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通路压力监测与分析在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通路压力监测与分析。观察两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早期发现率。结果早期发现通路压力异常观察组11例,对照组3例,观察组早期发现通路压力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诊断内瘘狭窄观察组9例、对照组1例,观察组早期内瘘狭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内瘘失功对照组8例、观察组2例,对照组内瘘失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血管通路压力监测与分析能提高内瘘狭窄的早期发现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静脉压力监测在预测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狭窄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以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动静脉压力监测,对动脉压负值增大(-300 mm Hg~-200 mm Hg)和静脉压正值增大300 mm Hg(排除静脉凝血导致静脉压升高)的病人选择多普勒超声技术或行内瘘造影检查。比较两组病人动静脉压力监测压力异常、内瘘失功情况。[结果]通过对动静脉压的监测观察组压力异常18例,早期发现内瘘狭窄11例提前给予干预,仅4例内瘘失功;对照组通过静脉压监测,静脉压升高10例,未给予干预,有8例内瘘失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监测动静脉压力对预测内瘘狭窄有临床意义,可为临床早期发现内瘘狭窄及时干预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透析第1个月内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血液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血液量及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能显著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通畅,保证内瘘充足的血流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动脉钙化与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的关系,探讨应用主动脉钙化积分预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并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记录其建立动静脉内瘘时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ortic calcification index,ACI),根据ACI结果将患者分成高钙化组和低钙化组,观察3年内2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初级通畅率。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其中70例(93.3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主动脉钙化表现,ACI>10%的高钙化组患者35例。在3年的随访期间,共31例患者发生各种原因的内瘘功能障碍,其中17例血栓形成、10例内瘘狭窄。12、24、36个月时,低钙化组患者的内瘘初级通畅率为92.5%、85.0%、76.9%,高钙化组患者的内瘘初级通畅率为88.6%、68.5%、45.9%,3年后2组患者的内瘘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2,P=0.007)。COX分析显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功能障碍发生与ACI相关(HR=5.788,95%CI:1.488~22.514,P=0.011)。结论较高的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与3年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相关,对于主动脉钙化积分较高的患者需更频繁监测内瘘功能,早期干预,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动静脉内瘘顺血流方向穿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山西护理杂志》2010,(11):2871-2872
[目的]探讨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顺血流方向和逆血流方向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观察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及创面延期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瘤、内瘘狭窄、创面延期愈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促进穿刺处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顺血流方向和逆血流方向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观察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及创面延期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瘤、内瘘狭窄、创面延期愈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促进穿刺处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病人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及再循环率的临床意义,为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连续观察12个月,应用超声稀释技术每3个月对这些自体动静脉内瘘实际通路流量和再循环率进行1次检测,连续检测3次,然后随访6个月。观察期间记录自体动静脉内瘘在透析过程中实际的透析回路流量(Qa)、透析时的再循环率(AR)、动静脉内瘘流量(AF)、心输出量(CO)。[结果]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人中,72例完成了第1次、第2次的内瘘监测,70例完成了第3次的数据测量,有2例病人因内瘘闭塞而改用中心静脉导管透析退出随访。在12个月的连续监测过程中病人AF值为256mL/min~2 340mL/min(888mL/min±419mL/min),第1次5例病人AR5%,这5例病人AF值均500mL/min(256mL/min~490mL/min),到随访结束时均发生了栓塞。3次A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例病人动静脉内瘘在随访结束时共发生栓塞18例,发生栓塞的18例病人3次监测的平均AF值为709 mL/min±337mL/min,未发生栓塞的54例病人3次监测的平均AF值为1 171mL/min±692 mL/min;栓塞组和未发生栓塞组病人AF值及再循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监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及再循环率对内瘘栓塞风险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是早期诊断通路功能不良、早期发现栓塞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绳梯扣眼法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口渗血发生情况的效果。[方法]选择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绳梯扣眼法)37例和对照组(扣眼穿刺法)41例。观察两组病人1年内透析过程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透析过程穿刺口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绳梯扣眼法为病人进行内瘘穿刺,能显著降低内瘘穿刺口渗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武玉品  付敬  侯宪华 《全科护理》2021,19(9):1231-1234
目的:分析精准化护理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9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29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瘘护理,观察组实施精准化护理,比较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包括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动脉瘤形成)发生率及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及动脉瘤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的临床实施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延长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长度,充分利用病人的血管资源,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有效的通路,同时提高了血液透析病人对内瘘使用的满意度,有利于发展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险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风险分级护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动静脉内瘘震颤感、成熟度、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动静脉内瘘震颤感失功率(2.5%)及不成熟发生率(5.0%)均低于对照组(12.5%,17.5%),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7.5%),护理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狭窄、斑块、血栓及血流量异常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分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动静脉内瘘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肾移植前采用前臂头静脉和桡动脉成功建立动静脉内瘘可成为维持血液透析良好的血管通路.目的:比较鼻烟窝和前臂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鼻烟窝组(n=118)和前臂组(n=96),分别建立鼻烟窝和前臂动静脉内瘘,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近远期内瘘通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两组在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时间、和血流量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近期内瘘通畅率虽无显著差异,但鼻烟窝组两三年远期通畅率显著高于前臂组(P<0.05).并且鼻烟窝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前臂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肿胀综合征及窃血综合征(P>0.05).与前臂动静脉内瘘相比,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建立更简单,远期通畅率更高,并发症较少,使用时间更长,是肾移植前血液透析首选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阶段式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血透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血透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阶段式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对动静脉内瘘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内瘘成熟时间、内瘘通畅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动静脉内瘘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各项评分、术后6个月及1年内瘘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瘘成熟时间、并发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动静脉内瘘护理知识的掌握度,改善其内瘘成熟与通畅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端绳梯式穿刺法采用逆血流方向穿刺和顺血流方向穿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60例(每例透析病人动脉端穿刺次数为600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动脉端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法(80例);对照组动脉端采用逆血流方向穿刺法(80例),所有病人静脉端为向心方向穿刺.观察两组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法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端顺血流方向穿刺能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物理检查在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19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22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每两周1次的物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内瘘闭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物理检查早期检出内瘘狭窄16例,动脉瘤11例,内瘘成熟不良7例,肿胀手综合征3例,窃血综合征2例,内瘘闭塞3例。观察组患者内瘘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检查是一种易行、准确、经济的定期监察内瘘并发症的检查方法,能及时发现早期内瘘并发症,通过进行手术等干预措施,减少内瘘闭塞发生,提高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行动静脉人工内瘘人工血管转流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5月我科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PTFE人工血管行动静脉人工内瘘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8例病人术后通畅率为100%,3个月时血栓形成1例,行手术取栓,术后血管通畅。分别于第4周~第8周开始使用人工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精心护理,加强知识宣教,预防并发症发生,正确使用动静脉内瘘,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联体内血液透析通路标准护理流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5月,以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护联体内10所基层血液透析中心为试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5所血液透析中心作为试验组,其余5所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构建的血液透析通路标准护理流程,对动静脉内瘘进行建立、评估、监测、维护等一体化的规范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透析充分性、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水平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143例,对照组155例完成研究。实施后的3、6、12个月,试验组的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的6、12个月,试验组的血流量、尿素下降率和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的12个月,试验组的血肿和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联体内血液透析通路标准护理流程的建立,有效提高了M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提升了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水平,并减少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维持性透析病人进行一体化照护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自体AVF的评估、建立、使用、监测、维护一体化照护,1年后比较两组病人自体AVF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感染、狭窄、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体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珍贵的生命线,一体化照护可有效减少病人自体AVF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积极参与自体AVF的日常护理,提升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强化富含α-亚麻酸食物的综合护理措施对其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120例糖尿病肾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60例,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综合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以亚麻酸膳食为主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内瘘成熟时间和血流量。[结果]综合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1年通畅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括强化富含α-亚油酸食物的综合护理措施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动静脉内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维持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生命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而血管通路则是患者的生命通道[1]。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目前认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具有寿命长、并发症少等优点[2]。早期失用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较为常见的情况,发生率5%~24%[3],导致内瘘早期失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内瘘尚未成熟,直接影响到内瘘的使用寿命[4]。本研究对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20.
冯睿婧 《全科护理》2014,(14):1271-127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自护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能够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的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