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秀天 《华夏医学》2000,13(3):341-342
我科自1996~1999年,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外伤性和肿瘤切除后腔性骨缺损共11例,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5~47岁,平均26.5岁。修复部位:肱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例,股骨中上段纤维异样增殖症2例,切除病变组织后骨缺损6~18cm。慢性骨髓炎引起骨缺损3例,(胫骨2例,肱骨1例),切除病变组织后骨缺损7~13cm。开放性骨折骨缺损4例(胫骨3例,股骨1例),清除病变组织后骨缺损6~14cm。1.2 手术方法 按Taylor方法切取腓骨,肱骨缺损受区血管选用肱动脉分支(肱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3例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采用带吻合血管的腓骨 (2 7例 )或腓骨皮瓣 (6例 )移植 ,其中 ,肿瘤性骨缺损 2 1例 ,创伤性骨缺损 12例 ,骨缺损长度为 6~ 2 4cm ,平均 14cm。结果 对 19例肿瘤性骨缺损及 9例创伤性骨缺损随访 14~ 4 2个月。术后移植骨与受区骨愈合时间为 3~ 5个月 ,平均 4个月。负重移植腓骨明显增粗 ,直径达 2 .6~ 3.8cm ,平均 3.2cm。结论 带血管腓骨移植是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强  李会晓  张亚斌 《当代医学》2011,17(32):111-112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9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5例四肢不同程度骨缺损患者,其中股骨1例,胫骨3例,肱骨j例。缺损长度6~12cm,移植长度7~14cm。利用吻合腓血管的腓骨移植加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四肢骨缺损。结果本组5例全部成活,病例经过6~24个月随访,平均15月,全部切口I期愈合,移植腓骨1例发生骨折,因对位对线良好,给予石膏托固定2月后愈合,X线提示移植腓骨愈合时间为5~8月。参照Enneking评价系统,肢体术后功能恢复平均为正常功能的75%以上。移植腓骨的增粗胫骨化速度与年龄成反比。结论对不同程度受伤后的四肢长骨缺损采用吻合腓血管的腓骨移植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保证了移植腓骨的血供,配合植骨缩短了移植骨愈合时间,对于四肢骨缺损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肢体大块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减少病残。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技术治疗肢体大块骨缺损。从1990年以来,共完成12例,其中肿瘤切除后3例,外伤后胫骨骨缺损6例,先天性假关节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移植骨和受区骨愈合时间5~9个月,负重后移植骨逐渐增粗。结论: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技术是治疗肢体大块骨缺损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使骨移植由爬行替代变为简单的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膝上外侧动脉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肢体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大腿外侧正中为轴心线,股骨外上髁上约4cm处为中心,在髌骨外侧缘向近端延长线、股二头肌后缘、髌骨上缘区域内,根据受区需要设计和切取膝上外侧动脉为蒂的骨皮瓣.选择与受区动脉顺行或逆行端侧或端端吻合.修复前臂、手、小腿、足部外伤后骨缺损、局限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15例,骨瓣面积7.2cm×4cm~3cm×1cm;皮瓣面积12cm×6cm~3cm×3cm.结果 15例游离移植骨皮瓣均成活,创面未再发感染,3~4个月骨瓣与受区骨骼愈合.修复后伤肢外观满意.结论 膝上外侧动脉骨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肢体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肩部血管蒂骨膜(骨)瓣的解剖学基础与术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肩部带血管蒂骨膜 (骨 )瓣移位治疗肩关节周围骨不连、骨缺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式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 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观察并测量肩关节周围动脉网有关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肩关节周围动脉网有关血管来自 :①胸肩峰动脉 ,主要分支中锁骨支长度 (2 .0± 0 .1)cm、外径 (1.2± 0 .2 )mm ;肩峰支长度 (5 .1± 0 .4 )cm、外径 (1.5± 0 .2 )mm ;三角肌支外径 (1.9± 0 .2 )mm ,发出点至三角肌和胸大肌入肌点长度分别为 (4 .8± 0 .5 )cm和 (3.2± 0 .4 )cm。②旋肱前动脉 ,主要分支中外侧降支长度 (6 .0± 0 .7)cm、外径 (1.2± 0 .2 )mm ,起点距肱骨大结节最高点为 (4 .1± 0 .7)cm ;内侧降支外径 (1.0± 0 .7)mm ,起点距肱骨头最高点距离为 (4 .0± 0 .6 )cm。③旋肱后动脉 ,其大结节骨膜支起点外径 (1.2± 0 .2 )mm ,供骨面积为 3.0cm× 5 .0cm。④肱动脉肌间隙支发升支直接骨膜支 ,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 ,其外径 (1.1± 0 .3)mm。上述动脉存在丰富的吻合。结论 :以肩部血管为蒂的骨膜 (骨 )瓣 ,是治疗肩关节周围骨不连、骨缺损及骨坏死的重要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髂骨膜骨瓣修复难治性骨不连、骨缺损的应用特点。方法:从2009年2月~2011年2月设计、应用旋髂浅动脉髂骨膜骨瓣治疗难治性骨不连、骨缺损20例,其中舟状骨骨折骨不连并近端坏死8例,管状骨骨不连并骨缺损7例,手、足肿瘤术后骨缺损5例。以定期X片检查及临床症状分析判断骨愈合情况。结果:本组切取髂骨膜骨瓣平均时间52.4min,平均血管蒂长4.2cm,动脉平均管径0.8mm,伴行静脉平均管径0.7mm。骨瓣大小7cm×2cm×0.8cm~1cm×0.8cm×0.5cm。切口1期愈合。所有患者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骨愈合时间:舟状骨骨不连3.9个月,管状骨骨不连并缺损3.4个月,手足肿瘤性骨缺损2.2个月。供区无疼痛,无瘢痕增生及瘢痕疙瘩。2例髋部外形轮廓略凹陷。1例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4个月后自行恢复。结论:以旋髂浅动脉为蒂可成功切取游离骨膜骨瓣治疗难治性骨不连、骨缺损,供区损伤小。  相似文献   

8.
我院 1997~ 2 0 0 2年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长骨缺损 30例 ,经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和早期合理功能锻炼 ,移植腓骨全部成活 ,恢复了肢体的完整性。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2~ 5 2岁。先天性胫骨不连 4例 ,胫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3例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2例 ,慢性骨髓炎引起骨缺损 8例 (胫骨、股骨各 3例 ,桡骨、肱骨各 1例 ) ,切除病变组织后骨缺损 6~ 12cm ,开放性骨折骨缺损 13例 (胫骨 8例 ,股骨 3例 ,尺骨 2例 ) ,清除病变组织后骨缺损 7~ 13cm ,采用带血管蒂腓骨同侧转位移植 11例 ,吻…  相似文献   

9.
带蒂腓骨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或骨皮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方法切取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19例,其中14例伴有皮肤缺损,腓骨移植长度为4~10cm,皮瓣面积为3cm×5cm~7cm×18cm。结果 5例腓骨瓣及14例腓骨骨皮瓣全部成活。15例患者获得6个月~2年(平均9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带血管瓣的腓骨瓣是修复下肢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0.
自1934—1994年,作者对胫骨中段中上段骨缺损15例,择期采用双腓骨移植支撑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6—36岁。严重撞伤缺损11例,骨感染4例。缺损6cm×5cm8例、8cm×4cm 5例、12cm×4cm 2例。移植腓骨支撑最长达14cm。术后随访2—4年,移植支撑骨成活,膝踝关节功能良好、步态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股骨长段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腓骨皮瓣移植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0-12~ 2011-12间收治的230例股骨长段骨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腓骨皮瓣移植修复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皮瓣均成活,且在术后6~2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患者的供区与受区断端均呈现为骨性愈合,患者的肢体功能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结论 腓骨皮瓣具有皮瓣面积大、供骨量大、血管蒂多、血供丰富等优点,在对股骨长段骨骨缺损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一次性完成创面的覆盖以及骨架重建,帮助患者肢体尽快恢复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肱骨远端骨缺损与骨不连的显微外科修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解剖钢板固定为支架,取吻合血管的腓骨置入式移植方法,修复肱骨远端骨缺损与骨不连12例。术前加强心理护理与营养调理,术后着重进行患肢伤口周围、受区与供区的护理、出院前功能锻炼的指导等。结果:经围手术期的护理与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无并发症发生,经3月~24个月随访,移植腓骨全部成活,退行变的肘关节面骨质恢复正常,肘关节仲屈,前臂旋转功能获得恢复,肢体的短缩获得纠正,持重也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本组邻近肘关节的肱骨远端骨不连均行外科手术2次~5次,硬化的骨质已累及肘关节的冠状窝,采用一般的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无法获得固定,也可能进一步累及关节功能,而在解剖钢板固定支持下,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段可在相对稳定环境下获得愈合;该法护理简便,痛苦少,病程短,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痂延长术治疗儿童长骨干大段病理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双侧、单侧外固定架与髓内骨痂延长术治疗儿童肱骨、桡骨、股骨及胫骨干化脓性骨髓炎导致的大段病理性骨缺损 6 4例 ,缺损长度3~ 31cm ,平均 10 .3cm。结果 :全部治愈 ,延长的愈合指数为 30d/cm ,原位延长率平均 39%。骨不连接处愈合时间平均约 134d ,无再发化脓性骨髓炎者 ,无再骨折。骨干成角 <12°者 6例 ,长骨发育迟缓者 2 4例 ,膝关节功能较术前受限 <30°者 2 4例 ,无神经、血管损伤者。结论 :骨痂延长术治疗儿童长骨干化脓性骨髓炎导致的大段病理性骨缺损是一种疗效确切、手术简单、适应性强 ,可动态调节肢体长度 ,减少肢体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肱骨远端骨缺损与骨不连的显微外科修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解剖钢板固定为支架,取吻合血管的腓骨置入式移植方法,修复肱骨远端骨缺损与骨不连12例。术前加强心理护理与营养调理,术后着重进行患肢伤口周围、受区与供区的护理、出院前功能锻炼的指导等。结果:经围手术期的护理与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无并发症发生,经3月~24个月随访,移植腓骨全部成活,退行变的肘关节面骨质恢复正常,肘关节伸屈,前臂旋转功能获得恢复,肢体的短缩获得纠正,持重也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本组邻近肘关节的肱骨远端骨不连均行外科手术2次~5次,硬化的骨质已累及肘关节的冠状窝,采用一般的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无法获得固定,也可能进一步累及关节功能,而在解剖钢板固定支持下,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段可在相对稳定环境下获得愈合;该法护理简便,痛苦少,病程短,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广 《四川医学》2004,25(1):81-81
我院神经外科近几年采用自体颅骨皮皮下保存行骨缺损复位及钛网和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共 2 7例 ,其中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改进方法 2 5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4例 ,年龄 13~ 4 7岁 ,平均 2 8 4岁。病程术后 4个月~ 1年。颅骨缺损均因外伤后术中去骨瓣减压或开放粉碎性骨折所致。部位 ,左额顶 4例 ,左额颞顶 7例 ,右额颞顶 7例 ,左顶枕 1例 ,右顶枕 4例 ,左顶 2例。范围 :5cm×7cm~ 6cm× 8cm。1 2 材料准备 :按颅骨缺损 5cm× 5cm骨水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因外伤导致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急诊时均行外伤清创等相关治疗,创面感染控制满意后采取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同侧腓骨下段长度7~11 cm,携带游离皮瓣大小为5 cm×8 cm~10 cm×18 cm。腓骨植入骨缺损处后采取钛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1例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术后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18个月以上的随访,全部患者的移植腓骨与前臂骨缺损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9个月。11例患者中前臂功能优3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切取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的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功能好,未出现特别不适。结论 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技术是治疗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一次性解决了骨和皮肤同时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为骨科常见而又十分棘手的病症。我院 1995~ 2 0 0 1年应用骨延长加压固定技术 ,治疗该病2 7例 ,随访 6年 ,骨功能重建良好 ,无感染、无复发 ,伤肢全部恢复原有长度和负重功能。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7例 ,男 2 5例 ,女 2例 ,年龄 16~ 4 6岁 ,平均 2 8 5岁。其中 ,胫骨 2 0例 ,股骨 5例。骨缺损长度为 3 5~ 8 9cm ,平均 5 6cm。皮肤缺损 2cm× 3cm~ 4cm× 8cm ,伴有肢体短缩者 9例 ,骨缺损和肢体短缩总长度 5~ 12 5cm ,平均 7cm ,病程最长 6年 ,最短 6个月 ,平均 2 0个月。1 2 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32例带腓动脉腓骨移植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32例病人,由于固定不完善而致骨不连的15例,治疗不当骨折端存在间隙或骨缺损8例,局部感染的9例。32例中由于胫前皮肤缺损骨外露的5例,32例患者,12例采用了带腓动脉腓骨移植术,5例采用了带腓动脉腓骨皮瓣移植。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32例胫骨骨不连均骨性愈合,3例皮瓣移植均愈合良好,并有了弹性、色泽稍暗。无伸长肌瘫痪、踝关节不稳、肢体短缩等并病发症。结论:应用带腓动脉腓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王桂茹  孙秀兰 《吉林医学》1990,11(4):222-223
<正> 本组应用自体真皮修补先天性骨及肌肉缺损,共12例,均获一期愈合,远期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自体真皮修补脊膜膨出,脊柱裂所产生的骨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最小5天,最大6岁;骨缺损2.0×1.5cm~7.5×3.5cm。脐膨出2例,男女各1例,年龄  相似文献   

20.
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股骨长段骨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股骨长段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腓骨(皮)瓣修复大腿皮肤软组织或骨缺损及重建患肢股骨骨支架的连续性23例。结果术后23例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60个月,移植腓骨与受区断端均达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论腓骨(皮)瓣具有解剖标志清楚、骨膜较厚、血供丰富、血管蒂多、供骨量大、皮瓣面积大、位置表浅、成功率高(或)手术操作有较大的灵活性等优点,治疗大腿严重创伤性骨皮缺损可一次完成骨架重建及创面覆盖,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