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80-82+86
目的观察动力型支具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在屈指肌腱Ⅱ区断裂修复术后应用对手指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屈指肌腱Ⅱ区断裂并行手术修复的47例(共81指)患者,按照来院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19例,共34指)和对照组(28例,47指)。治疗组肌腱修复术后给予动力型支具固定,并在术后第1天开始在支具保护下行手指主动伸指和被动屈伸手指锻炼,对照组给予静力型支具固定,两组支具均固定在相同的位置。两组患者均支具固定至术后3周,并在术后4周、6周、12周按TAM法评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结果通过TAM法评定优良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4周、6周、12周TAM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个优势于术后4周、6周更为明显。结论动力型支具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在屈指肌腱Ⅱ区断裂术后应用能较早的获得较好的手指主动屈伸活动度,利于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屈指肌腱损伤后早期显微修复及在支具辅助下的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手屈指肌腱损伤23例,显微外科早期修复肌腱、修复后采用物理因子治疗及辅助支具帮助下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按TAM法评定患指功能,优13例,良6例,中3例,差1;优良率83%。结论屈指肌腱行早期显微外科修复及辅助支具帮助下功能锻炼,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可吸收医用膜在手肌腱损伤一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126例(285条)肌腱损伤患者为治疗组,均一期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接肌腱,并用可吸收医用膜包裹,术后早期循序渐进康复锻炼。对照组120例(282条肌腱损伤)予一期改良Kessler法缝接肌腱,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结果:随访3~24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治疗组优59例,良52例,可10例,差5例,优良率为88.10%;对照组优45例,良50例,可12例,差13例,优良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修复肌腱损伤应仔细清创,无创操作、良好肌腱吻合技术加可吸收医用膜的应用及早期功能锻炼是肌腱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对两组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进行对照比较,观察组为100例154指进行系统的术后24 h即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为95例137指早期出院而未能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按TAM法评定患者指功能;观察组,优51指,良102指,优良率99.4%;对照组,优30指,良46指,优良率55.5%;两者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结论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开始愈早,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愈高。  相似文献   

5.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区屈肌腱断裂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8例(219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显微无创技术对断裂屈指肌腱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肌腱吻合技术。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TAM系统评定法对两组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者60指,良45指,可5指,优良率达95.45%;对照组:疗效优者38指,良52指,可14指,差5指,优良率为82.5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4.7,P<0.01)。结论应用显微无创技术高质量缝合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拇长伸肌腱陈旧性损伤的肌腱移位术(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Ⅲ、Ⅳ区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与拇长伸肌腱远端行编织缝合,术后早期功能练习。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例优良率达100%。结论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Ⅲ、Ⅳ区损伤手术方法简单.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梁进华  谭玉娟  王荣春  陈泽群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24+26-24,26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修复手部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98例手部屈肌腱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术式,试验组接受微创术式,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术后优良率51.02%,试验组术后优良率7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粘连发生比较,对照组7例,试验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平均(10.7±2.4)d开始早期功能锻炼,试验组平均(5.5±1.2)d开始早期功能锻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修复手部屈肌腱,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患者能够更早地进行功能锻炼,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反向弹力固定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使用反向弹力固定法治疗,进行早期控制性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根据TAM评判标准评定手功能的恢复,优112例(93.33%),良8例(6.67%),优良率100%,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屈肌腱修复术后采用反向弹力固定,早期控制性主被动功能锻炼,能防止关节僵硬、肌腱粘连,促进肌腱愈合,该方法简单、实用、有效,值得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欣 《当代医学》2021,27(20):44-46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用于手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9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4).对照组实行传统手术修复,观察组实行微创手术修复.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功能独立性评分、并发症及主动活动度评分(TAM).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功能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TA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有助于促进患者损伤部位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指深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78例指深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西医功能训练及局部理疗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手指肌力变化、并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观察组治疗后握力、侧捏力、三点捏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腱粘连、肌腱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深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屈指肌腱功能,提高手部握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术优康对预防屈肌腱损伤的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 49例屈肌腱损伤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术优康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6例51条肌腱,对照组23例46条肌腱。两组均早期行改良kessler修复,治疗组肌腱修复后应用术优康于肌腱吻合周围处,对照组不使用术优康。结果 两组经平均1年3个月随访后,采用肌腱总活动度系统(TAM)评价。治疗组TAM优良率为88.2%,明显高于对照组TAM优良率65.2%(χ2=8.512,P=0.037)。结论 对于屈肌腱损伤后应用术优康,具有预防术后肌腱粘连,增加肌腱滑动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Tsuge法早期显微复Ⅰ区屈肌腱切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6例242指Ⅰ区屈肌腱切断伤患者采用双Tsuge法早期显微镜下修复治疗,术后早期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26例242指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10.2个月,手指功能恢复满意。按TAM评价评定疗效:优168指,良60指,中14指。优良率94.2%。结论双Tsuge法早期显微镜下高质量修复屈肌腱和腱鞘及腱周组织,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能有效防止Ⅰ区屈肌腱切损伤术后肌腱粘连,并最大程度恢复患指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关于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显微修复与传统修复的效果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手术修复病例80例,172条肌腱,按日期单双号随机分组,分为显微修复组43例、92条肌腱,传统修复组37例、80条肌腱,显微修复组给予显微镜下修复方法,传统修复组给予传统手术方法,术后均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10个月,根据TAM标准,显微修复组和传统修复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修复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良率86.9%)优于传统修复组(优良率53.7%)。结论:显微修复手术可有效治疗手部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在减少粘连、改善预后方面效果显著。对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注意保护肌腱的血运和营养,早期作保护性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腱损伤修复后专业护理及正确指导病人合理的功能锻炼临床意义。方法:对手部肌腱损伤30例患者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0例患者三个月,总主动活动度?TAM?≥200°者占28例,优良率93.3%。结论:专业护理及正确指导病人功能锻炼对肌腱损伤修复后及早恢复功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手部无人区肌腱损伤患者一期修复后手功能恢复状况,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合适时间和方法.方法将58例(108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手部无人区肌腱损伤进行一期修复,并在48~72 h后开始运用Kleinert氏手功能支具控制性训练,辅助各种物理治疗,部分运用连续被动运动(CPM)机训练4~12周,采用完全主动活动(TAM)系统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随访42例(85指)患者,随访时间5月~3.8年.TAM系统评价获得优22例、良8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为71.43%,有效率为88.09%.结论手部无人区肌腱损伤经一期修复,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手功能恢复,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疗效.方法 对30例58指屈指肌腱损伤行改良Kessler修复,术中于修复肌腱周围应用生物蛋白胶,术后行早期控制被动活动,经6~18月随访,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的评价方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 屈指肌腱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达91.38%,没有发现肌腱断裂现象.结论 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早期控制被动活动可以预防屈指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7.
急诊显微修复屈指肌腱损伤4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耀辉 《广西医学》2000,22(2):273-275
目的:防止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方法:急诊显微手术修复手部屈指肌腱损伤49例76指115条,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到32例50指,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1年10个月,按TAM评定法评定疗效:优级25指,良级17指,余为中、差级,总优良率达84%。结论:修复腱鞘对恢复肌腱滑液营养系统,防止粘连有很大作用,早期控制性活动是预防粘连的有效措施,重视肌腱损伤的综合处理,有利于屈肌腱修复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津下双套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广东省鹤山市鹤城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26例(48指)Ⅱ区指屈肌腱切割伤断裂者采用津下双套圈法予以修复,术后早期保护性功能锻炼,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和住院时间,按TAM系统评价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6例患者(48指)伤口均为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14.5±10.0)d。随访6。14个月(平均9.6个月),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满意。优25指、良19指、可4指,总优良率为91.6%。未发现1例肌腱再断裂。结论:津下双套圈法修复屈肌腱操作简单、抗拉力强度大,能为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提供保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单纯盂唇修复与肌腱切断及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单纯ⅡC型上盂唇前后(superior labrum from anterior to posterior,SLAP)损伤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确诊为单纯ⅡC型SLAP损伤的中年患者22例,且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损伤,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设盂唇单纯修复术组为对照组(n=11);肌腱切断及固定组为观察组(n=11)。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肩关节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ale,ASE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肩关节UCLA功能评分与A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年单纯ⅡC型SLAP损伤,肌腱固定组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单纯盂唇修复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应用超短波、中频治疗对其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后第3天无渗血后进行超短波治疗和功能锻练,第3~4周石膏拆除后用中频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处理和功能锻练。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后感染、肌腱粘连,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使用超短波治疗,能减轻术后水肿和加速损伤组织修复,减少感染;中频治疗能使瘢痕软化和吸收以改善肌腱的滑动性,减少肌腱粘连,对提高手指的功能恢复程度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