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对血液透析病人首选的血管通路即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行为现状、影响因素、测量工具、干预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关注,进而提高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能力,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崔金锐  鄢建军  童辉  张仲华 《全科护理》2021,19(31):4445-4449
目的:描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Charlson合并症指数、FRAIL衰弱量表及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对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162例经动静脉内瘘行规律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20.84±10.02)分,处于中上等水平.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作状态、有无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动静脉内瘘评估与监测、有无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史、衰弱状态、Charlson合并症指数、希望水平是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59.20%的变异量.结论:护理人员应识别病人的个体因素、动静脉内瘘相关因素、机体功能状态,并指导病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升希望水平,以提高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编制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以丰富临床测评工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480名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本研究量表包括2个一级条目和28个二级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6,重测信度为0.876,量表内容效度为0.951;探索性因子抽取2个共同因素,共解释了35.288%的方差,验证性因子分析χ~2检验中χ~2值为984.248,自由度349,χ~2自由度比值(NC)3.211。[结论]编制的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臧丽丽  江瑞   《护理与康复》2021,20(6):27-30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行动静脉内瘘患者118例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痿自我护理行为量表进行调查,运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自我护理行为影响因素.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量表总分为(46.29±4.31)分,其中症状体征管理(16.11±3.22)分、并发症预防管理(30.05±4.17)分.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每周透析次数及文化程度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保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室2018年9—12月使用动静脉内瘘的45例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我科室2019年1—4月使用动静脉内瘘的47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血流量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在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伙伴关系、情绪处理方面的自我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 0.05),内瘘阻塞、穿刺点红肿或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流量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能够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内瘘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优化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血液透析患者为干预组采用根因分析法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优化管理措施、设计动静脉内瘘警示环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管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根因分析法制订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并发症,提高了患者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授权管理对血液净化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的影响。方法:将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分为5个管理小组,分别为科研组、动静脉内瘘组、护理文件组、消毒隔离组、技术操作组,对其适当授权,以动静脉内瘘组为例,选择在本科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动静脉内瘘各150例,比较授权管理前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自身护理能力。结果:实行授权后HD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內瘘自我护理能力、内瘘知识知晓、治疗依从性高于授权前(P0.05)。结论:适度的授权管理能激发护理人员的潜力,提高HD患者內瘘自我护理能力,延长自体动静脉內瘘的使用寿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冯睿婧 《全科护理》2014,(14):1271-127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自护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能够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的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相关并发症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17年5月选取维持血液透析尿毒症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130例,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将病人分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6年12月,n=60)及观察组(2017年1月—2017年5月,n=70),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动静脉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病人满意率,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对两组病人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率、病人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能有效提高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痿的护理措施,包括: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药物应用,动静脉内瘘使用中的护理,患者自我护理及为每个患者建立详细的档案.认为通过规范的动静脉内瘘护理和维护,有效地减少了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发生率,并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阶段变化理论(SCT)的护理干预对首次动静脉内瘘(AVF)成形术新入血液透析(HD)患者心理状态及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行首次AVF成形术的新入血液透析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32)实施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照组(n=32)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血透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及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改变。[结果]两组的SAS、SDS评分均降低,实验组心理状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升高,实验组AVF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AVF使用的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AVF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普遍应用,它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旦闭塞对患者精神、肉体都会造成不适、痛苦和创伤。正确的日常护理是动静脉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除了穿刺时对动静脉内瘘进行保护之外还需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地进行内瘘的自我护理,使内瘘得以有效、长期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动静脉瘘维护质量情况,分析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辅助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效开辟新思路。方法:选择2019年4月1日~2020年4月30日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一般自我效能表(GSES)得分分组,自我效能低组45例(GSES评分≤21分)和自我效能高组105例(GSES评分21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维护质量情况(血流合格率、内瘘并发症、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内瘘使用时间有效率、护理缺陷事故发生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患者满意度)。结果:150例患者血流合格率94.67%,护理措施落实率89.33%、内瘘使用时间≥4年占比88.00%,均较高;与自我效能低组比较,自我效能高组血流合格率、患者对健康内容知晓率、内瘘使用时间有效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患者满意度情况均较高,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缺陷事故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低是影响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质量的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动静脉内瘘维护质量密切相关,临床可考虑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并据此来提高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维护质量,最终达到提高透析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刘星 《当代临床医刊》2021,34(2):70-70,24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栓塞预防护理干预在预防动静脉内瘘栓塞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名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S组另行动静脉内瘘栓塞预防护理,对两组动静脉内瘘栓塞率进行对比.结果 S组动静脉内瘘栓塞率低于D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预防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武玉品  付敬  侯宪华 《全科护理》2021,19(9):1231-1234
目的:分析精准化护理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9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29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瘘护理,观察组实施精准化护理,比较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包括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动脉瘤形成)发生率及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及动脉瘤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的临床实施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延长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长度,充分利用病人的血管资源,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有效的通路,同时提高了血液透析病人对内瘘使用的满意度,有利于发展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透析第1个月内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血液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血液量及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能显著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通畅,保证内瘘充足的血流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患者并发症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0例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2组患者各项护理工作评分和护理管理后内瘘闭塞、瘘管感染、皮下血肿、高血钾的发生情况及自我护理管理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护理责任心以及护理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管理后并发症(内瘘闭塞、瘘管感染、皮下血肿及高血钾)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管理后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术、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对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苏睨 《全科护理》2011,9(31):2860-2861
[目的]总结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使用动静脉内瘘早期的护理。[方法]对3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37例病人均未因自体动静脉内瘘损坏而影响治疗。[结论]加强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使用动静脉内瘘早期的护理可避免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损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的原因进行探讨,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32例血流量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指导护理、专业护理及伴随护理,以保证内瘘的通畅。结果造成动静脉内瘘血流不畅的原因有穿刺前对内瘘评估不足,穿刺技术不过硬及压迫方法不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患者自我护理意识不强等,通过积极处理可以使内瘘血流量达到透析的要求。结论通过科学护理,可以使自体动静脉内瘘延长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入的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绳梯式穿刺执行率、内瘘自我护理能力、内瘘渗血率、血管瘤发生率、穿刺部位感染率、内瘘血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绳梯式穿刺执行率9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绳梯式穿刺执行率88.53%(χ2=128.139,P<0.001),试验组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分值(131.97±5.09)显著高于对照组(111.97±6.41)的分值(χ2=13.880,P<0.001),而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试验组患者内瘘渗血(χ2=34.734,P<0.001)、血管瘤发生(χ2=27.778,P<0.001)、穿刺部位感染(χ2=5.192,P=0.023)、内瘘血栓(χ2=6.405,P=0.011)。结论使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士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执行率以及患者内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