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握力测试对稳定期COPD患者活动能力评估的可靠性。方法对61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握力测试、6 min步行测试,采用ROC曲线分析握力在稳定期COPD患者活动能力水平评估中的最佳截点值。结果稳定期COPD患者握力为(33.72±7.47)kgf,6 min步行距离为(437.06±97.96)m,握力与6 min步行距离呈中度正相关(r=0.404,P=0.001),以6 min步行距离≥350 m为截点进行等级划分,两组间握力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最佳截点值为32.8 kgf。结论握力测试可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活动能力的快速评估。当握力水平≤32.8 kgf时,稳定期COPD患者出现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对64例COPD稳定期病人实施肺康复护理,比较康复护理前后病人BODE指数变化.[结果]64例病人经肺康复护理后,BODE指数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6 min步行距离(6MWD)及呼吸困难量表(MMRC)的评分以及BODE指数总积分较康复护理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体重指数(BMI)康复护理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BODE指数是反映肺康复效果的有效指标,肺康复护理可有效地改善COPD稳定期病人的BODE指数.  相似文献   

3.
韦海燕  王卫红  唐兰蔓 《护理研究》2010,24(8):2025-2026
[目的]探讨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对64例COPD稳定期病人实施肺康复护理,比较康复护理前后病人BODE指数变化。[结果364例病人经肺康复护理后,BODE指数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6min步行距离(6MWD)及呼吸困难量表(MMRC)的评分以及BODE指数总积分较康复护理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体重指数(BMI)康复护理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BODE指数是反映肺康复效果的有效指标,肺康复护理可有效地改善COPD稳定期病人的BODE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COPD稳定期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针灸加普通肺康复治疗)和对照组(普通肺康复治疗)各50例,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人6min步行距离以及圣乔治呼吸问卷总分。[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观察指标均有改善(P0.05),试验组病人6min步行距离以及圣乔治呼吸问卷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加普通肺康复治疗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效果,缓解病人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稳定期COPD病人CAT量表评分的决定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104例稳定期COPD病人的临床资料、CAT评分、6min步行距离(6MWT)、呼吸困难评分(mMRC)评分和肺功能检查,以CAT评分将病人分为轻度和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两组,并对两组病人进行生命质量相关因素分析,进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对重度和极重度病人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Logistic分析显示:严重的气流受限GOLDⅢ级[比值比(OR)=5.91,95%置信区间(CI)为1.12~31.29]、GOLDⅣ级(OR=17.63,95%CI为2.50~124.31)、活动耐力下降(6MWD350m)(OR=10.74,95%CI为3.84~29.99)、呼吸困难症状严重(mMRC≥2级)(OR=24.39,95%CI为7.48~79.51)、急性加重频繁(≥2次/年)(OR=4.55,95%CI为1.23~16.75)是稳定期COPD病人CAT评分高的决定因素(均P0.05)。[结论]稳定期COPD病人CAT评分高的决定因素为严重的气流受限、活动耐力下降、严重呼吸困难和急性加重频繁,识别关注决定因素,早期防治,提高COPD病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化肺康复干预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出院的29例COPD稳定期病人进行集束化肺康复干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对病人进行评估并测定病人的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干预6个月后,病人的呼吸症状、活动度、疾病影响和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6-MWD明显提高(P0.01)。[结论]集束化肺康复干预策略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栓塞高危病人应用路径式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COPD肺栓塞高危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路径式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和知识掌握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和6min步行距离均较对照组优(P0.05或P0.01);观察组知识掌握度(83.33%)比对照组(16.67%)高,且肺栓塞再次发生率(6.67%)比对照组(46.67%)低(P0.05或P0.01)。[结论]对COPD肺栓塞高危者应用路径式护理能够改善呼吸困难状况和肺功能,能提高知识掌握度及降低肺栓塞再次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稳定期COPD病人 CAT 量表评分的决定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104例稳定期 COPD病人的临床资料、CAT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呼吸困难评分(mMRC)评分和肺功能检查,以CAT评分将病人分为轻度和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两组,并对两组病人进行生命质量相关因素分析,进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对重度和极重度病人进行 Logistic 分析。[结果] Logistic分析显示:严重的气流受限 GOLDⅢ级[比值比(OR)=5.91,95%置信区间(CI)为1.12-31.29]、GOLD Ⅳ级(OR=17.63,95%CI为2.50-124.31)、活动耐力下降(6MW〈350 m)(OR=10.74,95%CI为3.84-29.99)、呼吸困难症状严重(mMRC≥2级)(OR=24.39,95%CI为7.48-79.51)、急性加重频繁(≥2次/年)(OR=4.55,95%CI为1.23-16.75)是稳定期COPD病人CAT评分高的决定因素(均P〈0.05)。[结论]稳定期COPD病人CAT评分高的决定因素为严重的气流受限、活动耐力下降、严重呼吸困难和急性加重频繁,识别关注决定因素,早期防治,提高COPD病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使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对老年COPD病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COPD稳定期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均接受训练,并在出院后4个月内坚持训练。对照组进行缩唇与腹式呼吸训练,观察组进行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训练。测定两组病人出院后2个月及4个月体重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呼吸困难指数(mMRC)、6min步行距离(6MWD)、BODE指数和COPD病人生活质量评估问卷(CAT)评分。[结果]出院2个月、4个月观察组病人FEV1%预计值、6MWD高于对照组(P0.05),而mMRC评分、BODE指数、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功能锻炼基础上结合三球式呼吸训练器治疗能够改善平稳期老年COPD病人肺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方法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70例依据BMI分为低BMI组和正常BMI组,测定2组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采用呼吸困难量表进行呼吸困难评分。结果与正常BMI组比较,低BMI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capacity,FVC)比值、肺活量(slow vital capacity,SVC)、最大通气量(maximal ventilatory volume,MVV)、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均下降(P〈0.05),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比值增高(P〈0.05),6min步行距离减少(P〈0.05),呼吸困难评分增高(P〈0.05);与BMI独立相关的因素是FEV1%,FEV1/FVC,SVC,MVV,RV/TLC,IC,6min步行距离及呼吸困难评分。结论 BMI与COPD患者肺功能、活动能力、呼吸困难有一定相关性,改善COPD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其肺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稳定期COPD患者的日常活动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在北京两所医院呼吸科门诊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94例,用PFSDQ-M评估其活动受限、活动后呼吸困难和疲乏情况。结果患者的日常活动为轻度到中度受限,活动后呼吸困难和疲乏程度为轻度到中度。活动受限、活动后呼吸困难和疲乏程度分别与6min步行距离、FEV1、FEV1/FVC、MMRC呼吸困难程度及BODE指数呈显著性相关(r=-0.27-0.60,P0.01)。MMRC呼吸困难评分可解释26%日常活动受限的变化。结论稳定期的COPD患者日常活动轻度受限,重度患者活动明显受限。呼吸困难是日常活动受限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多因素分级系统(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将2011年10月1日—2012年10月30日住院的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10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COPD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连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BODE指数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体重指数(BMI)和BODE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ODE指数总积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出院前与出院后8周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COPD病人BODE指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疗养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对32例住院疗养康复的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疗养康复治疗,比较疗养康复前后Borg呼吸困难评分、6min步行距离测定(6MWD)、ADL(Barthel指数)评定、肺功能检查参数的变化。结果COPD稳定期患者疗养康复后呼吸困难(Borg评分)、运动耐力(6MD)、ADL(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肺功能疗养康复前后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占预计值%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通过疗养康复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黎功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080-2081,2083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罗红霉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孟鲁司特组(A组)、罗红霉素联合孟鲁司特组(B组)及罗红霉素组(C组),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分、步行6min距离及痰量的变化。结果 A组肺功能明显改善,痰量减少;B组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步行6min距离及痰量显著改善;C组痰量明显减少。结论孟鲁司特和罗红霉素联合用药对稳定期COPD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回馈教学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进行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某院就诊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01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1例,干预组给予回馈教学法进行无创通气培训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无创通气治疗及健康指导,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测评病人的6 min步行距离试验、生活质量、呼吸困难评分和急性加重次数。[结果]干预组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为(0.9±0.5)次,对照组为(1.4±0.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6个月、12个月的6 min步行距离、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得分(CAT)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6个月、12个月的呼吸困难评分(MMR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馈教学法能够帮助稳定期COPD病人规范使用家庭无创通气,进而提高活动耐力,降低急性加重次数,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稳定期COPD患者CAT评分与6 min步行距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AT量表与6 min步行距离(6MWD)及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调查稳定期COPD患者104例,进行CAT评分、6 min步行实验和肺功能的检查.结果 稳定期COPD患者的CAT评分为(17.4士7.3)分;CA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距离间的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AT评分的分级法与6MWD分级在评估轻度、中度COPD患者的病情时符合率较高.结论 CAT量表对于总体评价COPD对患者的影响是可靠的;对评价COPD患者病情相对较重(重度及极重度)时,CAT评分和6 min步行实验都能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吸慢呼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住院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快吸慢呼训练,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分别测量患者6min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评分及肺功能情况。结果经过快吸慢呼训练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呼吸困难程度明显改善,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增高,时间差异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呼吸困难程度明显改善、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快吸慢呼训练有助于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程度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呼吸科住院的123例稳定期COPD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病人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4,P>0.05);但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病人用药依从性较差.影响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有知识缺乏、缺乏用药监督、药物不良反应、用药种类多、心理因素、病情及病程、经济状况、家庭支持水平、对生活是否满意.[结论]健康教育要注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COPD病人,加强心理护理,提高家庭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霞  范秋霞 《护理研究》2010,(5):1247-1248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呼吸科住院的123例稳定期COPD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病人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4,P〉0.05);但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病人用药依从性较差。影响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有知识缺乏、缺乏用药监督、药物不良反应、用药种类多、心理因素、病情及病程、经济状况、家庭支持水平、对生活是否满意。[结论]健康教育要注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COPD病人,加强心理护理,提高家庭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在稳定期COPD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157例,按肺功能等级将患者分为轻度(n=37),中度(n=54),重度(n=35)和极重度(n=31)四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肺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并完成CAT评分,比较不同程度COPD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BMI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烟指数、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CAT评分及CRP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AT评分与CRP正相关(P<0.01),与FEV1%负相关(P<0.01),与年龄、BMI、吸烟指数无关.[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CA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及血清CRP水平存在相关性,CAT可有效评估稳定期COPD患者的痰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