm宽的胶布,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舌后坠、痰多不易吸出的病人,护士会为病人放置口咽导管开放气道,改善缺氧状态[1]。临床常用的口咽通气管不易固定,使用过程中,口咽通气管易从咽喉部脱出,挡片上的通气孔孔径过大,湿化管和氧气管易脱出。为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现介绍如下。1口咽通气管结构新型口咽通气管包括挡片、系带、插入孔、插入管4部分,挡片固定在插入管端部,挡片两侧设置用于固定口咽通气管的  相似文献   

10.
李蔓玲 《护理研究》2004,18(24):2218-2219
S型管也称S型口咽导气管或急救管 ,共分 7个型号。由口咽导气管、口盖及外通气管 3部分组成 ,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 ,呈弯曲状 ,其弯曲度与舌及软腭相似[1] 。S型管能防止舌后坠引起的气道阻塞 ,帮助清除口咽部分泌物 ,病人能迅速获得有效通气 ,保持  相似文献   

11.
昏迷病人舌后坠两种院前急救处理方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昏迷病人舌后坠两种院前急救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在急诊进行院前抢救行气道通气病人情况。随机抽取120例使用口咽通气管的昏迷病人作为A组,并对应地抽取120例使用传统通气方法的昏迷病人作为B组。结果两组病人置管成功率、管道脱出率和气道密闭性良好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昏迷病人采用口咽通气管的置入方法,可改善昏迷病人舌后坠而引起的气道梗阻呼吸困难,且易置入及固定,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2.
急危重病人常合并呼吸困难,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可使昏迷病人舌根向前,唇齿张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通常口咽通气管是由两条胶布缠绕交叉固定于病人面颊部,但是由于病人颜面皮肤油脂及汗液较多、口腔分泌物外溢、病人躁动等原因,口咽通气管极易脱出.针对上述情况制作了口咽固定带:取2条2.5 cm宽的胶布,短胶布的长度为病人一侧口角经颈后至对侧口角的长度,长胶布比短胶布长20.0 cm.  相似文献   

13.
陈文蓉 《护理研究》2009,(11):2991-2991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口咽通气管的固定很重要,现将其固定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口咽通气导管为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它不仅可以避免舌后坠,还有利于吸痰,也可防止舌咬伤,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能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危重、昏迷患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传统的口咽通气管在使用时存在无法有效地固定,影响通气效果,易引起误吸、窒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用胶布固定时间长易造成面颊局部皮肤溃烂等缺点,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经过改良的口咽通气管,对使用改良口咽通气管的24例患者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蔓玲 《护理研究》2004,18(12):2218-2219
S型管也称S型口咽导气管或急救管,共分7个型号:由口咽导气管、口盖及外通气管3部分组成,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弯曲度与舌及软腭相似。S型管能防止舌后坠引起的气道阻塞,帮助清除口咽部分泌物,病人能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本院对38例昏迷病人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使用S型管维持有效呼吸,保持了呼吸道的通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人工气道包括口咽人工气道、鼻咽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它是一种通过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人导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它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人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同时由于人工气道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组织发生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陈文蓉 《护理研究》2009,23(32):2991-2991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口咽通气管的固定很重要,现将其固定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罗银秋 《护理学报》2001,8(6):27-28
笔报道5例患在静脉注射先锋必过程中,发生急性喉头水肿致窒息的急救护理。急救程序的总原则为争分夺秒,解除气道阻塞,纠正缺氧,对症处理;措施为立即停药,病人平卧,予0.1%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小儿酌减;建立通畅气道,小儿直接用食指中指并拢按压小儿舌根部,成人用仰头提颏法或仰头举颌法等打开气道,同时速备口咽通气导管配合医生插入,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给予氧气、药物雾化吸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肾功能情况。强调静脉注射先锋必前必须备好急救药品,对过敏体质的病人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过敏,迅速抢救,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9.
正经口/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导管建立人工气道是保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而对气管导管套囊的安全管理是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环节,气囊合理地充气可以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还可预防口咽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然而气囊压力管理不到位也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压力过高会压迫气道黏膜缺血、水肿或溃疡,严重者可形成气管食管瘘或气道狭窄,压力过低则导致气道漏气,潮气量不足,甚  相似文献   

20.
刘桂华 《护理研究》2012,26(16):1522
机械通气在危重症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心肺复苏、呼吸肌麻痹、手术麻醉和开放气道中最常用的方法,气管插管脱出是机械通气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旦发生气管插管滑脱,如未及时处理,可导致病人急性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再次插管会造成对病人的再次伤害,还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所以气管插管成功后要保持气管导管在固定位置不发生移位、脱落.重要的是牢固固定.临床上气管插管成功后,经常会采用5 mL的注射器去掉乳头,或者牙垫与气管插管一起固定口腔内,外用布胶布粘贴固定,我们采用了改良口咽通气导管,带有粘贴扣的弹力绷带固定气管插管,收到满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