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信息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取2014年4~7月与2015年4~7月就诊患者信息,对比二次分诊率及应用前后医护满意率等指标。结果:系统应用前后同期患者诊疗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二次分诊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实现了急诊预检分诊的信息化,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就诊安全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急诊严重指数(ESI)概况、ESI的信效度、ESI的培训;从建立中文版ESI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加强分诊人员培训、提高预检分诊准确率确保病人安全的同时不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关注特殊群体、建立ESI评价体系、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信息化等方面对ESI在我国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提出展望,指出应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外研究经验使ESI成为中国急诊预检分诊中一个有效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网络智能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在急诊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急诊就诊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预检分诊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急诊就诊患者500例为观察组,采用网络智能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进行预检分诊。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分诊所需时间及患者就医满意度。结果:两组分诊准确率、分诊所需时间、患者就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网络智能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可有效提高患者分诊准确率,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就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时璇  吴金霞  王敬艳  冯丽婵  何庆 《全科护理》2021,19(25):3547-3549
目的:探讨信息化儿童预检分诊系统在儿科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0月—2016年12月(信息化儿童预检分诊系统实施前)急诊患儿4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0月—2018年12月(信息化儿童预检分诊系统实施及使用成熟后)急诊患儿4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分诊准确率、分诊登记时长、患儿家属对分诊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分诊准确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91.3%(P<0.01);观察组患儿分诊登记时长为(42.69±11.32)s,短于对照组的(95.87±67.22)s(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分诊护士服务态度、管理候诊秩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化儿童预检分诊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实现了儿童急诊分诊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儿童急诊分诊的质量和效率,在保证急诊患儿生命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分诊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急诊预检分诊在急诊工作中的现状及进展。具体内容包括急诊预检分诊现状及问题、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以及急诊预检分诊的展望。认为急诊预检分诊现况堪忧,制度不尽完善,全方位改革势在必行。规范执行急诊预检分诊在急诊工作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实践效果。方法建立与设计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并分析系统分诊的准确性,调查病人的满意度,比较使用前后的处置时间。结果使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后急诊分诊合格率由87.25%提高到95.84%(P0.01),1级病危病人的分诊合格率达到99.00%,缩短了病人预检评估时间,减少了创伤、胸痛、脑卒中绿色通道病人急诊处置时间(P0.01)。结论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能完整准确地保留病人的基本信息,自动进行病情评估、病情分级,实现与其他诊室、科室之间的资源共享;极大减少了护理统计工作量,提高了急诊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危、急、重症病人在急诊科的处置时间,是医院全新的现代护理工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医院急诊分诊使用的5级预检分诊系统的发展过程、分诊方法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预检分诊作为急诊护理服务的第一步,在急诊医疗护理服务中处于重要地位。随着急诊医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急诊医疗服务需求的扩展已超越了急诊室有限的空间与资源,预检分诊需要判断出哪些患者需要立即救治,哪些患者病情并不危急,从而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分检不足或过度分检,合理有效的利用急诊医疗资源,预检分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救治效果和对医院的满意度〔1〕。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预检体系或评分标尺  相似文献   

8.
王学庆  秦秀芳  董金彦 《全科护理》2011,9(32):2980-2981
急诊预检分诊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优先的原则和合理地利用急诊资源对急诊病人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预检分诊系统和具体的操作程序,欧美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建立了相对成熟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并日趋完善。我院急诊科结合欧美先进的急诊分诊经验和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订了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导向型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并结合运用了“迎、陪、归”服务模式,于2007年5月开始实施至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急诊预检主要是指急诊分诊和抢救时,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准确、有序地识别不同类型的患者,如:急、危、重症等,并以其疾病严重程度为依据,确定抢救优先顺序,为其提供及时与高效诊治,从而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建立及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大大提高了急诊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抢  相似文献   

10.
分别阐述了国内国外急诊时分诊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化预检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综述国内外现推广使用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预检分诊测量生命体征的工具及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相互之间的差异,根据目前国内急诊拥挤并且预检分诊耗时较长的现状,提出对预检分诊更加快速准确的展望以及末梢感知无创生命体征快速监测腕带在急诊预检分诊时的生命体征测量中的必要性。希望研制出末梢感知无创生命体征快速监测腕带,缩短预检分诊时间,快速准确掌握病人生命体征信息,智能录入,医护快捷共享。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急诊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2年1、4、8月每月100名共计300名来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样方法抽取2013年1、4、8月间来我院急诊就诊的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对两组危重症患者的等候时间、意外发生率、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急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危重患者在候诊期间无一发生意外;医护人员对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满意度较高。结论:采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能改善急诊就诊环境,缩短危重患者等候时间,降低危重患者在候诊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使急诊就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急诊医护人员对此系统也有较高的评价,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急诊预检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合理地利用急诊资源,对急诊就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科、分区,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1]。随着医院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急诊科也逐步普及应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但目前国内急诊预检分诊仍以手工记录为主,难以有序整理,导致效率低、出错率高,影响急诊预检的效率和质量[2]。同时,现代分诊强调再次评估的概念,即初次分诊完成后,在一定时间内或患者出现症状改变后要重新对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的意义和国际预检系统,结合心脏专科具体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本院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实施过程包括落实好急诊科护士准入制度,明确分诊护士职责.认为切实做好心脏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能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危重症心血管患者、医院乃至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急诊预检未正确分诊的原因,实施整改措施,比较整改前后的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结果:整改后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高于整改前(P0.05);无形效果各维度得分也有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并有效的提高了来诊患者对分诊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分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加护士的归属感与成就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北京市急诊分诊护士预检分诊决策能力,探索其相关因素,对构建急诊分诊护士岗位培训体系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抽取北京市15所三级甲等医院206名急诊分诊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预检分诊决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预检分诊决策能力总分(149.53±30.7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认知行为、经验及技术信心、直觉、评判性思维。职称、进修级别、急诊相关证书、参加病例讨论是护士预检分诊决策能力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北京市1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分诊护士预检分诊决策能力整体水平低,预检分诊考核系统不完善。提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进修、组织病例讨论等方法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护士的预检分诊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虚拟挂号就诊模式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预检护士在分诊时以电子预检标签为载体,点击打印电子预检标签,预检系统与挂号系统自动衔接,实现虚拟急诊挂号。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法抽取传统就诊模式(分诊-挂号-就诊)及虚拟挂号就诊模式(分诊-就诊)的急诊患者各550例,统计两组急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传统就诊模式平均就诊等候时间(5.17±3.45)min,虚拟挂号就诊模式平均就诊等候时间(4.01±1.03)min。结论虚拟挂号就诊模式优化了急诊就诊流程,缩短了急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抢救案例分享对提升急诊预检分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1月~12月,每周进行抢救案例分享1次,从分诊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与改进,统计分析实施抢救案例分享前2012年及分享后2013年急诊患者的分诊率、分诊准确率、建立急诊病例规范性等各项急诊分诊质量指标。结果实施抢救案例分享前后急诊患者分诊率、分诊准确率、建立急诊病例规范性等各项分诊质量指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从分诊角度进行抢救案例分享,能够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护士在分诊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急诊病人病情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为急诊预检分诊时对病人病情进行定量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11月急诊就诊病人19 635例,在病人急诊就诊时预检护士均应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安排急诊病人就诊,对病情危重者做出相应的急诊处置,统计不同评分病人预后(好转回家、急诊留观、入住专科病房、ICU及死亡)情况。[结果]不同评分(0分~10分、11分~19分、≥20分)病人好转回家、急诊留观、入住专科病房、ICU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分≥20分病人入住ICU及病死率明显增高,评分为11分~19分时病人急诊留观率及入住专科病房率最高,评分为0分~10分的病人好转回家率最高。[结论]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将急诊病人病情量化,为急诊预检分诊病人病情评估提供了依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检分诊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有效性.方法 按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上线前后来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3例.监测记录2组分诊分区准确率、就诊等候时间、直接护理时间占总护理时间比例.结果 观察组分诊分区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就诊等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直接护理时间占总护理时间比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能迅速准确地甄别急危重症患者,提高分诊分区准确率;缩短危重患者的等候时间,减少意外发生;增加急诊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使急诊预检分诊更为规范化、流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