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楠  徐凯  苏向前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14):726-730
目的: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Ⅱ式吻合应用圆形吻合器与直线吻合器实施消化道重建的近期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132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采用吻合器形状的不同,分为圆形吻合器组64例(48.5%)和直线吻合器组68例(51.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残胃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阳性淋巴结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直线吻合器组患者较圆形吻合器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中位数:3.0 d vs. 4.0 d)、首次进食时间(中位数:7.0 d vs. 8.0 d)、首次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中位数:7.0 d vs. 9.0 d)及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8.0 d vs. 10.0 d)均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9%和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1年胃镜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食物潴留、残胃黏膜炎及胆汁反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Ⅱ式吻合中,直线吻合器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残胃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 40例胃癌术后内镜观察分析。结果 残胃复发癌20%,反流性食管炎13%,吻合口炎17%,残胃炎20%,吻合口线头5%,吻合口狭窄7%,吻合口溃疡10%,残遗癌8%。残胃复发癌发生与胆汁反流及局部术后血供障碍有关外,还与消化道重新建方式、癌的浸润程度、胃周围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清除的范围有关。结论 我们认为对胃癌术后患者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就有可能早期发现复发癌。  相似文献   

3.
胃镜诊断残胃癌12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病因、诊断、治疗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残胃癌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首次术式为BⅡ式者残胃癌发生率高(10例,83.33 %),男性高于女性,确诊后多属中晚期,预后差。结论 残胃癌的发生与胃术后胃内环境改变有密切关系。干预应从改进手术方式、防止胆汁反流等着手  相似文献   

4.
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胃大部根治切除术后理想的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83例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分别行食管残胃吻合术(A组),食管残胃吻合并幽门成形术(B组),食管残胃吻合并残胃空肠吻合引流术(C组)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和行上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结果]A组反流性食管炎22例(64.7%),B组8例(34.8%),C组1例(3.8%)。通过术后随访对临床症状、上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进行对比,贲门癌行近端胃大部根治切除、残胃食管吻合并残胃空肠吻合引流术在预防反流性食管炎上优于幽门成形术,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并发症少,体重恢复好。[结论]贲门癌行近端胃大部根治切除、残胃食管吻合并残胃空肠吻合引流术具有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和十二指肠液反流的作用,同时能促进残胃排空,是一种安全简便、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7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病变组(39例)和恶性病变组(8例)手术后残胃癌进行分析,并对47例残胃癌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残胃癌诊断距首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4.4年,多发生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吻合口处,其次是胃体、贲门部,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比恶性病变术后残胃癌的间隔时间长(P<0.05),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TNM分期和根治手术对残胃癌的生存率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 现阶段恶性病变术后的残胃癌增多,与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在临床病理特点上没有明显不同,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根治手术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58例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全胃切除术29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9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结果 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62.07%和44.83%(P>0.05),5年生存率为48.28%和20.69%(P<0.05).近端大部切除组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86%,高于全胃切除组的34.48%(P<0.05);2组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肿瘤>3.0 cm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全胃切除后5年生存率高于近端大部切除组(P<0.05),其他情况2组的生存率比较无差异.结论 对胃底贲门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尤其是对于肿瘤>3.0 cm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后行B-II+Braun或Roux-en-Y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接受远端胃大部切除并行上述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I+Braun和Roux-en-Y两组,按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进行配比,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术后1年以上胃镜复查结果及术后生存率。 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期并发症中,B-II+Braun组烧心/返流、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0.83%、16.67%)显著高于Roux-en-Y组(均为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以上内镜检查结果显示Roux-en-Y组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1.25%、18.75%、9.38%)显著低于B-II+Braun组(分别为72.22%、61.11%、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潴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行Roux-en-Y重建术后抗返流效果显著优于B-II+Braun,且在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劣势。前者可替代后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行BillrothⅠ式和改良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5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按吻合方式分为B-Ⅰ组(99例行B-Ⅰ式吻合)和B-Ⅱ组(352例行改良B-Ⅱ式吻合),比较患者的围术期、术后早期并发症及远期症状(1年以上)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围术期:B-Ⅰ组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早于B-Ⅱ组(Ⅰ期胃癌,56.6%>35.2%),肿瘤直径小于B-Ⅱ组(3.58±1.54<4.88±2.37) cm,手术时间短于B-Ⅱ组(154.68±41.86<171.48±32.69) 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长于B-Ⅱ组(116.14±17.70>110.38±18.98) min,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正常进半流食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早期胃无力、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不足5%,两组患者间分别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远期症状:B-Ⅱ组患者倾倒综合征等表现的发生率高于B-Ⅰ组(9.4%>3.0%),消化道反流症状发生率低于B-Ⅰ组(6.8%<17.2%),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如消瘦、腹胀等症状及残胃吻合口病变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B-Ⅰ式相比,改良B-Ⅱ式术后胆汁反流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患者生存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胃癌根治术后切端癌残留的预后及化学治疗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胃癌根治术后切端癌残留对预后的影响及术后化疗是否能提高其生存率.方法对70例胃癌根治术后切端癌残留病例及1073例无癌残留病例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结果远侧胃大部切除术后切端阳性与切端阴性者总5年生存率分别为12.5%、38.2%(P<0.05),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切端阳性与切端阴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13.0%、25.5%(P<0.05).但按分期比较,则各期5年生存率切端阳性与切端阴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化疗者5年生存率为20.0%,未化疗者为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p感染及Cyclin D1和p16基因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用特殊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及不同胃黏膜病变石蜡包埋标本.结果 (1)在正常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中Hp感染率和Cyclin D1的表达率逐渐增高,p16表达率逐渐降低.其中正常胃黏膜组Hp感染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与胃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yclin D1的表达率与不典型增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正常黏膜组p16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2)在55例胃癌标本中Hp阳性组Cyclin D1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组(P<0.01),Hp阳性组p16阳性表达率低于Hp阴性组(P<0.05),Cyclin D1阳性组p16阳性表达率低于Cyclin D1阴性组(P<0.05).结论 胃癌的发生受Hp、Cyclin D1和p16等多因素及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