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选择修复乳牙龋的理想充填材料。方法:178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银粉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随访观察2年。结果:3种材料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1.80%,72.41%和74.58%。两两比较,银粉玻璃离子组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银粉玻璃离子组与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修复成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固化复合树脂组与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修复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粉玻璃离子是修复乳牙龋较为理想的材料,其疗效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与玻璃离子水门汀。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51-1352
目的:观察夹层技术充填深型楔状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治疗的深型楔状缺损的患者63例共389颗患牙,根据所用充填物不同分为3组,夹层技术组27例共164颗患牙,采用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复合树脂组21例共128颗患牙,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玻璃离子组15例共97颗患牙,采用玻璃离子充填治疗。所有患者于充填1年后复诊,用失败率作为评定疗效的指标。结果:夹层技术组失败率(2.4%)明显低于复合树脂组(8.6%),复合树脂组失败率低于玻璃离子组(17.5%)。结论:采用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深型楔状缺损的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Dyract复合体、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3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效果。方法对93例共360颗楔状缺损的患牙随机分成3组,各修复120颗。结果经过18个月的追踪观察,Dyract组成功率达98.33%,玻璃离子组成功率为96.67%,复合树脂组成功率为90.83%。结论Dyract复合体粘结性强,对牙髓刺激小,其疗效优于玻璃离子与复合树脂,是修复楔状缺损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修复楔状缺损材料的优缺点及修复楔状缺损较好的方法.材料光固化复合树脂、Dyract复合充填材料及玻璃离子.方法 在同一个体上,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楔形缺损患牙,分别应用Dyract复合材料、夹层技术及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共60例240颗患牙,随访观察1年.成功标准修复物外形完整、表面光滑;修复物边缘密合、无缝隙、无染色:牙髓活力正常;无继发龋.结果 Dyract组、夹层技术组和复合树脂组修复物脱落率分别为2.5%、3.8%和12.5%.前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与复合树脂组比较有显著差异:Dyract组和夹层技术组没出观密合度差及牙髓病变现象,而复合树脂组发现4颗牙密合度欠佳,5颗 牙牙髓病变病例.结论 Dyract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较好的抛光性,机械物理性能与复合树脂相近似.Dyract复合材料修复方法与复合树脂玻璃离子夹层技术均是修复楔形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对楔状缺损的治疗多采用玻璃离子或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 ,为提高修复的成功率 ,现将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以及玻璃离子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修复治疗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1 方法选择门诊患者 5 5 2颗患牙 ,均冷热敏感 ,扣诊敏感 ,无自发痛 ,无夜间痛 ,无牙周疾病。随机分成玻璃离子充填组 ,光固化组 ,玻璃离子和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修复组。 (备洞 ,消毒 ,吹干 ,在牙本质暴露的地方 ,以玻璃离子垫底 ,酸蚀 ,冲洗 ,干燥 ,涂粘结剂 ,光固化复合树脂分层固化 ,抛光 )。2 结果以玻璃离子和复合修复 1个月 ,其牙髓过敏和牙…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光固化复合树脂与玻璃离子体夹层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10颗牙(Ⅲ、V类洞)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50颗牙)使用夹层技术进行修复,对照组(160颗牙)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治疗后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夹层技术组成功率为91.3%,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组为82.5%,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25);夹层技术组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发生率低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P<0.05);而继发龋及充填物脱落发生率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夹层技术可将光固化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两种材料在性能上相互补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和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3例患者共195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玻璃离子组、树脂组和Dyract复合体组,每组各65个楔状缺损患牙。玻璃离子组患牙使用通用型玻璃离子充填治疗;树脂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复合体组患牙采用Dyract复合体进行充填修复。3组患者的患牙充填后6个月、12个月随访,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评价系统进行临床评价。结果:6个月时,玻璃离子组患牙的疗效低于其他两组;12个月时,复合体组患牙的疗效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牙的效果优于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雅颈部龋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银汞合金三种不同材料对340颗患牙行修复治疗。结果充填物脱落现象及牙髓过敏现象三组有差异(P<0.05),牙髓炎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玻璃离子修复牙颈部龋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及银汞合金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两种黏结修复材料治疗老年患者根龋的疗效.方法 50例老年患者200颗牙,分别应用3M的Z250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一侧共100颗牙,用DENTSPLY的Chemfil Superior充填玻璃离子修复对侧同名牙共100颗.经1年的临床观察,评定疗效.结果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组成功率91%,玻璃离子修复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光固化复合树脂和GC FUJIⅨ玻璃离子两种材料充填龋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326颗患牙)随机分为光固化树脂组(54例150颗)和GC FUJI Ⅸ组(54例176颗),光固化树脂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充填修复,GC FUJIⅨ组采用GC FUJIⅨ玻璃离子材料充填修复,随访观察一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GC FUJI Ⅸ玻璃离子材料充填修复成功率(97.2%)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87.3%)(P<0.01)。结论 GC FUJI Ⅸ玻璃离子充填深龋疗效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  相似文献   

11.
陈广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0):878-879
目的比较Dyract复合体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对80例524颗釉质发育不全牙分成两组,一组用Dyract复合体修复274颗牙,一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250颗牙。结果经过1年 ̄2年的跟踪观察,Dyract组成功率达91%,复合树脂组成功率为7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yract复合体粘结性强,对牙髓刺激性小,是修复牙釉发育不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2.
滕军  郭芳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540-1541
目的:比较三种材料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个体条件相同、缺损程度相近的患牙分别采用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及玻璃离子和复合树指的联合修复,共治疗192颗患牙。随访6个月~2年。结果:192颗患牙治疗中,玻璃离子充填69例,有2例充填物磨损,1例脱落;复合树脂充填61颗,有5例脱落,3例发生牙髓病;联合修复62颗,脱落1例,无1例牙髓病变。结论:联合修复是修复楔状缺损的较好方法,其疗效优于玻璃离子及复合树脂的充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氟化玻璃离子聚合体、Dyract复合体、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78颗患牙分别采用以上三种材料充填治疗,并经2a对比观察,参考USPHS临床直接评定标准评价各组疗效。结果:氟化玻璃离子聚合体、Dyract复合体及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的成功率分别为92.00%,85.71%,63.83%。结论:氟化玻璃离子聚合体与其他两种材料相比在治疗楔状缺损时对牙髓无刺激性,性能稳定,后期不易变色,治疗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用银汞合金、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粉充填治疗楔状缺损的 3年脱落率和患者的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 194颗临床诊断为楔状缺损的患牙分别用以上 3种材料进行充填治疗 ,经过 3年的观察 ,并根据评定标准 ,评价各组的脱落情况和患者满意情况。结果 :银汞合金、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的充填脱落分别率为 2 1.9%、17.9%、15 .4 % ,用行×列表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显示 3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患者满意率 (分别为 30 .8%、73.7%、89.2 % )总的来说有差别 (P <0 .0 5 )。然后进行卡方分割法处理 ,玻璃离子组与光固化组尚不能认为满意率有差别 (P >0 .0 5 ) ;玻璃离子组与银汞合金组、光固化组与银汞合金组的满意率均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12 5 ) ,可认为用玻璃离子、光固化树脂充填比用银汞合金充填的满意率高。结论 :银汞合金、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在治疗楔状缺损时 ,在脱落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就材料性能、费用和患者满意程度考虑 ,建议使用含氟的玻璃离子水门汀 ,可取得相对理想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深度楔状缺损临床修复的有效方法以及强调深度楔状缺损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670例(1 879牙)深度楔状缺损患者分为玻璃离子修复组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组,玻璃离子修复组335例(927牙),采用玻璃离子黏固剂修复;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组335例(952牙),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治疗1 a后进行复查。检查修复后的牙齿和修复体,遵循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其解剖形态完整性、连续性;边缘密合性;牙髓及牙龈状况。结果玻璃离子黏固剂修复组成功率75.97%,修复体脱落率22.64%,牙髓炎发生率1.38%。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组成功率92.01%,修复体脱落率6.88%,牙髓炎发生率1.11%。2组成功率和修复体脱落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髓炎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修复体边缘密合度均良好,无继发龋齿发生,与修复体相关的牙龈情况良好。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是深度楔状缺损临床修复的有效方法;深度楔状缺损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对防治其并发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观察GC Fuji Ⅸ GP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和3M Z250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中度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GC Fuji Ⅸ GP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B组使用3M Z250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充填1年后复查其疗效.结果 A组成功率为91.3%,B组成功率为81.1%,经统计学检测A组较B组疗效好.结论 GC Fuji Ⅸ GP玻璃离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热膨胀系数接近牙体硬组织,边缘密合好,对牙髓刺激小,可释放氟起到防龋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楔状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材料(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牙的疗效。方法56例288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成A、B、C3组,A组用玻璃离子水门汀,B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C组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充填修复;并在1年后随访。结果A组96颗牙中有85颗成功,成功率88.5%;B组96颗牙中有77颗牙成功,成功率80.2%;C组86颗牙中有81颗成功,成功率94.8%。结论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充填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种用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四种不同方法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楔形缺损患牙,分别用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夹层技术及F2000复合体充填修复,共100例320颗患牙,随访18~24个月.结果 玻璃离子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组、夹层技术组、F2000复合体组的失败率分别为31.25%、17.5%、3.75%、2.5%;F2000组、夹层技术组与玻璃离子组、复合树脂组相比较,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2000复合体和复合树脂玻璃离子夹层技术均是修复楔形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史淑青 《大家健康》2014,(9):236-236
目的:比较银汞合金、玻璃离子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应用于乳磨牙龋齿充填的疗效。方法:对285颗儿童乳磨牙龋齿进行充填治疗,将患牙随机分为三组,去净乳牙龋坏组织,并进行相应的洞型预备,分别用银汞合金、玻璃离子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在预备好的乳牙龋洞内进行充填,以恢复乳牙外形,保证正常的咀嚼功能,保留患牙。继而统计每颗患牙完成充填的操作时间、观察充填后1~2周过敏反应情况、并追踪观察6个月~2年,比较治疗效果。结果:银汞合金、玻璃离子与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成功率6个月分别为93.42%、94.52%、94.58%,2年分别为82.56%、86.28%、85.22%,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玻璃离子充填操作较简便,治疗所需的时间要比光固化复合树脂短,且充填后1~2周出现牙本质过敏反应者少。玻璃离子因其与牙体组织有良好的化学性粘结,对牙髓组织刺激性小等优点,适合应用于乳牙治疗。结论:玻璃离子色泽美观;对牙髓刺激小;具有化学性粘结,边缘密封性能良好,可有效的防止继发龋;且粘结性较强,备洞时则可尽量少的切割牙体组织,从而减少了患儿在制洞时的不适感和恐惧感,操作简便快捷,故用于儿童乳磨牙龋病的充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上颌前牙邻面牙本质浅龋洞前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的效果.[方法]选择个体条件基本相同的上前牙邻面牙本质浅龋,龋洞深度>0.5 mm的患牙,分别以两种方法予以修复,共163例296颗牙.[结果]所有牙齿治疗后随访36个月.两组失败率分别为28.3%和11.1%,P< 0.01.[结论]上颌前牙邻面牙本质浅龋洞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后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比直接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