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颈侧区非涎腺、非甲状腺无痛性肿块的临床分布规律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对2005~2012年6月收治的175例颈侧区无痛性肿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5例颈侧区无痛肿块,40岁以下各组良性肿块多见,40岁以上各组恶性肿块多见。肿块中肿瘤107例,炎症40例,畸形28例。结论:颈侧区非涎腺、非甲状腺无痛性肿块性质与年龄存在关系,40岁以下良性肿块多见,40岁以上恶性肿块多见。本组病例中,肿瘤多见,肿瘤中恶性肿瘤多见,其中40岁以下患者恶性肿瘤以淋巴瘤占首位,40岁以上患者以转移癌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颈侧区非器官源性肿块的临床特征及分布规律,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收治的216例颈侧区非器官源性肿块的临床资料。结果:肿块中肿瘤135例(恶性肿瘤104例),炎症52例,畸形29例;各组良性肿块以40岁以下多见,各组恶性肿块以40岁以上多见;20岁以下患者恶性肿瘤以淋巴瘤占首位,40岁以上患者以转移癌多见。结论:颈侧区非器官源性肿块病种呈多样性,分布与年龄存在关系,临床首诊工作中需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利用颈侧区肿块在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进行手术前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1例颈侧区肿块患者,所有病例均最后行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其中17例作多层动态扫描,4例作单层与多层对比扫描,单层扫描时描绘时间—密度曲线。结果:时间—密度曲线对诊断血管性肿瘤具有重要价值;不同类型或性质肿块其增强扫描特征有明显区别;肿块与颈鞘及周围组织能准确显示。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颈侧区肿块及对手术方案的确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140例颈侧部肿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颈部肿块的临床特征,提高颈部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40例颈部肿块临床与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部肿块中有53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相一致,符合率37.9%,其余均以颈部肿块为临床诊断。恶性淋巴瘤及淋巴转移癌在临床上明确诊断较困难。结论: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尤其对转移性癌的及时诊断,可尽早发现原发灶挽救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本院将CT扫描技术用于腮腺区肿块的检查以后,腮腺区肿块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今对39例腮腺区肿块的CT表现结合临床进行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3例,女16例,年龄9~81岁。肿块最大20cm×18cm×15cm,最小1.5cm×1cm×1cm。其中良性34例,恶性5例,均经病理证实2-检查方法:采用美国Picker第4代IQ型CT机,水平扫描,层距、层厚均为5mm,上界为听眦线,下界为舌骨平面。39例中单纯平扫28例,平扫加静脉增强11例。结  果1-良性肿瘤的CT表…  相似文献   

6.
18例腮腺区肿块CT检查及临床分析CIINICALANALYSISANDCTOFTUMORINPAROTIDGLAND赵保东李宁毅樊功为[下转130页]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66003)CT扫描技术应用于腮腺区肿块的诊断以后...  相似文献   

7.
腮腺咬肌区和上颈侧区表现为肿块的疾病比较多,有必要进行细心的鉴别,才能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其中,最多见的是肿瘤和炎症两大类疾病.肿瘤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分,各种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也有各自的特点.炎症也有慢性炎症和急性炎症的区别.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疾病,也以肿块的形式出现.现归纳于此,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涎腺肿瘤好发于腮腺 ,腮腺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 80 %左右 [1]。在治疗方面以手术治疗为主 ,并依肿瘤性质辅以放疗及化疗。明确腮腺肿块的性质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对我科 1 985~1 999年间 90例腮腺区肿块住院的患者进行分析 ,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0例患者中男性 58例 ,女性 32例 ,年龄最大72岁 ,最小 2个月。发病至就诊最短 1个月 ,最长达2 0年 ,部分病例为出生即有。出入院诊断符合率为82 .2 % (74/90 )。误诊 1 6例 ,占 1 7.8%。 90例中淋巴结核 4例。肿瘤 86例 ,良性肿瘤 76例 ,占总肿瘤数的 88.4% ,恶性肿瘤 1 0…  相似文献   

9.
颈侧上部囊性淋巴结转移癌,其临床表现类似于鳃裂囊肿,往往易误诊。笔者总结了从1983~2001年在本院就诊的7例颈侧上部囊性淋巴结转移癌,分别就囊性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及原发灶寻找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23例颈部肿块临床误诊的分析沈海平颈部肿块的诊断历来为头颈外科医师所关注,但临床误诊仍在所难免。现将我科自1980年来收治的23例颈部肿块临床误诊病例报告如下,并对临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  相似文献   

11.
儿童颈部肿块3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颈部肿块在临床较为常见,但有关儿童颈部肿块的专题报道不多。邯郸市中心医院自1987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14岁以下儿童除急性炎症外的颈部肿块共346例,占同期收治的颈部肿块的25.9%。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了邯郸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60例常见腮腺区软组织肿块的B超显象辅助诊断,并将具有与标本肉眼观察及光镜下病理特点作比较分析,说明B超检查对临床上腮腺区肿块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涎腺肿块中肿瘤约占80%,其中主要发生在浅叶,适宜进行B超检查,在确定腮腺区占位性病变方面B超检查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86例头颈部肿块误诊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29例腮腺区肿块B超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型超声诊断腮腺区肿块已有报道。但多从声像图特点上分析,而与肿块本身情况是否相符很少提及。近年来,我们对收治的29例腮腺区肿块做常规术前B型超声检查,并与术中所见肿块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59例头颈部肿块误诊的临床分析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口腔科(056001)陈振东我们收集了1985年~1992年头颈部肿块的误诊病例,其中资料完整者59例,现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59例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6个月~82岁,平均34.6岁;肿块发...  相似文献   

16.
涎腺对称性肿块的MRI诊断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总结双侧涎腺肿块的临床表现及其MRI征像特征,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对照,探讨双侧涎腺肿块的临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确诊率。方法:收集双侧涎腺对称性肿块患者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MRI征象及病理学诊断,评价临床表现结合MRI检查对诊断的意义,并从中归纳出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MRI特征。结果:本组21例双侧涎腺肿块,经病理学诊断,分别为淋巴上皮病变5例,涎腺慢性炎症7例,涎腺良性肥大3例,腺淋巴瘤2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例,恶性淋巴瘤及涎腺脂肪增生各1例;临床表现结合MRI检查得到准确诊断的共16例,总诊断符合率为76.2%,其中对于淋巴上皮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5.2%,对于涎腺慢性炎症的诊断符合率为90.5%。结论:双侧涎腺对称性肿块以淋巴上皮病变或涎腺慢性炎症为多见,在MRI影像学上具有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颈动脉三角区非炎性肿块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2001.9~2009.6.收治的21例儿童颈动脉三角区非炎性肿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良性17例、恶性4例;术后随访,1例复发,1例死亡,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超声和CT-颈动脉成像检查及手术彻底是根治该类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面侧深区位于腮腺嚼肌区的深面、翼腭窝、颞下窝、颌后区等广义区域 ,有大量的神经血管交错穿行 ,此区肿瘤侵润的位置较深 ,往往与重要的动、静脉粘连。如果手术进路选择不当 ,可致术野暴露不良 ,肿瘤难以完全摘除。面侧深区巨大型肿块往往造成正常解剖结构移位 ,且容易伤及面深部神经血管 ,引起术中出血、面瘫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选择正确的手术进路 ,是摘除面侧深区巨大型肿块成功的关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9月手术摘除面侧深区肿瘤病人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在 2 0~ 5 1岁。恶性肿瘤 6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32例腮腺性肿块临床,造影及病理分析,术前诊断:良性肿物15例,肿物性质待查5例,舍格伦综合征结节型9例,腮腺炎性包块3例,本次根据病理并结合临床及造影重新诊断:18例慢性炎症,14例舍格伦综合征结节型,在临床上,32例患者中16例表现为无任何不适感的腮腺区肿块,9例伴有腮腺肿块史,7例有口干,眼干或疼痛症状。在腮腺造影上,27例腮腺造影患者中6例全导管扩张,9例末梢导管扩张,17例腺泡充  相似文献   

20.
颈上部肿块32例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上部肿块的临床表现特点 ,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1990~ 1999年收治的以颈上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的病例资料 3 2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2例患者中男性 18例 ,女性 14例 ,年龄 3月~70岁。其中颈深上部淋巴结炎 15例 ,4 6.9% ( 15 / 3 2 ) ,恶性肿瘤或转移性癌 9例 ,2 8.1% ( 9/ 3 2 ) ,良性肿瘤 8例 ,2 5 % ( 8/ 3 2 )。结论 临床上因口腔和口周病变 ,感染或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头颈部淋巴部异常 ,本组 3 2例就诊时均为颈上部肿块为主要特征 ,少数为罕见病例 ,有的病例反复活检才得到确诊。因而对上颈部肿大淋巴结及肿块除常规检查外 ,仔细寻找原发灶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