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象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滴度、补体C3、补体C4、尿蛋白定量、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的相关性.结果 (1)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36.8(23.4,53.2)nmol/L]较健康志愿者[58.8(51.1,65.3) nmol/L]明显降低(P<0.01);(2)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5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15.0%,健康志愿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2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SLEDAI(r=-0.35,P<0.05)及抗ds-DNA抗体滴度(r=-0.42,P<0.05)呈负相关,与补体C3(r=0.25,P<0.05)、补体C4(r=0.28,P<0.05)呈正相关,与尿蛋白定量、血清Ig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现象普遍存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ds-DNA抗体与全血细胞计数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SLE患者6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ds-DNA抗体,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全血细胞计数,分析抗ds-DNA抗体与全血细胞计数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抗ds-DNA抗体阳性低滴度组和阴性组比较,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降低;抗ds-DNA抗体阳性高滴度组比低滴度组大血小板比率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明显增加;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在抗ds-DNA抗体阴性组和阳性低滴度组之间,阳性低滴度组和高滴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全血细胞分析是监测SLE患者病情发展的简单实用检查,尤其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能全程反映SLE患者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失衡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一医院血吸虫病科的12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IgG抗体、IgA抗体、C3补体、C4补体、CD4+细胞比例、CD8~+细胞比例、25羟维生素D [25(OH)D]等指标水平。根据超声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肝纤维化Ⅰ、Ⅱ、Ⅲ级,比较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根据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将患者分为25(OH)D水平充足组、不足组和缺乏组,比较各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并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72.00±3.00)岁;肝纤维化I级32例、Ⅱ级46例、Ⅲ级4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D-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3补体、C4补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467、0.322、0.790、-2.432、-2.630,P均 0.05),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血钙、血磷、IgG抗体、IgA抗体、CD4~+细胞比例、CD8~+细胞比例、25(OH)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0、6.382、-1.341、2.361、8.708、11.783、-2.995、-6.543、-3.022,P均0.05)。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AST、ALT、血磷、IgA抗体、C3补体、CD8+细胞比例、25(OH)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704、16.254、62.669、49.347、5.430、5.434、5.783,P均0.05);肝纤维化Ⅰ级与Ⅲ级患者ALT、血磷、IgA抗体、CD8+细胞比例、25(OH)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纤维化Ⅱ级与Ⅲ级患者血磷、IgA抗体、CD8+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纤维化Ⅰ级与Ⅱ级患者CD8+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5(OH)D水平充足组、不足组与缺乏组患者血清IgG抗体、IgA抗体、C3补体、CD4~+细胞比例、CD8~+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303、59.623、8.698、9.969、12.805,P均0.05),不足组与缺乏组患者血清CD8~+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IgG抗体、IgA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754、-0.773,P均0.05),与C3补体、CD4+细胞比例、CD8~+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27、0.850、0.830,P均0.05)。结论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存在免疫失衡,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重组B细胞刺激因子(rhBly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离22例SLE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细胞,分为3组:rhBlys 加抗IgM抗体组、抗IgM抗体组和培养基组.培养72 h收集B细胞及培养上清.MTT法检测B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浓度. 结果 ①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在rhBlys与抗IgM抗体的协同作用下,增殖显著增强(0.36±0.15对比0.21±0.05,P<0.01),强于单用抗IgM抗体组(0.36±0.15对比0.24±0.08,P<0.05);②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在rhBlys与抗IgM抗体的协同作用下,IgG、IgM和抗ds-DNA抗体分泌显著增强,强于培养基组(1 207.04±200.84对比801.16±116.22,P<0.01;375.11±78.20对比208.15±47.96,P<0.01;159.27±42.65对比102.21±32.54,P<0.01);也强于单用抗IgM抗体组(1 207.04±200.84对比926.54±134.64,P<0.05;375.11±78.20对比236.50±53.72,P<0.05;159.27±42.65对比114.16±33.25,P<0.05);③SLE患者B细胞的增殖和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的分泌均高于健康对照者. 结论 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Blys是B细胞强共刺激剂,Blys与抗IgM抗体对B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功能有协同增强的作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可能存在B细胞数量上的异常或本身免疫耐受的缺陷.这为干预Blys在SLE患者B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中的作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相关资料相关性。方法比较SLE组82例与正常组68例、活动性指数(SLEDAI)≥6与SLEDAI<6组、狼疮性肾炎(LN)组与非LN组间的IRF4水平差异,分析IRF4水平与SLE患者的炎性相关指标,包括SLEDAI、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实验室指标包括ANA滴度、抗ds-DNA、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SLEDAI≥6的SLE患者的IRF4水平显著低于SLEDAI<6的患者(t=2.793,P<0.01);IRF4水平与SLEDAI、CRP、ESR、WBC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抗ds-DNA增加的SLE患者IRF4水平显著低于抗ds-DNA未增加患者(t=3.443,P<0.01);抗SSA抗体阳性患者的IRF4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t=2.012,P=0.039)。结论 IRF4与老年患者SLE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其水平与SLEDAI、抗ds-DNA增加与否、抗SSA抗体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3、C4、IgG、IgA、IgM、抗核抗体(ANAS)、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s-DNA)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方法选取非活性期SLE 26例作为SLE非活动组、活性期SLE 24例作为SLE活动组、体检健康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进行免疫学检验,然后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SLE活动组的IgM、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非活动组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3、C4和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一的免疫学检测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诊断SLE,采用多种血清学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才可以准确地对SLE的病情发展、活动性、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进行诊断,尽可能减少假阴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磷脂酶C-γ1、磷脂酶C -γ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SLE患者与25名健康对照人的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 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它们与补体C3、C4、抗双链DNA (dsDNA)抗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SLE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 mRNA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P<0.01);②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 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726,P<0.01);③SLE组磷脂酶C-γ1 mRNA表达水平与补体C3、C4、抗dsDNA抗体均无相关性,而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002,P<0.05).磷脂酶C-γ2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r=-0.914,P<0.01;r=-0.829,P<0.05),与抗dsDNA抗体正相关(r=0.171,P<0.05),与SLEDAI积分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本研究发现SLE患者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的表达水平在SLE患者中增高,磷脂酶C-γ1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磷脂酶C-γ2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与抗dsDNA抗体正相关,可能对SLE患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2月-2019年5月接收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亚组[(9.97±2.34)μg/min,A组,2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亚组[(164.32±42.59)μg/min,B组,21例]临床糖尿病肾病亚组[(297.68±80.53)μg/min,C组,25例];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22名作为参照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为(7.79±1.59)μg/min]。比较每组患者血清-25(OH)D3、肾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低于参照组(P<0.05)。糖尿病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A组、B组、C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血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低于正常人,与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可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病变防控。  相似文献   

9.
Chen WY  Li GR  Fang F  Yang X  He XS  Zhou FY  Yu XQ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8):572-575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表达及血MIF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性、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及ELISA方法分别测定34例活动期和21例静止期SLE患者的PBMC中MIF mRNA表达及血清MIF浓度,并以18例正常人作对照,观察SLE患者血MIF的改变及其与疾病活动性、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SLE患者PBMC中MIF mRNA表达及血MIF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且活动期患者增高更为明显,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P<0.01)。SLE患者血MIF水平及PBMC中MIF mRNA表达与疾病活动指数、抗ds-DNA抗体、血补体C3、C4及IgG水平明显相关,但与抗核抗体无关。结论 SLE患者血MIF mRNA表达及血MIF水平显著增高,其变化可反映SLE患者疾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0.
赵相卓  刘维  邱明才 《山东医药》2013,53(17):43-4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3]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将其分为非DN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各3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血清25-(OH)D3,以及空腹血糖(FPG)、血脂、血钙、血磷、血肌酐、CRP、补体C3及C4,并分析DN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非DN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的血清25-(OH) D3逐渐降低,FPG、补体C3、CRP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临床DN组血钙低于非DN组、早期DN组(P均<0.05).血清25-(OH)D3水平与CRP、C3、FPG及血肌酐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维生素D3缺乏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我中心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2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71)及冠心病组(n=156)。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25-羟基维生素D、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为进一步分析将冠心病组患者根据维生素D水平分为三个亚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亚组(即25-羟基维生素D≤10 ng/ml);维生素D缺乏亚组(即10 ng/ml 25-羟基维生素D≤20 ng/ml);维生素D不足亚组(即20 ng/ml 25-羟基维生素D 30ng/ml),比较各亚组维生素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227例患者25-羟基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11.61±6.16) ng/ml,显著低于正常水平;其中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25-羟基维生D水平显著降低[(10.65±4.72)ng/ml vs (13.71±8.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25-羟基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独立相关(OR=0.923,95%CI:0.874~0.975,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亚组(n=73)及严重缺乏亚组(n=7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较维生素不足亚组(n=8)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羟基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①检测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的水平,探讨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在SLE发病中的作用.②分析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和病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SLE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44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浆中25羟基维生素D3(250HD3)和1,25-二羟基D3[1,25(OH)2D3]的水平,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水平.双能X线分别检测患者腰椎(L1-4)和股骨近端2个部位的骨密度,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评估SLE病情活动程度.采用统计学单因素分析分别检验25OHD3、1,25(OH)2D3和VD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和病情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 初发SLE患者25OHD3和1,25(OH)2D3激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初发SLE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DR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2个部位的骨密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组骨量异常的发生率为35%,骨量异常与骨量健康对照组之间25OHD3、1,25(OH)2D3激素水平及VDR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0HD3、1,25(OH)2D3激素水平和VD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的情况不存在相关性(r=0.187,P0.05;r=0.172,P0.05;r=0.287,P0.05),它们与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r=0.054,P0.05;r=0.190,P0.05;r=0.046,P0.05).结论 SLE患者维生素D激素的水平及VDR基因的表达异常提示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但与SLE患者骨量异常的发生和SLE病情活动度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度与血清铁蛋白(SF)的关系。方法初次确诊为SLE的患者40例依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为稳定组与活动组。同期确诊为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38例纳入其他对照组,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SF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抗ds DNA抗体,同时回顾性收集SLE患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及尿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SLE患者SF水平高于其他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且活动组SF水平高于稳定组(P=0.044)。SLE患者SF与SLEDAI评分(r=0.48,P<0.05)、抗ds DNA(r=0.34,P<0.05)、补体C3(r=-0.367,P=0.02)、C4(r=-0.371,P=0.018)均有相关性。另发现尿蛋白阳性的SLE患者SF水平较尿蛋白阴性者高(P<0.001)。结论 SF与SLE疾病活动密切相关,与SLEDAI评分、抗ds NDA抗体滴度及补体C3、C4等指标联合检测可判断成人SLE疾病活动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