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通过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获得输卵管复通后加用中药口服和灌肠能否提高术后妊娠率。方法:对42例输卵管复通后加用中药口服和灌肠的病例(治疗组)与26例输卵管复通后没有系统用药的病例(对照组)进行术后3、6、12个月的妊娠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3、6个月的妊娠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妊娠率59.5%,对照组妊娠率2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通过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获得输卵管复通后,辨证使用中药能提高术后12个月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宫腹腔镜联合应用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宫腔镜插管通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输卵管复通率为90.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内妊娠率为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异位妊娠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疗效确切,梗阻输卵管复通率及术后宫内妊娠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后联合中药柴穿通任合剂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因输卵管积水导致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术后配合中药柴穿通任合剂治疗,对照组术后不口服中药,分别于术后第6、12个月月末统计妊娠情况。结果:实验组宫内妊娠率为70.0%,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宫内妊娠率为48.33%,有效率为71.67%,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术后配合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宫内妊娠率,降低输卵管积水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宫腹腔镜联合中医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根据中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中药组、中药+外敷组、中药+保留灌肠组,每组于宫腹腔镜术后联合中药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最长者治疗4个疗程。结果:观察1年后,妊娠31例,总妊娠率51.67%,其中单纯中药组妊娠率30.00%,中药+外敷组妊娠率60.00%,中药+保留灌肠组妊娠率65.00%。结论:宫腹腔镜联合中医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疗效显著,外治法联合口服中药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再通成功后宫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对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采用宫腹腔镜联合再通成功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者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宫腔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及α-糜蛋白酶。治疗组宫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术后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术后的宫内妊娠率、输卵管再通率及再粘连率。结果术后半年内治疗组的宫内妊娠率为37.5%,输卵管再通率为88.4%,对照组的宫内妊娠率为15.0%,输卵管再通率为61.5%,两组比较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宫腔注射联合宫腹腔镜再通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保留灌肠对输卵管远端梗阻及周围粘连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后配合活血化瘀中药少腹灌肠液保留灌肠组(治疗组40例)及单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月内妊娠率。结果:治疗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输卵管远端梗阻的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联合使用活血化瘀通络中药保留灌肠,可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具有临床实用性和有效性,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宫腹腔镜下通液术治疗血瘀型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血瘀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宫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组在通液术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组疗程为6个月(不包括治疗期间妊娠者),随访6个月;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1年。观察比较输卵管通畅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及妊娠率。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输卵管通畅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程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3治疗组、对照组妊娠率分别为48.00%、20.00%,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宫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血瘀型输卵管性不孕,可显著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暖宫孕子丸配合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双侧输卵管阻塞的6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30例,单纯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组30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术后服用中药暖宫孕子丸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术中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1.67%和90.00%,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输卵管通畅率,治疗组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宫内妊娠率,对照组为31.8%,治疗组为53.84%,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暖宫孕子丸配合手术后能有效防治输卵管阻塞再通术后粘连,明显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输卵管性不孕宫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温经祛瘀方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证属肾阳虚血瘀型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腔镜联合中药治疗30例,对照组分单纯手术治疗30例及单纯中药治疗30例。观察治疗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患者妊娠情况、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组半年、1年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异位妊娠率低,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三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及单纯中药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好于单纯手术治疗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温经祛瘀方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宫内妊娠率,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的成功经验。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9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宫腹腔镜手术+中药银蒲红酱四逆四妙散术后口服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妊娠率为20%,治疗组患者术后妊娠率为50.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为临床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我们积极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和保留灌肠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取宫腹腔镜手术及术后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对照组术后未使用中药治疗。随访其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正常妊娠24例,占63.16%;对照组正常妊娠13例,占34.21%,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英  陶莉莉  曾诚  罗群带 《新中医》2008,40(11):37-38
目的:观察芪藤通络汤配合腹腔镜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行腹腔镜手术将输卵管形态恢复正常,术后予抗感染等处理.中药组术后第8天服芪藤通络汤,经期停用,治疗3月;对照组术后不予中药干预.6月后观察2组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腹痛消失率中药组为97.5%,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妊娠率中药组为80.0%,对照组为4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芪藤通络汤配合腹腔镜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疗效优于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堵塞致不孕的疗效及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6例输卵管堵塞致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疾病相关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A)、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输卵管复通率、受孕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E2、LH、F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输卵管复通率、受孕率高于对照组,异位妊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堵塞致不孕有助于稳定患者内环境,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受孕率,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官腔镜联合腹腔镜对榆卵管性不孕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对对163例确诊为女性不孕症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探壹,并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分解、输卵管造口成形术以及官腔镜联合腹腔镜输卵管插管复通手术等。结果:163例患者中,68例(41.7%)双侧输卵管通畅;63例(38.7%)一侧通畅,另一侧通而不畅;27例(16.6%)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3例(1.8%)一侧通而不畅,另一侧不通;2例(1.2%)双侧输卵管不通。术后随访2年,70.6%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怀孕,74.2%患者在术后15个月内怀孕。术后3到9个月是妊娠的高峰期。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手术安全性高,疗效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术联合中药口服、中药直肠滴入及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采取宫、腹腔镜联合术及术后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中药口服、中药直肠滴入及中医定向透药的三联疗法治疗,于术后3、6、12个月3个阶段随访妊娠情况。结果:术后6、12个月治疗组正常宫内妊娠率分别为52.38%、71.43%,对照组分别为26.19%、4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宫、腹腔镜术后配合中药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药配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8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情况,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妊娠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达95.00%,远高于对照组的76.32%;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宫内妊娠率达47.50%,远高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用中药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输卵管畅通率及正常妊娠机率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消癥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消癥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43%,对照组有效率68.5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妊娠率74.29%,对照组妊娠率4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消癥中药能加快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正常妊娠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黄健萍  郭伟垄 《新中医》2007,39(9):30-3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150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均行宫腹腔镜下输卵管复通整形术,观察组术后配合中药维畅汤保留灌肠。结果:输卵管复通率观察组为81.63%,对照组为58.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年内妊娠率:观察组为76.47%,对照组为59.3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下输卵管复通整形术后联合中药维畅汤灌肠能改善盆腔血循环,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和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孕通汤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单纯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孕通汤治疗。2组均治疗7 d后行输卵管通液试验,检查比较2组输卵管通畅情况;2组出院后均随访12个月,记录期间患者的妊娠情况,比较妊娠率,并对2组不同输卵管功能分级患者的妊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率87%,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65%,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3~6个月时妊娠率36.0%,总妊娠率71.0%;对照组3~6个月时妊娠率17.0%,总妊娠率40.0%,治疗组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Ⅰ、Ⅱ、Ⅲ级不同输卵管功能分级患者的妊娠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通汤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输卵管通畅率,促使患者恢复生育能力,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输卵管阻塞性不孕134例,进行腹腔镜手术,术后配合中药口服、灌肠治疗。结果:术后总妊娠率51.7%,其中宫内妊娠42例(48.3%),异位妊娠3例(6.7%)。结论:腹腔镜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可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