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1])。可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辅助治疗,它能提高ARDS患者的氧分压(PaO_2),改善氧合状况,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治疗有效率达64%~78%~([2])。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ARDS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3])。俯卧位改善氧合的可能机制:(1)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值,让通气血流匹配;(2)通过俯卧位促进背侧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高海拔地区肺复张术(RM)治疗无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海拔2260m的地区医院筛选RM治疗无效的41例ARDS患者[平均氧合指数( PaO2/FiO2)较RM前升高<20%视为RM无效],依不同病因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组)和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组),每组再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俯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即ARDSp俯卧位组(11例)、ARDSp仰卧位组(9例)、ARDSexp俯卧位组(10例)、ARDSexp仰卧位组(11例).在通气前及通气1、2、3、4h监测动脉血氧分压( PaO2)、PaO2/FiO2、静态顺应性(Cst)、气道阻力(Raw)的变化.结果 通气lh时,ARDSexp俯卧位组PaO2/FiO2( mm Hg,l mm Hg=0.133 kPa)即较通气前显著升高(157.4±40.6比129.3±48.7,P<0.05),并随通气时间延长呈持续增高趋势,4h达峰值(219.1 ±41.1);且ARDSexp俯卧位组通气3h内PaO2/FiO2较其他3组显著增高,另3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俯卧位组、ARDSexp俯卧位组通气4h时PaO2/FiO2均较相应仰卧位组显著增高(208.8±39.7比127.4±47.1,219.1±41.1比124.9±50.8,均P<0.05).4组通气前后Cst无显著改变,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ARDSp俯卧位组通气4h时Raw(cmH2O·L-1·s-1)较通气前显著降低(6.8±1.7比10.7±1.8,P<0.05),且明显低于其他3组;其他3组各时间点Raw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通气作为ARDS机械通气重要策略之一,可以改善RM无效高原ARDS患者的氧合,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病人,应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的疗效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将58例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采取合适体位,应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比较振动排痰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舍指数;以及呼吸、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振动排痰后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优于振动排痰前(P<0.05).[结论]振动排痰治疗应结合病人体位,有利于危重病人痰液的引流,更好地改善肺部感染病人的肺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中的护理体会。[方法]2014年11月—2017年5月对7例ARDS导致的呼吸衰竭病人采取俯卧位通气前的准备、实施过程中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对ARDS病人实施俯卧位通气时应安全有效地翻转病人体位,严密监护以及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氧合及通气,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ARDS呼吸衰竭病人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后病人氧合状况明显改善。[结论]ARDS病人采用俯卧位通气及精心护理可改善病人氧合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在急性呼吸窘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仰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观察组采用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体位改变60 min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对照组下降,其氧合状态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机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护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在不影响呼吸机参数的同时能改善患儿氧合能力,且能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子秀  王宁 《护理研究》2006,20(6):562-563
俯卧式通气(prone ventilation)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把病人置于俯卧式体位[1],可使下垂不张区域肺扩张,改善通气/灌注比例。自1977年,Douglas等[2]首次报道俯卧位通气可以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氧合之后,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ARDS病人的治疗,并且成为护理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12头家猪静脉注射油酸建立ARDS模型,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均给予0(ZEEP)、10(PEEP10)、20 cm H2O(PEEP20,1 cm H2O=0.098 kPa)PEEP的机械通气15 min,监测家猪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指标;处死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俯卧位组ZEEP、PEEP10时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优于仰卧位组[ZEEP:(234.00±72.55)mm Hg比(106.58±34.93)mm Hg,PEEP10:(342.97±60.15) mm Hg比(246.80±83.69)mm Hg,1 mm Hg=0.133 kPa,P均<0.05];PEEP20时两组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P10时两组肺复张容积(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EEP20时俯卧位组RV显著高于仰卧位组[(378.55±101.80)ml比(302.95±34.31)ml,P<0.05].两组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呼吸系统顺应性(Cst)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仰卧位组背侧肺组织的肺损伤总评分明显高于俯卧位组[(12.00±1.69)分比(6.03±1.56)分,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联合合适的PEEP可改善ARDS家猪氧合,并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肺组织损伤的重新分布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比较仰卧位与俯卧位氧气吸入治疗对新生儿肺炎患儿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仰卧位组(n=36例)采用仰卧位氧气吸入治疗,俯卧位组(n=36例)采用俯卧位氧气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PaO_2、PaO_2/FiO_2、PaO_2/PAO_2、A-aDO_2、PaCO_2、RR等氧合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PaO_2、PaO_2/FiO_2、PaO_2/PAO_2、AaDO_2等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且俯卧位组患儿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而PaCO_2、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进行氧气吸入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俯卧位氧气吸入治疗可明显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氧合指数,是改善氧合功能的适宜体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14-4516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14例中重度ARDS患者实施了俯卧位通气。俯卧位前后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14例ARDS患者PaO_2、PaO_2/FiO_2在实施俯卧位后有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CO_2、MAP、HR、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明显变化(P0.05)。发生腹部切口裂开、感染1例,轻度压疮3例,ICU留治时间12.4±9.6d,死亡5例,总病死率35.7%。无管道或引流管等脱出病例。结论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张艳 《全科护理》2021,19(20):2878-2880
目的:介绍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反复气胸病人的护理方法及经验.为病人运用个体化机械通气模式,联合俯卧位通气及多频振动排痰治疗的同时做好营养支持及开展早期活动.结果:顺利完成该例重度ARDS合并反复气胸病人的救治工作.结论:做好机械通气监护、俯卧位通气及振动排痰肺部护理、肠内营养护理及协助病人开展早期活动等对重度ARDS合并反复气胸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俯卧位通气(PPV)联合NO吸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应用最佳PEEP后仍需较高的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60%)的21例ARDS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进行对照研究.A组采取单纯NO吸入4h;B组采取俯卧位通气2h,2h后恢复仰卧位通气;C组采取俯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2h,2h后恢复仰卧位通气并继续吸入NO.分别测三组患者治疗干预前、2h及4h氧合指数.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治疗干预前比较,三组患者2h后氧合指数均较前改善,但A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h后A组和B组氧合指数跟治疗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氧合指数仍保持改善(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地改善严重ARDS患者氧合,俯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不但可以改善氧合,而且恢复仰卧位后能有效的维持氧合,因此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的方法在改善氧合的同时能减少俯卧位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28例,采取侧卧位1h、半卧位1h、侧俯卧位1h,观察3个不同时段患者HR、MAP、PaO_2的变化。结果不同卧位机械通气对患者HR影响不大(P>0.05),MAP改变无显著性意义(P>0.05),PaO_2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侧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从而降低FiO_2和PEEP水平,且实施比较方便,加强护理和观察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俯卧位对张力性肺水肿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俯卧位对机械通气病人的病理生理性效应 ,作者就俯卧位对 3种严重影响氧合的肺疾病的影响进行检验。方法  1组为 8例俯卧位下机械通气的急性张力性肺水肿 (HPE)病人 ;2组为 6例仰卧位下插管及机械通气的 HPE病人 ;3组为 2 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病人 ;4组为 5例肺纤维化 (PF)及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病人 (作为对照病人 )。3、4组分别在仰、俯卧位下进行通气。根据对俯卧位的治疗反应 ,将病人分为有反应、无反应、迟发性反应。俯卧位分两步 :先侧卧后俯卧。整个过程由 4名护士和 1名医生协助完成。每位病人均记录下列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脱机困难患者中应用对氧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科室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通气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仰卧位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PaCO_2及PaO_2/Fio_2水平均高于入组时,且观察组患者PaCO_2及PaO_2/Fi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pO_2及痰液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入组时,且观察组患者SpO_2及痰液引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在COPD脱机困难患者中的效果优于仰卧位,更利于改善患者氧合状态,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俯卧位机械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是指在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协助患者采取俯卧式体位~[1],该体位可以使腹腔内压下降,膈肌向胸腔的移位减少增加功能残气量,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肺依赖区的通气/血流比,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改善氧合状态~[2]。近年来发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是  相似文献   

16.
吴丽琼  梁巧玲  邱霞  宋玉书  刘苑玲 《全科护理》2020,18(21):2677-2681
[目的]观察不同吸入氧浓度(FiO_2)对接受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肺复张血气指标的影响,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医院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25例。肺复张(RM)时,A组设置吸入氧浓度(FiO_2)为60%,B组为50%,C组为40%,D组为30%。比较RM前、RM后5 min、RM后30 min和RM后1 h4组病人血气指标中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力学指标中的肺静态顺应性(Cst)及平台压(Pplat),血流动力学指标中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结果]RM后5 min、RM后30 min、RM后1 h B组、C组病人血气指标PaO_2、PaCO_2、PaO_2/FiO_2均优于A组、D组(P均0.05);RM后5 min、RM后30 min、RM后1 h B组、C组病人呼吸力学指标Cst、Pplat均优于A组、D组(P均0.05);RM后5 min、RM后30 min、RM后1 h B组、C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VP、HR均优于A组、D组(P均0.05)。[结论]肺复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机械通气ARDS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血气指标及肺顺应性,肺复张吸入氧浓度设置为40%或50%对ARDS病人心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ARDS患者分为2组,其中一组采用仰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另一组采用俯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2组患者PaCO2、PaO2/FiO2及pH值的改善情况。结果:俯卧位组与仰卧位组比较氧合指数、动脉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结论:俯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ARDS具有良好的肺保护效果和疗效,在抢救ARDS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PaO_2/FiO_2≤100 mmHg)机械通气时实施俯卧位通气,可以通过体位改变增加肺组织背侧的通气,增加肺泡通气功能,改善肺组织V/Q,提高氧合~([1]),并且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损伤的发生~([2])。俯卧位通气的禁忌证主要包括:面部或骨盆骨折,脊柱损伤稳定性差,颅内压增高,怀孕等~([3])。对于颈椎爆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通气对急性肺损伤(ALI)犬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28只,充分麻醉后肌松、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内注入盐酸建立ALI模型.随机分为常规仰卧位通气组(A组)14只,与俯卧位通气组(B组)14只,相同通气条件下分别采取不同体位通气240 min.测定比较两组心率、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体循环平均压(ABPM)、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PAPM)、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输出量(CO).取外周动脉和肺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通过动脉氧分压(Pa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计算得出肺血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pH、PaO2/吸氧浓度(FiO2)比值和SvO2较健康状态均显著下降,Qs/Qt显著升高(P<0.01);HR、ABPM和CO明显下降,PAPM、CVP和PAWP显著升高(P<0.01);PIP、Pplat和Cst显著降低(P<0.01).组间各项指标对比,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在氧合功能改善、呼吸力学参数改善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均更为明显,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对于犬氧合功能改善非常明显,能够明显升高氧合指数、降低肺内分流.俯卧位通气能够明显改善ALI动物的氧合状况,对呼吸力学参数以及血流动力学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时间对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为指导临床老年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的最佳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48例肺内源性老年ARDS患者和40例肺外源性老年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4 h,观察通气前、通气后0.5 h、2 h、4 h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气、肺力学、血流动力学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与俯卧位通气治疗前相比较,肺内源性组患者通气后2 h时的氧合指数(Pa O2/Fi O2)值显著升高(P0.05),4 h时进一步明显升高(P0.05);肺外源性组患者的Pa O2/Fi O2值则在0.5 h时明显升高(P0.05),4 h时虽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但较之2 h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老年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Cst)值等肺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源性组患者的Raw值在通气2 h、4 h时较俯卧位通气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ARDS患者的氧合,同时4h甚至更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对肺内源性老年ARDS患者最为有效,2 h或更短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对肺外源性老年ARDS患者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