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抽选偏头痛患者70例,根据患者实际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先兆性偏头痛组(32例)以及无先兆性偏头痛组(38例),同时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对象35例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3组患者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同时统计两组偏头痛患者在头痛频率、发作日数以及头痛程度上的差异,分析其与卵圆孔未闭的相关性.结果 先兆性偏头痛组患者卵圆孔未闭发生率高于无先兆性偏头痛组,而无先兆性偏头痛组卵圆孔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先兆性偏头痛组发作频率(13.7±10.1)次/4周、头痛发作日数(13.7±10.0)d、头痛程度(7.5±1.3)分;无先兆性偏头痛组发作频率(12.9±9.9)次/4周、头痛发作日数(12.7±9.5)d、头痛程度(7.2±1.6)分,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患者卵圆孔未闭分流大小与其头痛程度以及头痛发作日数息息相关(P<0.05),与其头痛程度则无相关性.结论 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病发卵圆孔未闭的几率明显较高,且患者头痛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日数与其卵圆孔分流大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TTH)的就诊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收集就诊于普通神经内科门诊的偏头痛和TTH患者,分别分析不同就诊状态的偏头痛和TTH的人口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偏头痛患者389例,TTH患者390例,68.6%(267/389例)的偏头痛患者和64.9%(253/390例)的TTH患者既往曾因头痛就诊过(P>0.05)。与未就诊过的人群比较,曾因头痛就诊过医疗机构的偏头痛患者年龄偏大,程度较重,病程较长,头痛频率频繁(P<0.05);曾就诊过的TTH患者的频率较频繁,病程也较长(P<0.05)。不同就诊状态的偏头痛和TTH患者的教育程度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年长、中重度头痛、频繁头痛、长病程、低教育水平是影响偏头痛患者就诊的主要因素,频繁头痛、长头痛病程及低教育水平是影响紧张型头痛就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偏头痛发作期间的QTc离散度和P波离散度的增加情况。本研究共纳入55例(年龄16~65岁,女性49例,男性6例)偏头痛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期间和头痛间歇期,采用12导联ECG分别测量患者的心率、QTc间期、最大和最小QTc间期、QTc离散度、最大和最小P波持续时间以及P波离散度。通过扫描仪将ECG转换至个人电脑,然后使用Adobe Photoshop软件放大400倍。与头痛间歇期相比,偏头痛发作期的最大QTc间期犤(454±24)m s vs(429±23)m s,P<0.001犦、QTc间期犤(443±26)m s vs(408±22)m s,P<0.001)犦以及QTc离散度犤(63±18)m s vs(43…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第2版头痛疾病国际分类(ICH D-2)和Silberstein-Lipton(S-L)诊断标准对青少年慢性每日头痛(CDH)分类的差异。方法:对1998~2003年到一个头痛中心就诊的170例青少年CD H患者(13~17岁)的病历和头痛日记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转换成标化模式,包括对ICH D-2的操作标准。根据S-L提供的诊断标准将CD H亚型分为转换型偏头痛[TM,伴有过用药物(TM+)或不伴过用药物(TM-)]、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新发生的每日持续头痛(ND PH)和偏头痛持续状态(H C)。结果:根据S-L诊断标准,69例TM患者中,大多数(71%)可以分为慢性偏头痛(…  相似文献   

5.
背景:反复发作性或慢性面神经痛的诊断面临很大挑战,按照第2版头痛疾病国际分类(ICH D-Ⅱ)的诊断标准将有很多患者无法分类。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和评估改良版三叉神经痛和持续原发性面神经痛的诊断标准。方法:到神经系统疾病第3护理中心就诊的97例面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12个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级神经病学护理中心面部疼痛的诊断谱,并评估与鉴别诊断相关的临床特征。本研究在包括广泛疾病谱而不局限于某一诊断的连续患者中,首次对第一版和第二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 D-I,ICH D-II)进行比较。对97例面部疼痛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根据ICH D-I和ICH D-II,三叉神经痛或其他类型的脑神经痛分别占38%和39%,分别有27%和21%的受试者确诊为持续特发性面部疼痛。按照ICH D-I和ICH D-II无法分类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4%和29%。6%的患者为丛集性头痛或慢性发作性偏头痛,剩余的5%为各种其他疾病。ICH D-I和ICH D-II…  相似文献   

7.
紧张性头痛(TTH)与偏头痛是神经科门诊中最常见的两种慢性头痛类型,TTH患病率高于偏头痛,约占门诊头痛病人的半数.临床上,这两种头痛的症状和特征可能相互重叠,都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目前均无长期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杨谦 《医学争鸣》2005,26(18):1710-1712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经颅彩色多谱勒(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偏头痛患者350(男128,女222)例,年龄17~49岁,病程5 mo~12 a. 典型偏头痛185例(单侧头痛105例,双侧头痛80例),普遍偏头痛165例(单侧头痛95例,双侧头痛70例). 对照选择健康体检者135(男55,女80)例,年龄20~48岁. 全部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期间同时进行TCD和TBAEP检查. 结果:在350例偏头痛患者中脑血流增快224例(64.0%),血流减慢110例(31.4%),血流正常16例(4.6%),总异常率95.43%. 典型偏头痛患者MCA(cm/s,大脑中动脉)和PCA(cm/s,大脑后动脉)均高于对照[(70± 7) vs (62±8),P<0.05; (48±9) vs (37±8),P<0.05]和普通偏头痛(61±6, P<0.05; 40±9, P<0.05). 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为52.9%(185/350),表现为Ⅰ, Ⅲ, Ⅴ波潜伏期及Ⅲ~Ⅴ峰间期延长. 偏头痛发作间期BAEP正常. 偏头痛病程越长BAEP异常率越高,听神经损害的可能性越大. 结论:偏头痛发作期间有部分脑血流改变,同时有BAEP改变,病程越长BAEP异常率越高,听神经损害的可能性越大. 提示TCD和BAEP对偏头痛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项人群纵向研究显示,肥胖症是每个月头痛发作≥15d的强危险因素。关于体重对于头痛预防性治疗疗效的影响尚知之甚少。本研究前瞻性地评估基线时的体重指数(BM I)对头痛预防性治疗疗效的影响。将到头痛诊所就诊的发作性或慢性偏头痛(根据ICH D-2分类)或变异型偏头痛(根据Silberstein和Lipton标准分类)的成人患者纳入本研究,首次就诊时即确定患者的BM I。基线信息包括头痛发作频率、严重头痛的发作天数(前瞻性记录1个月)以及头痛相关残疾(H IT-6)。在给予患者预防性治疗3个月后再次收集上述资料。根据BM I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2…  相似文献   

10.
有资料表明三叉神经血管神经元存在痛敏肽,一种新的阿片类神经肽,及其受体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痛敏肽抑制神经性硬脑膜的血管扩张呈剂量依赖性。以上资料表明,痛敏肽可能与神经血管头痛,如偏头痛有关。为验证以上假说,本研究纳入18例无先兆的偏头痛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对其循环中的痛敏肽水平进行测定。无头痛先兆症状的偏头痛患者血浆中的痛敏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者(5.79±1.82ng/L vs9.74±2.43ng/L,P<0.0001,Student t检验);其中6例偏头痛典型发作患者在研究开始3h内的痛敏肽水平降低尤为明显(1.04±0.17ng/L)。此研究中偏头痛患者的…  相似文献   

11.
黛安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组以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引起的头痛 ,紧张、焦虑、抑郁占其诱发因素的 5 6 %~ 75 % [1] ;而 40 %~ 6 8% [2 ] 的偏头痛发作伴有焦虑不安、恐惧、抑郁等异常情绪 ,发病过程中 ,诸因素相互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 ,致使偏头痛反复发作。我院采用黛安神加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  5 8例患者均系我院门诊病例 ,男 11例 ,女47例 ,年龄 18~ 5 3岁 ,平均 2 9.6岁 ,病程 (5 .5± 3.7)年 ,头痛发作 3~ 8次 /月 ,头痛持续时间 3~ 96h/次 ,均符合 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 (HIS)关于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德国合法的医疗保险框架下,对进行常规治疗的慢性头痛患者给予针刺治疗的特征及预后。而且,对不同预后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患者与方法:采用针刺治疗(平均针刺次数8.6±3.0)的偏头痛、阵发性或慢性紧张型头痛(TTH)或几种其他类型的慢性头痛(丛集性、血管性、药物性及其他特异性头痛)患者纳入本项观察性研究。在治疗前、治疗后及纳入试验后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包括头痛天数、测量残疾的方法(疼痛残疾指数)以及生活质量(SF-36)。结果:经1418位内科医师治疗的2022例患者(包括732例偏头痛患者、351例阵发性头痛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13岁大的在校儿童为对象,研究不同的头痛类型与闲暇活动间的关系。方法:本试验是以群体为基础的横向研究:对于头痛患儿群体和年龄相匹配的无头痛对照群体,分别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本研究共确定59例偏头痛患儿,65例发作性紧张型头痛(TTH A)患儿和59例未出现头痛的对照儿童。在谈话中,除被问及头痛问题外,受试儿童还被开放问到关于他们闲暇活动的类型和活动量的问题。结果:与TTH A患儿和正常儿童相比,偏头痛患儿在体育运动方面花费的时间较多(倾向性测试,P<3.01;偏头痛:O R1.4,95%CI1.1~1.9;紧张型头痛:O R0.9,95%CI0.7~1.1)。…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支付意愿(W TP)模式研究偏头痛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时也对疾病的经济负担进行评估。基于不同治疗疗效和偏头痛患者的特征,通过随机评估法检测偏头痛患者在最严重头痛发作时对急性药物治疗的W TP。预先通过随机数字拨号法从基于偏头痛患者群体的数据库选择受试者。采用电话调查(n=1428)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和头痛特征,符合国际头痛协会的有/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或通过电话调查符合偏头痛其他诊断标准的受试者(n=312),参与邮寄问卷调查。问卷寄给310例同意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其中201份(65%)返回。调查问题包括人口统计学、偏头痛…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监测成人偏头痛患者偏头痛发作期及发作后期血清MMP-9的水平,探讨偏头痛发作对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选择38例确诊的成人偏头痛患者,20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偏头痛发作期及发作后期(第1-7天)分别采静脉血5ml,健康对照者随机采采静脉血5ml,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实验结果应用SAS version 9.1分析。结果 偏头痛发作期血清MMP–9(12.612±0.016 ug/L)水平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069±0.023 ug/L), P<0.05;并会持续到发作后第6天,其中最高峰为偏头痛发作后的第3天(17.524±0.035ug/L)。偏头痛发作期,先兆偏头痛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血清MMP–9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MMP–9水平与偏头痛发作时头痛程度无关(P>0.05)。结论 偏头痛发作可以上调血清MMP–9水平从而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并持续到发作后第6天,高峰期在发作后第3天,MMP–9作为偏头痛发作的生物学标记物,对于指导偏头痛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蝎蜈胶囊治疗肝风挟瘀型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肝风挟瘀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蝎蜈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蝎蜈胶囊安慰剂口服治疗,连续服药12周,停药4周后随访。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头痛持续时间、止痛药暴露程度、应答者比率,同时停药4周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停药4周后随访,两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亦有减少(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有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服用止痛药的患者例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组中服用止痛药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时,治疗组的应答者比率为90.0%,对照组为31.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8.3%,对照组为3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全程,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蝎蜈胶囊治疗肝风挟瘀型无先兆偏头痛安全有效,能够预防偏头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妊娠性高血压合并蛋白尿(先兆子痫-PE)与血管反应性增加、血管收缩增强、内皮损伤和血小板高聚集性相关,这些也是偏头痛患者的典型特征。因此,本文研究了头痛与PE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75例近期发生PE妇女的首次头痛发作方式进行评价,同时选取75例无任何异常的足月妊娠妇女作为对照。两组的年龄和产次均相互匹配。使用一种特殊的结构式问卷评估受试者的头痛史。应用国际头痛学会对原发性头痛的诊断标准对头痛进行诊断。结果:PE病例中,分娩时胎龄为34.2±3.8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1820±746g,而对照组分别为39.3±1.5周和33…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头痛与睡眠关系紧密。有报道称,在睡眠期间,尤其是头痛发作的前夜,偏头痛患者的觉醒模式发生了改变。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组睡眠相关性偏头痛患者的觉醒模式。纳入10例连续患者,3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为20~62岁。患者表现为频繁发作的无先兆性偏头痛(每月5次以上),且与睡眠紧密相关(1/2以上的头痛发作发生于睡眠期间,并导致觉醒)。同时对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对照者进行研究。在患者和对照者适应后接受夜间多导睡眠描记研究,采用高频EEG觉醒评分和循环交替模式(CAP)研究患者的觉醒模式。与对照者相比,偏头痛患者在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偏头痛患者中前庭症状与头痛的相关性,探讨前庭症状在偏头痛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9年1-12月首次就诊于我科门诊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将诊断符合国际头痛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ICHD-3)的原发性头痛患者分为发作性偏头痛组、慢性偏头痛组、紧张型头痛组,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分为低频、中频及高频组,以半结构型问卷收集临床症状,前庭症状采用前庭性偏头痛中前庭症状的标准.结果 共纳入424例,发作性偏头痛组222例,慢性偏头痛组174例,紧张型头痛组28例.前庭症状在偏头痛组及紧张型头痛组中占比分别为25.3%和3.6%,慢性偏头痛组中前庭症状出现的频率(31.0%)高于发作性偏头痛组(20.7%)(P=0.019).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分成低频、中频及高频组,中频组(头痛频率在2~8d/月)的人数最多(125/222),且头痛特点及伴随症状最典型.前庭症状与头痛发生的时间相关性中,低频头痛组有68.8%的患者头痛与前庭症状分开发作,高频头痛组和慢性偏头痛组头痛与前庭症状同时发作占比高于低频组(P<0.05).结论 前庭症状在慢性偏头痛患者中出现频率高,提示前庭症状可能与偏头痛的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20.
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 RQOL)和减少日常活动受限是治疗偏头痛的主要目标,但是,目前尚无关于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对上述预后指标产生影响的有用资料。对141例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无先兆性偏头痛连续患者进行研究,采用简表36(SF-36)监测H RQOL的变化情况,使用偏头痛残疾评分(M IDAS)监测患者头痛相关日常生活受限情况。共有102例患者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研究,平均(±SD)每月头痛天数从8.0d(±3.7)下降至5.0d(±2.3)(P<0.001),平均每月服用急性药物的次数从7.4d(±3.5)减少至4.4d(±3.1)(P<0.001)。M IDAS总分显著减少(改善),最为显著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