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了解人群Rh E抗原分布及受血者抗-E抗体检出率,探讨临床常规检测RhE抗原的必要性。方法:①采用盐水法和凝胶卡法对某医院2015-09—2016-01献血者、2015-01—2015-12受血者进行ABO及Rh(E)血型鉴定;②采用凝胶卡法对2015-01—12受血者进行抗体筛查,并对抗-E阳性者测定抗-E效价;③查阅输血资料,统计RhE(-)受血者输注RhE(+)血的情况,并鉴定输血后的Rh(E)血型。结果:①2 591例献血者和33 826例受血者,Rh(E)阳性率分别为43.69%(1 132/2 591)和42.64%(14 424/33 826);②33 826例受血者,抗体筛查阳性264例(0.78%),其中抗-E为108例占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的40.91%;抗-E效价主要分布在4~16之间;③接受RhE(+)血的受血者中,RhE(+)468例(48.75%),RhE(-)492例(51.25%)。106例RhE(-)受血者输入RhE(+)血后,50例(47.17%)RhE血型鉴定结果变为双群。结论:为实现RhE同型输血,降低输血抗-E产生率,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精准输血水平,临床输血检验中除常规鉴定ABO血型和Rh(D)血型,常规鉴定Rh(E)亦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重要的意义,而Rh血型抗体则是引起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常见原因。临床输血工作中遇到的Rh血型抗体以抗-E居多,抗-D少见且多为IgG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RhD阴性个体在汉族人群中为数极少,RhD同型输血的施行有力的预防了抗-D抗体的产生;而RhE阴性个体在人群中为数众多,且RhE存在非同型输血的情况。笔者近来在工作中发现因输血产生IgM、IgG型抗-E患者1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Rh血型抗原鉴定,对Rh阴性患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的输血患者选择相合性输注。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检出的RhD阴性输血患者进行D抗原复检、抗体筛查,及对其他Rh血型抗原进行鉴定。结果:在79例RhD阴性的输血患者中抗体筛查阳性的共25例;抗-D抗体3例,抗-E8例,抗-c4例,抗-c、E7例,抗-C1例,抗-e3例,对存在不规则抗体的患者均选择Rh因子相合的血液输注,其中,有7例患者采用O型的ccdEE和CCdee表型红细胞输注。结论:应用抗体筛查及Rh抗原鉴定的结果,选择Rh因子相合的血液输注及对有抗c和抗e抗体的阴性患者在血源困难的情况下选择O型的ccdEE和CCdee表型红细胞输注,保证了特殊血型的用血需求,既可以避免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同时也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妇女ABO/RhD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的特征,旨在为孕产妇血型和血液输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孕检或待产的698例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均行ABO/RhD血型检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妊娠妇女ABO/Rh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特征,同时分析不规则抗体对妊娠妇女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698例妊娠妇女,ABO血型占比分别为:O型30.95%(216/698),A型29.80%(208/698),B型28.80%(201/698),AB型10.46%(73/698),RhD型阴性占比为1.00%(7/698);698例妊娠妇女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2例(1.72%),其中不规则抗体阳性分类以抗E(41.67%)、抗Ec(16.67%)较为常见,其次为抗D、抗C、抗c等。年龄35岁、有输血史的妊娠妇女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较其他年龄段的明显高(P0.01),不同孕周、不同孕次妊娠妇女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明显高于不规则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妇女ABO/RhD血型以O、A型常见,而RhD型阴性占比达1.00%,不规则抗体常见类型为IgG类,此外不规则抗体对妊娠妇女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明显,故而妊娠期或围生期积极进行妊娠妇女ABO/RhD血型的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鉴定分析,为其制定输血策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在河北省血液中心进行疑难交叉配血的AIHA患者2例,分别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其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抗体筛查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二硫苏糖醇(DTT)处理和未经处理的谱细胞鉴定患者血浆抗体特异性。结果:2例患者均为RhD抗原阳性,DAT及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其中1号患者血浆与DTT未处理谱细胞反应呈抗-D特异性,与DTT处理后谱细胞反应结果呈全阴性;2号标本血浆与DTT处理及未处理谱细胞反应均呈阴性。2例患者与同型RhD阴性红细胞均呈交叉配血相合状态。结论:1号患者体内的不规则抗体为抗-LW抗体,2号患者抗体为自身抗-D抗体,此类AIHA患者均可输注同型RhD阴性悬浮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情况以及阳性患者的输血疗效。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2015-01—2017-12拟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输血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4 706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共检出阳性83例,阳性率为0.56%,其中男9,女74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阳性率0.60%,明显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0.22%(χ~2=4.26,P0.05)。妇科与产科患者检测例数最多,检出阳性例数也最多,但阳性率以血液风湿科最高(2.19%)。1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输注了ABO同型且交叉配血试验主侧阴性的红细胞,11例有效,有效率为91.7%,2例出现迟发性溶血反应。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尤其对于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能起到预警作用,提高输血疗效、保证输血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保证患者及时得到输血治疗,在检测患者血样中ABO以外抗体后,针对性筛选相应抗原阴性血液。方法:ABO血型、Rh(D)血型及Rh表型鉴定采用试管法,抗体鉴定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试验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综合判定结果。结果:AIHA患者含有自身抗体合并有抗-Mur、抗-E抗体,输注同型血液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提升,疗效显著。结论:准确鉴定出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的自身抗体及抗-Mur、抗-E抗体,有利于缩短配血时间,筛选相应抗原阴性血液,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来徐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及分布特点,探讨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必要性,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RhD阳性献血者主要应用ABO反定型红细胞,通过盐水法检测不规则抗体,血型室进一步鉴定抗体特异性;RhD阴性献血者全部进行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RhD阳性献血者共检出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47例(0.04%),其中确认特异性抗体27例(57.4%),冷抗体(未能确定特异性)19例(40.4%);不规则抗体(未能确定特异性)1例(2.1%)。免疫球蛋白类别为IgM抗体占95.7%(45/47),IgG抗体占4.3%(2/47),其中女32例,男15例,男女检出率差异有统计意义。RhD阴性献血者血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3.0%(22/729),其中抗-D 10例(45.5%),抗-M 3例(13.6%),抗-P1 1例(4.5%),冷抗体(未能确定特异性)6例(27.3%),不规则抗体(未能确定特异性)2例(9.1%);免疫球蛋白类别为IgM抗体占45.4%(10/22),IgG抗体占54.6%(12/22),其中女19例,男3例,男女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为是否进行献血者抗体筛选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于RhD阴性献血者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hD抗原变异型同种免疫反应。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方法检测2015-07-2016-06江夏区42 940例本地居民RhD抗原;应用不同厂家RhD抗原试剂对初筛RhD阴性进行RhD阴性确认;使用PCR-SSP法对初筛RhD阴性的样本行RhD基因分型应用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初筛RhD阴性样本中的弱D;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初筛RhD阴性样本中的Del;对初筛RhD阴性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42 940例中共检出179例RhD阴性;在179例初筛RhD阴性中使用血清学方法检出弱D 2例、Del 15例,应用PCR-SSP方法检出弱D 5例、D-CE(2-9)-D融合基因型12例、Del型40例;12例RhD-CE(2-9)-D中有2例产检出抗D抗体;5例弱D未检出抗D抗体;Ddel型人群中未检出抗体。结论:不同RhD的变异型对D抗原有不同的免疫反应;建立不同的输血策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Metis2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在ABO和Rh血型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方法:运用Metis200微量板凝集法检测50 808份ABO和Rh血型,对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凝集较弱或O细胞凝集的标本,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血型和不规则抗体做进一步鉴定,对鉴定为ABO亚型和1例类孟买血型送上海血液中心做基因分型和基因测序分析,对初筛为RhD阴性的标本送本站血型研究室进行RhD阴性确认、Rh分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效价测定,同时对21 243份标本(RhD阳性21 151份、RhD阴性92份)做Rh表型分型鉴定。结果:50 808份标本检测出6例ABO亚型(0.012%),9例不规则抗体(0.018%),RhD阴性237例,血型室确认RhD阴性230例(0.452%),21 151份RhD阳性标本表型分布以CCee最常见,92份RhD阴性标本表型分布以ccee最常见,92例RhD阴性分型结果与血型研究室分型结果吻合。结论:Metis2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可以准确快速的检测ABO和Rh血型,提高ABO亚型和不规则抗体的检出能力,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hD阴性孕妇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情况,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5年江山市人民医院38例RhD阴性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产前检查的RhD阳性孕妇30例为对照组,分别作产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38例RhD阴性孕妇有9例检出有不规则抗体存在,检出率23.7%,其中有妊娠史者阳性率为50.0%(7/14),无妊娠史者阳性率为8.3%(2/24),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观察组中特异性抗体主要以IgG为主,其中抗-D抗体5例(55.6%),抗-E抗体2例(22.2%),抗-M抗体2例(22.2%);对照组检出1例有不规则抗体存在,检出率3.3%,为抗-M抗体。观察组中有4例(2例抗-D、2例抗-M)效价16;4例(2例抗-D、2例抗-E)≥16而128;1例(抗-D)≥128。对照组1例16。结论:定期监测RhD阴性孕妇的血型不规则抗体,对抗体阳性且效价较高者进行必要的产前治疗。加强对尚未生育过的Rh阴性年轻女性的血型知识宣教,是预防HDN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疆地区住院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分析,以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民族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试剂盒(固相法)对2011-01-2014-12住院患者血标本进行全自动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分析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及人群分布特征。结果:在123 153例患者样本中共检测出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96例,阳性率为0.3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0.197%(137/69 466),女性阳性率为0.482%(259/53 6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单特异性抗体包括:抗-D 75例,抗-C 36例,抗-c 17例,抗-E 123例,抗-e 12例;检出的多特异性抗体包括:抗cE 43例,抗-Ce 37例,抗-ce 21例,抗-CD 32例。不同民族检出的阳性率:汉族0.20%(94/46 963);维吾尔族0.41%(226/54 732);哈萨克族0.33%(44/13 247);回族0.37%(16/4 325);柯尔克孜族0.39%(8/2 036);蒙古族0.44%(5/1 128);塔吉克族0.42%(3/722)。有输血史/妊娠史患者阳性率为0.916%(378/41 265),显著高于无输血史/妊娠史患者阳性率0.022%(18/81 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不同民族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及特异性抗体的分布具有本民族特点,6个少数民族患者阳性率0.40%(302/76 190),明显高于汉族患者阳性率0.20%(94/46 963),7个民族均以抗-E、抗-D和抗-cE检出率较高。对以RhD阴性频率较高的新疆少数民族患者输血前进行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检测非常有必要,对保障患者输血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RhD血型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总结RhD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经验和应对策略。方法:利用医院六级电子病历和临床输血管理系统,获取2014至2021年血型为RhD阴性且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17例患者,收集其基本信息、检验结果、血液输注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例患者ABO血型A型、B型、O型、AB型占比分别为2例(11.76%)、5例(29.41%)、9例(52.94%)、1例(5.88%);输注血小板总计51个治疗量,其中2个治疗量为RhD阴性,49个治疗量为RhD阳性;输注血小板后随访时间为28~167 d;均未见输血不良反应;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阴性,未见RhD及其他同种免疫反应。结论:RhD血型不相合血小板输注可有效改善患者出血及凝血相关指标,且不会引起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免疫反应,为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患者带来益处,保障临床血小板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患有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因配型困难由临床送检血样至实验室检测。患者初筛血型为O型RhD阴性,使用3种不同的单克隆抗-D试剂,分别在盐水介质和抗人球介质对患者RhD表型进行确认。在盐水介质中,患者血样与所有IgM型抗-D不凝集,在抗人球介质中与所有IgM+IgG型抗-D试剂均凝集,为RhD变异型。使用谱细胞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鉴定,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抗-D、抗-C和抗-Jkb抗体。患者小因子表型为ccEe, Kidd系统抗原表型为Jk(a+b-)。选择与患者抗原匹配的供者红细胞4 U分2次予以输注,患者血红蛋白有效提升。Rh系统的抗原免疫原性高,Rh系统的抗体可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和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Rh系统表型和抗体的准确鉴定对于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若能提供Rh抗原匹配的供者红细胞可大大降低患者被同种免疫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技术鉴定新旧红细胞血型抗原,以便临床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进而保证临床合理配血,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2015-01—2018-12多次输血交叉配血不合及疑难血型等21例患者进行分类,运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方法,分离新旧红细胞或输注红细胞,进行红细胞ABO血型抗原鉴定,Rh系统或及其他系统血型抗原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鉴定,明确鉴定血型及相应红细胞血型抗体。结果:经毛细管超速离心后,基本明确了2例患者血型,19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特性,同时提示患者的直接抗人球试验阳性多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引起。结论:运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方法能够完善疑难血型鉴定,红细胞血型抗体的鉴定,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评估不规则抗体在不同性别、输血史/妊娠史、不同疾病的发生率。方法: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对23086例备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特定抗原分型。结果:①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14例,阳性率为0.49%。女性阳性率(0.72%,78/1 0814)高于男性阳性率(0.29%,36/1 2272)(P0.01)。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110例,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者。②自身抗体12例(10.53%),特异性抗体85例(74.56%),非特异性抗体17例(14.91%),同时存在2种不规则抗体17例(14.91%)。③特异性抗体中Rh系统有67例(58.77%);抗-E 50例(43.86%);MNS系统抗体9例(7.89%);Kidd系统5例(4.39%);Lewis系统2例(1.75%);Duffy、P和Kell系统各1例。④自身免疫病(2.27%)、肝病(1.44%)、实体瘤(0.82%)和血液病(0.78%)备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能有效地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有利于寻找到合适的血液,特别是对于自身免疫病、肝病、血液病、肿瘤等多次输血、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患者而言尤为重要。抗-E检出最多,建议将E抗原的检测纳入到输血前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和分布特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8-01—2018-07收治的21例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21例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其中男8例,女13例;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19例。检出的同种抗体中抗-DC 1例,抗-E 2例,抗-Ec 6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2例,抗-P11例,抗-Lea2例,抗-JKa1例,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有妊娠史/输血史者≥3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和输血史者。结论:对有多次妊娠史和反复输血的临床患者在输血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时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可有效避免临床患者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和分布特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8-01—2018-07收治的21例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21例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其中男8例,女13例;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19例。检出的同种抗体中抗-DC 1例,抗-E 2例,抗-Ec 6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2例,抗-P11例,抗-Lea2例,抗-JKa1例,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有妊娠史/输血史者≥3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和输血史者。结论:对有多次妊娠史和反复输血的临床患者在输血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时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可有效避免临床患者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期门诊输血的重型β地贫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阳性率及特异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在门诊长期反复输血的122例重型β地贫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结果:重型β地贫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10例(8.26%),自身抗体阳性4例(3.30%)。有7例患者检出一种不规则抗体,分别是抗-E 5例、抗-c和抗-Fyb各1例,其他3例检出混合抗体,分别是抗-E/c 2例,抗-C/e 1例。Rh血型抗体90%,其中抗-E占(77.78%)。结论:反复输血的重型β地贫患者可产生自身抗体和不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主要是Rh血型抗体,尤以抗-E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Rh阴性患者输注ABO同型Rh阳性单采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没有预防性输注Rh免疫球蛋白的情况下,给予33例Rh阴性患者输注Rh阳性血小板,检测输注前后各24h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并计算出血小板增加值,与对照组35例阳性患者输注阳性血小板的效果进行比较,来评估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并在随访中,用间接抗人球蛋白卡法检测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的抗D抗体水平。结果:Rh阴性患者输注Rh阳性血小板24h后血小板增加值为(12.45±9.96)×109/L,阳性患者输注阳性血小板24h后血小板增加值为(8.12±7.63)×109/L,3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Rh阴性患者输注Rh阳性血小板与RhD同型输注血小板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20例患者输注血小板(66.2±30.0)d后抗D抗体均为阴性。结论:Rh阴性患者输注Rh阳性单采血小板的疗效显著,RhD抗原引起同种免疫的频率极低,可以给予Rh阴性患者输注Rh阳性单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