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 (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chtangcograph drainage,PTCD)在临床中应用多年 ,对胆管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且对胆道梗阻的患者可起到引流、减压、退黄的作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ERCP)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发展 ,目前已经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广泛应用 ,特别是经内镜胆管引流术 (endoscopic biliary drainage,EBD)在阻塞性胆道疾病的治疗中更有独特之处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经 ERCP术行 EBD 3 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总结内镜胆道引流在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病例中的价值。方法 内镜胆道引流治疗80岁以上胆道梗阻病例36例。结果 36例病例中插管检查失败2例,成功置入胆道引流34例,其中1例引流无效,其余均得到良好的胆道引流效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胆道引流的治疗措施在高龄老年胆道梗阻病例治疗中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退黄疗效肯定等优点,是争取手术治疗时机的有效解除胆道梗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危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胆道恶性梗阻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内支架进行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等指标,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一次性穿刺及支架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00%。试验室检验结果表明术后7 d、14 d与术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发生胆道感染2例(5.71%),急性胰腺炎3例(8.57%),支架脱落移位1例(2.86%),无胆汁性腹膜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DSA介入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危胆道恶性梗阻可显著缓解黄疸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单纯超声定位模式具有穿刺准确的优势,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邱进军 《吉林医学》2011,(4):739-739
<正>恶性胆道梗阻属于中晚期肿瘤表现症状的一种,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的话,其效果不佳,实行手术切除率不到20%,这对患者手术之后的恢复与生活质量等产生严重影响[1]。患者情况不佳,所以治疗起来比较困难。2008年以来,使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来对晚期恶性胆道梗阻实行治疗,临床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房达  高文峰  杜宁  马良  赵乾  何宁  崔石昌 《北京医学》2022,(10):914-916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治疗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PTB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按照穿刺点不同,分为左侧引流组和右侧引流组;按照引流位置不同,分为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分析比较患者接受治疗的辐射剂量。结果 67例患者共进行67次PTBD治疗,左侧引流14例(20.9%),右侧引流53例(79.1%);外引流52例(77.6%),内引流15例(22.4%)。所有患者接受的辐射参数分别为透视时间6.7(0.5,34.5)min、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4.6(0.4,111.2)mGy×m2、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 ED)0.70(0.06,16.70)mSv、累积剂量(cumulative dose, CD)240.1(75.1,1 304.0)mGy和峰值皮肤剂量(peak skin dose, PSD)201.7(63.1,1 095.4)...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疗效,归纳并探究治疗前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胆外科2008年4月—2014年3月行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结果 34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全部成功,黄疸5 d内退净6例,黄疸2周内退净18例,2周内黄疸明显减轻7例。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瘙痒症状3~7 d消失,大小便颜色2~5 d恢复正常;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5例,经4~7 d应用生长抑素后治愈;局限性胆汁性腹膜炎4例,重新放置PTCD引流管后症状消失;引流管脱出2例,经及时处理后好转出院;夹管带管出院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孔、腹膜炎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PTCD结合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效果良好、创伤小;合理、有效、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手术成功及为良好预后提供重要保证。系统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及切实有效的措施可为支架植入患者的恢复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及总结经验,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并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比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MOJ病人113例临床资料,按照支架置入途径分为ERCP组48例和PTCD组65例。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ERCP组与PTCD组总体手术成功率、高位及低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总体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病人住院时间均低于PTCD组(P < 0.05)。ERCP组低位梗阻黄疸缓解率高于PTCD组(P < 0.05)。结论ERCP与PTCD治疗MOJ病人具有显著临床疗效,ERCP对于低位梗阻更有优势,PTCD对于高位梗阻更具优势。临床医师需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选择ERCP或PTC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情况置入不同支架,观察其疗效和3个月、6个月生存率。结果30例患者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93.8%。其中18例置入金属支架,12例置八塑料支架。发生并发症2例(3.33%),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胆管炎1例。以上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插管成功的30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从(170.84±101.72)μmol/L下降到术后1周(105.42±82.44)μmoL/L(P〈0.01),支架组随访21例中总体3个月、6个月存活分别达到93%及79%。结论30例患者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93.8%。其中18例置入金属支架,12例置入塑料支架。发生并发症2例(3.33%),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胆管炎1例。以上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插管成功的30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从(170.84±101.72)±mol/L下降到术后1周(105.42±82.44)μmol/L(P〈0.01)。支架组随访21例中总体3个月、6个月存活分别达到93%及79%。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胆道梗阻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13例胆道疾病患者分成四组:A胆道结石组、B胆道结石+胆道感染组、C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组、D壶腹癌+胆道梗阻组。比较四组间FIB的差异,分析C组中FIB升高者与正常者间的生化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A、B组间与C、D组间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A、B组间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FIB≤4g/L者与〉ag/L者组间胆红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梗阻是导致血浆FIB升高的原因,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若Fib〈ag/L可能表示肝功能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MR 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诊断肝内外恶性胆管阻塞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的胆管恶性肿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MR I检查采用T1W I和T2W I常规序列,所有病例均做MRCP扫描。结果:15例患者MR I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阻塞性扩张。阻塞性病变中,胆管腺癌9例,肝细胞癌4例,转移瘤2例。阻塞部位在肝门部7例,胰腺部2例,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部6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病理证实。结论:MR I与MRCP结合能显示胆管阻塞性扩张及阻塞部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壶腹部胆管癌的直接肿块征像较少,以间接阻塞征像为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的MRI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共28例肝门区恶性病变进行MR检查,MR检查包括平扫和MRCP,部分病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或/和其它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所证实。结果:28例肝门区恶性病变在平扫和MRCP中均可见肝门区肿块、肝内胆管扩张。动态增强扫描中肝细胞癌的强化特点基本为速升速降型;肝门部胆管癌多为缓升缓降型;而转移性肿瘤的增强特点介于二者之间。结论:MRI及MRCP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肝门区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治疗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本科室收治的106例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将56例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未进行院前急救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快速平稳降压、预防抽搐、防治脑水肿等的抢救措施,统计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graphy,MRCP)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重T2加权完成37例MRCP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经二维(2D)处理图像,然后以最大信号投影重建图像。结果:全部病例都获得成功。良、恶性胆道梗阻在MRCP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SE/T1、FSE/T2及胰胆管成像的原始图像,MRCP定位准确性为10096,定性准确性为84%。结论:MRCP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能清楚、直观地显示正常或异常的胰胆管结构,结合常规扫描所见,定性准确性较高,能为临床提供很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司海波 《黑龙江医学》2011,35(11):839-84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结肠癌并急性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3~2008年间,收治的32例60岁以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中,Ⅰ期切除24例,Ⅱ期切除6例,捷径手术2例.结果 32例中,16例(50%)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6例,吻合口瘘2例,腹腔感染4例,肠梗...  相似文献   

18.
廖重五  杨永 《河北医学》2016,(4):572-574
目的: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组(腹腔镜)50例,对照组(开腹手术)5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疗效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及下床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治愈率为86%.结论:经腹腔镜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和MRCP对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矬收集43例经手术稿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的MRl资料,其中包括肝细胞癌和肝内转移癌20例,肝门部转移瘤12例,肝门胆管癌11例。所有患者常规接爱T1WI、T2WI、T2/SPIR(脂肪抑制T2WI)及冠状位B-FFE检查后行MRCP检查。MRI、MRCP表现与临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MRI平扫显示肝内肿块20例(4例为肝内多发肿块),肝门部转移瘤包括肿大淋巴结12例。11例肝门胆管癌中显示浸润型8例,肿块型2例。MRCP显示梗阻端的形态特征,锥状26例,截断状13例,乌嘴状4例。肝内胆管呈树枝状和软藤状扩张。结论常规MRI和MRCP结合有助于肝门自E恶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以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ERCP联合PTC治疗ERCP难治性胆道梗阻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放置导丝(PTC)治疗难治性胆道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胆道梗阻ERCP(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癌8例,壶腹周围癌4例)治疗失败患者,先超声引导下PTC放置导丝入十二指肠,ERCP时经过此导丝行奥迪氏括约肌切开网篮取石或胆道支架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5例均获得成功,右侧肝管穿刺11例,左侧肝管4例,未发生明显并发症。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取石成功,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 ERCP联合PTC在胆道梗阻单纯ERCP不成功时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但是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要严格把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