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针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针灸结合梅花针扣刺、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甲钴胺片、维生素B1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组间与组内之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的改善及总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范丽英 《当代医学》2016,(12):156-157
目的 探讨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共同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手段和依据.方法 选取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泛昔洛韦0.25g,1天3次口服,配合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进行治疗,隔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2周;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表对2组患者治疗之前与之后的神经疼痛程度进行计分评价,并且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之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计分与治疗之前相比均出现降低(P<0.05),而治疗组患者VAS计分的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梅花针叩刺放血及拔罐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阿昔洛韦片、醋酸泼尼松片、甲钴胺片、普瑞巴林胶囊、维生素B1)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梅花针叩刺放血及拔罐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2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肝胃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的186例胃溃疡肝胃气滞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92例)与治疗组(94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给予疏肝和胃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中医症候积分,胃黏膜形态学变化情况,血清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K-轻链增强(NF-k B)、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治疗6周后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后胃溃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胃黏膜形态学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黏膜厚度、腺体密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F-k B、IL-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NF-k B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HP转阴率88. 30%高于对照组60. 87%,复发率4. 25%低于对照组19. 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肝胃气滞型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四联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理论指导下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0例予氨酚待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230例在化瘀通络理论指导下予梅花针叩刺、刺络拔罐及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2 d。比较2组治疗效果、疼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彻底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91%,对照组总有效率77.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络理论指导下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梅花针叩刺拔罐结合云南白药外敷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用梅花针叩刺拔罐结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对照组用阿昔洛韦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6.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梅花针叩刺拔罐结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合用抗病毒治疗与抗病毒治疗合用TDP理疗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观察2001年4月至2007年5月问康复科与皮肤科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前者为观察组共48例,后者为对照组共50例.观察组使用梅花针叩刺皮损处及相应脊髓分布节段皮肤,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口服阿昔洛韦0.4g,每天4次;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量同上)及TDP照射30分钟,疗程均为10天.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常规理疗,且安全性好、易于掌握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带状疱疹(HZ)患者急性期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探讨HZ 急性期疼痛程度和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HZ 急性期患者60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A组(PHN 未发病)和B 组(PHN 发病),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HZ 急性期疼痛最严重时VAS评分,采用流式模拟微球分析技术检测HZ 急性期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 B 组急性期疼痛最严重时VAS 评分高于A 组(P<0.05).A、B 组TNF-α、IL-6、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A 组比较,B 组IL-6水平增高(P<0.05);A、B 组间TNF-α、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HZ患者急性期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HZ 急性期疼痛程度及前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与PHN 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在带状疱疹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选取70例,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和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实施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实施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适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姜晓君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08-108,112
目的:探讨梅花针叩刺,临床治疗对带状疱疹的疗效作用。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6.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估疼痛疼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梅花针叩刺,结合拔罐和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简便易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康复与药物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刺络放血+梅花针重叩+拔火罐+紫外线照射+超声波+泛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泛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局部皮损有效率为87.5%(4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9%(33/5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有效率为91.1%(51/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6%(3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刺络放血、梅花针重叩、拔火罐、紫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中西医康复疗法与泛昔洛韦联合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能够快速有效的促进皮损的恢复,更加快速缓解神经性疼痛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根据带状疱疹发病的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分点注射混悬液(复方倍他米松1ml(首次注射用)+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6ml)1.5~2ml 1/日,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50mg,口服2次/日,维生素B1片10mg,口服3次/日,连续10天后进行疗效观察;采用ELISA法测定PHN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PHN患者治疗后10天后,治疗组患者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86.18%,对照组总有效率63.08%,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IL-6,IL-10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较对照组水平降低明显(P<0.01).结论:穴位注射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脑中风后肢体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脑中风后遗留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接受梅花针循经叩刺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中风后肢体末端感觉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8.33%(47/60),优于高于对照组51.66%(31/60)(P0.05)。结论:梅花针循经叩刺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甲钴胺治疗。  相似文献   

14.
闫秋林  杨飞  梅奉侠 《吉林医学》2012,33(19):4198-4199
目的:探讨梅花针叩刺配合药物罐及实施系统护理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针对30例经梅花针叩刺配合药物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包括皮肤、疼痛、饮食、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30例患者中27例痊愈,无后遗神经痛,3例患者伴轻微后遗神经痛。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及系统的护理,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辅助性T细胞1(Th1)及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和ω-3PUFA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结肠黏膜炎症反应程度,并评定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2、IL-4、IL-10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IL-10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改良May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良May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4. 9%(37/39)、79. 5%(31/3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 515,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 3%(4/39)、20. 5%(8/39),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 498,P <0. 05)。结论ω-3PUFA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围刺法梅花针及火罐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围刺法梅花针及火罐治疗急性带状疮疹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围刺法梅花针火罐法联合应用(联合组,n=36)及单纯围刺法(对照组,n=27)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组痊愈率52.78%(n=19),无效率19.44%(n=7),总有效率达80.s6%;而对照组分别为22.22%(n=6),25.93%(n=7)和74.07%.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治疗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组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述两种方法对急性带状疱疹的治疗均有效,但联合组,即围刺法梅花针及火罐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带状疮疹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单纯围刺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于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中应用梅花针扣刺加中药外敷王不留行止痛膏外敷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从我院挑选10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60例。于对照组患者中口服应用腺苷钴胺片及外擦西医药物治疗;于治疗组中应用梅花针扣刺加中药外敷王不留行止痛膏外敷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观察疼痛缓解的情况。结果运用本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退或消失。结论梅花针扣刺加中药外敷王不留行止痛膏对于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易于掌握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PSQI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较对照组的81.25%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PSQ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ɑ、IL-6、IL-1β、IL-10指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ɑ、IL-6、IL-1β、IL-10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ɑ、IL-6、IL-1β、IL-10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灸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睡眠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督脉灸结合针灸对小儿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寒性腹泻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督脉灸结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变化、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9,IL-9)、超敏C反应白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albumin,hs-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8. 2%,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 8%,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腹痛停止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质地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s-CRP、IL-6、IL-9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s-CRP、IL-6、IL-9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便秘、恶心、呕吐症状。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亦未出现晕针、滞针、弯针、烫伤等现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督脉灸结合针灸治疗小儿寒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温阳导滞针刺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ERK1/2、JNK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予温阳导滞针刺法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0、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ernal-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2-terminal kinase,JNK)mRN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IgA、IgE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IL-10、ERK1/2、JNK mRNA、VAS评分、IgM、IgA、IgE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β、IL-6、IL-10、ERK1/2、JNK mRNA、VAS评分、IgM、IgA、Ig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0.70%,对照组有效率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导滞针刺法能有效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ERK1/2、JNK基因表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愈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ERK1/2、JNK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