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护士心理体验,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进行深入的沟通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可引起受暴力者委屈愤怒和恐惧等一般不良心理体验.同时也会产生工作厌倦,离职想法,工作满意度下降.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应给受暴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春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12-1214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原因,为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医院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58名急诊科护士有关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8名急诊科在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90.9%,不同年龄、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辱骂(63.3%)和威胁(22.5%),其次是躯体攻击(11.3%)和性骚扰(2.8%);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等待时间过长(39.3%)、醉酒或使用特殊药品(12.7%)、医疗费用过高(12.7%)、护理人员态度或技术问题(9.9%)等;暴力发生可使护士出现委屈(78.9%)、愤怒(56.3%)、抑郁(45.0%)、焦虑(39.4%)等不良心理反应.结论 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护士带来了短暂或长期的心理、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护士职场暴力的影响。方法 82名护士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综合干预组(简称干预组),每组各41人,干预组对护士采取加强护理人员针对性培训、心理辅导以及开展模拟突发暴力事件演习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照组除加强医院环境外不做特殊处理,6个月后评价两组护士职业紧张(OSI-R)、焦虑抑郁以及职业应对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OSI-R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干预后均明显降低(P<0.05),但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诊护士进行综合干预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生活和工作质量,有利于护士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医院急诊科护士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急诊科工作环境特殊,多为危急重症患者,病种繁多,病情复杂,且病情变化快,时间紧急、责任重大,常处于被动状态,急诊护士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另外,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患者、家属求医心切,情绪容易激动,这些情况均给护理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烟台地区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现状及其对职场暴力的认知与防范等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保障急诊护士人身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选取烟台地区7所公立医院的188名急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杨筱多的"医院职场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201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91.3%。55.9%的急诊护士在过去12个月内遭受过职场暴力,其中谩骂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威胁、身体暴力和性骚扰。暴力大多发生在夜间、抢救室内,施暴者大多是患者家属、中年人、男性、酒后及素质低者,护士的主要应对方式是忍让回避和耐心解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后大多会有气愤、委屈、工作热情降低等表现。结论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的现象相当普遍,医院应从管理、培训等方面着手,减少职场暴力的发生,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心理压力的增大,人们接触各种药物、化学品的机会越来越多,以至有意或无意接触有毒物质造成中毒的病人增多。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的资料对于指导临床医生有着宝贵价值,而我国近25年来文献仅见少量报告。为使医务工作者对目前急性中毒的发病、毒物类型、中毒途径及原因  相似文献   

7.
暴力侵犯医生权利严重地损害了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扰乱了医院的正常诊疗秩序。通过对全国10省市80所医院的调查显示,目前,暴力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的发生在不同医疗群体、不同医疗机构中存在明显差异。从社会、医院、医患角度分析了暴力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心理体验,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近两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害的急诊护士和对应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害可引起受暴力者委屈愤怒和恐惧等不良心理体验,同时产生工作厌倦、离职想法工作满意度下降。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应给受害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医疗场所暴力事件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严重妨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有研究表明,医院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2],原因是急诊科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患者,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亲属、陪护人员及患者求医迫切,而急诊护理工作量大,常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情况给护理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隐患.本文旨在探讨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应对措施,为防范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谈急诊护士工作场所的暴力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玲 《吉林医学》2010,31(19):3156-3157
近年来,针对医务人员的攻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WHO界定工作场所暴力的最新定义为,工作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或健康的明确或含蓄的挑战。医院场所暴力事件严重干扰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给医疗服务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做“医院哨”的急诊科医务人员面对各种人群,加之急诊科特殊的工作性质,致使急诊科工作人员时刻都面临遭受攻击的风险,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了解我院门急诊医师不合理处方的类型,提高医生处方质量,提高处方用药合理性。体现窗口药师干预处方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门急诊2010年6月~2012年5月共24个月的干预处方进行回顾汇总分析。结果:共分析干预处方13689张。其中,干预后修改处方10411张。即通过药房药师干预,不合理处方由13689张降到3278张。结论:我院门急诊不合理处方,在药房药师监督干预下,明显减少,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药房药师对医师处方的干预,为门急诊合理处方、处方用药合理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诊患者就诊规律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12间本院急诊科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对急诊不同科室患者构成比、日均就诊量、24 h就诊病例分布、每周就诊情况和护理工时测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年内日平均就诊量显著增加(P<0.01),急诊收治患者以内科和儿科为主,上午8:00~11:00和下午14:00~21:00为就诊高峰期。护理人员工作时间显著增加( P<0.01),患者得到的人均护理时间显著缩短( P<0.01)。结论基层医院急诊患者就诊量日益增加,且具有明显规律,应当依据调查结果科学运作,以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诊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根本死亡原因等流行病学分布特点,为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和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按照国际疾病ICD-10 标准进行分类编码,对某综合医院急诊科2009 年-2013 年报告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63 例急诊死亡病例中,老年组(60 岁~79 岁)死亡病例比例(43.83%)最高,青年组(≤44 岁)死亡病例比例(3.47%)最低。男女死亡病例性别比为1.18:1。根本死因主要以循环系统疾病(49.84%)和恶性肿瘤(22.26%)为主。死亡病例生前主要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38.18%)。结论 结合急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点,针对高危年龄段及相关职业人群,制定有效的循环系统疾病防治策略,降低急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待床入院患者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6年6月14日至2016年8月13日在某三甲医院急诊待床入院的106例患者,在其入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筛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06例患者焦虑发生率为25.47%,SAS标准分为(43.18±9.57)分,焦虑得分与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职业有关 .结论 对于急诊待床入院患者,在进行急诊常规诊疗的同时,应重视其不良情绪,尤其对于离异丧偶、文化程度低、职业为农民或无业的患者,应避免因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加重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不同职业群体对应急救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对呼和浩特市不同职业的3300名市民进行应急救护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呼和浩特市不同职业群体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比例为28.4%,平均正确率为53.5%,正确率达到60%以上的比例为32.4%。应急救护知识正确率的影响因素包括:职业、受教育程度、来源地、性别、年龄,其中,职业对正确率最具影响力。结论:建议红十字会制定培训规划,增加培训经费,规范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结合健康教育并借助行业管理模式模式强化培训考核。  相似文献   

16.
李欣妍  冯晶  雷子辉  屈歌  甘勇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9):2318-2322+2331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涉医暴力事件不仅严重危害全科医生的生理、心理健康,而且影响基本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重了全科医学人才流失与医疗卫生系统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全科医生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其中最常见的暴力类型为言语暴力、威胁,其次为身体暴力和性骚扰、性侵犯;患者及其家属是主要施暴者。医疗服务质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肇事者酗酒、药物滥用、精神失常、医患沟通不畅等是导致工作场所暴力的重要因素。建议完善医疗工作者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政策法规和处理规范,建立健全暴力的上报及处罚机制;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和防治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正确发挥媒体作用,推进“暴力零容忍”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科医生压力源类型,探讨健康心态对急诊科医生解压的效果。方法:对6家三甲医院126名急诊科医生进行有关工作压力的问卷调查以及解压方法的选择。包括工作压力的类型、解压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压力类型排序:精神压力占首位,为54.8%(69/126),身体亚健康状态(高脂血症、高血压、血糖偏高、肥胖、心电图的轻度异常等)占第二位,为25.4%(32/126),职称晋升压力占12.6%(16/126),经济收入压力占3.9%(5/126),学历压力占3.2%(4/126)。通过调节心态,建立健康的身心,有利于解压,减轻或去除不良的心理影响。包括同事之间、家人和朋友之间的聆听、倾诉、沟通与交流。健康的文体活动如打球、游泳、登山、适当的唱歌跳舞等。结论:客观正视压力,保持健康的心态是急诊科医生解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军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41-3342
<正>开放急诊绿色通道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遇到突发事件,能迅速及时投入抢救,做到"急而有序,忙而不乱",克服了因涉及科室多、收费难等问题带来的诸多不便和困难。我院急诊科每年要抢救各种患者1 000多人次,急救任务繁重,在与市"120急救中心"联合开展急救绿色通道后,更加方便快捷的抢救急诊患者,大大提高了急诊患者的抢救率,现将我院开展"急救绿色通道"的建设与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丹  吴彩军 《中国病案》2013,(10):53-54
目的 总结分析急诊观察室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就诊特点,并且结合我们实际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和对策分析.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急诊观察室输液治疗的469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以及在院时间等信息,根据患者酒精中毒程度进行了分级观察,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69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就诊以20:00至凌晨4:00较多,在月份上以夏季和年末较多.根据临床表现划分其酒精中毒程度,重度中毒患者在院治疗时间最长达到(12.17±3.4)小时,需要提供一级护理.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就诊的时间和季节上具有一定的规律;针对好斗和激惹患者要做好患者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医院既要服务好本土人群,也要面对日益增加的外来临时人群,这一特点要求医院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武当山景区医院,在转变服务理念,改善便民设施、就诊环境,优化就诊流程等下功夫,提高了门急诊服务质量,较好地满足百姓需求,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