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及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逆时选取2007年1月以前采用保守治疗的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有效,且可有效缩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脑水肿以及脑血管痉挛的机会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采用采用GCS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可明显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尼莫地平治疗,不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两组其它内科治疗按常规进行。结果第28d时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组治愈26例(86.7%),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脑血管痉挛缓解率100%;对照组治愈13例(46.4%),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脑血管痉挛缓解率75.8%。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脑血管痉挛缓解率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防止脑血管痉挛,降低病死率,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剂量脑脊液置换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量脑脊液置换组)30例、对照组(小量脑脊液置换组)30例。对治疗组、对照组腰椎穿刺行脑脊液置换,置换总量治疗组100mL/次,对照组20~40mL/次。结果头痛缓解时间治疗组<对照组(P<0.01);治疗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大量脑脊液置换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安全、有效手段,效果优于小量脑脊液置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大承气汤服用,同时行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脑脊液变清时间、头颅CT改变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血肿吸收,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步长头痛宁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确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运用尼莫地平加步长头痛宁,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14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中重度头痛缓解有效率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头痛宁可明显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的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如贵 《河北医药》2011,33(4):533-534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静脉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防治作用及缓解SAH后头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56例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并逆时选取2005年1月以前采用传统保守治疗的50例SAH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静脉应用尼莫地平治疗SAH,对预防SAH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有效,且可有效缩短SAH后头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8.
张庭友 《河北医药》2013,35(12):1811-1813
目的探讨脑脊液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脑脊液持续引流和尼莫地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显效率显著增加(P<0.05);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效下降(P<0.05)。结论脑脊液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降低了出血后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即脑脊液置换组20例,对照组即传统保守组20例,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1例死亡,患者头痛最短持续3~12d,平均7.5d。对照组有3例死亡,头痛最短持续5~20d,平均12.5d。治疗组脑脊液置换4次,有8例脑脊液恢复正常;对照组2周内有5例脑脊液恢复正常,余黄变。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法能迅速缓解疼痛,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少脑积水的发生率,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方便、有效。治疗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仅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23例)为内科常规治疗加脑脊液置换.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7/23,14/23,P<0.05),头痛(11 d,18 d)及颈项强直时间(12 d,20 d)缩短(P<0.05).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SAH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 aSAH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术。观察两组DCVS和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可明显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降低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方法:将6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4±s6a)和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55±5a)各30例。2组均于发病72h内接受治疗,对照组用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尼莫地平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50mL(含10mg),静脉滴注,qd×14d。结果:尼莫地平组DCVS发生率和SAH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发生率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SAH后DCVS疗效确切,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终池置管脑脊液(CSF)持续引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将SAH患者88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腰穿,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终池置管CSF持续引流.结果 治疗组CSF压力和细胞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快(P<0.05),不同时间痉挛指数及脑梗死、死亡的例数、再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疗效评价采用出院时GOS评定,结果显示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终池置管CSF持续引流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不同置换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置换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大量脑脊液置换组)30例、B组(小量脑脊液置换组)30例。对A、B组腰椎穿刺用三通管行脑脊液置换,置换总量A组50~70ml做,B组10~30ml/次。结果头痛缓解时间A组〈B组(P〈0.01);继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率A组〈B组(P〈0.05),但再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A组〉B组(P〈0.05)。结论 早期大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优于小量脑脊液置换,但都不能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CVS)血浆、脑脊液中内皮素(ET)、NO的影响。方法对照组45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另给予雌激素肌注。结果治疗7d后两组脑脊液、血液中ET水平均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8%(35/45)(χ2=4.1841,P<0.05)。结论雌激素能有效治疗SAH后CVS,与降低脑脊液及血液中ET水平、提高脑脊液及血液中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而观察组46例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脊液指标、症状缓解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药物能够促进患者的脑脊液指标的恢复,提高治疗效率,有效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脑脊液置换加鞘内给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给药,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含量改变及患者预后。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2.73%,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78%和72.22%(P<0.05),同时脑脊液压力及蛋白含量的降低均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加用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7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镇静、止痛、药物(EACA、尼莫地平片)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尼莫地平、地塞米松。结果SAH的头痛症状以及脑积水、蛛网膜粘连、脑血管痉挛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降低SAH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方法简便,效果可靠,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脊液中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鄄BB)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 2014 年 3 月至 2016 年 3 月在我院治疗的 HIE 患儿 84 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 39 例和常规治疗组 45 例,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部亚低温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 HIE 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患儿脑脊液中 CK鄄BB 变化,同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和婴幼儿期智能发育评估。 结果: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治疗 72 h 后脑脊液中 CK鄄BB 较治疗前降低(P<0.05);亚低温组治疗72 h 后脑脊液中 CK-BB 为(13.10±1.57)U/ 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出生14 d、28 d 时 NBNA 评分均较出生 7 d 时明显升高(P<0.05);亚低温组出生14 d 和28 d 时 NBNA 评分为(37.10±1.32)分和(38.10±1.30)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亚低温组出生后 3 个月和 6 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分别为(91.02±9.80)分和(99.10±7.53)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亚低温组出生后 3 个月和 6 个月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别为(87.22±6.72)分和(95.10±5.52)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 HIE 有较好的效果,能明显降低患儿脑脊液中 CK-BB 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121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2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例,采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头孢曲松联合青霉素常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儿脑脊液的恢复、住院天数、费用及预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复查脑脊液WBC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2.96、-3.72,P均<0.01)。两组患儿治疗7 d、14 d后复查脑脊液葡萄糖、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15.16±0.47)d,短于对照组的(18.51±1.04)d(t=-2.95,P<0.01);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P>0.05)。观察组治愈60例(88.2%),对照组治愈38例(7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脑室膜炎、脑积水及肝肾功能、心肌酶异常并发症,对照组出现4例出现胆囊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中疗效显著,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强有力的抗生素可有效迅速改善脑脊液白细胞总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