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头脊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 《河南中医》1997,17(1):38-38
头脊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刘媛黄委会黄河中心医院(450003主题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针灸疗法头针疗法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又称“脑性麻痹”。系指小儿脑部在发育完成之前,在胎儿期或婴儿早期因某种原因使尚未成熟的大脑受到损伤所留下来的后遗症。也可...  相似文献   

2.
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刘振寰  张宏雁 《中国针灸》1999,19(11):651-652
以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瘫210 例,疗程3 个月。结果显效82 例,占39-1 % ;有效67 例,占31-9% ;总有效率71-0% 。1 ~3 岁脑瘫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3+ ~7 岁组( P< 0-01) ,表明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治疗后患儿甲襞微循环显著改善,表现为微血管数目增多,管袢痉挛解除,血流速度增快,红细胞聚集消失。  相似文献   

3.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骅 《上海针灸杂志》1993,12(4):150-150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后或出生过程中多种原因造成脑部病变而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多伴神经精神改变,语言、视力、听力和智力障碍,属祖国医学“五迟”“五软”“五硬”范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头皮针对小儿脑瘫确有较明显疗效。现将头皮针治疗脑瘫18例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
头穴不同留针时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对照观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袁青  王琴玉  靳瑞 《中国针灸》2006,26(3):209-211
目的:观察头穴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厦靳三针疗法,进行头针留针1小时与30分钟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经治2个月后,留针1小时组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留针30分钟组。结论:延长头针留针时间以达到足够刺激量是针刺治疗脑瘫取得较好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文献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头针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焦氏头针、汤氏头针、靳氏头针以及林氏头针等流派。本文对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整理,对各头针体系穴位构成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探讨。发现:(1)穴区分布与构成所依据的理论有中医藏象,以及现代医学脑功能定位与神经生理学理论之差异。(2)不同流派配穴理论、进针层次、行针手法、留针时间等各有特点。(3)在头针体系的选择方面,总体表现出以某一流派为主的特点,但也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组合应用的情况。为提高小儿脑性瘫痪领域头针临床水平,使其应用更趋规范,在临床研究中亟需通过严格的科研设计,对不同头针体系的组合应用模式、施术方案等进行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针益智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主要包括口服益智中药、头部重点穴区推拿、言语训练及智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头针益智康复疗法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构音障碍疗效、语言发育疗效及智商发育疗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中医症状评分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立迟、行迟、语迟、手软、足软及口软。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发育商评分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语言能力、动作能力、应人能力、应物能力等。结果:构音障碍疗效、语言发育疗效及智商发育疗效中,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立迟、行迟、语迟、手软、足软及口软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能力、动作能力、应人能力、应物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益智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确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够减轻患儿的运动障碍,纠正患儿的异常运动模式,缓解肌肉痉挛,提高患儿的智力水平,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药并用治疗脑性瘫痪21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玉芳 《针刺研究》1998,23(3):197-198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儿科以及针灸科就诊的脑性瘫痪患儿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自理能力、认知力、运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效率为4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揿针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对照A组采取揿针治疗,对照B组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联合组采用揿针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 GMFM-88)各功能区(A~E区)评分、步态各项指标(步长、步速、步宽)、平衡控制能力各项指标(躯干前后标准差、躯干左右标准差及躯干总标准差)、表面肌电信号各项指标[内收肌及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 IEMG)、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RMS)]及儿科生活质量量表(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PedsQL)各项评分(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前后GMFM-88各功能区评分、步态各项指标、平衡控制能力各项指标、表面肌电信号各项指标及Peds QL各项评分组内比较,差...  相似文献   

11.
刘建荣  孟娥  岳伟 《中国针灸》2007,27(4):267-26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手法训练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旨在提高对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手法训练、脑细胞活化剂应用综合治疗方法,与单纯手法训练、脑细胞活化剂应用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经3~4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手法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优于单纯手法训练。  相似文献   

12.
皮肤针叩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将8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采用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1次/d,5次/周,3个月后统计疗效。治疗前后对患儿肌张力进行评定,并对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以评定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经相应治疗后,2组患儿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可明显降低患儿肌张力,扩大双下肢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姚迎春  张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6):4468-4469,4472
目的探讨蜡疗对痉挛型脑瘫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将山东省交通医院院收治的4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蜡疗,每日1次。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显效率(20%)和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45%和85%)(P<0.05);经简易Fugl-Mey-er功能评定,治疗组运动功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蜡疗加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能提高治疗效果,是良好的辅助性物理治疗方法,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91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5例,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风池穴、风府穴、大椎穴和“项四花穴”,配合改良的冯氏旋转复位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和精神状态,并于治疗结束2个月后采用《神经病学》中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①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2组患者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24±6.63)cm·s-1,(40.68±7.76)cm·s-1,t=0.541,P=0.589;(17.24±4.41)cm·s-1,(16.68±4.06)cm·s-1,t=0.922,P=0.358)];治疗后2组患者左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增大(t=21.930,P=0.000;t=32.298,P=0.000;t=9.645,P=0.000;t=7.640,P=0.000);治疗后观察组左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55.72±9.29)cm·s-1,(47.67±7.22)cm·s-1,t=6.685,P=0.000;(21.92±6.43)cm·s-1,(19.61±5.58)cm·s-1,t=2.644,P=0.009]。治疗前2组患者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8±7.33)cm·s-1,(41.76±7.46)cm·s-1,t=0.753,P=0.415;(18.05±5.38)cm·s-1,(17.75±5.63)cm·s-1,t=0.487,P=0.627];治疗后2组患者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增大(t=19.457,P=0.000;t=30.621,P=0.000;t=13.271,P=0.000;t=3.357,P=0.002);治疗后观察组右侧椎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56.84±8.43) cm·s-1,(47.73±7.68)cm·s-1,t=11.254,P=0.000;(22.76±7.16)c  相似文献   

15.
穴位注射加按摩及中药治疗小儿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性瘫痪在我国的发病率,据报道为1.8~4%严重地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该病多以肢体瘫痪,伴智力低下,惊厥及语言、视力、听力障碍为主要症状,为儿科难治之病.1994年以来,我院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按摩和口服中药的方法,接受治疗21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脑瘫综合治疗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脑瘫是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报道,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8%~6.0%[2],脑瘫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按脑瘫的临床表现,类似中医五迟、五软病证,多由于禀赋不足,调护失养所致.脑瘫为儿科难治之症,病情复杂,中医治疗脑瘫的方法主要有:针灸、按摩、药物等,这些方法可联合运用,临床上还有结合两药、康复训练综合治疗的报道,取得了一定疗效,以下对这些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定量评价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61例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方法:运用运动发育推拿法进行治疗,每星期3-6次,每次20 min.采用GMFM66评估方法对患儿进行评估,其中有15例进行了基线评估,26例进行了短期随访评估.结果:患儿治疗后GMFM 66项分值上升显著(P<0.001).治疗阶段GMFM 66项每月变化值与基线阶段和随访阶段GMFM66项每月变化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显著,脑瘫儿童需要持续康复治疗才能不断提高运动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口腔游戏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流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脑瘫流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腔游戏,两组患儿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干预6个月后流涎情况,以及干预前后舌、唇、下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流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舌、唇、下颌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口腔游戏可有效改善脑瘫流涎患儿舌、唇、下颌运动功能,减少流涎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7,(10):1366-1368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儿症状或体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痉挛型小儿脑瘫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推拿配合针刺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1.29%(19/31),高于对照组41.94%(1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觉追踪、上肢关节活动能力、抓握能力、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痉挛型小儿脑瘫,应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患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患儿运动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肾通督针刺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督结合现代康复治疗,针刺主穴:1)肾俞、风府、百会;2)太溪、命门、大椎、人中。配穴:上肢取曲池、外关、合谷、中渚等;下肢取风市、伏兔、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2组主穴交替使用。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82.72±9.25),心理运动发育指数(82.93±10.35),优于对照组(78.24±8.66,77.7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6%),与对照组(84.4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原理是在于改善病灶局部的脑血流灌注,激发脑细胞的功能活动,提高脑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