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柴芩舒胆汤对慢性胆囊炎患者炎性因子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9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柴芩舒胆汤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及胆囊收缩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IL-2水平更高,IL-6及TNF-α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低,胆囊壁厚度、胆囊容积较小,胆囊收缩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舒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调节炎性因子,改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讨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优于常规西药,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同单  赵文  郭师 《新中医》2021,53(16):28-3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反酸、反食、烧心、胸闷不适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低(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佳,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蛋白酶水平,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蛋白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可显著改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总有效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NAS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超评分、肝功能、血脂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B超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B超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ALT、AST、γ-GT、TG、TC、TNF-α、IL-1、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NASH,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对急性胆囊炎(肝郁气滞证)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疏肝利胆汤,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腹痛、黄疸、嗳气、口干、食欲不振中医证候积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腹痛、黄疸、嗳气、口干、食欲不振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 A、Ig G、Ig 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利胆汤治疗急性胆囊炎(肝郁气滞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免疫球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女性绝经后冠心病(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等。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及心电图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及TG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清热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肝利胆清热中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Mc Gill量表评分、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TNF-α及LE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右胁胀痛或隐痛、厌油腻、恶心呕吐、脘腹满闷、嗳气频作、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腻及脉弦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胆囊收缩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胆囊壁厚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NF-α和LE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疏肝利胆清热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胆囊功能恢复,并有助于下调TNF-α和LE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茴三硫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茴三硫胶囊治疗,每次25mg,每日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随症加减,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观察胸胁胀痛、心下痞满、纳差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彩超检测胆囊壁的厚度、毛燥及胆汁透声变化,判定影像学及综合疗效。结果试验组影像学、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3.33%,对照组分别为76.67%、73.33%,试验组影像学、综合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茴三硫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客观评价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口服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同时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对照组(44例)仅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胃镜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治疗组(P 0.05),且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胃镜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联合西药使用可显著改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促进黏膜愈合,比单纯使用西药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五音疗法对气滞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柴胡疏肝散内服及五音疗法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钠尿肽(BNP)含量测定,中医证候积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LVEF显著提高,HAMD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浆BNP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明显升高;HAMD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浆BNP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五音疗法能明显改善心衰伴抑郁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黛力新加多潘立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HAMD、HAM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对照组为6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D及HAM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将9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与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侯积分变化、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侯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量表(FD-QOL)评分相对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有利于减少中医证侯积分,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给予柴胡疏肝散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治疗8周以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中医征候量表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帕金森伴抑郁状态疗效更优于舍曲林组。  相似文献   

16.
秦歌 《新中医》2023,55(5):72-75
目的:观察温胆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围绝经期失眠(MI) 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 字表法将80 例MI 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用温胆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 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并评估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PSQI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 FSH、LH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E2 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SQI 评分、中医证候 积分及血清FSH、LH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2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MI 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 量,调节性激素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热脾寒证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炎症因子、胆囊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收治的129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4例),剔除遗失与脱落病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实际完成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内服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水平、胆囊功能及胃肠功能指标[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变化,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期间遗失与脱落7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8%(58/61),与对照组的80.33%(49/61)相比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右上腹胀痛不适、纳呆嗳气、大便溏泄等)积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胆囊壁厚度和血清VI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胆囊收缩功能和血清MTL含量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胆热脾寒型慢性胆囊炎能有效促进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缓解,加速胃肠功能及胆囊收缩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功能性腹痛综合征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柴胡疏肝散煎剂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后及停药1月后随访统计其腹痛、抑郁、焦虑、中医证候积分并加以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的腹痛、抑郁、焦虑、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腹痛、抑郁、焦虑、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且治疗1月后随访,各评分升高不明显(P0.05);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疗效更显著,且病情稳定,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20.
张娟  饶娟  张丽霞 《光明中医》2024,(4):699-701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合针刺治疗脾虚肝郁气滞型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7月—2023年1月于新余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LPR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10 d。对比2组临床疗效、咽喉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评分、咽喉反流体征量表(RFS)、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RSI、RF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脾虚肝郁气滞型LPRD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合针刺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