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独试验与联合试验对初发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7年10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5例(溃疡性结肠炎组)及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血常规分析仪检测计算NLR及PLR,并比较NLR、PLR单独及联合试验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价值。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NLR、PLR[(3.13±1.92)、(160.45±76.44)]与对照组[(1.90±1.44)、(123.73±60.47)]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单独及联合检测(NLR/PLR、NLR+PLR的灵敏度分别为75.8%、71.6%、84.2%、58.9%;特异度分别为74.0%、55.0%、50.0%、81.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9%、63.1%、66.7%、70.3%。结论 NLR与PLR联合诊断试验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评估两者对UC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87例UC患者纳入UC组,收集6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NLR和PLR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PLR与临床常用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和PLR最佳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并与常用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UC组患者外周血NLR和PL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LR、PLR均与WBC、CRP和ESR呈正相关(P<0.05)。NLR用于诊断UC的最佳临界值为2.6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和62.6%,AUC为0.758,PLR用于诊断UC的最佳临界值为163.4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60.6%,AUC为0.759,两者均优于WBC(AUC:0.687)和PLT(AUC:0.745),稍逊于ESR(AUC:0.783)和CRP(AUC:0.830)。NLR联合CRP、PLR联合CRP对UC的诊断价值均优于CRP单独检测。结论NLR和PLR在UC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升高。NLR、PLR诊断UC的效能优于常用指标WBC和PLT,其与CRP联合应用可提高UC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采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评估其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SAP组与MAP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WBC及NLR预测S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不低于0.7。NLR较WBC预测SAP的诊断临界(CO)值、敏感性、特异性、AUC具有更大的价值,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SAP的早期诊断中意义不大。结论 NLR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不良预后中优于WBC。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MN)的凋亡异常及其与病情活动性和严重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 6 5例UC患者与 30例健康对照者的PMN凋亡指数 ,并检测 34例活动期UC患者体外PMN的凋亡变化。分析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指数与病情活动性和严重性的相关性。结果 体内、外UC患者PMN凋亡指数较正常对照者显著下降 (P <0 .0 0 1 ) ,与病变范围相关。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指数与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及内镜表现分级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 ,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炎症递质抑制UC患者PMN凋亡 ;UC患者外周血PMN凋亡指数可作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择选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血常规检查中的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计算出NLR值,分为高值组(NLR≥4)和低值组(NLR<4)两组.分析其与前列腺癌危险程度、前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检测胃癌、胃息肉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并分析NLR在胃癌中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诊断的202例胃癌患者、150例非恶性胃息肉患者及186例健康对照者,依据临床血液常规检测得到NLR,随后在胃癌患者中分析NLR与肿瘤的大小、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等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胃息肉组相比,胃癌患者外周血中NLR显著升高(4.12±1.15 vs 2.01±1.28,2.07±0.98;P0.05);且NLR与肿瘤大小、肿瘤TNM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肿瘤大于3 cm、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晚的患者中NLR显著高于其他的胃癌患者(P0.05);而对于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的患者NLR的检测分析发现NLR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7)。结论胃癌患者的NLR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患者的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因而NLR可能会成为判断胃癌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预后等的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预测孕晚期胎盘炎症发病风险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该院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的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后胎盘诊断是否存在炎症分为观察组(胎盘存在炎症)和对照组(胎盘无炎症),其中观察组孕妇26例,对照组孕妇34例。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等、C反应蛋白(CRP)在胎盘炎症中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有预测价值的炎症指标的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产次、孕周、淋巴细胞数、白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中性粒细胞数和NLR分别为(10.52±4.51)×10^9/L和7.81±6.52,均高于对照组的(7.93±3.15)×10^9/L和4.7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RP、NLR对胎盘炎症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2.41%、61.31%、45.52%、65.23%、73.81%,特异度分别为75.82%、73.63%、30.35%、73.32%、79.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15 mg/L(OR值:2.137;95%CI:1.412~8.236)及NLR>7(OR值:3.268;95%CI:2.071~6.920)均为产生胎盘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升高可作为预测孕晚期胎盘炎症发生风险的一项有效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NLR)对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2例食管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中NLR最佳截断值分为低NLR组(n=82)及高NLR组(n=40)。分析放疗前NLR水平与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 低NLR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NLR水平、TNM分期,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NLR水平、TNM分期;NLR对食管鳞癌预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对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NC)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预测价值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119例HFRS患者(HFRS组),同时选取1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NC、NLR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收集HFR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统计分析各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C和NLR对HFRS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 HFRS患者NC、淋巴细胞(LC)、NLR、白细胞(WBC)、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预测HFR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为0.645~0.777,P=0.000。NC预测HFRS的AUC为0.812,95%CI为0.758~0.866,P=0.000。HFRS IgM阳性患者NLR水平显著高于IgM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在HFRS IgG阴性和阳性患者及尿蛋白1+和尿蛋白3+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和NLR预测HFRS IgM阳性患者AUC为0.817和0.728。结论 NC和NLR可作为一种独立预测HFRS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其升高对预测HFRS IgM阳性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为HFRS患者的预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肿瘤以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等特点,给临床诊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评估肿瘤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的主要手段,而相同的病理分期和临床分级的患者预后不尽一致。除肿瘤本身的异质性外,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机体的炎性环境有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转移,同时导致机体的免疫监视及抗肿瘤能力降低~([1])。中性粒细胞与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UCAI)在患者疾病活动程度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溃疡性结肠炎240例,计算Truelove-Witts分度和UCAI,分析两种评价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240例Truelove-Witts分度分为轻度组78例,中度组57例,重度组105例。依据UCAI值判定轻度活动127例,中度活动16例,重度活动97例。240例UCAI与Truelove-Witts分度符合率为轻度组97.43%、中度组21.05%、重度组81.90%。UCAI与Truelove-Witts分度的符合率与疾病活动程度存在关联,轻度和重度患者二者的关联明显增加。结论 UCAI可用于轻度和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内镜诊断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UC)内镜下表现和特点。方法:行肠道准备后电子结肠镜插至回盲部,观察各段肠管病变情况,若发现病变较重或有息肉、肿块等行病理活检。结果: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常见(85%),病例100%可见粘膜广泛充血水肿,90%见点片状糜烂、溃疡,但溃疡面浅小,未见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结论:老年UC具有病情轻,左半结肠常见,广泛充血水肿、糜烂、浅小溃疡;癌变率低等特点。电子结肠镜应成为诊断老年性UC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内腺苷脱氨酶活性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淋巴细胞内腺苷脱氨酶(L-ADA)活性的变化,以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分4组:正常对照组,活动期PNS组,短期缓解期PNS组和长期缓解期PNS组.活动期PNS组又分为激素敏感组(SS)、激素依赖组(SD)和激素抵抗组(SR).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患者外周血L-ADA活性,比较上述几组L-ADA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活动期PNS患者L-ADA活性显著增高(P<0.01);在活动期SD组较SS组高,SR组最高;与活动期组相比,短期缓解期组L-ADA活性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期缓解期组与活动期组相比,L-ADA活性下降(P<0.05),但与短期缓解期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NS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的紊乱,检测外周血L-ADA活性可作为判断临床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初发MM患者82例,根据血常规结果分别计算出NLR、MLR;根据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别确定NLR和MLR的最佳截断点,将患者分为高NLR组、低NLR组和高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呼吸科发热待查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记录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计算NLR;并连续进行痰培养及血培养。结果细菌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WBC、Neu无显著性差异(P〉0.05),Lym、NLR有显著性差异(P〈0.01)。NC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各组最高(74%、62%、66%、71%);Lym(62%、59%、60%、61%);WBC(48%、53%、51%、51%);Neu(43%、57%、50%、50%)。NCR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06);Lym(0.530);WBC(0.487);Neu(0.324)。结论NLR对早期预测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早期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