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4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患者行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共检查28个关节。结果:超声发现的滑膜炎关节数多于体格检查发现的滑膜炎关节数。超声可检测到有微小炎症变化的关节,对检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这些小关节敏感性高,其中近端指间关节最易被侵蚀,其次为腕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检测无临床症状的滑膜炎,临床检查结合超声检查能有助于RA更准确诊断,从而对早期诊断、疾病评估、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病变的声像图特点,评价超声对于RA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38例RA患者行膝关节高频超声检查,根据声像图表现总结RA膝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结果病变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关节积液、软骨变薄及骨质破坏等表现。结论超声通过观察关节积液、滑膜及软骨的病变为临床辅助诊断R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犯关节滑膜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致残性疾病,近50%的患者于发病2年内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和(或)骨侵蚀[1].如早期给予干预性治疗可以降低骨破坏,因此,R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临床虽然有一些检查可帮助诊断,如X线、磁共振、实验室检查等,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局限性.本文分析研究了高频超声对46例RA 552个小关节的检查结果,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对早期RA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3月收治的30例RA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与X线及MRI诊断结果。结果: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一般以女性发病多,起病缓慢,多累及手、足小关节。X线及MRI对RF的检出率为100%。结论:影像学在RA的诊断中有很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rl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近年来随着RA知识的普及,该病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由于该病属慢性、难治性疾病,且主要侵犯双手、足小关节,所以很多人只要出现双手、足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就误认为RA给予治疗。现将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院外被误诊为RA的门诊及住院病例49例报告如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风湿病的鉴别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王磊  郑桂敏  张风肖  李丽  孙丽君  陶杰梅 《河北医药》2010,32(24):3458-3460
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三维血管能量成像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指关节病变的意义。方法选取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血清阴性RA的患者30例,双手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共600个关节进行高分辨力超声(HFUS)及3D-CPA检查,测量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检测有无肌腱病变、骨质破坏,观察血流特点,并同时行双手平片检查,观察软组织肿胀、骨侵蚀。结果超声检查血清阴性RA患者30例中共检出22例(73%),158个(26.33%)关节积液;24例(80%),209个(34.83%)关节滑膜增厚;19例(63.3%),106个(17.67%)关节血管翳形成;12例(40%),共计75个(12.5%)肌腱腱鞘炎;12例(40%),38个(6.3%)骨质侵蚀。结论高频超声能显示血清阴性RA患者手指关节病变的各种表现,可为临床诊断以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3D-CPA立体显示血管翳形成,帮助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及治疗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髌上囊、滑膜、股骨髁软骨及软骨下皮质的情况.评价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RA组与对照组的膝关节髌上囊液体厚度、滑膜及股骨髁软骨厚度及软骨下骨皮质的回声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论:高频超声通过观察关节积液、滑膜、软骨及软骨下骨皮质的病变为临床辅助诊段RA及其疗效评价、鉴别诊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类风湿关节炎(RA)膝关节病变治疗前后的超声变化及临床疗效的评估。方法:对RA活动期膝关节病变的患者(RA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使用高频彩超检查,对比两组超声表现,分析RA患者滑膜血流分级。对RA组进行3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影像学改变。结果:对照组关节腔内积液量少或无,滑膜内未见血流信号,软骨没有破坏及增生;RA组119个膝关节有滑膜增生,107个膝关节探及关节腔积液;能量多普勒显示111个关节滑膜内见血流信号。RA组滑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滑膜厚度变薄,血流分级0、I级关节数增加,Ⅱ、Ⅲ级关节数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A组中58个关节合并有骨质破坏,54个关节合并骨质增生,治疗后软骨破坏及增生变化不显著。结论:高频彩超RA膝关节病变显示效果显著,在对疗效的评价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可在RA的诊断和治疗观察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1类风湿关节炎的规范化治疗理念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以手、足的小关节受累为主,并可累及全身其他系统。极少部分患者可以是轻微的非破坏性的多关节炎,但多数患者表现为慢性或快速进行性骨关节破坏,出现关节畸形并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和劳动力丧  相似文献   

10.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为特征表现的一种常见自身免疫病,病理基础为慢性滑膜炎症~([1])。感染是RA患者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引起RA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RA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以及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有关。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都是治疗RA常用的药物,但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对于RA的治疗效果、对于并发感染的影响以及药物安全性也有所差异。本研究比较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在RA合并感染患者中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应用超声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RA患者的大关节进行彩色高频多普勒检查,并与48例正常人的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比。主要对比正常人与伴随肘关节、膝关节损伤的RA患者间,积液厚度、滑膜厚度、软骨厚度与滑膜彩色血流的情况。结果正常人不显示滑膜彩色血流,而RA患者则血流丰富,呈树枝状或点状,差异显著(P<0.05),RA患者治疗前膝关节积液深度为(26.37±6.6)mm,明显高于正常人的(2.96±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RA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超声可以准确的诊断出RA患者的关节早期病变,比X线片检查更为准确迅速,为临床早期诊断RA与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的慢性炎症和骨质破坏为主的疾病,RA慢性炎症和关节骨破坏的原因十分复杂,笔者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的浓度变化,旨在观察它们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rn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大约90%以上RA患者最先累及手关节,也必将损害手功能,因此,手腕部关节疼痛和晨僵是RA患者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2001年3月至2003年11月我科对住院的RA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手腕部关节功能操的锻炼,并做了随机分组对照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疑似RA患者20例和RA患者25例,超声检测病变关节的滑膜厚度、血流变化及血管增殖、关节积液、软骨及骨质破坏等情况.结果 疑似RA患者病变关节仅见程度较轻的滑膜增厚、血流改变、关节积液,无软骨及骨质破坏;RA患者上述病变较重且可见软骨及骨质破坏.结论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 HFUS)在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 RA)踝关节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诊断为RA的40例患者80个踝关节进行HFUS及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检测有无肌腱、腱鞘病变、骨质破坏,观察血流特点并与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0个踝关节扫查结果对比。结果40例RA患者踝关节中超声显示关节积液62个,总检出率77&.50%;滑膜增厚58个,总检出率72.50%;彩色多普勒显示滑膜过度形成(血管翳)23个,总检出率28.75%;肌腱炎及腱鞘炎43处,发生率约为53.75%,其中以胫后肌腱、腓长肌腱及腓短肌腱及腱鞘最易受累;骨质侵蚀33个,总检出率41.25%。结论高频超声清晰地显示RA患者踝关节病变的各种表现,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彩色多普勒显示血管翳形成,帮助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及监测治疗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手、足多处关节呈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并常伴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造成关节变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可致终身残疾[1]。RA病因仍未完全明确,其属于自身免疫病,发生与遗传、感染、性激素失调等因素有关[2]。目前,该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临床提倡"早发现早  相似文献   

17.
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瑾  马晓晖  房勤茂  赵建  郭智萍 《河北医药》2009,31(23):3283-3284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受累的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下降等。仅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RA较困难,影像学表现是早期诊断RA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高频超声做为临床上常规检查RA的一种手段,得到了日益广泛应用。它具有相对便携性,实时性,可多平面多角度观察,动态成像等优点。笔者结合RA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将其超声表现以及与其它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8.
柴润东  郭虹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10):2133-213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骨代谢紊乱可导致骨密度降低及骨脆性增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疾病本身的炎症环境及免疫异常引起,另一方面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干预也可能加重骨质疏松的发生。RA骨代谢紊乱随着病程进展及炎症反应呈进行性加重,早期可表现有关节软骨破坏及骨端骨质疏松,晚期可累及四肢、腰椎的骨密度降低脆性增加,甚至全身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明确RA骨破坏特点对RA骨代谢紊乱的诊断及针对性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对改善风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RA骨代谢异常及药物干预相关研究进展,首先从骨代谢紊乱的发病率、累及的不同骨组织以及可能发病机制对RA骨代谢紊乱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从缓解RA病情药物、生物制剂以及中医药防治RA骨代谢紊乱作用进行了药物干预现状的总结,以期为RA骨破坏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随时改变检查角度和方向,具有操作方便、可重复、检查无损伤等优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易于区分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具有较好的诊断优势[2]。本研究对60例RA患者和6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RA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病,未经及时诊疗的患者可出现不可逆性的关节骨质破坏及功能丧失。本病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据统计未经过规范治疗的RA患者2年致残率达50%,3年致残率可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