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阻滞联合针刺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初产妇共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阻滞,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分娩镇痛,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分娩镇痛效果,并比较两组产妇各个产程的时间及剖宫产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段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个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针刺分娩镇痛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初产妇的主要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无痛分娩200例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果镇痛有效率100%,满意度99%,产妇产后恢复好,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镇痛为安全有效的一种分娩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产科质量和母婴的影响。方法:将60例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进行CSEA镇痛分娩,对照组则不给予任何镇痛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产程、分娩方式、运动阻滞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无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同时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潜伏期电针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疗效、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参考。方法: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37例、假电针组36例、硬膜外阻滞组31例。电针组于宫口开至1 cm时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刺激双侧合谷、三阴交穴行电针镇痛直至活跃期开始(宫口3 cm);假电针组同电针组,但为假针刺激;硬膜外阻滞组无电针干预。各组均于宫口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及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相疼痛情况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及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用量;于电针刺激1 h(T1)、电针刺激2 h(T2)、硬膜外阻滞即刻(T3)、宫口开全时(T6)抽取产妇静脉血检测β-内啡肽(β-EP)含量,记录缩宫素使用时间、出血量、新生儿状态等。结果:各组产妇电针刺激即刻(T0)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组T1—T6各时间点与假电针组、硬膜外阻滞组相比VAS明显降低(P<0.05)。各组产妇缩宫素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电针组和硬膜外阻滞组产时及产后24 h出血量多于电针组(P<0.05)。各组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6例初产妇病历资料,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的产妇205例作为研究组,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的261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产程经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副作用少,产程明显缩短(P<0.05),缩宫素使用增加(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良好 ,国外和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和护理。现对我院开展的 30例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在我院分娩的自愿接受无痛分娩术的足月、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350例经阴道分娩进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将上述研究对象分组,进行研究,依据其是否进行为依据分组,DPE组有300例患者,EP组有50例患者,DPE组300例孕妇二次分组:A组150例(针对给药浓度)、B组150例(针对硬膜外导管留置长度)。依据产妇分娩结局选出最优浓度罗哌卡因(0.08%)和硬膜外导管留置长度(4cm),并将其与EP组比较,记录分析两组孕妇分娩镇痛并发症、产后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娩方式,VAS视觉模拟评分,PCA次数、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选取DPE组中最优条件下的A2组(0.08%,4cm)与EP组比较,结果显示:呼吸抑制、A2组胎心异常、产前发热、排尿困难、产皮肤瘙痒、后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A2组分娩结局优于EP组(P <0.05);A2组不同阶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同时A2组48 h内PCA按压次数、Bromage评分、Apgar评分均优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足月自然分娩过程中,针刺穴位与硬膜外麻醉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符合自然分娩的研究对象199例,随机分为4组。针刺组采用针刺穴位方法;硬膜外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镇痛组采用针刺穴位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干预。主要观察指标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比较干预全程(宫口3 cm即0 min、30 min、60 min和宫口全开时)产妇分娩疼痛,同时记录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宫口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2 h)。全程监测第一产程中血?-内啡肽和5-HT水平变化。结果 VAS评分显示,较之对照组,其他三组皆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硬膜外组和复合镇痛组下降程度相似,而针刺组下降幅度稍逊色;比较产程相关指标,针刺组产妇宫口扩张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针刺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综合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针刺组跟硬膜外组比较,未有使用助产催产;第一产程中产妇血?-内啡肽,针刺组和复合镇痛组观察到不同程度上升(P0.05),而硬膜外组与对照组则没有观察到显著变化(P0.05)。结论 针刺镇痛可减轻分娩痛,缩短产程,同时不影响第二产程及各项产妇胎儿安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的阵痛效果、产程进展及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随即选择150例有分娩镇痛要求。无产科并发症及麻醉禁忌症的单胎初产妇为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并随即选择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15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痛、产程进展、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第一产程时间及分难免方式有显著性提高(P〈0.05),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可到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三阴交、合谷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足月分娩孕妇的镇痛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4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联合组给予针刺三阴交、合谷配合硬模外阻滞镇痛,对照组仅给予硬膜外阻滞镇痛.在镇痛前(T1)、硬膜外阻滞镇痛后30 min(T2)、硬膜外阻滞镇痛后1h(T3)和宫口全开(T4)4个时间点分别观察孕妇宫腔压力、宫缩间歇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及VAS评分等4项指标,并详细记录孕妇分娩过程中硬膜外镇痛用药量、催产素用量、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气.结果:两组VAS评分、子宫收缩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5 min)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情况均良好,无不良反应出现;联合组硬膜外用药量、催产素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脐静脉血气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三阴交、合谷联合硬膜外阻滞镇痛在孕妇分娩中可有效减少镇静镇痛药物及催产素的使用量,明显改善新生儿一般情况,安全性较佳.  相似文献   

11.
分娩疼痛会导致孕妇交感神经兴奋,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等物质的释放增加,导致产程延长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等不良后果.患者自控硬膜外麻醉(PCEA)是一种较为有效而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法[1],但在分娩镇痛实施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2.
分娩疼痛是产科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围生医学的不断发展,减轻或解除疼痛已成为国内外产科工作者热切关注的问题。我院近年来采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产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分娩疼痛会导致孕妇交感神经兴奋,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等物质的释放增加,导致产程延长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等不良后果。患者自控硬膜外麻醉(PCEA)是一种较为有效而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法,但在分娩镇痛实施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与护理。现将我院2005年3月-2006年9月采用PCEA分娩镇痛的86例患者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膜外和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在分娩中的效果。方法:84例顺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第1产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产妇均顺利分娩和出院。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第1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控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对于降低分娩时间,提高产妇舒适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5.
王慧 《亚太传统医药》2011,7(9):102-103
目的:观察自控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法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单胎足月临产初产妇随机分两组,Ⅰ组为镇痛组:110例自愿实施PCEA;Ⅱ组为对照组:同期110例未实施PCEA。观察两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催产素使用率及新生儿评分等。结果:镇痛组的镇痛效果佳,剖宫产率下降,第一产程明显缩短(P<0.05),第二、三产程、器械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出血量无差异,但镇痛组的催产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E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分娩痛是大部分妇女一生中所遇到最剧烈的疼痛。有资料统计表明约80%的初产妇认为分娩宫缩疼痛难以忍受。许多产妇因惧怕分娩时疼痛拒绝阴道分娩而强烈要求剖宫产,如何缓解分娩时疼痛备受产妇、产科工作者及麻醉师的关注。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对疼痛研究的深入以及新的局麻药的应用,缓解分娩时“产痛”成为现实。我院自2001年1月开展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护理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性回顾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90例,应用分娩镇痛仪解决围产期疼痛;观察组患者90例,应用中医针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83.3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分娩时间(6.8±1.65)h;分娩平均出血量(131.9±29.9)ml;患者产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感染。对照组患者平均分娩时间(12.5±1.25)d;分娩平均出血量(150.2±29.8)ml,其中产后大出血患者3例,产褥期感染患者3例。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护理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且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分娩出血量,分娩前后未出现感染和其他并发现象,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无产科、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为观察组,宫口开大3 cm后进针行硬膜外穿刺,于蛛网膜下腔注入罗哌卡因3 mg。待腰麻镇痛减弱后,于硬膜外导管接微量泵以6 mL/h的速度注入0.1%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 mg/L混合液,另选同期条件相似,未予任何镇痛方法的6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及剖宫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以下简称分娩镇痛)对子宫收缩(以下简称宫缩)的影响,有助于更好指导镇痛分娩处理。方法对310例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2组孕妇宫缩的情况,分娩结局及母婴情况。结果??310例分娩镇痛发生宫缩乏力242例,发生率78.06%,使用缩宫素242例,宫缩素使用率78.06%,对照组发生宫缩乏力34例,发生率17.7%,使用缩宫素34例,宫缩素使用率17.7%,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宫缩乏力发生率高,镇痛分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宫缩情况,发现宫缩乏力时尽早应用缩宫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120例足月妊娠正常健康的产妇镇痛分娩效果。方法:采用了区域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从而达到镇痛分娩。结果:120例产妇显效10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可达100%。结论:疗效较为满意。镇痛分娩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