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工作量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ISS-28评分软件,选择ICU病人24h内病情最重时进行评分,并记录ICU每天护士岗位职数。[结果]每位病人每天TISS-28评分为29.11分±8.29分,ICU每天总的TISS-28评分为236.38分±73.75分,每天满足病人直接护理需要的护士岗位职数为17.87人±5.93人,而实际每天护士岗位职数为13.45人±2.70人;ICU护士每天人均TISS-28评分为52.84分±14.00分;1周中每天的总工作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中每天护士人均护理工作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SS-28可准确、简便地测量ICU护理工作量,ICU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ICU护士人力资源现状与所需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工作量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ISS-28评分软件,选择ICU病人24h内病情最重时进行评分,并记录ICU每天护士岗位职数。[结果]每位病人每天TISS-28评分为29.11分±8.29分,ICU每天总的TISS-28评分为236.38分±73.75分,每天满足病人直接护理需要的护士岗位职数为17.87人±5.93人,而实际每天护士岗位职数为13.45人±2.70人;ICU护士每天人均TISS-28评分为52.84分±14.00分;1周中每天的总工作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中每天护士人均护理工作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SS-28可准确、简便地测量ICU护理工作量,ICU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ICU护士人力资源现状与所需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的数学模型,为合理、有效地配置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ICU 5周内收治的病人共133例次进行TISS-28评分和护理工时测量,通过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及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建立TISS-28评分和直接护理工时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公式建立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TISS-28评分的数学模型。[结果]TISS-28评分越高,病人所需直接护理工时越多;直接护理工时与TISS-28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1,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建立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TISS-28的模型为:所需护士人数=1∑n[42.5×(TISS-28i)-124.3]/286.12。[结论]建立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TISS-28评分的数学模型可有效、简单、快速地预测ICU所需护理人员数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验证基于ABCD法的临床护理人力分配方法的有效性,在现有人力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和临床护士对临床护理人力分配的满意度.方法 同时应用ICU病人ABCD护理分级和治疗干预评分简化版(TISS-28)评分进行研究资料收集,根据病人ABCD护理分级进行合理的床位分配,观察ABCD分级,病人所需的护理工作量与其同时进行的TISS-28评分是否呈正相关;干预方案使用前后护士满意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ABCD法能够有效地区分病人所需的护理工作量,与其同时进行的TISS-28评分呈正相关;使用干预方案前后护士满意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应用ICU病人ABCD护理分级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分配,能均衡护士间的工作量,减少护士过重负荷的比例,提高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基于工作量分布特点改进ICU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为ICU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通过治疗干预(TISS-28)评分系统对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参照TISS-28评分系统与护理人员配制关系模型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安排护理人数。比较两组护士综合能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士规避纠纷能力、感染防护能力、应急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护理观察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及理论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人均日工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及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工作量分布特点进行ICU管理模式改进,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综合能力,缩短护士工作时间,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基于管理要素及信息分析技术的护理管理平台系统,评估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在文献回顾、科室调研的基础上融合管理要素并结合信息分析技术、PDCA循环理论初步构建护理管理模块,于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通过问卷调查、工时测定方法,对护理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运用基于管理要素及信息分析技术的护理管理系统后,病人住院体验与满意度、不良事件上报率、护士执业环境评分均提升,护理质控检查与反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使用基于管理要素及信息分析技术构建的护理管理系统可提升病人满意度和不良事件上报率,改善护士执业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ICU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应用ICNSS计算每班护理工作量,护理组长依据小组内的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床位分配方法,护理组长根据组内成员工作年限分配一定数量的床位。比较两组病人入住ICU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满意情况和病人、家属对ICU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在入住ICU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满意度和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ICNSS评估ICU护理工作量并配置护理资源,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的满意度,同时也能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黄女使 《全科护理》2011,9(19):1761-1761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0年实施细节管理后的2 310例住院患儿为观察组,以实施细节管理前我院儿科2009年的2 134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减少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Ⅳ(APACHEⅣ)对于重症监护室(ICU)护士管床分配的适用性。[方法]采用3种评分系统于2016年12月15日—2017年6月15日对贵州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ICU 180d360个班次的护理工作量进行评分,评估病人330例,收集量表14 355份,根据各量表的评估分数计算每个护士管理病人数量。[结果]3种评分系统评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改良NAS与APACHEⅣ评分呈正相关(P0.001);改良NAS在ICU护士病人管理分配方面优于TISS-28与APACHEⅣ,即改良NAS预测分数段在40.9分~52.9分可参考护患比为1∶2.5,52.9~62.4分可参考1∶2.0,62.4~68.0分可参考1∶1.5,68.0~98.4分可参考1∶1。[结论]NAS在计算护患比时更便捷,量表内容可直接反映护理工作量,改良NAS在评估ICU护士病人管理分配方面更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脑外科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入住脑外科监护室的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平均分床法来分配护理人员,观察组首先应用ICNSS量表评估护理工作量,护士长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比较两组病人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病人或家属对脑外科监护室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和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及离职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在脑外科监护室住院时间和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88.9%vs 55.6%,P0.05),两组护士的离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NSS在评估脑外科监护室护理工作量并指导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优势,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及家属和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0年实施细节管理后的2 310例住院患儿为观察组,以实施细节管理前我院儿科2009年的2 134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减少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丁冯喆 《全科护理》2016,(28):2990-2992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病人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手术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余晓 《全科护理》2021,19(6):804-807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与护理工时测量的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的构建,为科学配置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力资源夯实基础。方法:利用随机法,抽取133例本院ICU 5周内接收的病人,利用TISS-28评分与护理工时测量,利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构建TISS-28评分与直接护理工时二者的关系模型,再利用相关公式构建TISS-28评分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的数学模型。结果:TISS-28分数与病人需要的护理工时成正比,即评分越高则病人需要的护理工时越长;直接护理工时和TISS-28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2,呈线性正关联;所构建的人力资源配置数量和TISS-28模型:需要的护士人数=Σln[42.5×(TISS-28i)-124.3]/286.12。结论:构建的人力资源配置数和TISS-28评分数学模型能快捷预测出ICU需要的护理人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依据病人生命质量和医院焦虑抑郁评分等级,构建基于病人需要的层级临终关怀护理模式,以提高肿瘤晚期病人生存质量。[方法]选取住院时间大于30d的晚期肿瘤病人2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住院时对两组病例均应用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表(QOL-C30)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测定评分并分级,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按需层级护理干预,护理后复测QOL-C30和HAD评分和分级并对两组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QOL-C30评分较对照组提高,HAD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病人生理、心理需要评分实施临终关怀层级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肿瘤晚期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产科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产科层级管理中的作用,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实施APN连续排班,实行护士长一护理组长一责任护士一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负责制模式下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病人、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40%。[结论]护理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的实施能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核心作用,更加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分级监测在护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ICU对患者实行分级监测,并与护士分层管理相结合,制定ICU绩效考核及分配制度,设置分级监测实施前数据为对照组,分级监测实施后数据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对绩效分配的满意度、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分级监测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级监测实施后护士对绩效分配满意度及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分级监测,使ICU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利于制定科学的绩效分配制度,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卫红  尹月娥  朱天丽 《护理研究》2012,26(19):1800-180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产科层级管理中的作用,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实施APN连续排班,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负责制模式下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病人、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40%。[结论]护理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的实施能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核心作用,更加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策略的效果及相关实施方法。[方法]分别选取在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的对照组和试验组病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策略,比较两组病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产科特需病房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产科特需病房全体护士,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比较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前、后1年产科特需病房护理终末质量及各级护士满意度.[结果]产科特需病房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基础护理、特级和1级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及病人满意度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长中护士和高年资护士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级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增强护士职业成就感,提高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不良事件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全院共40个普通病区收住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40个病区收治的109 623例住院病人,观察组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40个病区收治的123 020例住院病人。对照组按医院质量控制要求的相关制度进行不良事件管理,主要是鼓励主动上报;观察组则是运用国家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编制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相关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不良事件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漏报率、月度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住院病人跌倒、院内压力性损伤、非计划性拔管、危重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重病人导尿管相关性感染(CAUTI)、不良事件漏报率、病人满意度和月度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于不良事件管理中,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漏报率,有利于不良事件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