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资料。结果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为急性起病的偏瘫、四肢瘫,延髓麻痹、深感觉障碍、伴或不伴面舌瘫,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预后较差,影像学表现为DWI序列上可见双侧延髓内侧高信号,类似"心型"或"Y型"。结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少见,易误诊,应尽早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延髓内侧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是指延髓内侧部梗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因椎动脉或脊髓前动脉的分支闭塞引起,少数也可因为椎动脉夹层造成缺血所致[1],约占延髓梗死病例的25%,占整个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的1%以下[2]。双侧MMI是更为罕见的脑血管意外,现报告1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主因头晕、右侧肢体无力3d,四肢无力、呼吸困难12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余。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患者中<1%为延髓内侧梗死,而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则更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女,47岁。因"左侧后颈部疼痛1周,突发四肢无力伴吐词不清1 d"于2011年5月31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诱因出现左侧后颈部疼痛,呈剧烈牵扯样疼痛。当地医院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予以止痛治疗无效。1 d前,患者站起时  相似文献   

4.
延髓内侧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很低,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则更是罕见。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以四肢瘫为主要临床特点,也可以合并面舌瘫,四肢感觉异常,深感觉障碍,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能较早较清晰的呈现典型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主因"言语不清、行走不稳4 d"于2014年1月10日入院。患者4 d前无诱因突发言语不清、构音障碍,自觉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无法站立,有双手麻木感,伴有头晕,无视物旋转感,无恶心、呕吐,伴有饮水呛咳,轻度吞咽困难,咽喉部有异物感,无呼吸困难,无头痛。双下肢无力症状加重,呛咳明显,就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究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血管病因、临床表现、MRI特征和预后,以期提高BMMI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诊治的14例BM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MMI血管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临床症状表现为四肢瘫痪、舌瘫、感觉异常、头晕、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危重时出现呼吸衰竭.头颅DWI示双侧延髓内侧可呈特征性"心型"、"Y"字型、"V"字型或倒"八"字型高信号影.出院NIHSS评分、卒中进展(尤其呼吸衰竭)为BMMI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BMMI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多样,预后较差;头颅MRI为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47岁。因"四肢无力伴口齿不清、呼吸费力6d"于2009年4月9日入院。6 d前患者因急起四肢无力伴口齿不清、呼吸费力2 h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当时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钾:3.2 m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I)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国各种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病例报道文献,并回顾分析本文作者诊治的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从169例延髓内侧梗死的文献中筛选出符合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文献共12篇,累计病例14例。文献中14例患者病情呈阶梯样加重者7例(50%),加重持续数小时至数天(2h~7d)。首发症状以头晕起病者最常见9例(9/14,64.3%),其次为言语不清、四肢无力各为6例(42.9%)。临床表现以四肢瘫、延髓麻痹为主,部分病例伴有感觉障碍。1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其后依次为构音障碍者11例(78.6%)、吞咽困难及眼震各8例(57.1%)、呼吸肌受累6例(42.9%)、舌肌瘫痪5例(35.7%,其中4例为伸舌不能)。感觉障碍分别为浅感觉异常者4例(28.6%)、深感觉减退者2例(14.3%)。意识障碍少见:嗜睡者2例(14.3%)、余12例患者意识清楚。本文报道的1例病例以发作性眩晕为首发症状,10余小时后相继出现言语不能、四肢瘫、球麻痹等,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持续数日。14例患者头部MRI均显示双侧延髓腹侧靠近中线部位有异常信号;8例行头部MRA检查:显示一侧椎动脉纤细或未显影者4例(44%)、单侧椎动脉局限性狭窄者2例(22%)、1例为基底动脉中下段及双椎动脉未显影、1例正常;1例DSA显示左椎动脉V4段严重狭窄,远端基底动脉显影不良,左侧脊前动脉未显影。本例患者MRI可见双侧延髓病变呈"Y"字型改变,以DWI为著,矢状位示病变位于桥延交界处;MRA右侧椎动脉较左侧细。结论 BMI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后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结合头部MRI检查,尤其是早期DWI联合T2WI、Flair成像可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BM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头晕6例(30%),四肢无力6例(30%),单侧肢体无力4例(20%),吞咽困难3例(15%),双下肢无力1例(5%)。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16例进展性加重;2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吞咽困难17例,构音障碍15例,头晕13例,舌瘫11例,水平眼震7例,呼吸困难8例,双侧深感觉障碍8例,双侧Babinski征阳性16例。20例颅脑MRI均示BMMI,18例DWI示双侧延髓内侧高信号,10例头颅MRI双延髓内侧见T1低信号、T2高信号。2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MRA、CTA或DSA见椎动脉的远端局限性的狭窄或闭塞。治疗后基本痊愈7例。结论 BMMI表现为急起四肢瘫痪,两侧基本对称,双侧锥体束征,常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受累症状及双侧深感觉障碍。头颅MRI结合DWI成像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笨拙7 d,加重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饮水呛咳2 d"于2014年5月16日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7天(2014年5月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表现为上肢尚可持物,下肢搀扶可行走,同时伴有言语笨拙、口齿不清,听理解正常,无视物旋转。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未见异常高密度,考虑"脑梗死",给予相关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下肢无力症状稍有好转,可自行行走。2天前(2014年5月14日)又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上肢不能持物,下肢站立困难,同时伴有饮水呛咳、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以"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饮水呛咳3d"为主诉于2016-08-15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3d前腹泻后出现全身酸痛,随之四肢麻木,远端为重,伴四肢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颈部发硬、气短,至县医院住院治疗,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以"吉兰-巴雷综合征"为诊断,予以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患者自觉症状进行性加重,遂来我院。行磁共振示双侧延髓内侧急性梗死。既往高血压史8a,冠心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6岁,以“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5d”于2010年7月11日收住入院.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于安静休息时突然出现四肢远端麻木,呈针刺样,伴有四肢无力,手指活动不灵活,但双上肢尚平举过肩,可站立、搀扶下可行走.无大小便潴留、意识障碍、四肢酸痈等症状,无视物旋转、视物模糊;未行特殊诊治,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渐出现行走、持物不能,2d后四肢完全不能活动,并伴有吞咽困难,可进食流质,伴饮水呛咳、声音嘶哑、低沉、头晕,直立时明显,无视物旋转、呕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14.
延髓内侧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最早是由Spiller于1908年报道的,临床非常罕见,通常与椎动脉和脊髓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解放军总医院221例后循环梗死中发现2例,不足1%[1]。双侧MMI则更为少见,11例MMI中仅1例为双侧梗死[2];一个最大样本报道连续86例中,发现双侧梗死12例,占14%[3]。现就本院1例诊断为双侧MMI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头部MRI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的临床、血管影像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2月国内外期刊报道的BMMI病例,并结合本院诊治的 2 例BMMI,对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管影像学、诊治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BMMI患者发病年龄34~81(57.2±11.2)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晕(16例),临床表现为四肢瘫痪(21例)、头晕(18例)、构音不清(19例)、双侧病理征阳性(16例)、吞咽困难(16例)等,10例出现呼吸衰竭。19例行颅脑MRA、CTA或DSA检查,16例存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其中11例为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无1例行溶栓治疗。转归良好组12例,可独立行走; 转归不良组8例,其中7例不能行走,1例死亡; 2组比较急性期呼吸衰竭及四肢肌力0级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MMI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头晕、球麻痹等,主要血管影像学特征为椎基底动脉大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期发生呼吸衰竭及四肢肌力0级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于2005年12月10日晨起时感头晕,伴有视物旋转、恶心、走路不稳,持续约半小时好转,未在意 次日清晨起床后患者又感头晕,自觉左侧肢体无力,但尚能在他人搀扶下行走,后去当地卫生所予以治疗,无好转,左侧肢体无力加重并伴有意识模糊,急来本院就诊.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7岁,因突发右肢体麻木、无力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半天,于2009年3月入院.入院前于晨起突发右上肢麻木、无力,右手无法持物,抬举费力,右下肢拖拽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言语含糊、声音嘶哑,能够理解旁人对话,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非喷射性.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49岁。主因突发头晕2d,言语不清、四肢无力1d,于2013年5月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d晨起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肢体无力,症状持续存在,未予处理。入院前1d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四肢无力,以左侧显著,并逐渐出现嗜睡。发病后6h至我院急诊就诊,头部MRI检查显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性,49岁。主因突发头晕2 d,言语不清、四肢无力1 d,于2013年5月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 d晨起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肢体无力,症状持续存在,未予处理。入院前1 d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四肢无力,以左侧显著,并逐渐出现嗜睡。发病后6 h至我院急诊就诊,头部MRI检查显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控制欠佳,波动于17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10年前曾发生过短暂性左上肢麻木,具体经过不详,否认其他病史。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均属于缺血性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两者可能同时或相继发病。延髓梗死诱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心脏神经,梗死后的应激反应也会导致心肌缺血梗死。本文报道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在疾病早期MRI检查未显影,数天后复查才呈现“心”形梗死灶,经过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仍有肢体偏瘫。本病例强调了脑梗死患者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并全面评估心脏指标,防止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