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的干扰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全球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HBV慢性感染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肝病以及肝细胞肝癌.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最关键的治疗方法,持续抑制或清除HBV可改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降低HBV相关并发症.目前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  相似文献   

2.
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有效的抗HBV治疗是延缓或阻止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至肝硬化、HCC或死亡的重要措施.阿德福韦酯(ADV)已获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尤其适用于需长期用药或已发生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前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对慢性HBV感染的疗效不甚满意.HBV感染的控制和清除有赖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其感染慢性化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旨在通过增强或恢复机体抗HBV免疫功能以控制和清除HBV感染的免疫治疗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一种治疗策略,备受关注.本文将从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CD8~ T细胞、治疗性疫苗等几个方面对近几年慢性HBV感染的免疫学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引起HBV YMDD变异.HBV YMDD变异是指病毒DNA聚合酶活性区的第204位或551位甲硫氨酸(M)发生突变,被缬氨酸或异亮氨酸取代,是导致HBV对拉米夫定耐药、治疗失败或HBV无应答的原因[1-3].拉米夫定治疗失败主要表现为患者肝功能损伤、肝脏组织学病理变化和病情复发甚至加重[4,5].为了比较HBV YMDD变异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的差异,我们对2004至2005年发生YMDD变异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HBV感染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高风险.IFN-α、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是目前批准用于HBV感染的治疗药物.这些药物是防止慢性HBV感染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唯一策略.然而,以发生HBeAg血清转换、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和血清HBVDNA水平转阴作为评价疗效标准,这些药物的治疗效率仅占接受治疗者的20%-30%.应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长期治疗可能导致药物耐药,从而导致延长了应用其他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期限.目前抗病毒治疗的缺陷使我们有必要寻找更好的治疗策略.而提高慢性HBV感染者病毒特异性T细胞活性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策略为抗HBV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这些免疫治疗策略包括,过继性HBV免疫、PEG干扰素和治疗性疫苗等.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障碍是其发病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促进疾病缓解,阻止肝硬化进程,防止出现肝衰竭和(或)肝细胞痛的严重后果.目前抗HBV治疗的效果尚不令人满意,临床使用的抗病毒治疗措施难以根治慢性HBV感染,消除.HBV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需要更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要回答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者是否需要治疗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回答什么是免疫耐受、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的特点与定义,以及慢性乙型肝炎(CHB)为什么要抗病毒治疗等一系列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需要或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25-1526
正慢性HBV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我国目前20岁以上的人群慢性HBV感染率超过5%~([1])。其中,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感染者,即HBeA g阳性、高病毒载量(HBV DNA 106IU/ml)、肝功能正常者是否应该抗病毒治疗的问题引发广泛讨论,既有学者推荐抗病毒治疗,也有不同建议,或者提出需要对免疫耐受期的肝功能指标进行个体化或精准治疗。现有抗HBV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母婴垂直传播或幼年期感染,因此疾病的自然史中存在免疫耐受的特殊状态。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HBV DNA高水平、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肝组织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炎症。对于这些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的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文章从ALT与HBV感染的关系、哪些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应该抗病毒治疗及抗病毒治疗的可行性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免疫抑制治疗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Jia JD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443-444
我国是慢性HBV感染高发区,近年虽HBsAg阳性率有所下降,但在3岁以上人口中仍高达9.09%.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大多数要由传染科(或感染科)及肝病科(或消化科)医生来诊治;但是,如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患有其他系统疾病,则分别由相应的专科医生来诊治.其中血液或肿瘤科、风湿免疫科、肾病科及器官移植等专业常用的抗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和(或)抗排异治疗均可引起HBV的再激活(HBV reactivation),而导致严重肝损伤甚至肝衰竭,而且原来的药物往往需要减量甚至停用而影响治疗效果.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涉及临床各个专业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疫苗计划免疫的实施,新发HBV感染大幅减少,慢性乙型肝炎所占比例有所增加[1]。从自然史来看,慢性HBV携带者处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期,其特点主要是HBV DNA高水平、HBsAg和HBeAg阳性、肝功能在正常范围、肝组织检查无或轻微炎性改变[2]。因为缺乏西药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目前仍然是现代医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HBV携带者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8年4月以来,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慢性HBV携带者90例,并设90例为对照,共治疗了6~18个月,现总结如下。 1 病例选择来源于1998年4月~2000年3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选择慢性HBV携带者中HBsAg、HBeAg、抗HBc IgM或 HBV DNA均阳性且持续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13.
虽然慢性HBV携带者ALT持续正常,但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长期呈阳性状态;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为此,我们开展了拉米夫定与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联合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1]推荐:HBV DNA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须兼备年龄>30岁且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家族史才推荐抗病毒治疗。而最近庄辉院士发表的文章 [2]就ALT正常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HBV感染患者治疗是否必须...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10年,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药物种类和数量剧增,对HBV感染的自然史影响较大.但至今,慢性HBV感染仍然是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慢性乙型肝炎(CHB)为一动态过程,其自然史可概括为5个期:免疫耐受期、活动期、非活动HBV携带期、HBeAg阴性CHB、HBsAg阴性期,但这5个期不一定连续出现.认识慢性HBV感染后的动态自然史,对慢性HBV感染者的处理、适时治疗方案的选择、早期预防和监测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1]推荐:HBV DNA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 须兼备年龄>30岁且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家族史才推荐抗病毒治疗。而最近庄辉院士发表的文章[2]就ALT正常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HBV感染患者治疗是否必须同时兼备年龄和家族史首次进行了探讨, 明确提出毋须年龄和家族史同时兼备方可治疗。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指南或共识声明中的慢性乙型肝炎初始治疗标准(表1), 该问题的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定义: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因各种原因/因素导致在现有指南或建议治疗方案指导下,使用了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或)干扰素在内的抗HBV药物治疗失败或疗效不佳、或不规范抗病毒治疗所致、或已有循证医学依据证实疗效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概念的提出,有利于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临床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对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研究发现,母婴垂直传播或幼年期感染HBV后,绝大多数感染者会出现一种被称之为免疫耐受状态的现象,即ALT正常、HBeAg阳性、HBV DNA持续高水平且肝组织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病变.根据目前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这些感染者在临床上暂时不予抗病毒治疗.然而,在这些人群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免疫耐受状态会自发地完全或不完全被打破而出现免疫清除,造成肝组织免疫损伤,使疾病逐渐进展,甚至隐匿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中等流行区,现有的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2 000万例。HBV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病原因素,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根本~([1])。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有效地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的复制,从而抑制疾病进展,因此能改善预后,推迟或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有安全、有效、易行的优  相似文献   

20.
陈传杰  陈玲玲  游旭东  郭春林 《肝脏》2006,11(3):178-180
目的研究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A83点突变及YMDD变异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联合治疗对慢性HBV基因变异的影响.方法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随机化分组,30例肌肉注射干扰素,30例常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30例给予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治疗前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水平,HBV DNA滴度(定量)水平,前C区A83点突变和YMDD变异,治疗后第1、3、6、9个月分别进行肝功能、HBV DNA定量检测,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mPCR-RFLP)检测HBV基因变异的发生情况,对干扰素治疗、拉米夫定治疗和联合治疗后的慢性HBV变异情况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都可引起前C区A83点突变和YMDD变异,干扰素引起的变异以前C区A83突变为主,拉米夫定引起的变异以YMDD变异为主,而联合治疗则较少引起HBV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变异是药物治疗选择的结果,干扰素、拉米夫定治疗后使变异株成为优势毒株,药效下降,病毒DNA滴度反跳,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HBV,基因变异机会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