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安王氏内科认为,泄泻病位在脾胃与肠,脾虚湿盛为发病之关键;治则治法以健脾化湿为主,结合芳香醒脾、升阳补脾、温阳运脾、养阴润脾、理气调脾及固涩止泻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安王氏内科医家王仲奇及王任之论治胃脘痛用药特色进行分析。方法从《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中选取治疗胃脘痛处方74例、160例,提取方药,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录入Excel中,采用频数分析,计算高频药物,通过SPSS 22.0对高频药物进行相关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Apriori算法,最大频繁关联模式等分析。结果《王仲奇医案》共出现中药888次,频次排名前3位中药为半夏、茯苓、旋覆花;《王任之医案》出现中药2 146次,排名前3的中药为瓜蒌、半夏、枳壳。关联分析得出王仲奇论治胃脘痛主要为瓜蒌→薤白,半夏→薤白,佩兰→陈皮等组合关联;王任之主要为瓜蒌→薤白,半夏→枳壳,半夏→薤白等组合关联。结论 2位王氏医家诊治胃脘痛以通为大法,务在祛除阻塞胃气疏降之因,或疏通气机,或健运脾胃,或活血化瘀,或消食化滞,或温中行气,胃脘痛常兼气滞,以辛开苦降法,用辛香理气之品,和胃止痛。顺应胃腑和降之性,畅通人身元气,促进疾病痊愈。王仲奇与王任之的治疗胃脘痛思路一脉相承,具体用药却各有特色。王任之在王仲奇扶正健脾、通邪止痛基础上,更加重视胃脘痛日久,瘀血、痰邪留滞,常施以通阳泄浊、化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3.
新安王氏内科作为新安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在内科杂病方面治验丰富,遣方用药颇有特色。新安王氏内科深知"时邪"致病复杂多变,寒热错杂,治疗上以"宣"为大法,或轻宣,或宣化,或宣通,辨证或从三焦入手,健脾化湿,止咳平喘,重视肺脾同治,处方用药善用时方与经方临证加减,并好用药对,时有良效。今探讨新安王氏内科对"时邪"的认识及辨治特色,并举验案几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新安王氏内科对于妇女月经疾病的辨证论治,以先贤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情形从脑辨治,养心宁神;固本培元,兼顾气血;疏肝调营,尤重情志三个方面辨治月经病,极具特色。新安王氏内科医家论治月经病的经验丰富了妇科月经疾病的理论系统,拓宽了中医治疗妇科月经疾病的治疗思路,有利于中医流派传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新安王氏内科医家王仲奇与王任之治疗"时邪"类疾病的用药特色。方法:从《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中分别选取王仲奇与王任之治疗"时邪"类疾病的处方70首、55首,利用Office 2010录入符合标准的处方,进一步处理数据,通过数据挖掘软件SPSS 22.0和IBM SPSS Modeler 14.1对处方所用药物的频数、常用配伍、四气五味、归经、类别、关联规则及核心处方等进行分析。结果:王仲奇论治"时邪"类疾病共使用中药832频次,用药频次前3位为茯苓、苦杏仁、佩兰;王任之论治"时邪"类疾病共使用中药694频次,用药前3位为桔梗、土贝母、款冬花。王仲奇常用药对前2位为苦杏仁、茯苓,茯苓、佩兰;王任之常用药对前2位为桔梗、款冬花,紫菀、款冬花。两位医家处方用药的四气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寒温并用,药物主入肺、胃、肝经,清热药、化痰药、补虚药皆为两位医家用药药类前3位。王仲奇用药聚类分析聚为8类:天花粉、金银花、石斛,荷叶、陈皮,滑石、白豆蔻,黄芩、青蒿,前胡、牛蒡子、桑叶,藿香、通草,苦杏仁、茯苓,佩兰、枳壳、半夏;王任之8类药物为山豆根、板蓝根,玄参、马勃,黄芩、佩兰、半夏,瓜蒌皮、马兜铃、甘草,桂枝、荆芥穗,白芷、辛夷、薄荷,款冬花、紫菀、桔梗,苦杏仁、白前、白苏子。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王仲奇用药二项配伍前3位为茯苓、苦杏仁,茯苓、佩兰,苦杏仁、通草;王任之用药二项配伍前3位为款冬花、紫菀,紫菀、款冬花,桔梗、款冬花。核心处方图显示王仲奇所用核心药物为苦杏仁、茯苓、佩兰;而王任之使用的核心药物为款冬花、桔梗、紫菀。结论:两位医家主要以"宣"为大法治疗"时邪"类疾病,或轻清宣肺,或宣湿除陈,或宣豁痰结,或宣通蠲痹,或速以宣泄,一脉相传,处方用药却各有特色。王仲奇论治"时邪"先予健脾化湿,再以止咳平喘;而王任之在王仲奇治疗思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护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功在宣肺祛痰、润肺止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胃病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新安王氏医家胃痞胃痛病医案共147例,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分析法寻找用药特色。结果:应用最多的药物包括法半夏、川楝子、枳壳、茯苓、延胡索、瓜蒌、五灵脂、佩兰、豆蔻、沉香、黄连、香附等,味多辛、苦,主入胃、肝经为主。功效以行气开郁止痛为主。半夏、枳壳、瓜蒌、薤白存在最强的关联度。结论:王氏内科治疗该病在立法上采用通阳散结法;基本方由半夏、瓜蒌、薤白、枳壳、延胡索、川楝子、五灵脂、甘松、黄连等药物组成,拟方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相似文献   

7.
新安王氏医学又称富堨王氏内科,为新安医学流派重要组成部分。新安王氏内科医家临证治疗头痛注重察其虚实,辨明阴阳,辨证以经络学说追本溯源,阐发病变机制,关注患者的心理因素,循经选方用药,并善用药对,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肝胆系病症的中药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并整理新安王氏内科代表医家临床治疗肝胆系病症效案,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构建临床方药数据库,通过SPSS 22.0和IBM SPSS Modeler 14.1统计软件对所有中药进行性味归经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用药频次≥40次的中药有33味,按照用药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前5位依次为丹参、郁金、枸杞子、五灵脂、茯苓;功效以活血化瘀、滋阴、清热、利水渗湿等为主。药性以寒性中药频次最高,苦、甘、辛3种药味的中药所占比例较大,药物归经以肝、肺、脾、胃、肾为主。按照药物组合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前3位依次为丹参、五灵脂,丹参、郁金,五灵脂、郁金。青黛、明矾、枸杞子药物组合的置信度为1.0。王氏内科治疗肝胆系病症常用的药物组合有丹参、郁金、五灵脂,枸杞子、女贞子,茯苓、半夏等。结论新安王氏辨治肝胆系病症时首辨疾病虚实,实者以湿热蕴结、络脉瘀阻、肝脾失调为主,虚者多见肝肾阴虚、肝脾失养、阳气不足,辨证论治时注重结合肝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性特征,顺肝性、适肝用、调肝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新安王氏内科脾胃病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中频繁项集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1予以因子分析。结果共研究688例处方,涉及药物365种。单味药以茯苓、枳壳、半夏的使用频次最高,对药以半夏-枳壳、茯苓-佩兰、瓜蒌-半夏的使用频次最高;寒性与温性,味苦、味甘,以及归脾(胃)、肺(大肠)经的中药使用最为频繁;关联规则发现最常用药对有3组;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3个公因子。结论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脾胃病以理气通阳散结法为治疗大法,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基础方,以理气运脾、散结和胃为核心,重温补,倡轻灵;佐以清热利湿、宣畅气机,温阳活血、益气通脉等法,以调和阴阳、补偏救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新安王氏内科医案中含茯苓方剂的临床用药特色。[方法]以《王任之医案》《王仲奇医案》作为方剂资料来源,筛选包含茯苓的处方,基于新安医学数据信息应用平台构建数据库,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2,进行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以Apriori算法为主要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并获得含茯苓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治疗疾病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等。[结果]共筛选含茯苓方剂986首,含茯苓的高频次组合的药物包括佩兰、半夏、苦杏仁、白术、枳壳,常用于治疗脾胃系统的泄泻、痢疾,以及肺系的咳嗽等病证。与茯苓配伍的高频次药物的组合中,支持度≥10%、置信度≥60%的关联规则包括“佩兰→枳壳”“佩兰→半夏”“半夏→枳壳”“佩兰→白豆蔻”等。[结论]新安王氏内科医案中含茯苓处方所治疾病多有痰湿要素,王氏临床论治多从脾、胃、肺三脏入手,喜用芳香药物,多用温药,治痰治气并举,寓燥湿化痰于健脾降肺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徽州地域,文教发达,儒风独茂,医家辈出。新安儒士对医学领域的涉足,确保了传统世家医学不仅在临床辨证思维以及医学文化理论研究方面都蕴含了儒文化思想;同时,在医德及个人修为上也更高一筹,亦儒亦医。故文章从"新安王氏医学"以及古徽州地区医学世家已有的医学文化、德行修为所得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域文化和世家流传对于新安王氏家族特色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强调医学家族在医风、医德、医技上的传承以及其在现今教育领域的深层影响,从而肯定新安王氏家族在新安医学史学及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和贡献。通过本研究丰富完善王氏家族医学文化理论体系,以期发扬传承王氏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从《王仲奇医案》中采撷郁证验案2则,结合《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千金要方》等经典著作论著,结合王仲奇学术思想,阐释王氏郁证验案,综合分析其辨治方药特色,揭示王氏对郁证的辨治方药特色。王仲奇常以宣郁舒肝,宽胸利咽,养心安神;舒肝和胃、温胆活络,注重调摄精神,调整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宋代临床大家,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卷第一》中专节论治中风,认为内虚邪中,风痰、血瘀阻络是中风的主要病机,病位主要在肝,治疗时强调针对病情运用扶正祛邪、镇肝养肝、祛风涤痰、活血化瘀之法,同时还倡导用吐法和灸法治疗,为后世多法论治中风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新安固本培元派代表性医家汪机与孙一奎论治脾胃病的用药特色.方法 从汪机代表作《医学原理》和孙一奎代表作《赤水玄珠》中筛选治疗脾胃病证的方剂各90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2位医...  相似文献   

15.
徐敏华在治疗脑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认为中风后遗症多因本虚(肝肾为主)、标实(痰瘀热为主)再加其他诱因而发病,治疗应标本兼顾,分期论治,效果比较明显。其论之精当,治之灵验。  相似文献   

16.
徐敏华在治疗脑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认为中风后遗症多因本虚 (肝肾为主 )、标实 (痰瘀热为主 )再加其他诱因而发病 ,治疗应标本兼顾 ,分期论治 ,效果比较明显。其论之精当 ,治之灵验。  相似文献   

17.
清代医家邹澍在《本经疏证》中将《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药物主治和《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证相联系,用互证法注解,论述痰饮产生的原因、致病机制、治则及所宜药之缘故,极具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新安医学王氏内科"医案的咳嗽症状频数分布,推测新安地区咳嗽患者的病机特点及证治规律。方法:对234例王氏内科临床病案进行症状频数分析、症状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234例王氏病案临床常见中医证型按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风寒袭肺证、肺阴亏耗证等,其中痰湿蕴肺证、风寒袭肺证、肺阴亏耗证三种证型所占比例较高,符合新安地区多痰多湿的生理病理特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的结果,可推测出新安地区咳嗽患者病因外感以风寒为主,内伤以痰湿和痰热为主,咳嗽除治肺外,还应注意理脾、补肾、调肝等。  相似文献   

19.
齐鲁内科时病流派认为,中风的治疗应该本着"既病防变"的思想,从中风先兆着手。流派对中风先兆的认识为:中风先兆病位在于脑髓,表现为脑髓功能的短暂障碍,如肢体短暂麻木不用、阵发性眩晕等。这些典型表现源于内风动越,而肇病之基则为阳气运行紊乱,主要由五脏功能障碍和(或)血浊引起,故流派强调中风先兆的辨证应着眼于"气重升降,血辨清浊",治疗以调气祛浊为主,通过温肾平肝、清化血浊、调和营卫以达到防治中风先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论治骨痹用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痹 (骨关节病 )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 ,尤其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以缓慢性关节疼痛、僵硬、肿大伴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在中医学治疗骨关节病史上 ,历代医家对此病的治疗用药提出了不同的学术见解。至明清时期 ,诸医家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总结提高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骨关节病治疗体系 ,在组方用药方面亦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分述如下。1 补肝肾与壮筋骨《内经》中首次提出了“肾气衰弱 ,寒湿入骨”[1]是骨关节病发生的病机关键 ,经宋金元医家的补充和发展 ,至明清时期确立了从肝肾论治骨关节病的大法。这一点可以从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