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千金方》芳香治疗不寐方药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为不寐的现代治疗遣方用药提供思路。方法:以千金方中37个芳香治疗不寐的医方为数据源,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并录入数据库,用Microsoft Excel 2010整理归纳数据,用SPSS Statistics17.0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总结《千金方》芳香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结果:肉桂、茯苓、石菖蒲、人参、远志是《千金方》芳香治疗不寐频数最高的五味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白术、大枣、石菖蒲聚为一类,其功能化湿健脾、益气安神;茯苓、茯神、甘草聚为一类,其功能宁心安神、健脾渗湿;附子、肉桂、干姜聚为一类,其功能温中散寒,补火助阳;麦冬、石膏聚为一类,其功能养阴清热,泻火除烦;远志、细辛聚为一类,其功能祛痰化饮;芍药、大黄聚为一类,其功能清热调血。结论:《千金方》芳香治疗不寐从健脾化湿,补火温阳和清热除烦三个角度入手,共奏宁心安神之效。《千金方》对中医治疗不寐提出针对性的特色疗法,为中医药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归纳新安王氏医家王任之治疗不寐的学术思想,挖掘其在不寐治疗、处方用药方面的规律和特色。方法从《王任之医案》中选取王氏治疗不寐的有效处方93首,利用Office 2010处理数据,建立数据库,所用药物应用数据分析软件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22.0分别对用药频数、分类、性味归经、药物组合等进行分析,并建立数据库矩阵。结果用药频次≥11次的药物有酸枣仁、远志、茯神等28味,常用二项药对包括茯神、酸枣仁,远志、酸枣仁等。药类及性味归经频数分析反映共使用安神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等17类药,其中安神药总用药频次最多。因子分析得到五味子、玉竹,蒺藜、牡蛎、夏枯草,酸枣仁、茯神、龙齿、珍珠母等9组药物组合。结论王任之辨治不寐重视心、肝、脾、肾四脏的论治,法以宁心安神为主,并佐通阳和腑,治以养心、宁神、清脑、强肾之剂,不寐解矣。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新安王氏内科医家王仲奇与王任之治疗"时邪"类疾病的用药特色。方法:从《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中分别选取王仲奇与王任之治疗"时邪"类疾病的处方70首、55首,利用Office 2010录入符合标准的处方,进一步处理数据,通过数据挖掘软件SPSS 22.0和IBM SPSS Modeler 14.1对处方所用药物的频数、常用配伍、四气五味、归经、类别、关联规则及核心处方等进行分析。结果:王仲奇论治"时邪"类疾病共使用中药832频次,用药频次前3位为茯苓、苦杏仁、佩兰;王任之论治"时邪"类疾病共使用中药694频次,用药前3位为桔梗、土贝母、款冬花。王仲奇常用药对前2位为苦杏仁、茯苓,茯苓、佩兰;王任之常用药对前2位为桔梗、款冬花,紫菀、款冬花。两位医家处方用药的四气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寒温并用,药物主入肺、胃、肝经,清热药、化痰药、补虚药皆为两位医家用药药类前3位。王仲奇用药聚类分析聚为8类:天花粉、金银花、石斛,荷叶、陈皮,滑石、白豆蔻,黄芩、青蒿,前胡、牛蒡子、桑叶,藿香、通草,苦杏仁、茯苓,佩兰、枳壳、半夏;王任之8类药物为山豆根、板蓝根,玄参、马勃,黄芩、佩兰、半夏,瓜蒌皮、马兜铃、甘草,桂枝、荆芥穗,白芷、辛夷、薄荷,款冬花、紫菀、桔梗,苦杏仁、白前、白苏子。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王仲奇用药二项配伍前3位为茯苓、苦杏仁,茯苓、佩兰,苦杏仁、通草;王任之用药二项配伍前3位为款冬花、紫菀,紫菀、款冬花,桔梗、款冬花。核心处方图显示王仲奇所用核心药物为苦杏仁、茯苓、佩兰;而王任之使用的核心药物为款冬花、桔梗、紫菀。结论:两位医家主要以"宣"为大法治疗"时邪"类疾病,或轻清宣肺,或宣湿除陈,或宣豁痰结,或宣通蠲痹,或速以宣泄,一脉相传,处方用药却各有特色。王仲奇论治"时邪"先予健脾化湿,再以止咳平喘;而王任之在王仲奇治疗思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护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功在宣肺祛痰、润肺止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安王氏内科医家王仲奇及王任之论治胃脘痛用药特色进行分析。方法从《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中选取治疗胃脘痛处方74例、160例,提取方药,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录入Excel中,采用频数分析,计算高频药物,通过SPSS 22.0对高频药物进行相关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Apriori算法,最大频繁关联模式等分析。结果《王仲奇医案》共出现中药888次,频次排名前3位中药为半夏、茯苓、旋覆花;《王任之医案》出现中药2 146次,排名前3的中药为瓜蒌、半夏、枳壳。关联分析得出王仲奇论治胃脘痛主要为瓜蒌→薤白,半夏→薤白,佩兰→陈皮等组合关联;王任之主要为瓜蒌→薤白,半夏→枳壳,半夏→薤白等组合关联。结论 2位王氏医家诊治胃脘痛以通为大法,务在祛除阻塞胃气疏降之因,或疏通气机,或健运脾胃,或活血化瘀,或消食化滞,或温中行气,胃脘痛常兼气滞,以辛开苦降法,用辛香理气之品,和胃止痛。顺应胃腑和降之性,畅通人身元气,促进疾病痊愈。王仲奇与王任之的治疗胃脘痛思路一脉相承,具体用药却各有特色。王任之在王仲奇扶正健脾、通邪止痛基础上,更加重视胃脘痛日久,瘀血、痰邪留滞,常施以通阳泄浊、化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孙文垣医案》中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对孙一奎治疗痹证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频数分析结果表明,甘草的使用频数居首位,其次为薏苡仁、黄柏、当归、苍术、威灵仙、五加皮、红花、人参、茯苓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草、人参、薏苡仁、茯苓聚为一类,当归、红花、防风聚为一类,苍耳子、半夏、陈皮、苍术、五加皮聚为一类,牛膝、白芍、秦艽聚为一类,黄柏、黄芩聚为一类,威灵仙聚为一类。结论孙一奎力主从痰湿治疗痹证,以甘温药物健脾化湿,以苦寒药物辅佐,清化痰湿郁热。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沈红权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方法 计算机收集并整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沈红权主任门诊收治的不寐患者病史资料和医案处方,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对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药味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总结处方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245首,涉及210味中药,总结归纳出高频单味中药20味。药性以平、寒、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经为主。药物关联中得出高频药物药对关联规则8条;高频中药角药关联规则7条。药物聚类得出5个聚类处方。核心处方1主要用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者;核心处方2主要用于伴下焦湿热伴便秘者;核心处方3主要用于气虚伴瘀热内蕴证者;核心处方4主要用于肝胆郁热证者;核心处方5主要用于肝郁脾虚证者。结论 沈红权主任治疗失眠以宁心安神、疏肝解郁为基本治法,实证常配伍清利湿热、凉血活血药物,虚实夹杂证配伍健脾养心、调和肝胃药物,虚证配伍益气养血、扶正安神为主。  相似文献   

7.
王任之出身于医学世家,为新安王氏医学第五代传人,毕生行医五十余载,学识广博、经验丰富,临床治疗各科疑难杂症,疗效确切。《王任之医案》由后世整理而成,体现了王任之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文归纳和分析《王任之医案》中所载急性脊髓炎医案,阐述其辨治特色,从病因病机、治疗大法、遣方用药三个角度论述其辨治思想,并佐案例验证,对现代临床治疗急性脊髓炎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张珍玉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阐发其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整理张珍玉教授治疗不寐首诊医案381首,统计张珍玉诊治不寐的药物使用频次。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药物间关联度分析;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在此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潜在新方,并绘制药物关联规则网络视图、药物核心组合网络视图及新方网络视图。结果:挖掘出炙远志—当归—夜交藤—牡丹皮、龟甲—炒山药—炒白术—生地黄—人参—牡丹皮等8个核心药物组合,挖掘出茯苓—生白芍—柴胡—炒白芍、龟甲—炒山药—炒白术—生地黄—山萸肉—人参—牡丹皮等4个潜在新方,明确了张珍玉治疗不寐的药物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论:张珍玉治疗不寐重视心脾两脏,多用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古今肾病医案精华》中近现代医家治疗阳痿的用药特点,探讨阳痿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人工检索分析方法收集《古今肾病医案精华》中治疗阳痿的医案并提取相应处方,通过频数统计、因子分析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分别录入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 22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功能对处方进行药物分析。结果:纳入病案34个,提取处方64条,使用中药176味,高频次药物前五味分别是菟丝子、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四气以温、平性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多,归经以肝、肾、脾经居多,共发现12个公因子。结论:《古今肾病医案精华》中阳痿用药以补益肝肾药为主,公因子呈现出补肾益精、宁心补肾、健脾补肾、补肝肾、健脾祛湿等治法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任之(1916—1988年)对于痿证的辨证论治颇具特色,其著作《王任之医案》中有诸多治疗痿证的心法:以先贤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情形,从气血交阻、肝肾亏虚、脾肾不足、湿热浸淫、营卫不和等方面论治痿证。王老论治痿证的经验丰富了痿证的理论体系,拓宽了中医治疗痿证及其重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为数据源,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对核心药物、药对规律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51则医案101诊次的分析,获得205味中药,1 370频次及核心药物38种;获得药对关联规则共22条。结论名老中医治疗心悸善用经方,喜用补气健脾、活血化瘀、补血养阴、清热泻火、养心安神、调畅气机等药物;丹参与诸药组成的药对,五味子与黄芪、五味子与麦冬、桂枝与甘草组成的药对在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心悸的医案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讨叶桂治疗木乘土的用药规律。方法参考《临证指南医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中收集的治疗木乘土的医案,筛选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建立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叶桂治疗木乘土的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筛选治疗木乘土医案55例,12例复诊,共70首方剂,涉及中药92种;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茯苓,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人参-茯苓,占总方剂的41.43%;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首。结论叶桂治疗木乘土组方以健脾益气、疏肝理气为主,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韩师临床诊治不孕症的临证用药规律,为中医中药治疗不孕症提供参考思路。方法通过跟师出诊、收集韩师2011~2012年间治疗不孕症的相关医案中的首诊方剂,采用聚类分析、频数分析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剖析。结果共收集韩师有效医案方药158则,用药96味,总使用频次为2298次,常用药物有32味,常用药以补益为主,其次是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药;四气统计中,以温性、寒性药物使用居多;归经统计中,以肝肾二经使用最多;聚类分析得到常用不孕症药物11类。结论韩师诊治不孕症的用药特点归纳如下:注重先天,肝肾同调,脾肾并重以治本;养血疏肝理气,调畅冲任为常法;活血化瘀,祛湿化痰,清热解毒为其变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临证经验,归纳总结其临证思路和诊疗规律,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方法运用频数频次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黎少尊主任医师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治疗的血管性痴呆心脾两虚合瘀血阻络证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对药和核心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结构性数据整合,发现其内在共性配伍网络及核心药物配伍结构。结果益气健脾、活血养心类等药物为高频组、核心节点药物;白术-黄芪、白术-炙甘草、黄芪-茯苓、当归-赤芍、当归-远志、黄芪-木香等为高频配伍组。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组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组团,重镇安神组团和葛根、水蛭组团4个相对独立的方药组图的构建,为揭示本病证的辨证及治疗提供方向和指引。结论黎少尊主任医师治疗本病证以"心脾"立论,以心脾气虚、感受外邪,致脾失升降、瘀血阻络为基本病机,以益气活血、健脾养心为基本治则,以归脾汤、血府逐瘀汤加减为遣方用药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1].历代可见不得(能)卧、目不瞑、夜不瞑、不得(能)眠、不寐等名称.临床常见饮食伤胃、心脾两虚、痰热扰心、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阴阳不和五种病机,因此遣方用药多从消食和胃养心、健脾养心安神、清热化痰镇心安神、滋阴降火安神养心、调阴和阳交通阴阳大法进行治疗.导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发现阳虚导致的失眠患者亦不在少数,"阳虚内寒也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新安医家王任之治疗胃脘痛的处方用药特色。方法从《王任之医案》中选取治疗胃脘痛医案89例,提取方药信息,用office 2010建立数据库整理归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1及SPSS 22.0予以性味归经、用药类别、证型、聚类、关联规则等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总结出和胃降逆药、活血化瘀药、疏肝理气药位居前三位,以辛苦之味佐甘温之药;以归属脾胃经药物为主,直达病所,兼顾肝肾;聚类分析显示可归为8类药物:行气补脾药、理气消食药、通阳散结药、理气健脾药、行气温胃药、化瘀通络药、清泻肝火药、补气活血药;关联规则提取出瓜蒌、薤白,川芎、苍术,吴茱萸、黄连,五灵脂、九香虫等常用药对及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配伍佛手、香附、枳壳等常用的配伍组合。结论王氏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枳壳为基本方,通阳泄浊、行气散结,调畅脾胃气机。临证多用辛苦之味,少佐甘平之类、寒温之性,寒温平调,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之品,通阳泄浊,理气散结,畅达气机,恢复胃腑和顺通降之性,奏脾胃升降相因之功。调和气血,畅通气机,痰热、食积自解,痛亦自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式分析李智杰教授治疗不寐的用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的不寐患者150例,提取患者病案中的医药信息,运用Excel软件与IBM SPSS Statistics 28.0软件进行方药频次及分类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数据挖掘发现,李智杰教授在150例不寐患者的治疗中共使用了124味药物,药物频次合计2090次。药物频次分析显示,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为石菖蒲、郁金、黄连、肉桂、远志、茯神、琥珀、沉香、珍珠母、法半夏等,其中前6味为加味菖蒲郁金汤的固定药物组成。药物类别统计分析显示,排名前6的药物类别分别为开窍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温里药、理气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茯神、肉桂、远志三者间关联度最高,且琥珀、远志常作为药对出现,以上四药与沉香关联度也较高。药物聚类分为四类:琥珀、沉香、柏子仁、太子参、远志、茯神安神定志为一类;黄连苦寒为一类;石菖蒲芳香醒神为一类;珍珠母、法半夏、肉桂、郁金温热豁痰为一类。失眠伴随症状可聚为五类:夜间易醒、醒后难入睡、早醒、夜尿、健忘为一类;大便干、醒后疲劳为一类;神疲乏力、多梦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叶天士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思路。方法:基于数据挖掘,对《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不寐的51则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药效和性味、归经的描述性分析,并对其中25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叶天士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结果:处方共51首,共涉及中药115味,高频药物共25味,包括生地黄、大枣、茯苓、炙甘草等,常用的药物组合包括“大枣-炙甘草”、“大枣-茯神”、“生地黄-玄参”、“茯神-远志”、“炙甘草-茯神”;药物功效种类补虚药最多;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甘、苦、辛多见;归肺、心、脾经最多;聚类药物组合7组。结论:叶天士治疗不寐时重视情志,首辨虚实,次分寒热,从五脏论治,尤重心脾,善于调整阴阳。  相似文献   

19.
冯树军 《中国医疗前沿》2011,(2):45+69-45,69
浦家祚教授是山东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教学50余年,擅长辨证治疗不寐证。笔者为全国第四批师承人员,师从浦师,不揣浅陋,将浦师诊治不寐经验进行总结归纳:①阴阳平衡失调,阴虚为主是不寐的根本病机,调节阴阳平衡是治疗的根本。②梦境与脏腑辩证相关,通过询问、分析梦中境况,为脏腑辩证提供参考。③不寐辨治规律属虚者多,属实者少,阴虚者多,阳热实证者少,脏腑间相互影响,交互为患。疾病后期多阴亏阳亢,肝郁化火,灼津炼液,内生痰热,扰动胆腑,枢机不利,病势缠绵,愈演愈重。治疗用药应各方兼顾,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养心健脾为主,佐以清热(火)、化痰、疏肝、调郁等。④养生重在养心,动静结合,方能阴阳平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搜集医案,分析清代医家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方法:将《中华医典》收集的医案方剂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借助其数据挖掘功能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功效归经分布,药物的关联及聚类规则。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处方316个,共计363个药物,使用频次3 303次,药物频次≥30次的药味有27个,排名前5位的高频药物依次为酸枣仁、茯神、半夏、茯苓、首乌藤。四气分布以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功效主要集中于宁心,其次为养血安神、清热凉血。归经以肺、心、脾经为主。排名前3位关联药物组合位“首乌藤,茯神”、“茯神,酸枣仁”、“酸枣仁、龙眼肉”。对频次前20位的药味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清代医家治疗不寐以滋阴宁心安神为本,兼顾清热、化痰、理气,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