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动态调整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昆明市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给予动态调整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积分、叩顶实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椎间孔挤压实验情况,对比以上几方面的改善情况,评价两种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9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积分、叩顶实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椎间孔挤压实验阳性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调整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组采用丛神经牵拉样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0d和20d后症状体征总分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20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11%,对照组总有效率61.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比单纯使用中药熏蒸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针刺、推拿、颈椎牵引)配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针刺、推拿、颈椎牵引)配合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颈椎牵引方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综合总有效率治疗组96.00%、对照组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针刺、推拿、颈椎牵引)配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林树梁  赵鹭 《新中医》2021,53(23):180-18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 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氏手法治疗,2 组疗程均为8 周。观察2 组临床疗效,观察2 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 变化,观察2 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变化,以及治疗前后臂丛牵拉试验结果、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 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93.00%,高于对照组8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2 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生活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述3 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不同时间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 周、治疗4 周、治疗8 周VAS 评分均低于同时段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2 组臂丛牵拉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ND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臂丛牵拉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缓解疼痛感,减轻颈椎功能障碍,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11):1530-1532
目的:验证颈椎鹿灵汤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中药颈椎鹿灵汤联合针刺天宗穴治疗,对照组35例一般针刺治疗。治疗45天后采用了Huskisson"视觉模拟评分法"、SFMPQ评分,并结合臂丛牵拉试验、手和上肢麻木、整体疗效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患者疼痛、手和上肢麻木、臂丛牵拉试验、整体疗效都有明显改善,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疼痛、手和上肢麻木、臂丛牵拉试验、整体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椎鹿灵汤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何成华  黄鸣柳 《光明中医》2016,(20):2959-2961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坐位颌枕牵引,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取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42.00%,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痊愈率为15.91%,总有效率为68.1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治疗后臂丛牵拉试验、颈椎拔伸试验、压痛试验阳性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颈椎拔伸试验、压痛试验阳性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好,患者痊愈率较高,中医症状积分可得到有效改善,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颈椎拔伸试验、压痛试验阳性率改善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颈椎旁神经阻滞并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旁神经阻滞并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并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用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配合推拿手法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联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双氯芬酸钠+甲钴胺片),治疗组予中医联合疗法治疗(小针刀疗法+推拿手法+血府逐瘀汤内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比较疼痛VAS评分、特异性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04%、73.9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比较,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周后、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头顶叩击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转阴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比较,头顶叩击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转阴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复发率为13.64%,对照组复发率为35.2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联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缓解患者颈肩疼痛,且起效较快、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椎旁神经阻滞配合易筋经功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用同息通(曲安奈德注射液)行责任椎体旁神经阻滞术。每周治疗1次,疗程4周。观察组在神经阻滞术后第2天开始每天2次练习易筋经第3势(韦驮献杵)及第7势(九鬼拔马刀)。比较2组治疗期间颈椎病疗效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随访3个月。收集相关影像学资料及数据,采用Borden测量法测量2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弧弦距)变化。结果治疗4周,2组VAS及颈椎病疗效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颈椎弧弦距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颈椎弧弦距较本组治疗前无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旁神经阻滞配合易筋经功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效果优于单纯颈椎旁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颈椎C4—7节段针刀闭合术与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缓解肩臂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刀闭合术,对照组40例采用神经根阻滞方法治疗,于治疗后1周、3个月随访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式Mc Gill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NDI、颈椎功能评定法评价疗效。结果 8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后1周、3个月时VAS、Mc Gill、NDI及颈椎功能评定随访。2组治疗后1周、3个月VAS、Mc Gill、N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1周2组Mc Gil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VAS、Mc Gill及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颈椎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C4—7节段及肩背部软组织针刀闭合术对比单纯神经阻滞缓解肩臂痛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5颈椎神经阻滞及颈肩部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引发的颈肩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80例颈椎病及肩周炎(颈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颈神经根阻滞联合颈肩针刀松解术,对照组40例采用颈肩针刀松解术,术后1周、3个月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 murley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最终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完成随访。2组治疗后1周、3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后1周VAS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VAS值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神经阻滞联合肩背部注射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学辉 《四川中医》2011,(1):122-123
观察颈椎间孔扩展手法[1]加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颈椎间孔扩展手法,治疗组除采用颈椎间孔扩展手法治疗外加用腕踝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5%,优于对照组75%。结论:颈椎间孔扩展手法加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单纯使用颈椎间孔扩展手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仰卧位三步整颈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仰卧位三步整颈手法治疗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x2=5.9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仰卧位三步整颈手法配合颈椎牵引疗效确切,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的改变,评价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将224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的患者,采用随机入组分配至针刀松解治疗组116例,电针治疗对照组108例。采用积分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单项积分均有显著疗效(P<0.05),且针刀组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腋神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肩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腋神经分布针刺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变化,治疗前、治疗后1、4周及治疗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统计临床疗效。结果:颈椎曲度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神经走行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肩臂痛,能显著改善患者颈椎曲度,缓解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配合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2019年12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收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健康宣教及颈部功能锻炼指导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和疗程结束后3个月4个时点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VAS评分、NDI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3个月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配合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显著,可安全且持久地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患者得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李氏颈椎扳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李氏颈椎扳法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VAS评分、田中靖久评分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田中靖久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运用李氏颈椎扳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疗效比传统推拿配合牵引治疗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内服葛芪归芍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4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治疗组采用手法结合内服葛芪归芍汤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颈椎牵引和普通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6%,对照组总有效率72.60%。结论:手法结合内服葛芪归芍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5,(8):1059-106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5.3%、97.4%,对照组分别为34.2%、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椎间孔挤压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椎间孔挤压评分较治疗前亦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椎间孔挤压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作用相近。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配合毫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颈椎牵引配合毫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配合镇痛灸外敷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动作电位峰值、腋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动作电位峰值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腋神经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牵引配合毫火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改善患者肌电图动作电位峰值、腋神经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