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叶秀兰;唐占英;崔学军;王拥军 《中医杂志》2013,54(24):2110-2113
目的观察整颈三步九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整颈三步九法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每次治疗20min,隔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进行头晕问卷调查表(DHI)和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H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理评分、总分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SF-36健康评分除健康变化外,其他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颈三步九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价\"整颈三步九法\"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方法,各临床中心同步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180例病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分别采用\"整颈三步九法\"治疗和牵引、低周波综合治疗;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疼痛(MPQ疼痛评估量表)、体征(Greene评分,JO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72.2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疼痛和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JOA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een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JOA积分、Green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Green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颈三步九法\"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临床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客观评价比较整颈三步九法与普通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40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整颈三部九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法治疗,2组均为每隔日按摩1次,每次30分钟,7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采用颈椎病主要症状及体征评分表及C4-5椎体角度位移度数,并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标准客观评价分析,得出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整颈三步九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卧位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采用卧位整脊治疗和常规推拿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卧位整脊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6.
7.
8.
李春雯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12):23-25
目的:观察整颈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整颈三步九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牵引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采集病史,并进行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颈残疾评分等评定,共治疗6次,每次治疗后记录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治疗6次后进行VAS疼痛评分、颈残疾评分评定其疗效。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并收集各项数据,记录合并用药情况、复发情况,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统计,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7.78%,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疼痛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组内比较,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残疾指数评分,治疗前后与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颈三步九法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具有临床疗效,但是整颈三步九法治疗效果优于牵引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存在,故统称为眩晕[1]。颈性眩晕,顾名思义是指与颈椎位置的变化或与颈椎关节运动密切相关的眩晕[2]。颈性眩晕这个概念首先由Ryan和Cope于1955年提出[3],然而,颈性眩晕是否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仍然存在争议。目前为止颈性眩晕依旧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在排除诸如心血管、代谢、神经、心理和视力等问题导致眩晕的基础上得出的诊断[4],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5]它同样不存在独立的诊断,而是涵盖于眩晕与耳眩晕的概念中。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50岁以上眩晕患者中约50%为颈性眩晕[6]。颈性眩晕的发病给个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是一种急需解决的不良疾病。 相似文献
10.
桂清民 《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0(2):79-81
目的:观察颈部软组织松解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颈部软组织松解合整脊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分别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变,判定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的颈椎X线及经颅多普勒的检查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变,且有显著差异。结论:颈部软组织松解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与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比较,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丛九针刺联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先用0.4mm×40mm毫针顺序针刺右侧完骨、左侧完骨、风府、右侧风池、左侧风池、右侧天柱、左侧天柱、右侧风灵、左侧风灵。风灵穴刺达第1颈椎横突骨面,沿骨缘扇形点刺,其它穴位进针后行小幅度高强度提插手法。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针刺后用整脊手法对颈椎进行整脊微调,间隔两天手法治疗1次。对照组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风池、风府、颈夹脊、百会、合谷,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整脊手法同治疗组。两组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颈丛九针刺联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笔者多年来采用针灸结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4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兹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48例眩晕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9岁;以头晕、视物昏花、甚至昏仆跌倒为主症,均排除高血压、脑梗塞、贫血等病,大多数眩晕都因头颈部位置变化而诱发。全部病例在一侧或两侧上颈部均有明显压痛点,所有病例均摄颈椎正侧位片及张口正位片,片示:颈椎有不同程度骨赘增生或见双边征,寰齿间隙宽窄不等,侧块与齿状突间距不等。2 治疗方法2.1 针灸方法 全部病例均选双侧风池、天柱及颈椎压痛点附近的夹脊穴,… 相似文献
13.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100例为治疗组,并随机设脑电仪治疗、药物治疗各3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脑电仪治疗对照组为86.7%,药物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要症状治疗前后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以下称TCD)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对颈内动脉与椎动脉血流速度变慢组治疗前后(即刻)、1疗程后的变化对比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P<0.005)。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均可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而与脊柱相关的眩晕常被称为颈性眩晕[1].颈性眩晕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常常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颈性眩晕已经不单纯地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而更多地作为病名被应用.笔者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收治颈性眩晕125例.经运用针灸结合中医整脊治疗均获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颈性眩晕患者给予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针灸取百会、风池、完骨、大椎、外关等穴,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同时,颈部采用TDP照射.治疗最少1次,最多7次.整脊治疗一般在针灸治疗期间,整复1~3次,2次整复间隔1~2 d.结果:痊愈34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0例.结论: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观察牵引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用牵引整脊法治疗,对照组(25例)用葛根素粉针剂静滴治疗;两组病人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结束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迭96%;对照组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达76%;两组在治愈、显效、好转等总有较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引整脊法是治疗颈性眩晕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颈眩方辨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观察了150例颈性眩晕患者,治疗组100例给予纯中药,以颈眩方为基础方根据中医辨证临床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西药乙酰胺吡酮片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然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47例,显效28例,好转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3例,好转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4.0%。治疗组总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颈眩方辨证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