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养正散结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胃黏膜EGF、EGFR的影响。方法:将108例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分别给予养正散结汤和胃复春片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胃黏膜EGF、EGFR的表达。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对照组为79.3%,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黏膜萎缩、IM、Dys均改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黏膜EGF、EGFR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EGF、EGFR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正散结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且能降低胃黏膜EGF、EGFR的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对照组30例用维酶素、胃复春治疗。[结果]治疗组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78.3%、93.3%,对照组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53.3%、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化湿中药及西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经中医辨证论治分为健脾1组、健脾2组、化湿组、西药组和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EGF水平变化,并作疗效对比分析。结果CAG各组治疗前血清EG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健脾1、2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明显改善(P<0.01),两健脾组血清EGF含量也明显下降(P<0.05),化湿组治疗后血清EGF上升(P<0.05),西药组治疗后血清EGF变化不大。结论CAG炎症刺激可导致血清EGF反应性升高,经中药治疗后EGF水平回复;检测EGF可作为CAG转归观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清热活血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组织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环氧合酶(COX)表达的影响。方法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益气清热活血方为治疗组,胃复春为对照组,疗程12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胃镜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及病理改善优于对照组,益气清热活血方能减轻Ki-67、COX-2表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还能增加COX-1表达的作用。结论益气活血清热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机制可能与减少COX-2表达,减轻病变组织增殖活性,增加前列腺素合成,促进粘膜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清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2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活血清胃方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以临床症状、胃镜像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临床症状、胃镜像及胃黏膜病理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清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丸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枳实消痞丸加养阴活血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7%,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黏膜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枳实消痞丸加养阴活血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7.
善胃方对气阴两虚型胃癌前期病变EGF及EGFR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方对胃癌前期病变的治疗效果 ,并观察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型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 ,予善胃方 ;对照组30例 ,予猴头菌片 ,两组均用药6个月。[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55.67% ,P<0.01;2)病理改变 :中药治疗后多数患者病理改善 ,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均有改善 ;而对照组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改善不明显 ,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3)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EGF、EGFR表达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中药善胃方对胃癌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并通过适当降低EGF及EGFR表达水平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养胃清热化瘀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及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养胃清热化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治疗2个疗程共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胃黏膜病理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评分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胃清热化瘀法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胃黏膜病理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形态学及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胃方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形态学及EGF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胃黏膜病理形态及EGF表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胃方能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受损胃黏膜组织的病理状况,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胃黏膜EGF合成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胃喜康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EGF含量及EGFRmRNA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胃喜康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受体(EGFR)的影响,探讨该药抗胃溃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乙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含量,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RmRNA的表达.结果:胃喜康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与雷尼替丁组无差异(P>0.05),胃喜康组及雷尼替丁组黏膜组织的EGF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胃黏膜组织EGFR mRNA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喜康组及雷尼替丁组EGFR mRNA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胃喜康组比雷尼替丁组EGFR mRNA平均灰度值更低(P<0.05).结论:胃喜康的抗溃疡作用可能与激活EGF/EGFR系统,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组织修复,抑制胃酸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健脾益气活血法和传统纯西药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人为加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纯西药治疗;观察组西药治疗后另给予健脾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p清除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Hp清除率为76.92%,治疗组Hp清除率为37.0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86%,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均轻微,都可自行恢复,两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健脾益气活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能有效清除患者Hp,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结合胃镜下微观辨证用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经胃镜检查并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4片/次,3次/d;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瘀解毒方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胃镜下微观征象辨证加味用药,1剂/d。16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主要中医症状疗效、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及胃镜下微观征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0%,内镜总有效率分别为73.3%,60%,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总积分和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显著改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内镜下微观征象,且有较好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P0.05)。结论:结合胃镜下微观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何金品  石拓  陈星星 《陕西中医》2022,(8):1032-103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治疗中,中医益气活血消痞法的应用效果及对胃癌前病变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将8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根治幽门螺杆菌(HP)四联疗法联合安慰剂治疗者为常规组,以接受根治HP四联疗法联合益气活血消痞法治疗者为观察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胃黏膜病理性积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及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12周治疗完成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总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理积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治疗完成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CD8+、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均呈降低趋势,CD4+、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5); 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后,观察组CD8+、IL-4、IL-6、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4+/CD8+、IL-2、VEGF及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12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治疗中,益气活血消痞法对胃癌前病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抑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抑萎灵方和胃复春片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PG)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PGI、PGⅡ、PGI/PGll都增加(P〈0.01),且两组问诸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抑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其修复胃黏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在其基础上发生的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过程的重要阶段。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逆转CAG及其癌前病变的进程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过程中除了存在着细胞增殖水平的异常表达外,亦存在着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常。文章从益气养阴活血法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影响角度入手,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对CAG及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对肝胃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的73例肝胃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有4例患者脱落,最终纳入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组予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黏膜萎缩、IM、Dys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于延缓和逆转胃黏膜萎缩、IM、Dys有着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寇媛  闻新丽  薛峰 《陕西中医》2021,(9):1233-1235,1298
目的:观察养胃清热化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理表现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3例,给予养胃清热化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97例,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表现。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26%高于对照组8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病理表现改善方面,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养胃清热化瘀汤治疗CAG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6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弱合胃络瘀血证的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益气活血通络方(炙黄芪30 g,桂枝10 g,炒白芍20 g,生蒲黄10 g,五灵脂10 g,制乳香3 g,醋延胡索20 g,铁树叶30 g,海螵蛸30 g,?虫10 g,制地龙20 g,炙甘草6 g)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胃复春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4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积分、病理积分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胃黏膜萎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异型增生情况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Ⅰ/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脾胃虚弱合胃络瘀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胃黏膜血流量、促进胃固有腺体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健脾清热化瘀法对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在观察治疗疗效的同时探究胃粘膜病理改变因由。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将胃复春作为阳性对照药对患者进行治疗与健脾清热化瘀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的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胃复春片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健脾清热化瘀法进行治疗,每组患者各50例。结果:无论从病理疗效还是症候疗效分析,试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均未恶化以及出现药物副作用。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法能够有效恢复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腺性形态,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健脾和胃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胃复春片口服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71.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