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液中红细胞相关抗体(EAIg)免疫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抗人单克隆抗体检测24例AIHA患者的EAIg,并分析其亚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24例AIHA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仅8例阳性,阴性16例,而FCM检测出其中13例EAIg阳性,类型分布以IgG+C3型多见,且贫血、溶血程度重,余依次为C3型、IgG型。结论:AIHA免疫分型可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药物诱导型溶血性贫血在临床中的发生频率。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对1 595例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对DAT阳性标本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诱导型溶血性贫血检测试剂盒(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特异性分型。结果:1 595例被检者中DAT阳性108例,阳性率为6.77%,DAT阳性类型分布为IgG型28例(25.93%),IgG+C_3型70例(64.81%),C_3型10例(9.26%)。检出自身免疫因素诱导红细胞致敏12例(11.11%),非自身免疫因素96例(88.89%),其中确定为头孢类抗生素诱导红细胞致敏3例(3.13%),非药物依赖性自身抗体8例(8.33%)。有输血史者DAT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者(P0.01)。结论:临床大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患者有可能诱导机体红细胞致敏而发生药物诱导型溶血性贫血,因此抗生素类药物致敏红细胞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体的实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MGT-AGT)替代Coombs试验检测IgG抗体的敏感性和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MGT-AGT法对不同浓度的DAT阳性标本或IgG抗D致敏红细胞及IgG游离抗D抗体进行实验比较,并用MGT-AGT法、凝聚胺试验(MPT)和Coombs试验,对81例临床患者的血液标本DAT阳性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对于DAT阳性标本或IgG抗D致敏的红细胞的检测,MGT-AGT法在1∶128稀释时可以检出,MPT法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Coombs试验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对于IgG游离抗D抗体的检测,MGT-AGT法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MPT法在1∶16稀释时可以检出,Coombs试验在1∶16稀释时可以检出.对于81例临床患者血液标本DAT阳性的检出率,MGT-AGT法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87.8%,新生儿溶血病患者68.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5.5%;MPT法分别为75.6%、54.5%和33.3%;Coombs试验分别为78.1%、54.5%和11.1%,MGT-AGT法的敏感性高于MPT法和Coombs试验(P<0.01).结论:MGT-AGT法检测DAT阳性标本、IgG抗D致敏的红细胞、IgG游离抗D抗体的敏感性和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DAT阳性的检出率均高于MPT法和传统的Coombs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鉴定分析,为其制定输血策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在河北省血液中心进行疑难交叉配血的AIHA患者2例,分别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其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抗体筛查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二硫苏糖醇(DTT)处理和未经处理的谱细胞鉴定患者血浆抗体特异性。结果:2例患者均为RhD抗原阳性,DAT及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其中1号患者血浆与DTT未处理谱细胞反应呈抗-D特异性,与DTT处理后谱细胞反应结果呈全阴性;2号标本血浆与DTT处理及未处理谱细胞反应均呈阴性。2例患者与同型RhD阴性红细胞均呈交叉配血相合状态。结论:1号患者体内的不规则抗体为抗-LW抗体,2号患者抗体为自身抗-D抗体,此类AIHA患者均可输注同型RhD阴性悬浮红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抗β2糖蛋白I抗体(β2 glycoprotein I,aβ2GPI)等多种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的阳性率,评估aβ2GPI在并发AIHA的SLE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3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门诊和病房SLE患者资料,根据有无发生AIHA分为SLE-AIHA组和SLE-non-AIHA组。选取AIHA患者为AIHA组。检测IgM和IgG类的aβ2GPI、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L),以及抗Sm抗体、核小体抗体、组蛋白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采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SLE患者104例,SLE-AIHA组22例,SLE-non-AIHA组82例;AIHA组20例。SLE-AIHA组和SLE-non-AIHA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受累器官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SLE-AIHA组的IgG类aβ2GPI阳性率达45.5%,显著高于SLE-non-AIHA组的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IgM类aβ2GPI、IgM和IgG类ACL、抗Sm抗体、核小体抗体、组蛋白抗体、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AIHA组和AIHA组患者aβ2GPI和ACL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AIHA组IgG类aβ2GPI阳性患者肾损害发生率高于该抗体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G类aβ2GPI在并发AIHA SLE患者和原发性AIHA患者中均表现较高阳性率,可能是SLE并发AIHA的重要血清学特征;同时该抗体可能是继溶血事件后加重狼疮患者肾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及血清学特点.方法 收集SLE患者222例,其中发生AIHA的患者17例,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未发生AIHA的34例SLE患者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计最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SLE合并AIHA的发生率为7.6%.AIHA组抗心磷脂抗体IgG的阳性率(71%)与对照组(15%)相比明显升高(x2=15.366,P<0.01),但2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AIHA组关节炎(12%,x2=4.554,P=0.033)、面部红斑(6%,x2=4.443,P=0.033)、白细胞减低(12%,x2=8.061,P=0.005)及淋巴细胞减低(41%,x2=5.075,P=0.024)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HA组有3例在病程中出现了肺泡出血,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肺泡出血(x2=3.586,P=0.058).结论 SLE合并AIHA患者的抗心磷脂抗体IgG阳性率高,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发生率无显著增加.SLE合并AIHA患者关节炎、面部红斑、白细胞减低及淋巴细胞减低的发生率低,但有发生肺泡出血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Evan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7月SLE合并Evan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SLE并发Evans综合征患者22例,占同期SLE住院患者3400例的0.65%。其中男3例,女19例,平均35.1岁(16~53岁)。22例患者中以血液系统受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为首发表现的11例(50%),确诊SLE后诊断Evans综合征者6例,二者同时诊断的5例。SLE并发Evans综合征时,患者往往有多系统受累,表现为肾脏受累13例(59.1%),皮肤黏膜受累、关节炎各9例(40.9%),神经系统受累4例(18.2%),胃肠道、肺部受累各2例等。Evans综合征多发生于SLE活动期,患者平均狼疮活动指数评分(11.45±7.6)分(3~30分)。伴发其他结缔组织病5例(22.7%)。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20例好转,2例无效者应用利妥昔单抗后好转。结论 SLE合并Evans综合征罕见,发生于SLE多系统受累及活动期。部分患者以ITP或AIHA为SLE首发表现,应及时筛查多种自身抗体,并定期随访密切观察,以期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8.
三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狼疮疾病活动和狼疮肾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dsDNA抗体对狼疮活动和狼疮肾炎(LN)的价值。方法 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分为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组、LN和非LN组,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C1q抗体和AnuA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比较三抗体单个和联合对疾病活动和LN的价值。结果抗C1q抗体、AnuA和抗dsDNA抗体阳性对疾病活动的敏感性分别为 71.4%、75.0%和66.1%,特异性分别为75.5%、70.6%和88.2%;抗dsDNA抗体阴性患者分别有36.7%抗 C1q抗体阳性和26.5%AnuA阳性。疾病活动组三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三抗体与 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沉(ESR)、IgG、球蛋白水平显著正相关,与C3、C4及白蛋白水平显著负相关。LN组三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LN组。结论三抗体都是狼疮疾病活动的指标,都与LN有关,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疾病活动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抗膜联蛋白A2抗体在抗磷脂综合征(A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血栓/病态妊娠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先用分子克隆方法表达纯化出重组膜联蛋白A2,然后以重组膜联蛋白A2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了,101例APS患者,41例SLE合并血栓患者,124例无血栓的SLE患者及120名健康人的血清中IgG型抗膜联蛋白A2抗体水平.结果 APS组和SLE合并血栓组的IgC型抗膜联蛋白A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8%,26.8%,均品著高于单纯SLE组(6.5%)(P值均<0.0.).IgG型抗膜联蛋白A2抗体与血栓/病态妊娠有关联(P<0.01).IgG型抗膜联蛋白A2抗体对血栓/病态妊娠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分别为0.232、0.935、0.805.结论 IgG型抗膜联蛋白A2抗体与APS和SLE患者的血栓/病态妊娠表现相关,将有助于一些潜在的APS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探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改良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对48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GM1-IgM/IgG抗体和抗GQ1b-IgM/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例类风湿关节炎(RA)、5例干燥综合征(SS)、1例混和性结缔组织病(MCTD)、1例多发性肌炎(PM)及97名健康对照(HC)的血清样品.对其中5例SLE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前后血清抗体水平.48例SLE患者包括7例神经精神性SLE(NPSLE)与41例非神经精神性SLE(non-NPSLE)患者.以健康对照组99%参考值上限作为阳性界值,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 t检验.结果 首先确立了中国人血清抗GMI-IgM/IgG抗体与抗GQ1b-IgM/IgG抗体的阳性界值,取99%参考值上限,分别为0.411、0.408、0.481和0.441.SLE患者血清抗GM1-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33±0.09与0.27±0.05,P<0.05),而血清抗GM1-IgM抗体、抗GQ1b-IgM抗体、抗GQ1b-IgG抗体水平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我们所建立的阳性界值,SLE患者血清抗GM1抗体阳性率为19%(抗GM1-IgM抗体为4%,抗GM1-IgG抗体为15%).血清抗GM1-IgM/IgG抗体、抗GQ1b-IgM/IgG抗体水平与SLE患者是否伴发神经精神性表现、抗dsDNA-IgG抗体阳性与否及治疗3个月前后SLE疾病活动指数均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循环中存在对神经节苷脂GM1的免疫应答,并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血清抗GM1抗体和抗GQ1b抗体水平和SLE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
王谦 《山东医药》2008,48(18):71-72
对236例O型血孕妇分别采用微柱凝胶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测定血清IgG抗体.微柱凝胶试验、抗球蛋白试验检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分别为66.3、34.1,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4.0%、34.3%;两种方法检出的抗体效价及阳性率相比,P均<0.01.认为在O型血孕妇产前血清IgG抗体检测中,微柱凝胶试验比抗球蛋白试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实验室特征,为辅助鉴别2类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0—2017-11收治的85例疑诊HS或AIHA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2类疾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85例患者包括:疑诊HS者57例,全部表现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阴性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EOFT)、酸化甘油溶血试验(AGLT)阳性;疑诊AIHA者28例,全部表现为DAT阳性,其中20例EOFT阳性,23例AGLT阳性。前者EOFT开始溶血浓度和完全溶血浓度高于后者(均P0.05)。疑诊HS者与疑诊AIHA者相比,呈现较低的网织红细胞比值(Re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水平和较高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P0.05)。MCHC、IBIL与EOFT开始溶血浓度呈正相关性,与AGLT呈负相关性;MCV与EOFT开始溶血浓度呈负相关性;MCV、Ret与AGLT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HS与AIHA相比,EOFT和AGLT结果异常程度不同,MCHC、MCV、IBIL、Ret水平存在差异,且2组指标间存在密切关系,对HS和AIHA的辅助鉴别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方法:用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对2013年01-12月申请输血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并统计阳性报告;对2013年09-12月IH-1000报告可疑结果进行手工卡式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结果:33 048例输血申请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246例,阳性率为0.74%;9例仪器报告"?"或"+/-",谱细胞鉴定未检出特异性不规则抗体,但其中7例手工卡式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用卡式抗人球法随机选择献血员与受血者配血相合,输注后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IH-1000全自动血型仪用于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快速,敏感度高。对于仪器复查后仍报告可疑的结果,可在排除标本质量问题后补充DAT,若DAT阳性而又无法确定原因时,建议用卡式抗人球法配血,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抗β2糖蛋白I抗体(antiβ2 glycoproteinⅠ,aβ2GPI)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2月至2013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风湿科门诊和病房诊治的AIHA患者,包括继发于SLE的AIHA患者(SLE-AIHA组)和原发性AIHA患者(原发性AIHA组)。检测所有患者Ig G类抗β2GPI。采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AIHA患者42例,SLE-AIHA组22例,原发性AIHA组20例。SLE-AIHA组Ig G类抗β2GPI阳性患者溶血达部分缓解所需时间显著长于该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7)d vs.(13±4)d,P0.05]。原发性AIHA组Ig G类抗β2GPI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溶血达部分缓解所需时间无统计学差异[(15±5)d vs.(11±3)d,P0.05]。结论 Ig G类抗β2GPI可能是影响SLE并发AIHA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准确对抗-Mur,抗-E进行抗体类型和特异性鉴定,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供血者,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Rh分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采用盐水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血清与谱细胞的反应格局来确定抗体的类型及特异性,同时进行抗体效价的测定,运用荧光PCR法对患者MNS血型系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者红细胞Rh分型为D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血清中存在(IgG+IgM)型抗-Mur和IgG型抗-E抗体,IgG型抗-Mur效价为4,IgM型抗-Mur效价为2,IgG型抗-E效价为32,MNS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结果为M(-)N(+)S(-)s(+)Mur(-)。结论:抗-E和抗-Mur均可以引起严重免疫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在不同介质中,不同实验条件下,以及正确选用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鉴定细胞,帮助我们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尤其避免低频抗体的漏检,从而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准确对抗-Mur,抗-E进行抗体类型和特异性鉴定,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供血者,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Rh分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采用盐水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血清与谱细胞的反应格局来确定抗体的类型及特异性,同时进行抗体效价的测定,运用荧光PCR法对患者MNS血型系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者红细胞Rh分型为D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血清中存在(IgG+IgM)型抗-Mur和IgG型抗-E抗体,IgG型抗-Mur效价为4,IgM型抗-Mur效价为2,IgG型抗-E效价为32,MNS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结果为M(-)N(+)S(-)s(+)Mur(-)。结论:抗-E和抗-Mur均可以引起严重免疫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在不同介质中,不同实验条件下,以及正确选用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鉴定细胞,帮助我们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尤其避免低频抗体的漏检,从而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诊断的意义,并与成人SLE进行比较。方法选取87例儿童SLE患者,30例非SLE儿童疾病对照组(包括幼年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和血管炎),122例成人SLE和55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AnuA。结果 87例儿童SLE中67例AnuA阳性,30例儿童疾病对照组中2例AnuA阳性,AnuA对儿童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01%和93.33%,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0%和58.33%。AnuA对成人SLE患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85%和90.91%。AnuA对儿童SLE诊断的敏感度高于成人SLE,对儿童SLE诊断的特异度与成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阴性的儿童SLE患者中AnuA的阳性率分别为56.52%(26/46)和76.71%(56/73)。结论 AnuA对儿童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阴性儿童SLE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2例SLE患者及3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并与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3(C3)、补体4(C4)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LE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LE组患者ANA高滴度亚组及低滴度亚组之间,抗Sm抗体阳性与阴性之间,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抗ds-DNA抗体阴性组(P0.05);SLE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IgG、SLEDA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与C3呈明显正相关,而健康对照组25羟基维生素D3与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LE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下降,与抗ds-DNA抗体和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检测25羟基维生素D3对SLE诊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需输血的艾滋病(AIDS)病人贫血与自身免疫性溶血的关系。方法对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140例贫血需输血的AIDS病人血液样本,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抗人球蛋白实验(Coomb′s Test)进行自身抗体免疫类型检测,并将病人血样置于4℃冰箱24小时后观察发生体外溶血情况,将两者结合进行分析。结果140例贫血需输血的AIDS病人中,131例(93.57%)检出自身抗体,发生体外溶血73例(52.14%)。自身抗体免疫种类为温抗体(WAs)IgG+C3d、IgG、C3d及冷抗体(CAs)IgM型。131例自身抗体以混合型抗体(DL)所占比例最大,其中(IgG+C3d、IgG、IgM)占58.78%(77/131);溶血占58.44%(45/77);(IgG+C3d、IgG)占10.69%(14/131),溶血占64.29%(9/14);(IgG、IgM)占3.82%(5/131),溶血占60.0%(3/5);(IgG+C3d、IgG、IgM、C3d)占3.05%(4/131),溶血占100.00%(4/4);单冷抗体IgM型占23.66%(31/131),溶血占38.71%(12/31)。结论贫血需输血的AIDS病人多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且与IgM型CAs相关性高。广泛性感染与Was诱导可促使CAs和抗-DL造成红细胞破坏。  相似文献   

20.
作者应用改良的固相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抗心脂抗体。43例有血小板减少史或进行此项研究时血小板是减少的,两次测定血小板数均低于100 × 10~9/L,继发性血小板减少不在此列。43例中36例 SLE,3例原发性Sj(?)gren 综合征,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其中31例(72%)IgG 抗心脂抗体水平升高,19例(44%)IgM 抗心脂抗体升高。无血小板减少的73例中28例(38%)IgG 抗心脂抗体升高。在IgG 抗心脂抗体最高的20例中16例(80%)有血小板减少史;IgM 抗心脂抗体升高的19例中11例(55%)有血小板减少;17例 IgG 和 IgM 抗心脂抗体同时升高。结果显示这类疾病患者 IgG 或 IgM 抗心脂抗体的升高与血小板减少之间有显著差异。血小板减少是 SLE 的并发症;其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