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口腔正畸治疗的目的是通过牙齿在骨组织内的移动以及对颌骨生长发育的控制.来矫治各种错颌畸形,牙齿通过牙周膜和牙槽骨相连接.并固定于牙槽骨内,牙槽骨主要由松质骨组成,是高度可塑性组织.受体内多种激素和活性物质的调节。其中性激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改建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而缺乏不同性激素引起的骨组织代谢异常,一定影响到正畸牙齿移动及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本实验主要探讨切除雌、雄大鼠性腺后,在雌、雄激素缺乏下,其不同的骨代谢率对正畸大鼠牙移动的实验研究,从骨组织形态结构改变观察其牙周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建特征,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加力后牙周组织与骨组织的改建情况和牙移动的阶段性变化。发现正畸过程中牙齿移动时的生物学组织反应。方法分别从生物力学阶段与组织学阶段展开研究,从牙齿结构的组织移动来观察正畸牙移动的情况。结果在生物力学阶段,会出现牙周膜组织的改建和骨组织的改建2个阶段的力学反应;在组织学阶段,生物学组织的反应集中在细胞反应与活化和牙周组织与牙槽骨反应2个方面。结论正畸牙齿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正畸牙齿的工作效果,就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正畸牙齿的生物学组织反应,从牙周组织与骨组织两个方面来分析其组织反应的情况,进而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正畸牙齿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重组鼠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rIGF-1)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探讨IGF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牙齿移动模型.实验中分别将rrIGF及生理盐水注射入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腭侧的骨黏膜下,分别在加力1、3、7、14、21d后记录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中表达的IGF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压力侧破骨细胞数和成骨细胞数在实验全过程中均多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证实IGF参与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内源性IGF和注射IGF都使牙齿移动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局部单独及联合应用bFGF和IGF-1.探讨两种生长因子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岫FGF+IGF-1组.每组20只。于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切牙之间安装一闭隙镍钛拉簧,力值50g。二组分别隔日在正畸牙颊侧牙龈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bFGF+IGF—1,200ng/m+1mg/mL备0.1mL。并在正畸加力后的第1、3、7、14、21d每组各处死四只。制备牙体-牙周组织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统计学分析。结果.bFGF+IGF-1组与对照组比较(压力侧和张力侧)在7d、14d、21d有差异(P〈0.05)。结论出FGF和IGF-1的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的改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外源性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模型大鼠按rhIGF-1注射浓度不同随机分为6组:0μg/ml(对照组)、1μg/ml、2μg/ml、4μg/ml、8μg/ml、16μg/ml组,每组5只,隔日在正畸牙颊侧牙龈粘膜下注射不同浓度rhIGF-1,注射体积为0.1ml,第10天处死大鼠,取正畸牙及其牙周组织作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学改变。结果随rhIGF-1注射浓度增加,牙周组织改建逐渐活跃,之后趋于稳定。压力侧以破骨细胞活动为主,4μg/ml组骨吸收最活跃;张力侧以成骨改建为主,8μg/ml组成骨细胞功能最活跃。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外源性rhIGF-1可加速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妊娠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GF-β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将未孕组大鼠和受孕第1天的妊娠组大鼠在上切牙与磨牙间安放正畸装置,分别于加力后4、8、12、16d分批处死,取材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妊娠组牙周组织TGF-β1表达强于未孕组.而加力4d组和8d组张力侧TGF-β1表达明显增多,大于压力侧.结论:TGF-β1与孕鼠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密切相关,并且有促进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彤彤  米宇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34(10):824-826,i0001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超家族的成员BMP-2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分布和表达。方法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性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BMP-2的表达。结果BMP-2在正畸牙齿加力各个时期存在特异的分布模式。正常牙周组织中主要分布于牙周膜,加力后张力区染色深,压力区为阴性。结论BMP-2参与了大鼠正畸牙齿移动骨改建过程,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以及在正畸牙齿移动的机制中所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正畸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20只)、rmbFGF注射组(20只)。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和rmbFGF注射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装正畸螺旋弹簧,使大鼠磨牙近中移动。实验组在大鼠右侧第一磨牙区注射rmbFGF溶液1.0mL,计量为5μL/mL,每隔两天一次,一共三次。各组大鼠分别于牙齿移动0,1,7,14,21d后取材分别进行HE染色。游标卡尺测定牙移动距离。结果:rmbFGF注射组牙齿移动速度高于对照组。HE染色,在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中rmbFGF注射组压力侧:单核—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和张力区牙槽骨边缘的成骨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张力侧成骨反应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bFGF可以促进牙周组织的改建,可能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缩短疗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 ib le n itric ox ide syn thase,iNO S)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表达,探讨NO/iNO S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畸加力1、3、5、7、14、21、28d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正畸加力3d后,牙周组织细胞iNO S表达增强,7d i-NO S表达达到高峰(P<0.01),以后iNO S表达下降。结论:NO/iNO S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NO/iNO S可能参与了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牙周炎牙移动和正常牙移动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分为牙周炎牙移动及正常牙移动0d、1d、3d、7d、14d、21d组,共12组。近中移动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测量各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并进行HE染色分析。结果:在既定时间内,牙周炎组大鼠牙移动距离大于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牙周炎牙移动组压力侧破骨现象明显,张力侧成骨延缓。结论:进行正畸治疗一定要注意并维护牙周组织健康,对牙周炎正畸患者要进行彻底的牙周治疗和维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Follistatin(FST,卵泡抑素)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1只SD大鼠(SPF级)作为本次动物实验研究对象,在每只SD大鼠的口腔内一侧建立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建立模型侧为观察侧,未建立模型一侧为对照侧。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每3只分为一组,共7组,按照正畸牙齿复诊周期分别标记为1 d组、3 d组、5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28 d组。对比各组SD大鼠FST在口腔内观察侧及对照侧牙周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对比各组SD大鼠口腔内观察侧及对照侧的情况,Follistatin(FST)的表达与分布在7 d组中为最大值,在1 d组与28 d组中为最小值,即Follistatin(FST)在SD大鼠观察侧牙周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随着加力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结论 Follistatin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骨改建过程,并且对正畸牙齿的骨改建起着负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周期性牵张力作用下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中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机械力介导下牙周组织改建的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加裁系统,周期性牵张力(6cycle/min、12%形变量)加裁1、3、5、7d,利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成骨细胞表达VEGF的情况。结果 成骨细胞在体外表达VEGF,呈时间依赖性,其蛋白水平及mKNA水平的表达从加力1d开始升高,5d达到高峰,加力7d开始下降。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周期性牵张力可显著影响成骨细胞VEG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进一步证实机械力作用下,VEGF参与了牙周组织改建,在正畸牙齿移动的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复合生物膜在正畸牙齿移动中对牙槽骨高度和密度的影响,探讨丹参复合生物膜影响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与牙齿移动的机理.方法:以36只体重(250±10)g的雄性大鼠为样本,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设定不同浓度丹参复合膜,以同体对照方式在正常组进行体内植入实验,在2周内观察不同浓度丹参的牙周组织诱导作用,寻找最佳应用浓度;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上切牙与磨牙之间隙安装正畸装置,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矫治力的大小为60g;实验组每日每只体内植入丹参复合生物膜,两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d,分三批处死;处死后立即切取双侧上颌磨牙及牙周组织制取标本,制片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拍摄X线牙片,用数字化牙科扫描仪及软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在本实验中丹参作为生物诱导剂的适宜浓度为0.80%,实验组植入丹参复合膜后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速度比对照组快,张力侧牙周组织修复比对照组快.实验组的牙齿移动距离、牙槽骨高度、骨密度比对照组高.结论:丹参复合生物膜可加速正畸牙齿移动,一方面可减轻牙周组织矫治过程中的损伤,另一方面丹参可以提高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对成年大鼠正畸保持阶段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20只3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只。将上颌前牙作为支抗牙近中牵引上颌第一磨牙,持续加力21 d 后安装保持装置。治疗组每只以3 mL 剂量的仙灵骨葆灌胃4周至处死大鼠取上颌弓标本,对照组仅给予同等剂量双蒸馏水。 HE染色病理切片,分别观察计数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结果保持结束时,仙灵骨葆组压力侧、张力侧成骨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压力侧、张力侧成骨细胞数量,P <0.05;压力侧、张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压力侧、张力侧破骨细胞数量,P <0.05;HE 染色示,仙灵骨葆组压力侧及张力侧见大量成骨细胞和少量破骨细胞,对照组压力侧及张力侧见少量成骨细胞和大量破骨细胞。结论仙灵骨葆可以抑制成年大鼠牙移动保持阶段破骨细胞生成,促进成骨细胞的生成,提示仙灵骨葆可能对成年大鼠正畸保持阶段新骨形成、使过渡性牙槽骨向正常牙槽骨转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牙齿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修复牙槽骨缺损组织中的移动及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规律,探讨在nHA修复牙槽骨缺损后的组织中进行牙齿移动的可行性。方法;建立nHA修复兔牙槽骨缺损后的牙齿移动模型,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制作组织学切片,对破骨细胞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同时间点破骨细胞计数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槽骨修复区域移动牙齿,其牙周组织改建规律与正常牙槽骨基本一致,提示nHA修复后的牙槽骨组织可以进行正畸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犬牙周膜牵引成骨实验中移动牙压力侧牙周组织的改建。方法犬六只,每只犬下颌左右两侧随机设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对照侧用传统方法以第三前磨牙为支抗牙移动第二尖牙,实验侧自制牵引装置对移动牙实施牵引。实验结束时取移动牙牙周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实验组压力侧牙周组织主要表现为组织的水肿和细胞的空泡样变性,透明样变区域少见;对照组主要变现为透明样变。结论实验组较对照组透明样变区域少且消失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根管治疗牙与活髓牙在同等正畸力作用下组织学是否发生同样的变化。方法:犬10只,随机分为正畸加力组与不加力组,再把每只动物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选择做根管治疗和不做牙髓处理,以下颌第三前磨牙为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第一前磨牙,主动加力后对比观察。通过HE染色与SEM观察移动牙齿牙周组织的变化。结果:经根管治疗的牙与正常牙正畸移动后,HE染色切片光镜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牙周组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适宜的正畸力作用下,经根管治疗牙能与正常牙一样移动,其组织学上,牙移动对牙周组织有一定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骨改建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童立楠 《安徽医药》2007,11(6):547-549
骨改建整个过程中具体的分子机制还不十分明确,本文综述了在骨改建的分子机理研究中,新发现的破骨细胞调节因子--护骨素(OPG)及其配体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PGL)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因素.OPG是一种肝素结合型分泌性糖蛋白,它通过与成骨细胞/基质细胞结合,阻断原始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基质细胞间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其分化、成熟与激活,达到抑制骨吸收的目的.OPGL是促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其效应可被OPG断.机械力可以破坏骨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分泌某些因子来启动骨改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在本院口腔科存在不同程度咬合创伤要求进行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23例(29颗患牙),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两种方式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情况分别进行记录。结果所有患者再生性手术和正畸治疗的平均疗程为(27.3±1.7)个月,再生性手术治疗后患牙角形骨吸收侧的CAL、PPD分别为(3.41±1.43)、(2.84±0.87)mm,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垂直缺损侧的CAL和PPD分别为(3.79±1.60)、(3.12±1.11)mm,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后患牙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CAL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牙骨缺损侧和垂直骨缺损侧的PPD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对牙周炎患者的治疗行之有效,有助于改善牙周健康状况,解决咬合创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牙齿功能和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正畸力作用下,不同正畸时间大鼠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探讨正畸力值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分别加力0g(对照组)、50g或100g,于加力后1、3、10、17天将大鼠处死,取上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固定, 用HE染色方法观察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牙周组织对不同的正畸力产生不同组织反应。在50g力作用下,牙周组织反应活跃,牙齿移动速度快;100g力引起牙周组织的破坏,牙齿移动停滞。结论牙周组织的适应性改建需要合适的正畸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