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甘肃省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情况。探索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点,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统计由各监测点牧集、核对.上报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以死亡证明书的形式邮寄至省CDC,由省CDC速一核对,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9)确定根本死因进行编码,并完成计算机录入、统计工作。结果甘肃省20个疾病监测点2003年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率为159.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2.79/10万),并且心脑血管疾病在城乡分性别的死因顺位排序中均居第一,死亡率分别为城市男207.74/10万、城市女166.03/10万,农村男175.02/10万、农村女140.52/10万。男合计176.02/10万、女合计141.29/10万。甘肃省20个疾病监测点2003年主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脑血管疾病63.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0.65/10万)、缺血性心脏痛27.3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57/10万)、高血压痛12.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39/10万)、风湿热和风心痛3.7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6/10万)。另外,在1993~2003年11年间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波动幅度较大,有升有降;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痛的死亡率略有上升;风温热和风心痛死亡率略有下降。其中,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持续较高水平,超过50.00/10万,其余几种均低于32.06/10万。结论甘肃省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侧重点应放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上,尤其是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应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在各社区设立公共健身场所及健身器材,以便群众开展健身活动;在各社区设立各种健康专栏,供群众阅览、学习;在各社区医院门诊建立首诊测血压及对35岁以上的人群开展定期测血压的制度,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早期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从而迭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3.
4.
夏立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458-2458
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发展主要经历3个时期。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不高,在人群中主要疾病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当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仅占到人口死亡的5%-10%;中期,随着某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构成人类死亡原因的10%~30%。近期,即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发展主要经历3个时期.早期, 由于社会生产力不高, 在人群中主要疾病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 当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仅占到人口死亡的5%-10%; 中期, 随着某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构成人类死亡原因的10%-30%.近期, 即20世纪60年代开始,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使心脑血管疾病日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生年龄提前, 不论是在发达国家, 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到总死亡原因的35%-45%.  相似文献   

6.
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发展主要经历3个时期.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不高,在人群中主要疾病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当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仅占到人口死亡的5%~10%;  相似文献   

7.
宋海昌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363-436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用阿司匹林,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分析对比2组患者预防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有15例心脑血管疾病复发,复发率为18.8%;对照组41例心脑血管疾病复发,复发率为51.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控制作用,并且可使患者早期病死率得到有效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50-51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认识其危险因素,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上医治未病、预防为主等观念自古有之,但在基层医院往往被忽视或宣传不够。故本文针对吸烟、酗酒、肥胖、运动减少、情绪应激等危险因素,普及预防知识。  相似文献   

9.
建立良好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良好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实施生活干预措施,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不过度劳累等来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可以使死亡率减少50%.特别是老年人,只要降低收缩压(SBP)2mmHg,就能使高血压病发生率减少17%,脑中风减少14%,冠心病减少6%.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因果关系,只要能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一定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血压血脂这类疾病也慢慢走进我们,并且呈上升趋势。而心脑血管疾病成了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多发性常见疾病。在这类疾病中,中老年人群占的比重较大,甚至导致了很多病人因此死亡。笔者从医多年,对心脑血管疾病给病人身体上带来的痛苦和家庭经济上带来的巨大压力都非常了解,为改善这种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从医经验,就如何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进行了探究分析,从加强预防措施、注重饮食科学合理、减少外部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这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几点预防和保健措施,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罗钢 《河北医学》2012,18(7):979-980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和心脑血管的预防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对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心理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采用饮食、运动、心理以及药物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合理完善的治疗是减少或延迟老年性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从而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理学机理。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4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20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防治进行治疗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观察组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以及冠心病而导致死亡患者明显减少,减少率分别为22.5%与17.5%。结论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阻止血小板聚集、粘附与释放,增强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红木 《健康之路》2006,(6):28-28
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控制的关键就在于预防。面对庞大的患者队伍和高猝死率,再高超的医疗技术也显得无能为力。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说:“除非大力加强社区人群的防治,否则,人类将无法控制心脑血管病这个世界瘟疫的蔓延。”可见,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很多转变,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国民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与吸烟、酗酒、缺乏活动、膳食不合理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正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素质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何兴华 《西部医学》2006,18(4):495-495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为增强预防、保健意识,及时诊治心脑血症疾病,列出以下20条症状,以供对症自查心脑血管疾病。1经常感到心慌、胸闷。2)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臂部放射性的疼痛。3早晨起床时,一下子坐起,感到胸部特别难受。4饭后胸骨憋胀,有时冒冷汗。5睡觉胸闷难受,不能平躺。6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胸部不舒服的感觉。7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稍快便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8胸部偶有刺痛感,但很快即消失。9爬楼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的活,特别累,需歇好几次才能干完,且感到胸闷、气喘。01浑身乏力,不愿多说话…  相似文献   

16.
建立良好生活方式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方法: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措施。结果: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结论: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可以看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只要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一定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20年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情况,探索可能影响心脑血管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盐城市居民2020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人群的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病人转归危险因素。结果:2020年盐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标化发病率为293.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75.13/10万。心脑血管疾病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X=5.59,P<0.001;X=3.83,P<0.001)。地区分布上,高人均收入地区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低人均收入地区(X=13.69,P<0.001;X=10.11,P<0.001)。脑梗死是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73.35%)和死亡(40.15%)的首要病因。心脑血管疾病转归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长(每10年OR=1.90)、非首次发病(OR=1.12)、低人均可支配收入(OR=1.33)、非当日诊断(OR=1.60)是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诊断机构级别高(县级vs.乡级OR=...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为增强预防、保健意识,及时诊治心脑血症疾病,列出以下20条症状,以供对症自查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性高血压治疗方法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45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2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从心理、饮食、药物以及运动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最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73.78%,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6.67%、26.22%,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预防过程中应用综合干预治疗,不仅可以起到降低血压,而且可以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人类健康和长寿的“第一杀手”。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所公布的世界人口残废情况,宣布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为1300万人。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72%,因此我们国家已经把防治心脑血管病工作做为今后整个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它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对心脑血管病通常是采用诸多的药物治疗,但是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呢?笔者认为:采取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