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薛刚  韦君丽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79+140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发病24h内的脑出血患者68例,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患者发病24h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发病24h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相关性。提示血清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反映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RP浓度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69例)比较;然后按病程观察CRP的动态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再后进行急性脑梗死轻、重型及大梗死灶型、腔隙性梗死的组间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于发病第3天CRP浓度升高达最高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发病第28天,CRP降至基本正常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轻型患者的CRP浓度升高幅度有明显差异(P<0.05),前者于第28天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及轻型组(P<0.05);急性脑梗死大梗死灶型较腔隙性梗死患者CRP浓度高,有显著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第28天前者即使处于恢复期,其CRP水平仍高于腔隙性梗死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CRP是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血清CRP水平的实验室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病灶范围及预后的判断,是值得临床推荐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评估CRP在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近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68例ACI患者(ACI组)、2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在入院时及住院15d时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计算出评分差值并进行比较。结果ACI组、LCI组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ACI组CRP水平高于LCI组(P<0.05);89例患者中CRP异常率50.56%,且ACI组CRP异常率高于LCI组(P<0.05);入院时NDS≥15分组CRP水平明显高于NDS<15分组(P<0.01),NDS评分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14.31,P<0.01);住院15d时NDS评分差值少组比NDS差值多组CRP含量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CRP水平是临床评估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近期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人院24h内(急性期组)和治疗 2周后(恢复期组)的血清 hs-CRP水平,以50例健康体检人员 hs-CRP含量作对照,观察不同大小梗死灶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脑梗死患者血清 hs-CRP水平变化.结果 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的血清 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急性期组血清 hs-CR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0.01);大面积梗死患者 hs-CRP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hsCRP水平越高(P<0.01).结论 血清 hs-CRP水平反映了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监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变化有助于判断病灶大小、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刘文铠 《河北医学》2008,14(7):777-779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4例脑梗死患者CRP含量,同时选择年龄情况和其他身体一般状况与老年患者具有可比性的老年健康者41例为健康对照组。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均经CT/MR I检查确诊。结果:①老年脑梗死患者CRP异常率为68.5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②老年脑梗死患者CRP的水平为(13.07±2.37)mg/L,与正常对照组(2.16±0.76)mg/L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老年脑梗死患者大梗死灶组较小梗死灶组CRP水平升高明显,分别为(17.87±3.64)mg/L和(14.47±2.14)m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④小梗死灶组较腔隙性梗死CRP水平显著增高,分别为(15.45±2.14)和(6.93±1.02)mg/L,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⑤老年脑梗死患者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CRP含量依次增高(P<0.01)。⑥老年脑梗死预后好转组CRP异常率53.33%,明显低于无好转组的71.01%(P<0.01)。结论:老年脑梗死与CRP水平关系密切,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CRP可作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判断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珂 《海南医学》2007,18(4):15-16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CRP水平显著升高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水平轻度升高者.结论 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LAA组)7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36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血清CRP含量,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LAA组CRP含量高于LCI组,LCI组高于对照组(P<0.05);LAA组中,CRP异常率高于LCI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中水平的变化,探讨EPO可能存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ACI患者64例,根据头颅CT或MRI梗死灶横断面最大直径分为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与正常对照组35例作对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EPO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EPO及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PO与CRP水平经直线相关分析呈负相关(r=-0.643,P<0.01);小梗死灶组血清EPO水平高于中、大梗死灶组(P均<0.01),中梗死灶组血清EPO水平高于大梗死灶组(P<0.05);大梗死灶组血清CRP水平高于小、中梗死灶组(P<0.01),小梗死灶组与中梗死灶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梗死灶的增大,血清EPO水平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血清CRP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内源性EPO在ACI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减轻脑缺血区的炎症反应。外源性EPO有望成为ACI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法舒地尔对其影响.方法:治疗前检测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Hcy浓度,分析其与梗死大小、病因、病情的相关性.将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法舒地尔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5例),在治疗后再检测CRP、Hcy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CRP、Hcy急性期升高,梗死体积大、病情重则CRP、Hcy浓度高;不同病因的脑梗死患者CRP、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治疗后法舒地尔组,CRP、Hcy含量和NDS降低更为明显.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与梗死大小、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法舒地尔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CRP、Hcy含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9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标准评分,测定发病后24h内及3、7、14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脑梗死灶不同面积CRP变化,并以96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脑梗死发病后24h内CRP水平即升高并达到峰值,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下降;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变化与梗死灶大小关系密切。提示血清CRP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检测其Lp( a)、CRP、D-D、FG的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查体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Lp( a)、CRP、D-D、FG的水平。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Lp(a)、CRP、D-D、FG的值分别为(425.13±85.11)mg/L、(16.32±5.21)mg/L、(285.11±116.33)ng/mL、(7.11±3.26)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Lp(a)、CRP、D-D、FG的水平呈现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的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液中Lp( a)、CRP、D-D、FG的水平关系密切,Lp( a)、CRP、D-D、FG水平预测患者的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检测此类项目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68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类型,同时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脑梗死组不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及无斑块组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RP组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低C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类型、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CRP能间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是脑梗死病情轻重和预测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至2012年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中hs 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重型>中型>轻型,二者呈正相关(r=0.252,P<0.05)。结论:hs CR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的形成,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酯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坎地沙坦酯治疗组。常规治疗组(n=80)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如病情稳定后血压仍控制不理想,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外的降压药物,坎地沙坦酯治疗组(n=8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病情稳定后血压仍明显偏高,给予坎地沙坦酯4~8mg口服,1次/d,8周为1个疗程,观察入院时、坎地沙坦酯治疗1、8周后CRP水平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常规治疗组和坎地沙坦酯治疗组治疗1周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P〈0.05),治疗8周后坎地沙坦酯组改变更加显著(P〈0.01),两组血压均控制稳定。结论:用坎地沙坦酯治疗后,高血压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血压控制稳定,坎地沙坦酯能够调控血压,同时可降低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预防脑梗死复发,从而减少高血压脑梗死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和脂蛋白(a)[LP(a)]对于老年急性脑梗塞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筛选急性脑梗塞疾病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100例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运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CRP、FG和LP(a)水平,比较两组间及研究组组内不同梗塞面积和梗塞病情的患者血清CRP、FG、LP(a)水平。结果:两组血清CRP、FG和LP(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脑部梗塞面积越大,患者血清CRP、FG和LP(a)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情越严重,患者血清CRP、FG和LP(a)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FG和LP(a)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塞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临床检测急性脑梗塞老年患者CRP、FG和LP(a),对于该类患者梗塞面积大小、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临床预后的评估具有积极意义,可将血清CRP、FG和LP(a)作为老年急性脑梗塞的重要危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6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24h内血清CRP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同时将脑梗死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升高(P〈0.01)。血清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1),重型组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高于轻、中型组。结论CRP参与了脑梗死炎症反应的过程,CRP水平测定对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革 《河北医学》2014,(1):28-3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于入院24 h、3 d、7 d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和Clause法测定DD和FDP水平。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24 h、3 d 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7 d时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24 h FD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3 d及7 d时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中、重型组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轻型组( P<0.05、P<0.01),而重型组DD、FDP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 P<0.05)。中梗死灶、大梗死灶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P<0.01),而大梗死灶DD、FDP 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F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动态监测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对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病灶大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60例对照组血清雌二醇、睾酮的含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再按病情轻重及病程评分的差值分组比较。结果:男性脑出血组雌二醇和睾酮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男女脑出血组雌二醇/睾酮比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轻度病情组血清雌二醇含量较中、重度组升高(P〈0.05),男性3种病情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少量出血组血清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较中量出血组升高(P〈0.05),男性3种出血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脑出血组雌二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脑出血组睾酮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轻度病情组血清睾酮含量均较中、重度组显著升高(P〈0.01),女性轻度病情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均较中、重度组低(P〈0.01和P〈0.05)。女性患者少量出血组血清睾酮含量均较中、大量出血组明显升高(P〈0.01),女性患者血清雌二醇和雌二醇/睾酮比值不同出血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雌二醇含量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升高(P〈0.05~P〈0.01),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睾酮含量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下降(P〈0.05~P〈0.01),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升高(P〈0.05~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雌二醇/睾酮比值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水平对ACI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粒化增强免疫固定试验测定265例ACI患者入院第2d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另设30例健康人作对照。同时对入院时HS-CRP不同含量水平ACI患者入院后出血性转化(HT)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生存者预后生活质量等进行分析。结果ACI组患者早期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本组共发生HT者31例,发生率为11.70%。且早期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越高HT发生率越高(P〈0.05)。死亡26例,病死率为9.81%。早期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越高ACI患者病死率越增加(P〈0.05)。发生MODS者28例,发生率为10.57%。HS-CRP含量水平越高ACI患者MODS发生率越高(P〈0.05)。早期血清中HS-CRP不同含量水平各组间生存者入院时NDS、ADL虽然存在差异,但各组间NDS、ADL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含量水平越高出院时NDS、ADL越降低(P〈0.05)。结论ACI组患者早期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明显升高,其含量水平越高HT及MODS发生率、病死率等升高或增加、且生存者预后生活质量越降低。  相似文献   

20.
靳美  戴艳萍  陈晓光  齐丹  张春媛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32-734,74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颅脑CT/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并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对照组及患者组入院时、入院后第3 d和第7 d,血清cTnT、hs-CRP和T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急性脑梗死患者cTnT、hs-CRP显著上升,T3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随着病情缓解cTnT、hs-CRP与T3均有所变化。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cTnT、hs-CRP及T3异常,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检测cTnT、hs-CRP及T3对临床辅助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