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内毒素(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的调节,为Res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LPS或Res+LPS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自旋捕集技术直接检测巨噬细胞产生的NO,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细胞中NF—κB活性,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LPS组NO含量、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在刺激后2—1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Res+LPS组NO含量、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低于LPS组(P〈0.01)。结论提示LPS可诱导巨噬细胞NF—KB活化,导致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增强,而Res能抑制NF—κB活化而调节TNF—α、IL-1β、IL-6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黄杨  梁继河  尹文  李志超  冯蕾 《医学争鸣》2002,23(2):104-10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肺泡区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调节。方法 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收集肺泡巨噬细胞(pulmonary alveolar Macrophages,PAM)进行培养,分正常对照组,LPS组,NO+LPS组。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核提取物中NF-κB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结果 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含量在刺激24h后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O+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含量均显低于LPS组(P<0.01)。结论 LPS诱导PAM的NF-κ活化,导致TNF-α基因表达增强;NO可抑制NF-κB活化而减少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IκB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系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α和IL-1β mRNA表达;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和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F—κB活化、p65亚基核转位以及IκBα和IκBβ的降解。结果:正常培养状态下,系膜细胞可组成型表达TNF—α和IL—1β,而不表达IL-1αmRNA,AngⅡ刺激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显著上调,NF—κB特异性抑制剂2-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AngⅡ诱导系膜细胞NF—κB活化,p65核转位及胞质内IκBα和IκBα的降解。结论:AngⅡ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可能通过NF—κB/IκB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A20的泛素修饰抑制NF—κB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录因子NF—κB的失控能介导肿瘤和多种炎症性疾病,包括锌指蛋白A20在内的几种蛋白质紧密的控制着它的活化。近来A20针对前炎症反应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多种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NF—κB的活化的下调机制的研究取得进展。在TNF—α途径:A20发挥两个相对的活性,相继的TNF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的去泛素化和泛素化,从而靶向蛋白酶体导致RIP降解,抑制了抑制性κB激酶(IKK)的活化,从而终止了TNF诱导的NF—κB的活化;在TLR途径:A20通过其N末端卵巢肿瘤(OTU)域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去除泛素链,从而终止了TLR诱导的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肺损伤组(CLP组)、颗粒蛋白前体治疗组(CLP+PGRN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构建小鼠脓毒症ALI模型,CLP+PGRN组在CLP处理半小时后使用PGRN腹腔注射。24 h后麻醉并处死小鼠,取小鼠肺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损伤;TUNEL法检测肺部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总p65和磷酸化p65表达水平;RT-qPCR检测NF-κB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和Control组相比,CLP组和CLP+PGRN组肺损伤加重,促炎细胞因子升高,肺组织中细胞凋亡增加,NF-κB、p65和p-p65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CLP组相比,CLP+PGRN组肺组织损伤和凋亡减轻,促炎细胞因子降低,抑...  相似文献   

6.
锌指蛋白A20对人单核细胞LPS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调查锌指蛋白A20表达对人单核细胞LPS应答的影响,探讨A20可能的炎症调控作用与机制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细胞转染技术制备锌指蛋白A20人单核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和基因沉默细胞模型,以LPS攻击细胞,用适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锌指蛋白A20表达水平,用ELISA技术分析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及其依赖性炎性细胞因子TNF-α水平。结果锌指蛋白A20过表达组细胞遭受LPS攻击后其NF-κB活性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LPS对照组(P〈0.01),锌指蛋白A20基因表达抑制组细胞其NF-κB活性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LPS对照组(P〈0.01)。结论锌指蛋白A20对人单核细胞LPS应答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以明显降低炎症重要核转录因子活性和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对脓毒症过度炎症反应实施干预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ST36)对脓毒症大鼠促炎症因子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CLP+电针(electr—acupanctrue,EA)足三里组(CLP/EA组)、CLP+假电针(shame EA)组(CLP/SEA组)、迷走神经切断(vagotomy,VA)+CLP组(VA/CLP)和迷切后CLP再电针组(VA/CLP/EA组),每组8只。EA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30min,强度为2mA,2—100Hz。CLP/SEA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刺激非经非穴(足三里外侧旁开0.5cm)30min。VA组先手术切断腹腔迷走神经再行CLP。各组大鼠于CLP术后6h取血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然后处死取肝组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髓过氧化物(MPO)活性以及肝组织含水率。结果CLP后6h,CLP/EA组肝组织促炎因子TNF—α、NO、MPO水平、ALT活性及肝组织含水率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VA/CLP组和VA/CLP/EA组TNF-α、NO和ALT显著高于CLP/SEA组(P〈0.05);VA/CLP/EA组与VA/CLP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显著抑制CLP大鼠肝脏促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肝组织水肿和功能损害;切断腹腔迷走神经能显著减轻或消除EA的作用,上调肝组织促炎症因子水平、加重肝组织损害。电针足三里的抗炎和肝损伤保护机制可能与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促炎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60nmol/L佛波酯孵育THP-1巨噬细胞24h后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丹红组和脂多糖+丹红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中促炎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和rr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丹红注射液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释放,下调核因子NF—κB和TLR4的表达。结论丹红注射液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与其抑制TLR4和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合成靶向NF—κB的哑铃彤“圈套”ODNs,并检测其对NF—κB转录活性和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因子(TNF—d和IL-6)表达的抑制效应。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体外检测哑铃形圈套ODNs对NF-κB转录活性的抑制效应。提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哑铃形圈套ODNs处理组、无关圈套ODNs处理组和脂质体处理组。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将2、4和8mg/L不同剂量哑铃形圈套ODNs转染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6h后用LPS刺激,收集转染后8、12和18上清和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清细胞因子蛋白表达,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mRNA转录。结果哑铃形圈套ODNs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κB与其顺式元件的结合;4、8mg/L剂量哑铃形圈套ODNs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NF—d和IL-6转录与表达。结论靶向NF—κB的哑铃形圈套ODNs在体外可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从而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患者中性粒细胞(PMN)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血浆中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法洛四联症患儿40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乌司他丁,C组患者则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CPB开始后30min(他)、CPB停止后30min(T3)、CPB停止后4h(T4)和CPB停止后24h(T5)抽血,应用ELISA法检测NF—κB活性及血浆中TNF—α和IL-8水平。结果两组PMNNF—κB活性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T3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但在T5时点依然高于术前水平;U组在T2、B、T4、rr5时点PMNNF—κB活性均低于C组(P〈0.05)。两组TNF-α和IL-8水平均于手术开始后逐渐升高(P〈0.05),T3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T5时点基本恢复正常;C组TNF—α和IL-8水平在T3、T4时点均显著高于U组(p〈0.05)。U组NF—κB的活性与血浆TNF-仪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33(P〈0.05);NF—κB的活性与血浆IL-8水平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8(P〈0.05)。C组NF—κB的活性与血浆TNF—α、IL-8水平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1、0.512(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通过降低CPB患者PMNNF—κB活性进而降低血浆TNF—α和IL-8的表达,抑制体外循环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脑外伤炎性反应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作为体内重要的炎性介质,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脑损伤后的炎症级联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IL-16等是几种主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2、IL-4、IL-10、IL-13等是抗炎性细胞因子,两类细胞因子参与了脑创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及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大鼠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内毒素复制SIRS大鼠。实验分三组,即正常对照组、SIRS组和PTX组。用ELISA的方法检测各组NF—κB活性和IL-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RS组大鼠NF—κB活性和IL-6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SIRS组比较,PTX(组大鼠NF—κB活性和IL-6表达明显降低(P〈0.01)。在SIRS组大鼠中NF—B活性和IL-6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TX(可明显抑制SIRS大鼠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研究表明促炎细胞因子在足月分娩发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核因子NF-κB具有多基因转录调节功能,激活后可参与许多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NF-κB的转录通路是人类妊娠组织释放TNF-α、IL-6、IL-8的关键[1].因此,研究分娩活动时炎性细胞因子与NF-κB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支气管上皮细胞株BEAS-2B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在Th2型细胞因子和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下,IL-8和IL-6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RT-PCR方法测定Th2型细胞因子IL-4、IL-13以及促炎症因子TNFα单独和协同刺激下BEAS-2B细胞IL-8和IL-6的基因表达;通过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在IL-4、IL-13和促炎症因子TNFα的单独刺激下,IL-6和IL-8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均较未刺激组显著增高;但IL-4、IL-13和TNFα协同刺激后,IL-8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进一步增高,而IL-6反而降低。结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协同刺激下,通过调节IL-6和IL-8的表达,进一步调节嗜酸粒细胞性和非嗜酸粒细胞性炎症。  相似文献   

15.
核转录因子NF—κB在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表面TF活性。分别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和Western 鲩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的DNA结合活性和含量。结果:100U/ml TNF-α,^-6mol/l Ang II作用下,内皮细胞表面TF活性明显增高。分别较对照增高1=65倍和1.61倍,TNF-α,AngⅡ处理后细胞核内NF-κB含量明显增加,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77倍和1.52倍。结论:TNF-α,AngⅡ可增强内皮细胞TF活性,这可能与其促进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的核转位和DNA结合活性有关,进一步证实NF-B在内皮细胞TF诱导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TF基因5′上游序列以及核转录因子NF-κB在该基因转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VC304)及原代内皮细胞的培养。用发色底物显色法、RT-PCR和细胞原位杂交分别检测内皮细胞TF活性和mRNA水平,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人TF基因不同上游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内皮细胞,检测及分析报告基因活性。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皮细胞NF-κB与DNA结合活性和含量。结果:100u/ml TNFα诱导内皮细胞TF活性和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在TF基因上游序列-244/+121bp存在时,TNFα可使转染内皮细胞荧光素酶表达量明显增加,-111/+121bp存在时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且比存在-244/+121bp时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同样浓度TNFα作用下,内皮细胞核抽提物与NF-κB探针的结合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核内NF-κB含量明显增加。结论:TNFα可以增强内皮细胞TF活性及基因表达,其中TF基因上游-244/-112bp序列的存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TNFα也能促进内皮细胞NF-κB的转位和与DNA结合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17.
炎性相关刺激因子诱导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分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乳腺癌的高转移率是威胁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文中探讨炎性相关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erosis factor-α,TNF—α)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分子机制,为预防乳腺癌转移提供新思路。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在TNF-α和过氧化氢(H2O2)作用下侵袭能力发生的改变。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将细胞分成对照组、TNF组、H2O2组、TNF+氮-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组、H2O2+阿司匹林组和TNF+阿司匹林组。用RT—PCR以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EMT相关因子Snail和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不同处理下的活性变化。结果TNF-α可促进MCF-7细胞发生EMT。在MCF-7细胞中,TNF-α可通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依赖通路增加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上调,促进细胞发生EMT。而ROS引起的E-钙黏蛋白减少以及细胞发生的EMT,仅被NF-κB抑制剂轻度抑制。结论炎性相关刺激因子TNF-α和ROS在诱导EMT时存在不同机制,TNF-α在促进肿瘤细胞发生转移中是通过NF—κB的作用上调转录因子Snail,进而降低E-钙黏蛋白的表达实现。ROS在促进细胞转移时NF—κB仅有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D200在脓毒症小鼠肝脏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抗CD200抗体对脓毒症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CLP),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CLP组),每组8只,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CD200的表达水平;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CLP组)、CLP+同型对照抗体治疗组(Isotype组)、CLP+抗CD200抗体治疗组(anti-CD200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氨基转移酶水平、肝脏病理、腹腔灌洗液细菌负荷、外周血TNF-α、IL-6的水平、肝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的mRNA水平、肝脏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磷酸化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小鼠的肝脏CD20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anti-CD200组小鼠肝脏组织的坏死程度明显轻于脓毒症组(P<0.05),TNF-α、IL-6水平低于脓毒症组(P<0.05),腹腔灌洗液细菌菌落的水平低于脓毒症组(P<0.05),NF-κB的磷酸化低于脓毒症组(P<0.05)。结论抗CD200抗体可以对脓毒症小鼠肝脏产生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抑制NF-κB的磷酸化、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肺岩宁方含药血清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人肺癌细胞系A549核转录因子KB(nuclearfactor—κB,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肺岩宁方含药血清,以肺癌细胞系A549为靶细胞,确定肺岩宁方含药血清用药浓度。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血清组、TNFα组、肺岩宁方含药血清组和综合治疗组。观察用药前后A549细胞大体形态变化;四唑单钠盐法测定肺岩宁方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肺岩宁方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的细胞核NF-κ及抑制性核转录因子(inhibitorxBa,IκBα)表达的影响;将人NF-κB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导入A549细胞24h后,用肺岩宁方含药血清治疗24h,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测定肺岩宁方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的细胞核NF-κBp65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血清比较.15%和20%肺岩宁方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P〈0.01)。1μg/L TNF—α能够明显提高NF—κB基因的表达,与肺岩宁方含药血清共同作用后,能够显著抑制它的表达(P〈0.01),而细胞内IκB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岩宁方含药血清能够显著降低A549细胞经NF—κB重组质粒转染后的转录活性(P〈0.01)。结论:肺岩宁方含药血清可抑制人肺癌细胞系增殖,可能是通过对TNF-α诱导的NF-κB基因活性的抑制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白介素(IL)-37信号通路探讨口腔黏膜免疫稳态的机制。方法 :通过牙龈绦虫感染后人巨噬细胞诱导的口腔炎症模型,在C57BL/6J小鼠中建立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分为对照组和rhIL-37b组。qPCR检测IL-37、炎症因子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和IL-1β和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蛋白印迹检测IL-37和NF-κB通路的表达。微电脑断层扫描(微CT)成像用于确定骨质流失。结果 :THP-1细胞在牙龈绦虫感染后显示出IL-37 mRNA表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rhIL-37b处理的细胞显示牙龈绦虫感染后人巨噬细胞的IL-6、TNF-α和IL-1β的产生减少,IκBα降解增加,磷酸化的p65水平降低。在小鼠牙周炎模型rhIL-37b组牙龈炎症和骨质流失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7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调节牙周炎的炎性细胞因子反应,降低了牙龈组织骨质流失和细胞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