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9岁,农民,因"睡眠差、紧张、多虑伴胸闷、心慌1年,加重1个月"于2017年5月20日来我院精神卫生科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与家人吵架后出现睡眠差,入睡困难,易惊醒,每天睡眠时间4~6 h,易紧张,多思多虑,脾气差,伴胸闷、心慌,卧床休息后可缓解,当地医院予艾司唑仑片每晚1 mg改善睡眠,上述症状有所改善。1年间上述症状反复,间断服用艾司唑仑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司唑仑对酒精戒断性震颤谵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6例因酒精戒断引起震颤谵妄症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艾司唑仑组)和对照组(地西泮组)各38例。对比2组酒精戒断综合征评定量表评分变化,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艾司唑仑治疗作用较地西泮强,且不良反应较地西泮少。结论艾司唑仑对酒精戒断性震颤谵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老年失眠患者门诊用药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老年失眠患者门诊用药情况。方法:调查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无锡地区因失眠而就诊的老年患者1224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限定日剂量和Ghodse药物利用指数(DUI),对苯二氮类(BZD)等药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中,使用BZD者1124例(91.83%);BZD联合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使用者786例(64.22%);≥2种BZD使用者327例(26.72%);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硝西泮、地西泮的DUI均≥1。结论:老年人BZD临床使用不尽合理,BZD依赖情况严重,联合用药较多;改变BZD使用模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肺癌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例肺癌失眠患者分为黛力新组和艾司唑仑组,每组100例。治疗8周,停药后观察1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治疗量表给予睡眠治疗评估,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黛力新组总有效率为96%,显效率为80%;艾司唑仑组总有效率为80%,显效率为50%;黛力新组显效率显著高于艾司唑仑组(P0.05)。黛力新组停药2周后复发率为10%,艾司唑仑组为80%。黛力新组不良反应少于艾司唑仑组。结论黛力新治疗肺癌失眠疗效明显好于艾司唑仑,不良反应较少,药物戒断的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就诊的86例老年痴呆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评估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扎来普隆片、佐匹克隆片和艾司唑仑片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56例符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扎来普隆组(n=50)、佐匹克隆组(n=53)和艾司唑仑组(n=53),治疗期2周。疗效观察指标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和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扎来普隆组、佐匹克隆组和艾司唑仑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0%、94.34%、96.23%,三组SDRS评分均呈显著降低(P0.05);扎来普隆组、佐匹克隆组早段失眠程度和频度评分差值显著大于艾司唑仑组(P0.05),扎来普隆组和佐匹克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对早段失眠的改善相当,均优于艾司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扎来普隆组和佐匹克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显著低于艾司唑仑组(P0.05)。结论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对入睡困难具有相似的疗效。扎来普隆对早段失眠的改善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均少于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7.
咪达唑仑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眼症的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咪达唑仑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5例失眠症患者分为咪达唑仑组(105例)和艾司唑仑组(100例),采用的咪达唑仑(7.5mg/片)与艾司唑仑片(1mg/片)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两药均为每晚睡前口服1片,试验期为10天。对患者治疗前、治疗等5天及第10天的睡眠状况及睡眠障碍改善情况(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间醒的次数、做梦程度、日间困倦感、受试对睡眠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5岁.曾于2007年夏季在我院被诊断为"抑郁状态",每日口服黛力新0.5 mg,之后情绪改善.2007年8月因失眠、入睡困难再次来诊,当时未发现有精神异常,遂予镇静催眠药以改善睡眠,先后给予多种药物口服,其中包括艾司唑仑、阿普唑仑、佐匹克隆.通常于开始服用时效果尚可,能正常入睡,但1个月后失眠症状出现反复,经常至凌晨2:00也不能入睡,严重时彻夜不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溴替唑仑治疗中国人群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可调整的研究方法,共纳入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失眠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溴替唑仑组和艾司唑仑组各16例,治疗2周,观察反跳期1周.主要疗效指标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在治疗前、治疗后1、2和3周测评,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治疗2周,两组S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艾司唑仑组和溴替唑仑组有效率均为62.5%(x2 =0,df=1,P>0.05);治疗2周分别为68.8%和87.5%(x2=1.65,df=1,P>0.05);治疗3周分别为43.8%和37.5%(x2=1.13,P>0.05),各时点组间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溴替唑仑组有2例(12.5%)和艾司唑仑组有4例(25.0%)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溴替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艾司唑仑相似,治疗睡眠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躁狂急性发作常需予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催眠药物治疗[1]。艾司唑仑注射液是苯二氮艹卓类抗焦虑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为探讨艾司唑仑注射液治疗躁狂急性发作的效果,以氟哌啶醇注射液为对照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来源于2014年6月至12月我院住院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2]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2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3]评分20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给予松静诱导训练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后患者认知及睡眠质量变化.方法 将本院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通过掷币法分为松静诱导组61例及联合药物组61例,松静诱导组患者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松静诱导训练,联合药物组患者术后增加艾司唑仑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变化.结...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 患者,男性,20岁.因失眠、烦躁、情绪低落2个月来院门诊,诊断为抑郁症.给予帕罗西汀20mg/早,黛力新1片/早、午,艾司唑仑2 m/晚.次日晨患者服用帕罗西汀、黛力新约4h后出现斜颈、躯干屈曲扭转,活动受限,站立不稳、痛苦、紧张、焦虑.考虑系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给予肌内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0.3mg,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停服黛力新.第3天晨继续服用帕罗西汀20mg,未再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突发性耳鸣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放松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后效果,及对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06月~2021年06月期间收治的突发性耳鸣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药物组患者84例给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联合组患者84例增加脑电生物反馈放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脑电Alpha波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联合组及药物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脑电阿尔法(Alpha)波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Alpha波频率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及Alpha波频率均低于药物组,临床疗效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放松联合艾司唑仑能够有效消除突发性耳鸣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调节脑电波,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将2015-01—12门诊10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研究组接受14d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的减少率,比较2组治疗14d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14d及1个月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老年失眠症有效、安全,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曲唑酮对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改善作用。方法:以艾司唑仑为对照药,采用交叉试验。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曲唑酮与艾司唑一样,明显改善了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指标,且两药对大多数观察指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曲唑酮能较好地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对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6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管扩张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耳鸣症状评分及微循环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P0.05)。实验组治疗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微循环指标(流态、管襻、襻周积分及总积分)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唑仑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明确,能明显缓解患者耳鸣症状,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s,FC)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约占小儿惊厥的一半左右,6个月~4岁小儿多见。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发热24h内,体温38℃以上时发生,多呈大发作形式,严重者引起脑损伤,甚至转化为癫癎并遗留后遗症。我院儿科应用艾司唑仑对FC患儿进行预防性治疗,并观察预防FC复发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验证佐匹克隆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原发性PD伴睡眠障碍患者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佐匹克隆7.5ng/d,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1mg/d,服药前及4w后行PD睡眠量表及爱泼沃斯思睡量表评分,记录每位患者的评分结果.结果 治疗组PDSS评分在服药前、4w后分别为92.7±11.3,102.3±10.4对照组为89.5±10.0,98.8±9.8.治疗组ESS评分在服药前、4w后分别为9.6±2.6,9.1±2.4.对照组为8.1±2.8,9.7±3.0.两者相比4w后E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PDSS评分中入睡和睡眠维持情况,晨起精神状态,不宁腿综合征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佐匹克隆治疗PD患者睡眠障碍与艾司唑仑相比同样有效,且在一些方面优于艾司唑仑,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合并使用常见药物对利培酮活性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稳态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182例服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单用或合并其他药物,根据用药情况分为6组,在固定相关药物及剂量一周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线吸收法测定各组血清9-羟利培酮浓度,并分析各组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与单用利培酮组相比,合并苯海索或三唑仑组其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显著较高,而合并氯硝西泮或艾司唑仑或普萘洛尔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苯海索时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增高可能与患者对利培酮代谢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患者男,43岁,因"间歇自卑、心情差或活动多22年,再发兴奋2个月"入院。入院前6个月持续服用丙戊酸钠1 250 mg/d、喹硫平片200 mg/d、氯硝西泮3 mg/晚。因再次出现兴奋、想法多于2018年7月8日第5次入院,诊断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