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不同液体管理策略与预后及肺力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科2007-07~2009-06收治的42例ALI病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和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依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实施液体管理,试验观察持续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天的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呼吸力学及28 d使用呼吸机时间、28 d住ICU时间、60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第2天,限制性液体管理组较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氧合指数上升,肺损伤评分降低,呼吸力学指标中气道峰压、气道阻力降低,肺顺应性升高(P<0.05);限制性液体管理组28 d使用呼吸机时间、28 d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P<0.05),60 d病死率亦较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肾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有助于改善AL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氧合和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 A)及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远隔缺血时处理组(R组)在主动脉阻断后即刻对右下肢用止血带充气加压阻断,实施3周期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处理;对照组(C组)只将止血带置于右下肢,不充气加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min(T1)、转机30 min(T2)、停机稳定后10 min(T3)、5 h(T4)和24 h(T5)5个时点检测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 aDO2)、氧合指数(OI)、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静态顺应性(Csta);检测血清SP-A水平;记录患者呼吸机支持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PB开始患者PaO2、OI逐渐降低,PaCO2、A-aDO2和血清SP-A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患者术后肺动态和静态顺应性增加,C组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呼吸机支持时间小于C组(P<0.05).[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可改善CPB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换气功能,增加肺顺应性,提高机体氧合,降低血清SP A水平,缩短患者呼吸机支持时间,对CPB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损伤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损伤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而对照组仅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比较通气前及通气2、12、24 h以及治疗后2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指数、氧合指数、肺顺应性指标,同时比较2组患儿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1)呼吸机相关参数比较,治疗组患儿吸入氧浓度24 h内显著下降,动脉血氧分压显著上升,平均气道分压也在24 h内迅速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肺氧合指数比较上,治疗组患儿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在肺顺应性比较上,治疗组患儿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3)治疗组患儿的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讨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治疗新生儿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4.
梁佩芝  钟晓琴  汤洁莹  尹慧仪 《全科护理》2020,18(18):2248-2251
[目的]探讨体位管理技术对老年呼吸机依赖病人撤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实施体位管理前的30例病人为对照组,2018年2月—2019年6月实施体位管理后的30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体位管理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和使用呼吸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吸气阻力(RI)、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呼吸频率(RR)、(WOBimp)值低于对照组(P0.01),第0.1秒气道闭合压(P0.1)和静态肺顺应性(Cst)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体位管理技术可以改善老年呼吸机依赖病人呼吸功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EEP在影响动态肺顺应性方面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因呼吸衰竭而使用呼吸机的病人60例,根据使用呼吸机不同时间(48、240、480 h),分成3组,观察动态肺顺应性、pH、PaO2、PaCO2、SO2、PEEP等相关指标,分析3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进行动态肺顺应性与呼吸机使用时间、肺炎发生与否、呼气末正压的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是:Y(动态肺顺应性)=60.079-7.239 X1(机械通气时间)-3.842 X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0.01,回归方程成立.结论①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动态肺顺应性与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呈负相关,其中机械通气时间的意义更大.PEEP在-5~ 5 cmH2O时与动态肺顺应性无相关性.②动态肺顺应性的降低,在临床上是以非特异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影响动态肺顺应性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EEP在影响动态肺顺应性方面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因呼吸衰竭而使用呼吸机的病人60例,根据使用呼吸机不同时间(48、240、480 h),分成3组,观察动态肺顺应性、pH、PaO2、PaCO2、SO2、PEEP等相关指标,分析3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进行动态肺顺应性与呼吸机使用时间、肺炎发生与否、呼气末正压的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是:Y(动态肺顺应性)=60.079-7.239 X1(机械通气时间)-3.842 X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0.01,回归方程成立.结论①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动态肺顺应性与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呈负相关,其中机械通气时间的意义更大.PEEP在-5~ 5 cmH2O时与动态肺顺应性无相关性.②动态肺顺应性的降低,在临床上是以非特异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管理模式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病人心肺功能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急诊科收治9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LI病人按不同液体管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液体负平衡管理模式,对照组在维持液体出入量平衡时予以液体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心肺功能及预后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CVI)、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心肺功能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态(APACHE I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该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2.92%,明显低于对照组47.92%;观察组死亡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针对感染性休克合并ALI病人采用液体负平衡管理模式不仅可有效改善其心肺功能,还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杨新 《全科护理》2014,(5):403-40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早期呼吸机氧浓度(FiO2)对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术后回重症监护室(ICU)即刻,观察组FiO2设定为75%,对照组设定为45%,半小时后根据血气结果调节FiO2。[结果]观察组肺顺应性、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高于对照组,而气道阻力低于对照组(P0.05),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CPB下的CABG病人术后回ICU即刻给予高FiO2,能一定程度地改善肺顺应性,相比低FiO2,在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唐燕  冯萍 《护士进修杂志》2016,(17):1540-1543
目的探讨跨肺压监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收治我院重症医学科经CT确诊"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在急诊全麻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rol加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患者1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例,对照组10例。两组患者入室后,每日均给予肺复张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食道压监测设定呼气末正压(PEEP)值,维持跨肺压为正值;对照组患者则通过PEEP递增法设定PEEP值,观察两组患者0 h、24 h、48 h、72 h肺顺应性、氧合指数、PEEP值及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0 h及入室时肺顺应性、氧合指数、PEE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观察组患者通过食道压监测维持呼气末跨肺压为正值后24 h、48 h、72 h监测肺顺应性、氧合指数、PEEP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食道压监测设定PEEP值在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手术后患者跨肺压维持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且在维持跨肺压的过程中更需要护士精心护理,规范护理操作,连续监测、自动调整气囊压力,保持呼吸机管路的密闭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盐酸戊乙奎醚具有抗炎、细胞保护等作用,其对于肝移植后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目的:验证盐酸戊乙奎醚对原位肝移植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纳入原位肝移植后急性肺损伤患者35 例,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双盲法连续3 d 每隔24 h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 或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72 h 血清白细胞介素8,10 的质量浓度,根据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记录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盐酸戊乙奎醚组患者治疗后24 h 和72 h 的白细胞介素8 质量浓度降低,白细胞介素10 质量浓度升高,氧合指数升高,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P 均 < 0.05).提示盐酸戊乙奎醚能调控肝移植后急性肺损伤患者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动脉氧合,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陈艳 《全科护理》2021,19(23):3225-3227
目的:观察气道分级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 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医院IC U收治的机械通气病人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病人均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呼吸道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气道分级评分表评估气道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气血指标[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肺顺应性(TC)、气道阻力(R)、潮气量(Vt)]、预后情况[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OI、PaO2、PaCO2、TC、R、V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病人血气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提高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氧合状态,减少病人机械通气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盐酸戊乙奎醚具有抗炎、细胞保护等作用,其对于肝移植后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目的:验证盐酸戊乙奎醚对原位肝移植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纳入原位肝移植后急性肺损伤患者35例,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双盲法连续3d每隔24h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5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72h血清白细胞介素8,10的质量浓度,根据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记录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盐酸戊乙奎醚组患者治疗后24h和72h的白细胞介素8质量浓度降低,白细胞介素10质量浓度升高,氧合指数升高,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P均〈0.05)。提示盐酸戊乙奎醚能调控肝移植后急性肺损伤患者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动脉氧合,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转运呼吸机对肺水肿病人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肺水肿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急诊转运中尽早采取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而对照组转运中常规高流量吸氧,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肺动态顺应性、呼吸指数、氧合指数、相关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肺顺应性、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转运中尽早采取呼吸支持治疗,能有效提高肺水肿病人的肺顺应性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两种液体复苏方案对脓毒性休克(SS)患者呼吸力学与氧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SS患者98例,其中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患者(观察组)45例,接受开放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患者(对照组)53例,对比两组复苏治疗前、治疗后72 h呼吸力学、氧代谢、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静态肺顺应性(Cst)、氧输送(DO2)、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血乳酸(Lac)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24 h复苏液体量小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大于对照组,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24 h复苏液体量与Cst及DO2、PaO2/FiO2均存在负相关(均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0)。结论 治疗S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能够改善患者肺顺应性与氧代谢功能,且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在肺移植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3月的40例肺移植病人作为对照组,2014年4月—2016年2月的40例肺移植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后1周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两组使用有创和无创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1周pH水平高于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低于对照组,氧分压(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无创呼吸机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肺部感染、严重疼痛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移植病人术后实施肺部物理康复治疗能改善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前列地尔治疗创伤后急性肺损伤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前列地尔对创伤后急性肺损伤患者动脉血气、氧合状况的影响,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3年6月共救治多发伤合并急性肺损伤病人71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因严重低氧血症行机械通气。治疗组入院后予静脉注射前列地尔20μg,每天2次,连用7~10d,从呼吸机通过气时间、氧分压、氧合指数恢复情况、病人住ICU时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72h,前列地尔能提高急性肺损伤病人氧分压、氧合指数(P<0.05);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病人住ICU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前列地尔对急性肺损伤后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提高肺组织氧合能力,改善预后、缩短患者住ICU时间,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监测(PICCO)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R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41例,在PICCO监测下,予每天6~8hRRT,根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值分成观察组(EVLWI7mL/kg)21例和对照组(EVLWI≤7mL/kg)20例。观察初始液体复苏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O_2/FiO_2)、动脉氧分压(PO_2)、经皮脉氧饱和度(SPO_2)、血乳酸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液体复苏24h的PO_2/FiO_2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液体复苏48h后PO_2/FiO_2开始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72h的PO_2/FiO_2恢复正常。观察组液体复苏24h的PO_2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24h的SPO_2均呈一过性下降,48h恢复正常,两组患者SPO_2液体复苏治疗前后及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液体复苏24h的血乳酸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外肺水监测有助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氧合情况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Low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LTV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在新生儿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诊治的新生儿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LTVV治疗,观察组采用LTVV联合PS治疗,于治疗前后行临床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情况、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aO_2)、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呼吸功、潮气量增加,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态顺应性、呼吸频率(RR)、呼气末压力(PEEP)、平均气道压(MAP)、气道峰压(PIP)、吸入氧体积分数(FiO_2)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SaO_2、PaO_2、OI、呼吸功、潮气量、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aCO_2、肺动态顺应性、RR、PEEP、MAP、PIP、FiO_2、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潮气量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并改善肺功能,具有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持续气管内吹气联合保护性低通气压控制通气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幼猪的疗效.方法 12只上海小白猪,内毒素60 μg,/ks静脉维持诱导肺损伤.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机械通气组(MV,n=6)和联合气管内吹气组(TGI,n=6).呼吸机设置参数为吸气峰压10cmH2O(1 cmH2O=0.981 kPa);呼吸末正压2 cmH2O;呼吸频率30次/min,吸气时间0.4 s;流速20 L/min.TGI组经留置婴儿胃管给予2 L/min空气吹入,调节呼吸机吸氧浓度使吸入混合气体所测氧浓度为0.4.记录牛命体征、中心静脉压、通气功能和呼吸力学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急性肺损伤成模后4 h,与MV组比较,TGI组呼气潮气量、通气效率指数显著升高(P<0.01),平均气道阻压下降(P<0.05).动脉血气分析提示TGI组pH值明显纠正,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P<0.01);同时氧分压、氧合指数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顺应性和平均气道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提示TGI组肺组织炎症程度及出血状况明显减轻.结论 持续气管内吹气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效率,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并改善氧合能力,在急性肺损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ICU住院的78例ARDS病人进行随机分组,传统组40例病人按照国内外达成共识的方法行常规治疗;康复组38例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分阶段康复锻炼技术。以病人入选后14 d为观察周期,观察病人实施肺康复治疗前、治疗第1天、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氧合指数(PaO_2/FiO_2)变化。观察两组ICU住院日、病人使用呼吸机和带管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肺康复锻炼技术干预第3天病人氧合指数明显改善;干预14 d后康复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导管带管时间短于传统组,ICU平均住院时间缩短2.46 d,并发症发生率降低40%以上。[结论]ARDS病人行早期分阶段康复锻炼技术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提升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