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辅助训练对儿童感觉综合训练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60名行感觉综合训练的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按常规接受感觉综合集中训练,干预组在接受常规集中训练结束后指导继续家庭训练干预。结果两组儿童感觉综合训练疗效在近期(随访3个月)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儿童在近期均可基本维持训练疗效,但远期疗效经随访6个月后显示,对照组疗效比训练结束时有效率下降50%((χ2=10.33,P〈0.01),干预组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94,P〈0.05)。结论在接受感觉综合集中训练后,继续辅助家庭训练,不仅能巩固感觉综合训练的长期效果,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方法简单可行,家长乐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家庭干预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2022年在江西省儿童医院首诊的62例18~48月龄A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家庭干预训练,干预前和干预训练3个月后采用孤独症评估量表(CARS)和Gesell神经发育量表(GDS)评估2组儿童临床症状和神经发育水平,比较不同干预方式对2组儿童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2组儿童CARS得分、Gesell各维度DQ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儿童的神经发育水平较干预前有提升,对照组儿童在适应性、精细运动和语言维度DQ得分较干预前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儿童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5个维度DQ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儿童CARS得分、Gesell评估的社交和大运动维度DQ得分与干预前得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家庭干预训练,可帮助ASD...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家庭综合性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行为矫正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康复的3~6岁ASD儿童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进行对比研究,两组均开展常规性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家庭综合性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在感觉统合、行为等方面的结果差异。结果 治疗后,在前庭平衡、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和触觉防御等感觉方面,干预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中的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和自理等方面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总分均低于基线总分(P<0.05),且干预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综合性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增强对孤独症患儿的常规康复训练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娟 《中国乡村医生》2023,(30):161-163
目的:分析家庭康复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听觉统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Y)病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C-PEPY功能发展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儿功能发展能力,改善病理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5.
王晶  吴汉荣 《医学与社会》2008,21(10):44-46
目的通过个案探讨儿童孤独症的训练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典型孤独症进行综合治疗。结果孤独症行为明显减少,社会生活能力显著提高。结论早期干预、个别化的综合治疗对于儿童孤独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听觉统合训练对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孤独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患儿的ABC量表评分和IQ年龄>4岁评分,并将两组患儿语言交流障碍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ABC量表评分和IQ评分数据均有好转,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ABC量表评分和IQ评分分别为(64.37±9.25)分和(69.43±11.65)分,语言障碍、词汇量少、自言自语、缺乏主动语言、不爱讲话等语言交流障碍改善比例分别为84.44%、86.67%、77.78%、80.00、88.89、91.11%,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可减轻患儿的孤独症状,改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辅助家庭综合干预的方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 对17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行为、语言、感觉统合药物及家庭训练,并在训练前及训练后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儿童孤独症量表评定等.结果 训练后3个月与训练后6个月的评估结果有很大差别.训练3个月后患儿在个人能力、语言、社交及行为等方面虽有些进步,但尚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训练6个月后,患儿各项评定结果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助家庭综合干预的方法治疗儿童孤独症是有效的.而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疗效也增强.  相似文献   

8.
儿童孤独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的心身发育障碍,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儿本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我中心于 1999年 1月开设了孤独症行为教育训练,先后共有 81例患儿接受了训练。本研究将有关训练的疗效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81例儿童孤独症均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家庭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早期感觉统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感觉统合功能、孤独症治疗评估表(ATEC)评分及中国版心理教育量表(C-PEP)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感觉统合失调评定量表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TEC各方面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EP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应用于儿童孤独症中,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早期感觉统合功能,有助于缓解病情,改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在孤独症儿童言语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72例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对照组只进行每周3~4次的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每周3~4次的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S-S法及图片表达能力评估.结果 治疗后,S-S检查中观察组的言语发育达到更高阶段的人数比对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图片表达能力中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P<0.01).结论 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临床上可在常规语言认知训练的基础加上器具辅助的口部运动训练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阐明行为训练和特殊教育是治疗儿童孤独症十分有效的方法 ,并借此向各地的医部保健机构宣传,使更多的孤独症儿童获得有效治疗机会.方法 利用行为训练和行为教育的方法 对15例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ABC量表)分、津守--稻毛询问武婴幼儿发育商(以下简称发育商)、自制评估表分的改变,对其疗效进行分析判定.结果 治疗后ABC量表分下降,发育商提高,评估表分提高,治疗前后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该治疗方法 对怪异行为(不良行为)的矫正,对患儿的配合力、模仿力、语言一理解和表达能力、社会适应力等综合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际关系发展干预训练法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为孤独症儿童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孤独症儿童进行评估后,制定人际关系发展干预训练计划,每周训练5 d,每天训练4h,于训练前、训练6个月末分别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对儿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0例孤独症儿童ABC量表总分由训练前(103.08±25.61)分降低至训练后(79.61±18.65)分(P〈0.05);ATEC量表总分由训练前(117.10±19.57)分降低至训练后(73.83±16.62)分(P〈0.05),其中语言因子由训练前(27.38±7.14)分降低至训练后(16.64±4.67)分,社交因子由训练前(29.64±5.26)分降低至训练后(18.78±6.49)分,感知觉和行为因子得分上训练后较训练前有所降低,但未见显著差异。结论人际关系发展干预训练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是孤独症的有效康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大部分是因为带养方法不当 :抱得少、抚触少、爬得少、摇转少。也有的是因为孕育生产过程异常所致。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也遇到有下列病史的孩子 ,也会后遗有感统失调的表现。如 :脑损伤、脑瘫、脑膜炎、脑炎、脑积水、脑萎缩、脑裂沟增宽、癫痫、弓形体感染、智力低下等。上述情况我们基本上都纳入特训范围。通过感统训练 ,发现有不少的孩子都有提高的空间 ,有所好转。对于目前还没有好办法医治的儿童孤独症。我们在家长的强烈要求和期盼中 ,限制性地先后接受了 78位孤独症倾向或孤独症的孩童进行训练 ,取得了一定限度的、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孤独症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机构结构化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康复训练。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评估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依从性及家庭费用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PEP量表评分和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家庭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优于单纯机构结构化教育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听觉统合训练(AIT)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和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5月治疗的孤独症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IT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疗效和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语言交流障碍、部分行为特征分布情况及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智商(I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不理解指令[62.8%(27/43)1、词汇量少词语混用[39.5%(17/43)]、语言障碍[48.3%(21/43)16状轻微的患儿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7.2%(16/43)、18.6%(8/43)、25.6%(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628、4.568、4.977,P〈0.05);观察组缺乏模仿性动作[39.5%(17/43)]、缺乏想象性游戏[14.0%(6/43)]症状轻微的患儿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16.3%(7/43)、2.3%(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780、3.888,P〈0.05);观察组ABC量表评分[(68.3±9.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5.1±11.6)分],观察组IQ评分[(67.1±1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1±1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4、3.098,P〈0.05)。结论听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流障碍和部分行为特征,减轻孤独症症状,促进患儿智力发育,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马磊  段军  吴德  唐久来 《安徽医学》2012,33(7):799-803
目的了解系统评估结合个体化训练在孤独症儿童治疗中的的疗效反应,为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96例已确诊为孤独症的患儿进行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综合训练方案,训练中采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及语言训练,每周5 d,每天6 h,共训练12个月,并在训练6个月后及训练12个月后分别再对患儿应用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6个月和12个月后,孤独症儿童在8个领域的问题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较治疗6个月后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评估结合个体化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结合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音乐疗法组和对照组。音乐疗法组16例采用音乐疗法结合语言训练,语言训练包括对视、配对、注意力、发音、模仿口部肌肉运动和家庭的强化训练,音乐疗法为利用音乐教学(如节奏、游戏、击乐、电子琴)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每次45 min。对照组14例采用常规语言训练。应用S-S法(CRRC版)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对患儿进行训练前后的评估。结果:经6~9个月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进步,而音乐疗法组患儿在模仿、词汇的理解和表达、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结合语言训练是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