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浆高敏C 反应蛋白(hs2CRP)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和20 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在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天、治疗第15天收集血浆样本测定hs2CRP、BNP 含量.结果 HICH 患者发病当天血浆hs2CRP 和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发病第3天达高峰,与入院当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逐渐下降,第15天已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血浆hs2CRP和BNP含量是判断HICH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尼莫地平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任玮  左丽  申延伟 《贵州医药》2004,28(1):30-31
目的了解心绞痛(CSA)发病与IL-2、TGF-β的关系。方法 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31例进行比较。结果 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IL-2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心绞痛患者血浆中IL-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TGF-β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血浆中IL-2和TGF-β含量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P<0.01)。结论 IL-2、TGF-β与心绞痛发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关宏  张丽娜  佟建州  尹翔宇 《河北医药》2013,35(9):1294-1296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静脉血和颅内血肿液中游离型Fkn(sFkn)的含量变化及其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方法根据Glasgow-pittsberg昏迷量表评分标准,将遵循纳入标准的31例患者为轻中度(21~35分)11例,重度(14~20分)20例2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第1、3、7天颅内血肿液和静脉血sFkn的含量。结果各检测时点,脑出血患者血肿液中sFkn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血清(P<0.01)。脑出血患者第1、3、7天血清中sFkn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脑出血重度组各检测时点血肿液中sFkn含量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 sFkn参与了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与疾病严重程度、患者预后相关;sFkn可以作为脑出血急性期炎症的标志物,早期抑制或对抗sFkn可能减轻脑出血引起的并发症,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5.
王文宏  王宏  游洋  俞文华  董晓巧  车志豪 《江苏医药》2012,38(16):1890-189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中脂联素浓度预测脑损害严重程度及早期病死率的意义。方法选择86例脑出血患者及3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其入院后第1、2、3、5及7天的血浆脂联素浓度,分析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脑出血患者脑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脂联素浓度6h内明显升高,24h达高峰,持续2d后逐渐下降;其浓度7d内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水平可独立预测1周内脑出血患者病死率(OR=1.199,95%IC=1.035-1.389,P<0.05),并与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P<0.01)。血浆脂联素>16.4μg/ml预测患者1周病死率的敏感性为65.6%,特异性为90.7%。血浆脂联素浓度的预测价值低于GCS评分(P<0.01)及血肿量的体积(P<0.05)。结论脂联素可作为一种对脑出血早期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8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降颅内压、稳定血压、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连用3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注射粉剂3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O及MDA含量的变化及疗效、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后3周,两组患者血浆NO、MDA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下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7,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细胞损害,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维生素D3(vitamin D3)联合尼古丁(nico-tine)诱导的大鼠血管钙化亚慢性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维生素D3(300 kIU.kg-1)肌注和尼古丁(25 mg.kg-1,5 ml.kg-1)灌胃制备大鼠血管钙化亚慢性模型,定期测定大鼠体重和尾动脉血压;在造模的第8周、第16周,分别测定大鼠心脏系数、血浆钙、磷含量、血管钙含量、血管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血管钙沉积等与血管钙化相关的指标,对胸主动脉进行Von Kossa染色。结果第3~8周,VDN(vitamin D3and nicotine)大鼠尾动脉压持续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第9周后,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VDN组大鼠第8周心脏系数升高8.4%(P<0.01);血钙、血磷分别升高3.2%(P<0.01)和12.0%(P<0.05);血管组织钙含量升高27.0%(P<0.01);血管ALP活性与血管钙沉积分别高151.8%和68.8%(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第16周VDN组大鼠心脏系数升高7.7%(P<0.01),血钙升高3.2%(P<0.05),血磷降低1.4%;血管组织钙含量升高51.0%(P<0.01);血管ALP活性与血管钙沉积分别高87.2%(P<0.01),31.6%(P<0.05)。Von Kossa染色结果显示第8周和第16周VDN组大鼠胸主动脉中膜均有大量深色颗粒沉积。结论维生素D3和尼古丁诱导的16 wk大鼠血管钙化亚慢性模型可作为药物筛选和机制研究的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8.
开胃消食糖浆对幼龄厌食大鼠CCK-8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幼龄厌食大鼠中枢及外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含量变化以及开胃消食糖浆对它们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用开胃消食糖浆治疗,运用放免检测技术测定动物下丘脑及外周血中CCK-8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下丘脑和血浆CCK-8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摄食量明显下降,持续3周以上;治疗组下丘脑和血浆CCK-8浓度较模型组降低(P<0.05),且摄食量在第3周末与第4周末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开胃消食糖浆具有抑制幼龄厌食大鼠中枢和外周血CCK-8的分泌,增加食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辅以尿激酶采用个体化原则溶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微创尿激酶溶解组(尿激酶组)和微创冲洗引流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0例,于发病6~24 h行YL-1型针微创穿刺,慎抽吸,不冲洗,根据情况分别以尿激酶1万~2万单位或5万~10万单位分次溶解血肿,CT复查引流效果。并与微创冲洗引流组50例作为对照,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尿激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尿激酶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尿激酶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辅以尿激酶采用个体化原则溶解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微创冲洗引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创碎吸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将在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1例,按出血量>20mL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发病12h内给予血肿区微创碎吸术,并加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共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后第14、2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14dESS评分为(19.7±5.2),P<0.05。治疗组28dESS评分为(25.9±6.0),优于对照组(21.1±5.3),P<0.01。结论微创碎吸术联合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难与患者的脑水肿,并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8(cholecystokinin-8,CCK-8)对高血压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核因子-κB ( Necular Factor Kappa B ,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成年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假手术组( n =12)、脑出血组( n =24)和CCK-8治疗组( n =24)。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 EMSA)检测核内NF-κB的活性,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F-κB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并用干湿重法测量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点NF-κB的活性以及脑含水量较假手术组和CCK-8治疗均有明显增高( P <0妹.05)。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NF-κB的表达明显增加,CCK-8可以有效的抑制NF-κB的活性,这对于减轻NF-κB在脑出血后介导的继发性炎性损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庞洪波  李雪芹 《安徽医药》2007,11(12):1073-107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作用。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后24 h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及治疗14 d两组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同时于治疗前、治疗14 d及随访3月两组进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B I)指数评分。结果治疗7 d、14 d治疗组E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治疗14 dESS评分还高于治疗7 d时(P<0.05),治疗组治疗14 d及随访3月B I指数评分也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随访3月B I指数评分还明显高于治疗14 d(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7 d、14 dESS评分及B I指数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康复不仅有明显的近期效果,同时还有较明显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Ⅲ、Ⅳ级患者46例,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3例,在开颅血肿清除,或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或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等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术后实验组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不进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比较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1d、5d、7d的栓溶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89±0.11)mg/L、(0.58±0.12)mg/L、(0.42±0.11)mg/L;对照组分别为(0.87±0.15)mg/L、(1.13±0.18)mg/L、(0.95±0.12)mg/L。术后1d2组DI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7d实验组DI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脑梗死3例、脑积水3例;GOS评分为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6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3例。对照组发生脑梗死7例、脑积水8例;GOS评分为良好2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7例、死亡8例。2组疗效相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Ⅲ、Ⅳ级术后患者,方法简单,效果肯定,能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6例,对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CT或立体定向引导下颅骨钻孔血肿腔置管+尿激酶容解引流术等手术方法,分别在发病后≤6、7~12、13~24h手术的结果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术后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①相同的手术方法,在≤6h手术后的良好率明显高于7~12h和13~24h(P<0.05,P<0.01);②不同的手术方法,相同的手术时机,术后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在不同的出血量、相同手术时机的同一手术方法术后良好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同一手术早期与晚期术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越早、清除血肿越彻底越好;②脑出血量超过40ml,应选择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③脑出血手术效果与血肿量多少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血凝酶(立止血)辅治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尼莫地平4~6mg静脉滴注,同时以立止血1kU分别进行静脉推注和肌内注射。观察2组患者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al指数(BI)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烯醇化醇(NSE)、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分级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及8周血肿体积、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血清CRP、NSE、NO、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DLⅠ~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立止血辅治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多项血清因子及日后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京娥  陈燕  高山  周兴盛  乔叶红 《河北医药》2016,(18):2733-2736
目的: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检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17例,中度36例和重度25例。根据脑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36例,中量出血组27例和大量出血组15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出院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选择同期就诊单纯脑出血患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分别为脑出血组(45例)和高血压组(3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 IGF-1、HMGB-1、GSN 和 MIF 水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 IGF-1、HMGB-1、GSN 和 MIF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出血面积的关系,各指标与预后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的 IGF-1和 GSN水平明显低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脑出血组的 HMGB-1和 MIF 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 IGF-1和 GSN 水平随着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的增加而降低( P <0.01),预后良好组的 IGF-1和 GSN 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 P <0.01),而 HMGB-1和 MIF 水平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增加而升高( P <0.01),预后良好组的 HMGB-1和 MIF 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 P <0.01)。并发现 IGF-1水平与 HMGB-1( r =-0.457, P <0.05)和 MIF( r =-0.536, P <0.05)呈负相关,与 GSN 呈正相关( r =0.754, P <0.05);HMGB-1水平与 GSN 呈负相关( r =-0.486, P <0.05),与 MIF 呈正相关(r =0.864, P <0.05),GSN 与 MIF 呈负相关( r =-0.758, P <0.05)。结论IGF-1、HMGB-1、GSN 和 MIF 参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判断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a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评分、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骨窗开颅术临床疗效优于大骨瓣开颅术,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行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呼吸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后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减轻脑水肿、营养神经、预防感染、预防消化道出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7 d、14 d血清TNF-a和IL-6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GOS、MOCA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行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呼吸指标,降低血清TNF-a和IL-6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传统开颅与钻孔引流及尿激酶溶解术两种治疗方式对中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中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开颅术(60例,开颅组)和钻孔引流及尿激酶溶解术(52例,钻孔组)治疗,同时在出血对侧行侧脑室置管,进行侧脑室颅内压监测。采集术后即刻、24、72 h及1周的颅内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开颅组与钻孔组术后ICP均有增高,但开颅组颅内压明显低于钻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24、72h及1周分别为(2.03±1.29)mm Hg比(4.57±1.36) mm Hg、(3.12±1.32)mm Hg比(4.98±1.49)mm Hg、(3.81±1.57) mm Hg比(5.26±1.84)mm Hg、(2.78±1.65 )mm Hg比(3.79±1.90)mm Hg,P<0.01]。结论 在降低颅内压力方面传统开颅术明显优于钻孔引流及尿激酶溶解术。  相似文献   

20.
超早期手术联合川芎嗪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的救治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治疗组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包括超早期手术,常规西医、西药及中药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等综合救治方案);对照组40例,采用手术、常规西医、西药治疗。连续治疗28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15、3.26,P〈0.05),治疗组病死率明显较对照组减低(χ2=8.04,P〈0.05);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χ2=11.37,P=0.01)。结论。超早期手术联合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不用中药组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