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40株肠杆菌科细菌ESBLs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以及患者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年4月~8月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用Microscan AS-4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检测的肠杆菌科细菌中,ESBLs总阳性率为36.4%,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酶率分别为33.3%、35.0%、42.5%,产ESBLs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与不产ESBLs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免疫抑制剂、ICU患者、做过导尿插管、动过大手术、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以及β-内酰胺类抑制剂的复合物,慎用三代头孢药. 相似文献
2.
140株肠杆菌科细菌ESBLS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 ,以及患者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2 0 0 1年 4月~ 8月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用MicroscanAS 4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在检测的肠杆菌科细菌中 ,ESBLs总阳性率为 36 .4 % ,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酶率分别为 33.3%、35 .0 %、4 2 .5 % ,产ESBLs菌对 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与不产ESBLs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免疫抑制剂、ICU患者、做过导尿插管、动过大手术、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 ,应选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以及 β 内酰胺类抑制剂的复合物 ,慎用三代头孢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情况,及其与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地区12家医院2009~2010年分离自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呼吸道标本的肠杆菌科细菌1 612株,双纸片增效法检测ESBLs、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K-B纸片法检测菌株耐药性,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612株细菌中,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5.0%(726/1 612)和11.6%(187/1 612),产酶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酶株;未检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结论 分离自该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标本的产ESBLs和AmpC酶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多药耐药性,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耐药性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4.
肠杆菌科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近几年由于临床上产超广普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日渐增多,导致对头孢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因此,掌握ESBLS菌株的特点与规律,建立适合本地的检测方法,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控制ESBLS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用AP120E进行肠杆菌科的鉴定,用双纸片扩散法和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的检测,K—B法测产ESBLS菌的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在114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产ESBLS菌共230株,检出率为20.2%。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的检出率分别为19.3%、21.8%、17.1%、31.3%、16.7%。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且为多重耐药,检出产ESBLS埃希菌属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为1.0%,产ESBLS克雷伯菌的细菌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为0.0%。结论 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种类较多,主要涉及肠杆菌科的四个属,对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临床实验室要重视产ESBLS菌的检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的用药。 相似文献
5.
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彩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8):1383-1384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控制医院内感染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株大肠埃希菌,139株肺炎克雷伯菌,53株变形杆菌进行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确证试验,统计分析。结果201株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47.8%,139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为51.8%,53株变形杆菌ESBLs检出率为15.1%。ESBLs阳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结论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ESBLs的产生和播散严重,应持续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指导本地区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临床分离的853株肺炎克雷伯菌(459株)和大肠埃希菌(394株),采用梅里埃VIKET2自动鉴定仪检测确定ESBLs菌株,进行抗菌药耐药分析。结果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共360株,总阳性率为42.2%。其中大肠埃希菌242株,阳性率为61.4%;肺炎克雷伯菌118株,阳性率为25.7%。各类标本中,产 ESBLs率以尿标本分离株(58.7%)最高,其次为呼吸道标本痰和咽拭子(55.7%)和脓液(53.4%)、血液标本(38.3%);各科室中,产ESBLs率以泌尿科(72.9%)最高,重症监护室(ICU )分离株(52.2%),其次为肛肠科(50.8%)和普外科(50.1%)。除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产ESBLs菌对其他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产ESBLs菌株不仅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曲南等抗菌药广泛耐药,同时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仅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00%、1.7~11.2%、0.8~12.0%)。结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较高。治疗ESBLs菌导致的感染应选用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等药物。同时临床医生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血培养结果示肠杆菌科类细菌生长的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基线资料,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OR:0.935,95%CI:0.887~0.985)、APACHEⅡ评分(OR:1.408,95%CI:1.269~1.563)、感染大肠埃希菌(OR:4.274,95%CI:1.225~14.916)、侵袭性的医疗操作(OR:0.377,95%CI:0.150~0.947)以及三代头孢菌素的暴露(OR:0.254,95%CI:0.071~0.906)是产ESBLs肠杆菌血行感染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状态、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方案以及医疗侵袭性操作,都会使产ESBLs肠杆菌血行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有必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血流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为临床血流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289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与血流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289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中,123例为ESBLs阳性,166例为ESBLs阴性。17种危险因素中发现9种危险因素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医院血流感染具有显著关系,分别是手术、败血症征兆、安置尿路导管、安置中心静脉导管、胆道疾病、尿路感染、感染性休克、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超过3类。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为多种因素所致,主要与侵袭性操作、基础疾病和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伤口感染产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分离产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引发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从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16株,其中产ESBLs菌株49例,占分离大肠埃希菌总数的42.24%。产ESBLs菌株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伤、多次清创、混合感染、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住院时间>30 d等因素构成产ESBLs大肠埃希菌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伤口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耐药菌的流行和播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尿培养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的患者168例,其中产ESBLs菌尿路感染患者63例为观察组,非产ESBLs菌尿路感染患者10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尿路感染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菌株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产ESBLs组对头孢菌素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3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和留置尿管等是产ESBLs菌致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危险度值分别为15.121和8.847)。结论产ESBLs菌株耐药性严重,临床上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情况,为防治该菌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同时对分离出的122株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院天数、糖尿病、机械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为医院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23.21、16.12、8.16,95%Cl均大于1;耐药性分析结果: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对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结论: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预防医院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感染的发生;治疗上应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1月~10月我院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的4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9种抗菌药的耐药情况。结果:4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均在60%以上,3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存在较严重的多重耐药及交叉耐药,临床应加强监测,依据药敏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IT)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耐药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0-2011年749例UIT尿液标本中分离的705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以对喹诺酮敏感与否分为耐药株组和敏感株组,分析耐药株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705株大肠埃希菌中对喹诺酮耐药474株(67.2%)(耐药株组),敏感231株(32.8%)(敏感株组),未见碳青霉烯耐药株.耐药株组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敏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尿路引流和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喹诺酮耐药株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IT大肠埃希菌中喹诺酮耐药株的检出率高,耐药株的出现与抗生素应用及侵入性操作、细菌变异等有关,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ICU非发酵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对150例非发酵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和细菌学药敏试验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细菌培养出主要非发酵菌为铜绿假单胞菌89株,鲍曼氏不动杆菌36株,脑膜脓毒金黄杆菌57株,嗜麦芽假单胞菌31株,洋葱假单孢菌55株,产吲哚黄杆菌20株。耐药率较高。150例中60岁以上者93例(62%),全部病例均有基础疾病。84%病例为混合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机体的免疫抑制和侵袭性治疗。结论:非发酵菌致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及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者,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临床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耐药菌株与环丙沙星敏感菌株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合理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1年6月~2014年11月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出2 073株肠杆菌科细菌,分为环丙沙星耐药菌株组和环丙沙星敏感菌株组,采用VITEK-32分析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及其结果判断均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K-B法及其结果判断标准,统计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结果在2 073株肠杆菌科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耐药菌检出率达30.39%(630/2073); 分离出的630株耐环丙沙星肠杆菌科细菌对3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中有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肟、妥布霉素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等2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90.00%(567/630),83.02%(523/630),93.80%(591/630),75.87%(478/630)和87.46%(551/630); 肠杆菌科细菌耐环丙沙星菌株的耐药性较环丙沙星敏感菌株严重,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外两者耐药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 =11.95~1762.21,P<0.001~0.000)。结论 临床感染肠杆菌科细菌耐环丙沙星菌株检出率不断上升,耐药性明显高于环丙沙星敏感菌株,表现为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高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2007~2009年住院患儿送检标本中分离出SA150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运用WHONET5.3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50株SA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tive suaphylococcus aureus,MSSA)77株,占51.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3株,占48.7%。MRSA对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耐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SA。结论儿童感染的SA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但MRSA耐药较为严重,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审慎选择。 相似文献
17.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5)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404株,肺炎克雷伯菌占所有病原菌比例,2012年7.8%,2013年8.1%,2014年8.3%,呈增加趋势。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例最高达38.04%,其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97.2%、98.1%、98.9%,接近100%。结论:重症医学科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仍较重,耐药率高,耐药谱广,治疗难度大,需继续加强病区环境消毒,防治交叉感染,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细菌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病区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新生儿病区新生儿细菌感染患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01年以前新生儿细菌感染检出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随着年代推移,CNS、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呈增加趋势。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和诺氟沙星对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等耐药率相当高;大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诺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卡那霉素的敏感率较高,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钠、头孢哌酮钠等的耐药率较高;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哌拉西林钠等药物的敏感率较高;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呈现耐药。结论:CNS、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机会致病菌成为新生儿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新生儿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抗感染是有效治疗新生儿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分析细菌的耐药谱,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药敏监测资料。方法经VITEK系统鉴定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6株,进行自动化、纸片扩散K—B法药敏试验,分析其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在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标本中,以痰液为主(72.9%),其次为咽拭子和创口分泌物;该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对米诺环索、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5%、14.6%、18.8%和21.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临床治疗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临床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真菌血流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共分离264例真菌。近平滑念珠菌检出率最高(53.79%),其次是角膜假丝酵母(13.63%)和白念珠菌(7.58%)。检出念珠菌数前三位科室依次为普外科(32.58%)、心血管外科(21.59%)和胸外科(8.33%)。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白念珠菌均为100%; 近平滑念珠菌分别为100%,99.3%和100%; 角膜假丝酵母分别为94.4%,19.4%和97.2%。对于5-氟胞嘧啶,白念珠菌敏感率100%,近平滑念珠菌和角膜假丝酵母的敏感率仅为70.4%和11.1%。三者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95%。结论 近平滑念珠菌是该院临床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真菌,绝大部分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较高。要高度重视病原学监测,规范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