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液加压袋持续冲洗应用于危重症患儿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IABP)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使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100例危重症患儿,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50例,两组都使用0.5U/mL肝素钠盐水,对照组使用输液泵持续2mL/h泵入配合间断冲管,干预组使用加压输液袋(压力设置为150mmHg,通过压力传感器自动以2mL/h速度匀速缓慢滴入)持续冲管配合间断冲管,观察两组患儿动脉置管时间、动脉走向瘀斑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动脉走向发生瘀斑的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动脉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加压输液袋有效地降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儿动脉走向瘀斑的发生率,延长动脉置管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的措施。 方法 回顾2006.1-2008.5在老年重症ICU病房中30例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的应用,并在护理措施方面进总结,其中挠动脉置管15例,肱动脉置管5例,足背动脉置管10例。 结果 有2例穿刺口渗血、皮下淤血,2例导管堵塞,无血栓形成,无脱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在老年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的措施。方法回顾老年重症监护病房中30例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的应用,总结护理措施,其中桡动脉置管15例,肱动脉置管5例,足背动脉置管10例。结果有2例穿刺口渗血、皮下淤血,2例导管堵塞,无血栓形成,无脱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有创血压监测中生理盐水持续加压冲洗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5月,于云南省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麻醉手术中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中选取3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100例。甲组采用生理盐水行持续加压冲洗,乙组采用2.5U/ml肝素行持续加压冲洗,丙组则采用5U/ml肝素行持续加压冲洗,经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之后,比较三组动脉置管通畅情况以及穿刺部位出血、动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导管通畅率为95%(95/100),乙组为94%(94/100),丙组为96%(96/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为0,低于乙组的5%与丙组的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血压监测中生理盐水持续加压冲洗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稀肝素持续冲洗而引起的凝血障碍,将动脉穿刺置管的使用率提高,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确理解无创正压通气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已成为治疗呼吸衰竭的最主要手段;无创和有创通气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要明确认识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通气的各自特点;其次正确掌握无创正压通气的作用机制;严密掌握NPPV的应用指征和时机;合理运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判断;应在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和密切监测的基础上选用,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和应用技巧,提高依从性和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微创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8例冠心病患者,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采用单腔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行有创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中心静脉压、尿量、温度(鼻温、直肠温)监测,并间断进行动脉血气、电解质监测。游离乳内动脉过程中采用低潮气量,增加呼吸频率,以避免肺过度膨胀影响手术操作。术中持续泵入硝酸甘油,预防围术期发生心肌缺血及控制血压。结果全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6例患者术后当13拔除气管插管,1例术后第113拔除,1例因术后肺部感染延迟至术后69h拔管。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术期心梗及死亡。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创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术中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加强呼吸管理将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拔管,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监护室的停留时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后简称全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开口操作诱发严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4例全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发生严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在开口器开口时出现心率突然下降,最低降至28次/分,最大下降幅度为62.4%,其中2例伴有血压下降,平均动脉压最低降至47 mmHg,最大下降幅度为47.2%。立即松开开口器后,2例未给予任何用药,心率和血压立即恢复至打开前水平;2例给予阿托品0.5 mg或麻黄碱10 mg,1 min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术前。考虑三叉神经心脏反射由开口刺激过大、速度过快引起,再次缓慢打开口腔,未见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改变。4例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和术后未发生三叉神经心脏反射相关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结论 全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开口操作中发生心率和血压显著下降应考虑严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该反射可能与口腔开口器开口幅度过大、速度过快有关,轻柔的开口操作、合适的麻醉深度有助于预防该反射;如术中发生严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应立即松开开口器并停止手术操作,必要时给予抗胆碱药或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8.
随着起搏技术的发展,植入电子器械装置患者不断增加,术后随访尤为重要,近年来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起搏装置不断应用于临床,成为常规门诊随访的有效补充手段。远程监测系统能够对病人持续有效的监测,每天自动传输起搏器诊断数据,或事件引发的报警信息,可以及时发现两次随访间期起搏系统异常及临床相关事件,特别是无症状事件,指导对患者进行早期临床干预,保证患者的安全,可优化复杂病人的管理,减少稳定病人频繁随访的成本和负担。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模式致力于疾病发作后的救治工作,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针对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已逐渐成为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动脉系统弹性减退及动脉僵硬度增高是血管壁损伤的病理表现,与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动脉硬化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通过无创简便的检测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筛查,可以减少严重临床事件的发生〔1〕。本文就脉搏波传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综合干预降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腹胀发生率。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73例AECOPD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组36例,对照组37例。两组在执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观察组进行综合干预,预防其腹胀的发生,即患者通气过程中持续使用气道开放枕以达到持续有效进行气道开放;采用呼吸机串联雾化吸入解痉平喘药物;通气治疗期间责任护士使用设计的无创通气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通气参数、监测参数、护理措施、并发症观察,指引护士规范调节参数,并进行更深入的临床护理观察。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一次性雾化吸入器遵医嘱雾化吸入、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使用普通病房通用的护理记录单。比较两组无创机械性通气患者腹胀评分、通气前与通气后24 h、停机前的动脉血气值,通气失败的病例数。结果在研究过程中,因患者不能配合退出研究或病情恶化转有创通气,其中干预组1例,对照组8例,(P0.05)干预组通气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无创通气并发症腹胀程度评分(P0.05)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24 h、停止治疗前:动脉采血测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腹胀的发生,提高无创机械通气疗效及通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实施无偿献血,流动采血车已成为血站流动采血的主要场所,但因采血车内操作场地小、条件简陋、时间紧、人员少等因素影响,如何增强人们的献血意识,减少献血不良反应,使不同层次的献血者都得到满意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于2005—03—14/2005—12—30对流动采血车上符合各项献血标准的献血者1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整体护理,明显减少了献血不良反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小鼠是优良的背景基因动物,分离成体原代心肌细胞可以真实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反映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功能。小鼠心室肌细胞的分离和大鼠相比较困难,分离获得的细胞存活率较低,为提高小鼠心室肌细胞的成活率和收获量,本研究团队通过艰苦的摸索,改进了小鼠成体心肌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 该方法采用心脏在体主动脉插管,行独创的前加压灌流法冲洗心脏后接入改进的langendorff装置,用胶原酶液II灌流、消化心脏后,将心脏剪碎并用吸管吹打,经200目滤网过滤后获得单个小鼠心室肌细胞。本研究检测并对比了在体和离体主动脉插管获得的心肌细胞的状态:梯度复钙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杆状心室肌细胞的数目。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的主动脉逆行灌流法在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提高了小鼠心室肌细胞收获量和存活率。本课题组利用医用三通管,独创倒置灌流排气法,可以迅速排空灌流装置中的气体;利用注射器和灌流针结合,独创前加压灌流法,可以快速彻底地冲洗心脏中的血液;并采用实验室常规眼科镊和血管钳巧妙组合成协助装置,可以单人独立完成插管,不需要助手协助,节约人力,节省经费开支。结论 这一方法的改进使整个实验流程简化,缩短了实验时间,操作简便易学;同时该分离方法稳定、可靠、有效,可以为同类型实验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呼吸内科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呼吸内科患者的应用。方法严格无菌技术,选择合适的外周浅静脉,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方法及长度,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结果205例中穿刺成功率为97.2%;177例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7例穿刺点疼痛、针眼发红;3例静脉条索状改变;6例发生导管脱落;10例发生液体外渗;2例发生导管堵塞;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呼吸内科患者的输液有其特殊性,外周置放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的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建立了静脉通道,有利于迅速抢救,对挽救病人生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影响漂浮导管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危重症患者应用漂浮导管进行持续性肺动脉压监测过程中影响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危重症患者应用漂浮导管进行持续性肺动脉压监测过程中,出现影响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未发生因植入Swan-Ganz漂浮导管而引起严重并发症,11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7例患者死亡。住院天数(28.21±10.21)d,留管时间(2.76±1.11)d。结论制定规范的漂浮导管护理流程,做好穿刺口的护理、管道的维护、准确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才能减少漂浮导管测压值的误差,获取最准确的数据,最大限度地发挥漂浮导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垂体后叶素对水钠代谢的影响(附1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对水钠代谢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临床发现的12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静滴垂体后叶素(PTT)过程中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4例出现一过性多尿,经逐渐减少PTT用量,并用20%甘露醇静滴后逐渐恢复。结论在临床上常用PTT进行止血治疗,如使用得当可收到良好效果,如剂量过大,静滴速度过快或突然停药均易致上述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电解质浓度,小剂量持续静滴PTT可以防止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糖代谢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以分析其对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36例单纯高血压及33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及血压监测,对两组患者的HRV及BP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HRV减少(P〈0.05~〈0.01);而BPV增大(dSBPSD、dSBPCV、24SBPSD.P〈0.05~〈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病变,进而造成心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改善其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功能,可能有助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术前情况基本相同的60例全身麻醉术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拔管后即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持续24小时,其它处理与对照组相同。观察术前、拔管时、拔管后0.5小时、2小时、8小时、24小时、48小时监测动脉血气、心率及呼吸频率;比较术前、拔管后、24小时、48小时X胸片;术前、拔管后0.5d,时、2小时、8小时、24小时、48小时肺活量;拔管后0.5小时、2小时、8小时、24小时、48小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值。观察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都出现了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6.67%患者发生肺不张。经过24小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治疗组的动脉血气指标、肺活量和肺不张情况较对照组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无创正压通气对术后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肺不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 通气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重度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在我院行OPCAB,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重度低氧血症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通气方式分为BiPAP组(n=36)和插管组(n=32)。持续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血压、呼吸频率(RR),记录心功能分级,血气分析〔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 结果 BiPAP组和插管组均可快速、有效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pH值,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BiPAP组在6 h后可显著降低HR(P<0.01)、平均动脉压(MAP)(P<0.01),并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P<0.05),减少ICU停留时间(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P<0.01)。 结论 BiPAP通气安全有效,可以快速改善低氧血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有氧运动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与人类代谢综合征相似的大鼠模型,并观察游泳(有氧运动)的干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别给予普通膳食(对照组)、高脂高盐膳食、普通膳食加游泳和高脂高盐膳食加游泳处理,24周后观测各组的体重、内脏脂肪量、尾动脉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脂,并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结果高脂高盐膳食组出现了典型的代谢综合征特征,其体重、内脏脂肪、血压、胰岛素和甘油三酯均比其他组的各项指标显著增加,而葡萄糖输注率显著降低。结论高脂高盐膳食可诱导大鼠代谢综合征,有氧运动可减少或控制因高脂、高盐饮食引起的体重、腹围增加,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调节异常,有效防止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合理控制血压并不能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PIH)患者子痫前期发生风险,而控制PIH患者血压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脐动脉血流直接关系到母婴结局,因此探讨PIH患者精准控压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的对比拉贝洛尔片与硝苯地平缓释片对PIH患者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初步探索基于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PIH精准控压策略。方法选取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内科及武汉市中心医院新洲区分院内科门诊2015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PIH患者120例,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完全随机化设计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另选取同期在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启动降压治疗的血压阈值为≥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治疗后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 mm Hg为达标。A组患者口服拉贝洛尔片,B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三组受试者入组次日及A组与B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Hcy水平及脐动脉收缩末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时间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比较A组与B组患者治疗2、3、4周血压达标率,母婴结局,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入组次日血浆Hcy水平与PIH患者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B组2例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而未按规定完成4周治疗。A组、B组患者入组次日SBP、DBP、血浆Hcy水平及脐动脉S/D、PI、RI高于对照组,脐动脉VM慢于对照组(P<0.01),而A组与B组患者入组次日SBP、DBP、血浆Hcy水平及脐动脉S/D、VM、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SBP、DBP、血浆Hcy水平及脐动脉S/D、PI、RI高于A组,脐动脉VM慢于A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组次日血浆Hcy水平与PIH患者脐动脉PI、RI、S/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0.46、0.42,P<0.01),与脐动脉VM呈负相关(r=-0.38,P<0.01)。A组与B组患者治疗2、3、4周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轻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行剖宫产者所占比例高于A组,胎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Apgar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PIH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与硝苯地平片缓释片相比,拉贝洛尔片可更有效地降低PIH患者血压、血浆Hcy水平并改善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母婴结局,且安全性较高,应重视PIH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血浆Hcy水平与PIH患者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关,PIH患者可适当补充外源性叶酸;PIH患者降压阈值定为≥150/100 mm Hg、降压目标值定为130~140/80~90 mm Hg可行,而基于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PIH精准控压策略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改善PIH患者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