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在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差异.方法 将53例行心脏外科或消化道手术的患儿(0~36个月)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U组,28例)和体表定位组(L组,25例).前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后者使用传统的体表标志定位法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记录两组成功率、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及并发症.结果 U组一次成功率为96.43%,明显高于L组的80% (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U组仅3.57%,明显低于L组28%(P<0.01),同时U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L组(P<0.05),穿刺次数明显少于L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应用于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右颈内静脉穿刺术是一种常用而又重要的操作技术,目前临床一般依靠解剖标志采用盲穿法,但即使是操作熟练的医师也会失误,引起诸如损伤颈总动脉形成局部血肿或纵隔血肿、血气胸及损伤周围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彩超具有可直视、可实时动态观察显示血流状态和方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术病人的最佳头位,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中路法)在确定具体穿刺点和进针方向上的区别。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患者100例.取头位0°,左偏30°和左偏最大角度时.分别测量右侧颈内静脉直径.颈总动脉直径、颈内静脉覆盖颈总动脉的宽度及颈总动脉中点与颈内静脉中点的距离.以上数据均为投影在冠状面的冠状轴长度。计算动静脉重叠率.动静脉重叠率(%)=颈内静脉覆盖颈总动脉宽度(cm)/颈总动脉宽度(cm)×100%。同时分别依据体表标志和超声定位确定右颈内静脉穿刺点和进针方向。比较两种定位方法穿刺点之间的距离和进针方向之间的角度。结果:不同头位时右颈内静脉直径无明显变化(P〉0.05)。头部正中位和头部左偏30°时,颈总动脉无明显变化(P〉0.05),动静脉重叠率增加(P〈0.05).动静脉中点距离减小(P〈0.05)。头部左偏最大角度与头部正中位及头部左偏30°比较.颈总动脉直径明显变小(P〈0.01).动静脉重叠率明显增加(P〈0.01).动静脉中点距离明显减小(P〈0.01)。超声定位与体表标志定位法相比.两者穿刺点之间的距离为9.7±5.8ram.两者穿刺方向之间的角度为25.9±10.7°。结论:解剖标志定位与超声定位穿刺点和穿刺方向均存在较大差别.在无超声定位引导条件下,按传统穿刺方法.如果多次穿刺来成功应该考虑将穿刺点外移9.7mm左右.且穿刺方向指向锁骨上切迹。其次.随着头位左偏角度的逐渐增大,穿刺条件逐渐变差.穿刺时左偏角度不应超过30°。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因解剖标志不清,造成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难度较大。目前,超声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成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1~3],然而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将超声定位技术应用于婴幼儿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超声定位方法与解剖定位方法行右颈内静脉(rIJV)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解剖定位(AL)组,超声中线预定位(PU)组,超声中线实时定位(RU)组,每组40例。全麻气管插管后行rIJV穿刺置管,记录穿刺针入静脉的位置,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与AL组比较,PU组和RU组穿刺点距静脉中点距离明显缩短(P0.01),穿刺、置管时间明显减少(P0.01),穿刺次数明显减少(P0.01),静脉后壁穿透率明显降低(P0.05),一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AL组3例误穿动脉,2例血肿,PU组、RU组仅有1例误穿动脉。结论在行IJV穿刺置管过程中超声中线定位比解剖定位具有明显优势,且超声中线预定位和超声中线实时定位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6.
体表定位穿刺失败后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深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时,应用超声引导的时机、准确性、成功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统计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450例患者,探讨超声介入的时机,寻找体表定位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影响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与血流量的因素.结果 共计穿刺450例患者,其中23例常规体表定位穿刺失败,占5.1%;失败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22例,改股静脉置管1例.超声检查发现体表定位穿刺失败的原因包括:①右颈内静脉缺如;②右颈内静脉位置变异:靠外、靠上、靠下,以靠外侧多见,占34.7%,1例位置较深;③重症患者因体位不合适导致穿刺不成功者占21.7%.结论 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易行,其临床普及应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穿刺架引导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作用。方法 124例患者在超声穿刺架引导下沿颈内静脉置入三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 124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且无明确并发症。结论 超声技术与穿刺架引导的结合使得颈内静脉置管变得安全、方便、快捷,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和穿刺失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3年来采取超声引导下坐位右颈内静脉置管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B型超声定位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附28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方法 回顾我中心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期间采用B型超声定位行颈内静脉置管的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9.3%(284/286),置管成功率为100%(286/286); 穿刺时间50 s~12 min,平均106.8 s; 带管时间5~64 d,平均13 d; 未出现血气胸、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适用于各级别医院.在颈短肥胖,被动体位情况下,B型超声定位下置管优势大于传统的盲探法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长轴平面、短轴平面和斜轴平面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穿刺引导平面。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医学部EICU收治的患者180例,男94例,女86例,年龄34~82岁,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为短轴平面组、长轴平面组和斜轴平面组,每组6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三种不同的引导平面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记录三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总穿刺时间、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穿刺点数量和置管成功率。记录三组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气胸、血肿和误穿动脉)。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短轴平面组和斜轴平面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和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长轴平面组,斜轴平面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和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短轴平面组(P0.05);三组穿刺点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轴平面组进针改变方向次数最多,斜轴平面组进针改变方向次数最少(P0.05);斜轴平面组误穿动脉发生率明显低于长轴平面组和短轴平面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气胸、血胸。结论与长轴平面和短轴平面比较,使用斜轴平面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可降低危重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误穿颈总动脉的风险和缩短穿刺时间,是安全而有效的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分析超声引导穿刺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对29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按照提高一次穿剌成功率的技术要点进行操作。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穿剌置管成功,其中244例1次穿刺成功(244/297,82.15%),30例第2次穿刺成功(30/297,10.10%),23例第3次穿刺成功(23/297,7.74%)。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45/297),31例因导管贴壁导致引血不畅流量不足。结论实时超声引导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可极大提高穿剌的一次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应用效果。方法将CVC置管的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对照组112例行常规CVC置管,超声组128例在超声导引下行CV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穿刺时相关并发症(误穿动脉、血肿、臂丛神经异感、气胸血胸、交感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结果超声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19%,置管总成功率为100%,穿刺时误穿动脉、血肿、臂丛神经异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36%,置管总成功率为92.86%,穿刺时误穿动脉、血肿、臂丛神经异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25%、8.92%、5.36%;超声组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分别为90.63%、84.38%,对照组67.85%、51.79%。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CVC置管相比,超声导引下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高,患者置管时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穿刺置管是临床常用技术,用于液体或药物管理,以及CVP测定等。随着小儿身高、体重的变化,IJV导管置入的合适深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文章描述了IJV导管尖端理想位置,介绍了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胸部X线检查(chest radiograph,CXR)和腔内心电图等方法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此外,还对右侧IJV置管深度、特殊人群的IJV置管深度、左侧IJV解剖特点及置管深度进行了综述。目前已有不少计算IJV置管深度的公式,由于儿童在发育阶段存在一定的发育差异,它对于个体的适用性仍有待临床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4.
影像学定位和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途径是依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方向进针。由于是盲探性操作,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们根据颈部超声资料,改进了颈内静脉穿刺法,成功率明显提高,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对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需行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66例,随机分为2组,即超声引导组与对照组。超声引导组(188例)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178例)根据体表标记盲探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2组之间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188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188/188);对照组178例患者中有5例置管失败,置管成功率为97.1%(173/1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引导组有181例(占96.2%)患者一针穿刺成功,对照组有95例(占53.3%)患者一针穿刺成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引导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误伤动脉、血肿、假性动脉瘤及气胸,对照组有12例患者误伤动脉,5例发生血肿,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无患者发生气胸。结论超声引导可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旁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小儿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在婴儿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年龄30d~1岁,体重3.70~12.0 kg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将颈内静脉置于屏幕中央,用18G BD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置静脉外套管后,放入引导钢丝,然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B组)选择右颈内静脉中路或后路,用18G BD静脉留置针穿刺,回血通畅后经静脉外套管置入引导钢丝,最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记录两组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结果 A组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穿刺总成功率100%,明显高于B组的80%(P<0.05);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0%,显著高于B组的65%(P<0.01);A组无失败病例,B组失败率20%;A组的穿刺并发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婴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提高了成功率,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并缩短穿刺置管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超声预定位与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二维超声预定位与常规解剖定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婴幼儿中的应用。 方法  6 2例 10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解剖定位组 :30例 ,以颈内动脉搏动或胸锁乳突肌三角为标志穿刺 ;超声定位组 :32例 ,使用 HP SONOS4 5 0 0型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机的术中探头 ,以二维超声图象定位中心静脉。记录穿刺针数、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超声定位组和解剖定位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 10 0 %和 80 % ,误伤动脉发生率分别为 3.1%和 2 6 .7% ,穿刺针数分别为 1.5 7± 1.0 4和 2 .5 5± 1.76 ,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0 .0 5 ,0 .0 1)。 结论 婴幼儿二维超声预定位中心静脉方法简便 ,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简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通常需要专用的深静脉穿刺包 ,费用较高。为降低患者负担 ,简化操作 ,我们改用外用穿刺留置针行颈内静脉穿刺 ,经 12 0例患者使用 ,证明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普通外用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 1支 ,6岁以下用 2 0号(长 33mm、直径 1 1mm) ,6~ 14岁用 18号 (长 45mm、直径1 3mm) ,14岁以上用 16号 (长 5 1mm、直径 1 7mm)。另以5ml注射器抽取 2~ 3ml生理盐水 ,连接套管针做成穿刺针。另备无菌保护膜 1张 ,以固定套管针用。方法  (1)患者取头低脚高 15度仰卧位 ,头偏向左侧。常规消毒右侧颈部后 ,…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体表解剖法比较、探讨术前超声定位与术中动态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用于急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价值。方法:拟行急诊血液透析患者90例,ASAⅡ~Ⅳ级,随机分为3组,(n=30),所有患者均去枕平卧,头左偏30°体位,于环状软骨平面穿刺。A组:体表解剖法组,依据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右颈内静脉中路法穿刺置管。B组:超声定位组,术前超声定位,并标记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C组:超声动态引导组,使用便携式彩超定位,全程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穿刺次数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早期穿刺并发症等情况。结果:C组1例失败,B组有2例失败,A组5例失败。与A组比较,C组穿刺次数少(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高(P〈0.01),无误穿动脉(P〈0.05),但穿刺时间最长(P〈0.05)。与B组比较,C组操作时间更长(P〈0.05)。结论:急诊血液透析患者右颈内静脉穿刺前常规超声定位,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解剖变异或穿刺困难者宜采用超声实时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