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心肾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6例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将其分为单纯心衰组(113例)和心肾综合征组(103例)。测量2组患者血液中BNP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soma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浓度。并通过随访,比较2组患者30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同单纯心衰组相比,心肾综合征组患者BNP与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升高,分别为334.00(180.50~628.00)pg/mL vs 794.00(509.00~1 620.00)pg/mL(P<0.01),22.51(13.09~35.26)ng/mL vs 32.62(21.10~61.24)ng/mL(P<0.01)。同单纯心衰组相比,心肾综合征组30 d病死率明显升高,为7.1%vs 24.3%(P<0.01)。结论 BNP的失代偿是导致心肾综合征发病的因素之一。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更差,短期内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孕妇血浆脑利钠肽孕妇心衰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苏州市立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孕妇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3例和双胎妊娠孕妇26例病例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78例作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孕妇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另根据孕妇血浆BNP水平,分为低水平组202例(BNP〈500 pg/ml)及高水平组(BNP〉500 pg/ml),分析危险因素和妊娠结局。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BNP浓度(252.51±375.95)pg/ml高于正常孕妇组(45.94±47.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并发心衰组12例,其BNP浓度(1458.55±1341.77)pg/ml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45.94±47.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双胎组BNP浓度(356.73±415.57)pg/ml高于正常孕妇组(45.94±47.63)pg/ml,双胎并发心衰BNP的浓度(780.47±159.35)pg/ml,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孕妇(45.94±47.6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BNP高水平组危险因素有血压的升高和双胎妊娠。(4)BNP高水平组胎盘早剥、心衰、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5.4%、42.3%、23.1%及26.9%,均高于低水平组2.5%(P〈0.001)、6.9%(P〈0.001)、3.0%(P〈0.001)及12.4%(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浓度是反应子痫前期患者严重程度敏感指标,并能提前预测心衰的发生,同时双胎孕妇血浆脑利钠肽浓度明显升高。血压的升高和双胎妊娠是血BNP升高的危险因素;BNP水平高的妊娠不良结局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差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NP浓度与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性,并探讨BNP对ACS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78例ACS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及30例非冠心病健康对照组的血浆cTnI、BNP水平,分析ACS组患者血浆BNP与cTnI的关系;随访120例冠心病患者60 d,观察终点为心肌梗死新发或再发、出现或心衰恶化和心源性猝死.结果 血浆BNP在ACS组(138.10±4.85)pg/ml明显高于SAP组(30.62±1.08)pg/ml及对照组(29.27±1.45)pg/ml(P均〈0.05).SAP组和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中cTnI阳性组血浆BNP浓度(152.21±1.86)pg/ml高于cTnI阴性组(78.10±1.85)pg/ml(P〈0.01),血浆BNP浓度与cTnI浓度呈正相关(r=0.57,P〈0.05).120例冠心病患者中BNP〉80 pg/ml组较BNP≤80 pg/ml组有更高的心肌梗死新发或再发率以及心衰发生或恶化率.结论 ACS组血浆BNP浓度升高,并与cTnI呈正相关;BNP对ACS患者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在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肾功能损伤早期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血β2微球蛋白是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肾功能损害早期监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0例肺心病患者和21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浓度。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尿β2-微球蛋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肺心病心衰组血、尿β2-微球蛋白与肺心病心功能代偿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我们认为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可作为肺心病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对及早发现心、肾功能损害,保护肾功能,判断疗效、预后等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 BNP)浓度水平对心力衰竭( HF)诊断及预后判定的作用。方法: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160例,按美国心功能分级标准( NYHA)进行心功能分级。 HF患者根据出院时血浆BNP浓度分为BNP﹤4000 pg/ml(A)和BNP≥4000pg/ml(B)2组,荧光免疫法测定160例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浓度,心脏彩超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2组患者因HF4周内再次住院率进行比较。结果:HF患者血浆BNP浓度4200.9±168.8pg/ml明显高于非HF组480.4+29.1pg/ml。随着HF的加重其浓度逐渐升高,HF患者血浆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r=-0.67,P﹤0.01)。不同原发病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血浆BNP浓度≥4000pg/ml(B)组4周内再次住院率升高(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变化可作为心衰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项临床便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水平对心力衰竭(HF)诊断及预后判定的作用。方法荧光免疫法测定93例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浓度。心脏彩超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61例,按美国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进行心功能分级。HF患者根据出院时血浆BNP浓度分为BNP〈400pg/ml(A)和BNP≥400pg/ml(B)两组,对两组患者因HF4周内再次住院率进行比较。结果HF患者血浆BNP浓度(583±189)pg/ml明显高于非HF组(49±8)pg/ml。随着HF的加重其浓度逐渐升高,HF患者血浆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r=-0.67,P〈0.01)。不同原发病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血浆BNP浓度≥400pg/ml(B)组4周内再次住院率升高(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变化可作为心衰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项临床便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追踪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变化规律,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预后和转归。方法对63例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组)和3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非高胆组)的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进行血尿素氮、肌酐和血β2-微球蛋白测定,并对高胆组新生儿出生后第7、10、14、21天进行血B:.微球蛋白测定。结果出生后第3天高胆组血β2-微球蛋白(4.43±0.8)mg·L^-1高于非高胆组(1.50±0.26)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度高胆组(4.54±0.22)mg·L^-1。高于轻度高胆组(3.49±0.29)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高胆组(5.34±0.16)mg·L^-1。高于中度高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高胆组血β2-微球蛋白浓度分别在出生后第10、14、21天降至正常范围。高胆组血胆红素水平与血β2-微球蛋白浓度经线性相关分析呈高度直线正相关(r=0.96,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β2-微球蛋白明显增高,存在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并随着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而加剧,高胆程度越重其恢复越慢,但高胆所至的肾功能损害是暂时性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困难病因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8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3组,A组43例为单纯COPD患者,B组15例为COPD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C组20例为COPD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比较3组血浆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BNP的诊断临界值。结果:3组血浆BNP水平分别为A组(60.3±55.8)pg/ml、B组(1 489.4±1 011.3)pg/ml、C组(437.9±391.3)pg/ml,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A组和C组患者左心室内径均明显小于B组;A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而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亦显著高于B组(P〈0.01);C组患者右心室内径和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患者右心室/左心室内径比均显著小于A组和C组(P〈0.01)。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血BNP临界值为100 pg/ml,预测心功能不全敏感性为83.5%,特异度81.5%。结论:测定血浆BNP对于COPD患者合并急性呼吸困难时病因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血浆BNP值增高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左心室功能不全(LVD)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门诊及住院并诊断为LVD的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选择无心脏疾患的糖尿病患者(单纯糖尿病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23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受试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LVD诊断以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结果:糖尿病伴LVD组BNP水平(614.0±263.5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9.2±27.5pg/ml)(P〈0.01),而单纯糖尿病组BNP水平(53.6±29.0pg/ml)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糖尿病伴LVD患者进行分组,单纯性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BNP水平(295.1±85.2pg/m1)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但明显低于单纯性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组(630.3±121.5pg/ml)(P〈0.05),单纯性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组BNP水平低于收缩性伴舒张性左室功能不全组(1055.8±387.4pg/ml)(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诊断LVD界值(cutoff值)为〉90pg/ml时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92%、阳性预期值为95%、阴性预期值为76%。结论:BNP可以客观准确的评价心功能,对LVD的诊断具有理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并发LVD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杨平  徐万武 《吉林医学》1995,16(4):199-200
为探讨β2微球蛋白测定在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功能损害程度中的作用,本文测定了54例(同时伴高血压患者19例)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其结果表明: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均高于正常人,且伴有高血压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更明显。提示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差异,并分析与肌钙蛋白T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12例非冠心病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及其他患者入院时的血浆BNP浓度,同时测定AMI患者的肌钙蛋白T(TnT),比较不同组别BNP的差异以及AMI组BNP与TnT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38.15±11.26)pg/ml,(41.92±13.37)pg/ml,(308.54±97.34)pg/ml,(601.29±162.63)pg/ml,UAP组、AMI组与对照组、SAP组,AMI组与U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MI组BNP与TnT浓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与心肌坏死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随访患者血清中SOD的活性和p2微球蛋白含量的变化,研究SOD和B2微球蛋白在检测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肾移植术后随访的患者和健康查体的人群分成慢性移植肾肾病组、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经移植肾穿刺活检排除是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其他类型肾病患者)、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SOD的活性、cr和B2微球蛋白的浓度,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移植肾肾病组、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和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患者血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慢性移植肾肾病组显著低于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和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异常组和肾功能稳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l_O.442)。慢性移植肾肾病组患者血清中B2微球蛋白的浓度明显高于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组亦明显高于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6)。结论检测SOD活性和p2微球蛋白含量对鉴别慢性移植肾肾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任小菁  李凌  陶海龙 《中原医刊》2011,(1):39-40,43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8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包括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检测各组患者的血β2微球蛋白、尿素氮、肌酐浓度,比较分析不同组别β2微球蛋白、尿素氮、肌酐浓度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陡微球蛋白浓度(2.4±1.3)mg/L高于正常对照组(1.9±0.5)m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微球蛋白浓度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分别为(1.9±0.5)mg/L,(2.2±0.7)mg/L,(2.4±1.0)mg/L,(3.0±1.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β2微球蛋白浓度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及维生素B1对尿毒症不宁腿综合征(RL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无效的RLS患者给予每周1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每周2次单纯血液透析,并加用维生素B1口服,30mg,每日3次。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时检测甲状旁腺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RLS评分变化,观察该治疗方案的有效率。结果 iPTH、β2-MG水平及RLS评分于治疗1个月已有下降,治疗3个月均显著低于治疗前〔iPTH:(621.54±211.78)vs(915.20±278.32)pg/ml,P〈0.05;β2-MG:(14.37±3.48)vs(21.36±5.83)mg/L,P〈0.05;RLS评分:(3.13±1.24)vs(7.63±1.52)分,P〈0.05〕。治疗有效率达92.0%。结论组合型人工肾结合血液透析及维生素B1是RLS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8月于我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A组32例,NYHAⅡ级;B组30例,NYHAⅢ级;C组30例,NYHA1V级。全部患者人院后均给予B2微球蛋白、心电图、肝肾功能、血脂、血糖、N端B型脑钠肽(NT—BNP)、肌酸激酶同功酶、肌钙蛋白、心脏彩超的检测。结果:A、B、C三组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上升,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亦随之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NT—BNP、血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心功能不全加重,血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在诊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时,要注意避免使用损害肾脏功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2例拟诊冠心病的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I组(单支病变组)、Ⅱ组(冠脉病变血管支数≥2)、单纯高血压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组别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的差异及其所代表的临床意义。结果冠心病Ⅱ组的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较冠心病I组、单纯高血压组显著升高(P〈0.05),冠心病I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冠心病I组与单纯高血压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有助于判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早期肾损害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患者中β2微球蛋白浓度持续显著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和(或)加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脑钠肽测定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诊断心力衰竭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以纽约心脏功能NYHA分级评定心功能。结果:按NYHA分级,从Ⅰ~Ⅳ级,血浆BNP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心功能的恶化,BNP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血浆BNP〉800pg/ml患者2年内死亡率为75.00%,明显高于血浆BNP〈200pg/ml患者的心力衰竭死亡率(5.26%)。结论:血清BNP水平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后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14 d后测定血、尿β2-MG的变化;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尿β2-M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肾功能,使血、尿β2-MG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9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期和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治疗前B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心功能失代偿右心功能不全组BNP为(296.1±96.8)pg/ml,左心功能不全组BNP为(520.7±172.6)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心功能代偿组相比,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功能不全组BNP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与PaO2呈负相关;左心功能不全组BNP与左室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单变量和Cox模型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BNP的浓度检测可以作为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入院时BNP≥219.7pg/ml的患者,因心脏事件死亡和再次住院率提高。结论血浆BNP水平在肺源性心脏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